西方現代主義著重表現人存在的荒謬感、恐懼感,人與人之間的無法理解、
無法溝通;藝術表現上則注重感覺、變形,以揭示人存在的這種心理真實。殘雪有其特殊的藝術敏感,她以破碎的心靈感觸世界,使外物發生異變,這使其與西方現代主義哲學與文學一拍即合。
《山上的小屋》就是這樣一篇作品。
殘雪的小說建構了一個夢魘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是孤獨的、痛苦的,人與人之間互相戒備、仇視。《山上的小屋》中的“我”,幾乎聳立著每一根毫毛,警覺地感受著外部世界,處處充滿了疑懼:家人們總想窺視“我”的隱私(抽屜);母親“惡狠狠地盯著我的後腦勺”;父親使“我”“感到那是一隻熟悉的狼眼”;妹妹的眼睛“變成了綠色”;乃至窗子也“被人用手指捅出數不清的洞眼”。家人之間沒有親情和愛情,只有猜疑與嫉恨。
心理的變態也產生了物象的變形。那日夜鬼哭狼嚎的山上的小屋,就是一個幻覺世界。“我”在這幻覺世界中神經極度緊張:許多大老鼠在風中狂奔,有一個人反覆不停地把吊桶放下井去,在井壁上碰得轟隆作響……“我”的靈魂就在這個夢魘裡痛苦地扭動。殘雪的敏感使她創造了一個變形、荒誕的世界,從這變形、荒誕世界裡折射出一個痛苦、焦灼的靈魂。這正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追求。
人與人、人與物關係的變形,來自現代主義的哲學意識。《山上的小屋》中也有不少這樣的表述。如“抽屜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象徵著人生的雜亂無章和難以把握;父親每夜在井中打撈又打撈不著什麼,象徵著人勞碌無為而又不得不為;滿屋亂飛的天牛,象徵著人生的困擾而又難以驅趕……小說表現的人在痛苦中掙扎而又無法擺脫痛苦的人生體驗,正是西方現代主義對人的一種哲學認識。
西方現代主義著重表現人存在的荒謬感、恐懼感,人與人之間的無法理解、
無法溝通;藝術表現上則注重感覺、變形,以揭示人存在的這種心理真實。殘雪有其特殊的藝術敏感,她以破碎的心靈感觸世界,使外物發生異變,這使其與西方現代主義哲學與文學一拍即合。
《山上的小屋》就是這樣一篇作品。
殘雪的小說建構了一個夢魘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是孤獨的、痛苦的,人與人之間互相戒備、仇視。《山上的小屋》中的“我”,幾乎聳立著每一根毫毛,警覺地感受著外部世界,處處充滿了疑懼:家人們總想窺視“我”的隱私(抽屜);母親“惡狠狠地盯著我的後腦勺”;父親使“我”“感到那是一隻熟悉的狼眼”;妹妹的眼睛“變成了綠色”;乃至窗子也“被人用手指捅出數不清的洞眼”。家人之間沒有親情和愛情,只有猜疑與嫉恨。
心理的變態也產生了物象的變形。那日夜鬼哭狼嚎的山上的小屋,就是一個幻覺世界。“我”在這幻覺世界中神經極度緊張:許多大老鼠在風中狂奔,有一個人反覆不停地把吊桶放下井去,在井壁上碰得轟隆作響……“我”的靈魂就在這個夢魘裡痛苦地扭動。殘雪的敏感使她創造了一個變形、荒誕的世界,從這變形、荒誕世界裡折射出一個痛苦、焦灼的靈魂。這正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追求。
人與人、人與物關係的變形,來自現代主義的哲學意識。《山上的小屋》中也有不少這樣的表述。如“抽屜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象徵著人生的雜亂無章和難以把握;父親每夜在井中打撈又打撈不著什麼,象徵著人勞碌無為而又不得不為;滿屋亂飛的天牛,象徵著人生的困擾而又難以驅趕……小說表現的人在痛苦中掙扎而又無法擺脫痛苦的人生體驗,正是西方現代主義對人的一種哲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