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93814281

    謝邀,這涉及到一個世界觀與話語權的問題。近現代的國際政治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確切地說是以歐洲為中心的,包括我們現代國際關係中的很多術語都來自於十七世紀之後的歐洲各國的政治理念和條約。先說遠一點,在古代,由於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有限,人們基本都不可能看到全球,大家都侷限於自身可達到的地理極限,例如中國的得名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認為中原大地乃天下之中心,其餘皆是四夷,所以古之士人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從這個角度來說,秦滅六國、漢徵西域、五胡亂華、隋定天下、唐末戰爭等等無一不可謂當時的世界大戰,只是那時不用這樣的詞彙罷了。再比如,日本的戰國時期,以中國歷史比較之,不過村戰乃至縣戰罷了,但是在當時的日本華人眼中,未必不是“世界大戰”。無他,視界所限罷了。再說,羅馬時代、阿拉伯帝國征戰、蒙古人征服等等無一不可算世界大戰,但是當時沒有這樣的說法罷了。

    十七世紀之後,隨著大航海、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的到來,無疑歐洲成為當時整個世界科技最發達的地區,並且有了真正的全球國家,西班牙、英國等國不斷進行殖民征服,先後成為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也就主導了整個世界的政治話語權,因此也才有英語、法語、拉丁語遍佈全球的情況。原來自認為天下中心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政治術語中的“遠東”,無他,世界政治話語權主導者的視角決定的。

    一戰、二戰的根源可以追溯至歐洲十七世紀的30年戰爭。它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家混戰,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全歐洲大戰。這場戰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的矛盾以及宗教糾紛激化的產物。戰爭以哈布斯堡王朝戰敗並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而告結束。三十年戰爭,推動了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歐洲近代史的開始。《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締結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許多邦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於是,在歐洲出現了為數眾多的獨立的主權國家。確立了國際關係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被認為是近代國際關係的開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標誌著近代意義上的國際社會得以形成,由它決定的國際法也真正產生。《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其所構建的國際秩序影響深遠,一直延續到1815年維也納會議所確立的維也納體系。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影響持續到現在。

    30年戰爭導致了德意志分裂、荷蘭獨立、西班牙衰落、法國和瑞典興起,也奠定了其後200年世界強國的基本格局。十九世紀70年代,德國重新統一建立第二帝國,併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國家,挑戰英法全球殖民國際地位,最終因為薩拉熱窩事件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是世界大戰,但是實際上主要戰場還是在歐洲大陸。當時的美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強國,但是政治影響力和國際政治參與力度還完全不能與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相提並論,美國仍然遵循門羅主義,堅守美洲基本盤,而當時的美洲其他國家也基本在十九世紀脫離了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他們大多既不是英法的殖民國,也沒有與德國有糾紛,都忙於自己國家內部事物,沒有積極參與以歐洲為主戰場的一戰,美國一開始保持中立,與雙方都大作生意,是在歐洲交戰雙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參加協約國,此時的同盟國已經不可能有能力再派兵直接進攻美洲,因此戰火自然沒有燒到美洲。

    二戰是一戰的延續,由於《凡爾賽條約》的苛刻,導致德國走向法西斯主義。20年的休戰之後,德國再次用戰爭來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國際地位。雖然科技大發展,但是無論德日橫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進攻美洲還是太難了,畢竟當時的美國已經是世界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因此即使是日本發動了珍珠港事變,戰火仍然無法燒到美洲本土。

    一戰二戰雖然有全球各國參加,但是說到底還是以歐洲或者是以歐亞大陸為主戰場的戰爭。而且又是異常殘酷的近現代化機械戰爭,在西方主導話語權的情況下被特稱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它們不僅沒有直接波及美洲,其實也對澳洲和南部非洲影響不大。

  • 2 # 愛之育之

    當時

    世界的絕對中心在歐洲

    歐洲的列強們

    個個都要爭奪世界覇權

    達到獨吞世界利益的目的

    最終矛盾達到不可調合的程度

    於是各列強開戰

    本土成為肉搏場

    打得血流成河

    打得遍地殘渣

    數百年積澱的財富

    大部分被毀

    大戰正酣時

    各列強對殖民地統治反而削弱

    殖民地有了喘息的機會

    故,美洲大陸沒有殃及

    #凌遠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的情敵比你漂亮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