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老家是廣東某閉塞山村,祖上是清代從湖建遷徙而來。周邊村鎮全是講客家話,只有我們是講地道閩南話,保留大量閩南話俚語和閩南風俗(我們閩南話比臺灣那些臺北腔靠譜多了,更接近臺南不認字的老太太講的那種)。然而到了我們下一代,教孩子講話成了一大問題。作為小語種方言人群,我們這一代人基本都會閩南話客家話廣州話普通話,下一代怎麼辦?到底如何取捨教小孩什麼話作為第一語言?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93949527

    普通發不缺學習環境,從幼兒園到大學,媒體,影視!普通發配音電影電視劇,無處不是無處不有!普通發簡直就是無孔不入。請問:你有擔心孩子普通發的必要?連祖宗語言都主張拋棄的人,我就無眼睇囉!

  • 2 # 使用者98678684403

    自己選擇,小孩母語教客家話長大後再學那幾種方言比較容易,這個是有證據證明的!還可以叟會四穿話去四穿沙沙喳。

  • 3 # 牧牛老叟

    中國本來是個多民族.多語言相容的國家,現在雖然國家要求統一都說普通話,但老少參差不齊.這還要有個過程,因此我還是覺得小孩還是教他祖上話.方言.大方言都說一些,這樣日後與人交流起來才能逢啥人說啥話".走到哪說哪裡話,做到能說會道。

    先說說祖宗話吧;我們祖上是湖南人,分遷到陝南後我們對自己同祖人,甚至這塊的異姓鄰里鄉親都同說湖南話(有幾個異姓祖上也是湖南人)出門聽到說湖南話的人就有一種不是同姓就是同地的親切感。早些年要是有個別晚輩對宗親長輩不說祖傳話便很是不高興;近年出嫁的女子回孃家要是對同姓長輩說婆家話長輩雖也答應,可背過身便會說:才嫁出去幾天,就把祖宗甩光了!可見說話不僅是交流,還提升到了對同姓宗族長輩的尊重情感層面上了。

    二是方言,:方言是一方的共同多數交流語言,他是被一方百姓認可,而又有些不完全與國家正規漢語言文字共通的一方語言,因使用面比宗族各姓氏廠,所以交流起來有更大的通融性,因而作為一方的人對這一方的方言必須會說或知道了解為好!

    三是普通話,這是國家倡導,全國認可在全國各語種中比較全面,完整,先進科學.共通的交流語言文化,這是全國語言統一的方向,所以今後的年輕人都必須要熟練掌握使用,而在學校和一些有文化的父母都在對兒童進行這一方面的啟蒙和培養教育,這是應該得到贊同的。

    其實對於祖宗話和方言也不必刻意去要求,他在那一方和那些人接近相處的時間長,自然而然就會了,這並不會影響兒童今後奔全國普通話的大方向。

  • 4 # 學而時

    我以為應該教小孩普通話。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更是國際認可的漢語言。從小學好普通話是非常有益的。

    方言是小孩在地方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習得的。在一定的方言區內,在日常生活中,方言交流佔優勢。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方言就不教自會了。

    普通話就不同了。除了在北京地區,日常生活交流佔優勢,在其他方言區,它不佔優勢,所以才要教,從小就教。這樣對孩子將來走上社會,走上國際舞臺,都會有極大幫助!

    普通話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

  • 5 # 嚁月

    在廣東除了深圳這座大雜燴的城市外,還沒有哪座城市放棄自己的方言的。而深圳在廣東的認同也是極差的,它就是廣東各地及外省舶來文化的城市。每到佳節便會空空如也的,留不住的不是人而是一個可以停靠的心(深圳畢竟是廣東之地,經過幾代慢慢地外省也可以同化成廣東人的,這需要全體廣東人海納百川的心態。不學方言的外省,自然而然是過客,無法做到真正的主人的)。學習語言是要有語言環境的,小孩需要與長輩溝通以及跟當地人的交流,能拋棄方言麼?常說普通話的小孩也會被人誤認為是外省的小孩的。而小孩生於那個地方,那麼自然而然就會當地方言了,這就是母語,小孩不會母語同樣是會受到歧視的(你去外國生活能不學當地語言麼?學好當地語言才是生活之必備,方言也是如此罷了)。普通話在普及的今天,當然是人們交流的必備語,不過在廣東其語言環境當然沒有北方普通話母語地區那樣了,並非人人用普通話交流的。並且一些帶有地方民系的活動是不可能用普通話來演繹的,這樣廣東三大民系都會沒有了界線的。因此,廣東人說普通話並非人人都像母語那麼標準與流利的。當然學好普通話十分關鍵,但不是學了普通話就不學方言的。因為在中國傳統中,儘管經歷了兩千多年的融合同化史,什麼東西都統一了,唯有方言不能統一的。因為在華人看來,放棄了方言,就是放棄了地方上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甚至與宗親的交流溝通都有障礙了,這也就是華人常說的根。例如一些地方戲曲、民歌、民謠、相聲……等都無法傳承,一些具有民系的活動都變了味,人們尋根訪祖的活動都不具有意義了!甚至連華僑也跟當地人溝通不了!古人云: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也是這種道理。一個嫌棄父母的孩子,一個拋棄祖宗田的人能會得到華人的認同與認可麼?因此廣東雖說是一個移民大省,但宗祠文化觀念十分之強,並且地域性很強。沒有方言,連親戚的溝通交流都會談化的。不過廣東人可是語言上的天才,這一切難不到廣東人,畢竟會多種方言的廣東人很多(學習方言,就是看是否需要的,方言代表一種認同感與歸屬感。普通話在中國南方地區不具備有根源關係的,很難實現本土化與日常化的體系的)。個人觀點:普通話可以普及,方言沒有必要統一。學好普通話跟學好方言並無衝突(如今的小孩外語照樣槓槓的)。不同的語言環境,就是要你多去掌握方言和使用方言去適應環境。例如像外華人來中國久了,都學會入鄉隨俗的,你怎不能學學呢?中國沒有其多種方言,也不會有中國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了,因為中國的文化就是各種地方上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而形成的。例如同一首歌,就有不同的演繹風格;同樣的食物,卻有幾十上百種不同的風味等等(沒有七大語系之分,也沒有中國菜系之分等)。還有方言的消失,還會帶來族群、親情等觀念上的消失,甚至亂認宗親的。這可能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例如美國就是一個沒有根和民族文化的國家,而這樣的國家更容易走上極端的。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必然是有多種方言存在的,很多東西都是言傳身教的。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史,方言就是創造其文明的標誌。滅其方言也就是滅其文明,尤其華人的方言還代表著一個地方身份、一個出生密碼、一個遷徙路徑。怎有不學方言之理呢?人把根忘了,必然本末倒置的。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傳承的國家,其方言的存在是不可抹滅的。而普通話產生於近代史,無法代表中國的過去與歷史。例如一些古詩歌賦的用方言演繹更貼切古人。那麼在全球化的今天,語言已成為掙錢的工具。華人不僅僅是要學會漢語,還要掌握一兩門外語的,可見語言的重要性。例如外國年輕人為了跟華人有更好的交流,他們不僅僅學普通話,還特意請人教粵語、潮汕話、客家話的。可以說中國的方言同樣具有影響力,這主要取決於經濟上的強勢,也就是話語權。因此隨著廣東經濟的崛起,方言的地位只有越來越重要而不是消失。方言更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顯得更親近與親切。在中國,入鄉不隨俗怎行?在廣東,用普通話交流是很難與廣東人彼此交心的。你不認同廣東的文化與習俗,廣東人能把你當自己人麼?統一語言,在中國的文化上基本不可能的。從文化習俗上說別做夢!例如去海外的華人後裔,他們融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還當自己是華人麼?都說普通話以什麼來認祖歸宗呢?去方言的中國,絕對是沒有了中國魂的中國(其實每種方言都有它存在的必要的,少了一種方言就少了一個民系。也可以說是滅了一個民族或文化,這就是兩千多年來無法真正統一的原因了。只有共生共榮,無法一刀切。民族融合同化才是主題,並非滅其文化的。因此世界無論任何地區的人都懂得遵從必須入鄉隨俗這個理,有主客之分的)。

  • 6 # 朝劍傳媒

    你是哪裡人,就教哪裡的話,而且還是地地道道的本地話(祖上的),因為,那不僅僅只是一門語言,更重要的是記住你的根!

    至於普通話,不需要家長教,隨便揪個小孩都會說,大環境下,不會說也很快會說。

    至於大方言,這個無關痛癢,當然,多掌握幾門語言還是好的。

  • 7 # 英利好學教育

    我認為應該教孩子普通話為主,方言為輔助。這是因為:

    ①,普通話現在作為中國官方語言,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已經在人們之中普遍存在,不僅是因為國家的全面推廣,更是由於全民說普通話,更加使人們的生活便利,所以說應該給孩子教普通話,讓孩子說好普通話,從而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便利;

    ②,方言作為承載傳統文化和區域特色的語言,也應該教會孩子,一方面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同時,方言更多的是在家鄉進行夠通,也能讓方言得以傳承,所以說孩子學方言也是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開始閱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