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鼠有大米

    熊培雲說:年輕的時候,要麼多讀點書,要麼多賺點錢,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效率最高的成長方式,既然,讀書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如果掌握了一些好的讀書方法和技巧,將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教你用3個步驟開啟閱讀的正確模式,牢記書中的內容,並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者是大巖俊之,大巖俊之岀生於1971年,是Role Job法人,研討會培訓指導,2010年正式獨立創業,作為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開展了很多的讀書,講座活動。

    一.有計劃地閱讀

    1.確定讀書目的

    明確目的,知道自己想從書裡得到什麼,再去閱讀,這樣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自己想知道的資訊。

    比如,我們去買衣服,面對琳琅滿目的衣服,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衣服,但我很喜歡揹帶褲,帶著這個目的去買,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實體店中,總能在眾多的衣服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揹帶褲。

    2.透過序言、目錄和後記掌握概要

    很多人讀書都是從第一頁一字不落地看到結尾,而忽略了序言、目錄和後記這些重要部分。

    讀書時最先需要確認以下三項:序言、目錄、後記。序言有助於把握一本書的概要,目錄則解釋了書的整體構成。這裡寫著書的各級標題,看完目錄,便能夠掌握一本書所有的內容。

    3.不試圖全部理解

    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體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也就是說,如果是300頁的書,其中只有12頁是重要的,其餘的可以選擇不讀。

    我們如果一本書看下來,什麼也沒記住,不如一開始就把那重要的4%找岀來,專讀精讀這4%,這樣效果要好得多。

    二.怎樣牢記書中的內容

    如果想牢記書中的內容,“讀書筆記”便是最好的幫手,它能幫我們整理書本知識和資訊,幫助記憶。讀書筆記有以下兩種形式:

    1.摘抄+感想

    摘抄書中你認為特別重要的地方,然後寫下自己的感想。這樣做讀書筆記,就是為了儲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所以不管是多簡陋的一句話,都應該轉化成語言,真實地寫到筆記本上。

    2.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思維導圖能有效地整理一本書的框架,運用圖文並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或相互關聯的圖表現出來。其製作方法如下:

    1.根據閱讀目的,然後順著這一目標從書中找尋哈案。

    2.按順序總佶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粗體字)。

    3.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部分。

    此外,《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還介紹了一些記憶小竅門:如形象記憶法、便利貼記憶法、反覆閱讀等。

    三.把讀到的知識付諸行動

    富蘭克林說:告訴我,我會遺忘,教導我,也許會記得,親身參與,才可學成。

    閱讀也一樣,透過閱讀可以獲得知識,而知識只有付諸行動才有效果,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自己去嘗付、實踐、付諸行動,如果只是心裡想著“什麼時候做做看,”所有事情也只能止於做夢。

    這讓我想起剛開始學五筆打字的時候,那時,看到那些字不像字,拼音不像拼音的字根,怎麼念都覺得不順口,瞬間頭就變兩個大,而老師則反覆強調一定要把字根背下來,然後在電腦操作課時就慢慢學會拆字根,在電腦上打字,但我們大部人根本沒有記字根,還一直嚷嚷著不會用五筆打字,接著老師就問:字根記住了嗎?同學們:記不得,太難了。

    這種學習態度我只能“呵呵”了,不記字根卻想用五筆打字,就好像沒有米卻想做飯。

    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不行動起來,就不會有任何成果。

  • 2 # 舍後長松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宋朝第三位皇帝趙恆的《勸學詩》中流傳最廣的兩句,我們常用它來督促人多讀書,可這“黃金屋”和“顏如玉”真的簡單的看看書就能得到了麼?

    有一段時間我“沉迷”看書,但對於為什麼看書,要看什麼書,我既沒概念也沒主見,各種書單我都蒐集,跟著書單找書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是所有書都看的進去。

    可既然是書嘛,多看點總沒有壞處,抱著這種觀念,我常常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看完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

    不久後我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有一次我推薦給朋友一本自認為不錯的書,朋友問:那本書說的是什麼?我腦袋一空,竟然連書的邏輯都整理不出來,吞吞吐吐了半天也沒表達清楚。 我開始意識到,和讀書相比,怎麼讀才更重要。

    以前的我真的只是“看”書而已,它們並沒有成為我的一部分,只是在大腦中過了一遍就被我遺忘了。

    心浮氣躁,想讀書卻不知從何開始;讀完就忘,閱讀效率不高;看了很多書,成長卻微乎其微。這些問題,有讀書經歷的人多少都碰到過。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針對閱讀能力不同的讀者,分別歸納了初級、中級和高階讀書技巧,手把手教你高效閱讀和輸出。全共89個讀書技巧,是以產出為目的方法論,實用性強,無論你的閱讀能力如何,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原尻淳一畢業於龍谷大學,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高效能閱讀》是他通讀了百餘冊閱讀類書籍後整理的高效閱讀術,可以說是集眾人之所長。

    一、看不進去書的人怎麼開始讀書

    對於沒有讀書習慣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進去”了,渴望透過閱讀自我成長,卻每次翻了兩頁書就心浮氣躁,這種型別的讀者該如何開始呢?

    原尻淳一提到的兩點尤為重要,一是轉變觀念,二是契機管理。

    1)轉變觀念

    看書的時候總是集中不了注意力,還把原因歸結於“我靜不下來”?你有沒有想過作為讀者,你有權利用任何你能接受的方式來閱讀? 自由決定時間、地點以及閱讀方式,如果覺得這本書看不進去,完全可以停下來換另一本。畢竟這時候看書的目的是讓自己開始讀書,而不是瞬間變成一天閱讀一本書的讀書達人。

    2)契機管理

    契機管理分為兩點,第一個是繞道讀書,在看書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書的創作背景或作者的逸聞趣事。比如中國有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極其喜歡甜食,以至於嚴重蛀牙,在王府井看完醫生回來的路上還不忘買一堆糕點,疼哭了也不能放棄對甜食的熱愛。瞬間覺得他變成了一個鄰家普通的大叔,他的文學作品也不再有距離感。

    第二個是提高進入專注狀態的機率。看書前舉行特定的儀式,給自己一種自我暗示,儀式一旦完成,就要切換至專注狀態。曾經聽一個著名的主持人說,他每次看書前都會洗手焚香,以前覺得這種做法簡直有些做作,但現在看來,存在即合理。

    為什麼這種方式能夠提高進入專注狀態的機率呢?關於時間有兩個概念,進入專注狀態時,我們會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此時的時間被稱為伊恩時間,而能用鐘錶測量的客觀的物理時間被稱為柯羅諾斯時間。如果有一種儀式經過刻意練習後成為進入伊恩時間的開關,那麼看書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二、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文章第二部分針對的是有一定閱讀基礎的讀者——速讀,當你已經養成了閱讀習慣後,關注的就是閱讀效率。

    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教育一本書要從頭看到尾,也就形成了固有思維:讀任何書都要一字不落的看完,生怕錯過什麼東西。 但這種閱讀方法不僅沒效率而且影響理解,有段時間朋友買了本書,翻了幾天,每次都是差不多的進度,一天中午我閒著沒事,就把那本書借來看,沒想到內容很簡單,一箇中午就看完了,當我把書還給他的時候,他難以置信的反覆問我:你都看完了?看明白了麼?我簡單描述了一遍書中內容,還重點列舉了幾個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他這才罷休。

    不用擔心閱讀太快會影響閱讀效果,其實事實恰恰相反,逐字閱讀不僅速度慢而且影響理解,人腦的反應速度及其快,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眼睛收集資訊的速度太慢,大腦無事可做時就會開小差,所以你讀書容易走神的原因,很可能是你讀的太慢了。

    那麼如何進行速度呢?原尻淳一給出了具體步驟。

    一、目錄閱讀。仔細閱讀目錄,透過尋找關鍵詞選擇改看的章節,這時候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以及會寫什麼內容。 二、根據選定的目錄,對特定的章節進跳讀,並在重點部位做標記。 三、仔細閱讀標記的前後部分,把自己閱讀過程當中的聯想、假設及創意寫在書的空白處。

    “速讀的靈魂便在於快速、多次的閱讀關鍵詞附近的內容,以獲得新的視角和創意。”

    但速讀並不是一味地快,它主張透過快速多次的閱讀把握書籍的整體內容,找出重點,再精讀重點內容做出筆記。這樣做就好比開車去個陌生的地方,事先掌握了地圖,知道每段路的路況,哪條岔路能通往目的地,不僅省時省力還不會迷路。

    三、怎麼讀,讀什麼書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各種類別的書都看過,可一旦要針對某個方面發表一些意見時,卻總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對此原尻淳一建議主題閱讀。

    閱讀方式上分為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前者是在某個特定領域裡深耕,後者是廣泛閱讀所有的書籍。當你對一個領域的瞭解越來越深入時,就會形成思考的主場,也就是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參考,就像我一個做了十年銷售的朋友,平時給身邊人推薦零食都不自覺的在銷售,她很享受,銷售在她生活中無處不在。

    可單純的瞭解某個領域是不夠的,它會限制一個人的思維,所以原尻淳一認為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應該同時進行。有時候你會更容易傾向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高效能閱讀》建議參考閱讀投資基準來選擇閱讀的領域。

    這個理論是由70:20:10模式的投資基準延伸而來,也是谷歌運用的投資基準比,70%的資金和時間投資現有服務,20%投資周邊服務,10%投資完全未知的領域。在閱讀中,可以在現有工作領域的書籍中投70%的資金和時間,在相關領域或可能成為新機會的領域中投入20%,在完全陌生書籍中投入10%。

    也可以在月初的時候就做好規劃,這個月計劃用300塊錢買書,其中210塊用在當前工作領域的書籍,60塊用於相關領域的書籍,30塊用於完全陌生的書籍。

    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資料,實踐時不必分毫不差,重點是有意識的分配時間和精力,不斷擴大思考的主場,逐漸形成更嚴謹的知識體系以及獨到的世界觀。

    四、讀書的目的是高質量的輸出

    在完整的學習過程中,輸入和輸出一個都不能少,回想一下,學生時代的課堂往往學習效率都不高,原因就在於老師是單方面的對學生輸入。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能把一個題型的演算過程清晰的講解給同學聽,那這道題就基本掌握了。

    同樣的,如果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時,能夠提前思考“看完這本書後,我將向誰說明書中內容”,不僅閱讀過程中會更加集中注意力,閱讀過後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提升一個高度。 作者整本書說的都是功利性閱讀,技巧也是針對實用性書籍的,可能有些人覺得讀書不應該太功利化,但在現代社會,每天產生的資訊已經多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想要在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不被資訊洪流淹沒,“為了寫而讀”才是環境的要求。

    文中引用的彼得德魯克的一段話再適合不過了:“光靠投入就能獲得好評的人應該只限於學生,既然是社會人,只有認清那些藏在深處蠢蠢欲動的方法,並不斷產出,才能得到好評,否則至少我是不會給好評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盡其用,必先得其法。方法永遠大於努力,在開始閱讀之前,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才是重點,否則看再多的書,吸收不了就等於是浪費時間。

  • 3 # 我愛閱讀8

    如果決定要讀一本書,那麼不能剛看幾頁就放下了,或者說剛看了幾頁,不想看再去看另一本書。既然決定要去讀這本書,應該把它看完,一定要堅持把它看完。書中精美的語句,名言可以做一個摘抄記錄下來,之後可以寫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或心得體會,有必要的可以多讀幾遍,這個因人而異,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並且對此書很感興趣,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讀。讀書要有選擇性,因我們的時間有限,一輩子天天去讀書,我們也不可能讀完世間的書。

  • 4 # 夏日風微燻

    我研習了5本閱讀技巧類書籍,總結出了一套讀書流程。下面介紹給大家:

    時間:設定讀書時間

    比如說我要用1個小時讀完多少頁書。這個時間不要太短(比如十分鐘),這樣思路容易被打斷。也不要太長(比如兩小時),這樣大腦容易疲勞。這個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掌握,但一定要定個度,設定時間往往能提高讀書效率。如果太忙,可以利用上下班坐地鐵的時間。

    地點:安靜獨處

    我比較喜歡聽歌,但我邊聽歌邊看書的時候,思路往往會被音樂所幹擾。所以我看書的時候一般要保持安靜,或者聽點柔和的輕音樂。如果環境太嘈雜,可以選擇隔音耳塞。

    流程:

    讀書如果按照流程來操作,就能事半功倍。我介紹個很適合閱讀實用類書籍的流程。

    一、讀前縱覽

    拿到書後,先看封面、序言、目錄、索引、出版社介紹、後記,大致瞭解這本書講了什麼。可以隨便翻翻,看有沒有感興趣的章節,以提高對書的興趣。透過縱覽,我們能得到一張書的導航地圖。而讀書就像開車,有了地圖我們就能很好的掌握路況。

    二、想好問題

    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我們要先想好問題,讓行動更有目標。要知道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中重要的內容其實只有20%,其它的都有帶有水分的。帶著問題讀書,能讓我們更有效的避開這些水分。比如你可以問自己:“你想從書中得到什麼”,“哪些內容對我達成目標有用”,“這本書談了什麼”,“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等等問題。

    三、略讀粗讀

    1、第1遍 通讀。從頭到尾,以最快的速度讀完一遍,不要停頓,不要記筆記,因為停頓容易打斷你的思路,如果覺得寫的好的地方就折角。通讀可以幫助你從整體上掌握書的結構,就像看見一顆樹的脈絡走向。讀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看每段的第一句,因為這一句往往概括了本段的大意,如果不是第一句就是最後一句。

    2、第2遍 重讀。重讀第1遍折角的地方,覺得好就折同一頁的另一角。這樣就像篩選沙子一樣,找出書中最精華的部分。

    四、回憶檢查

    讀完了以後,你要檢查下自己的問題是否在書中得到了迴應,這本書的大概意思你說的出來嗎,各章內容是按什麼順序來走向的,作者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法,你覺得有效嗎,你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嗎?如果問題得不到解答,你就要重新回書中查詢答案。

    很多人讀書只讀一遍,而且事前沒有計劃,所以效率不高,記憶也不深。而如果我們不懂得正確的讀書方法,就“只不過從書的第一頁一字不落地讀到最後一頁罷了,僅此而已”。而透過以上四步,我們能很好的把一本書進行有目的解析,迴應自己的所需,最大化的利用書中知識。而我們把讀書當做學習和工作一樣對待,透過讀書來低成本高效率的提升自己的技能,才是一位成年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最應該做的事。

  • 5 # 聲音表達教練藍色清泉

    這個問題特別好的點在於“開始”。萬事開頭難,有好的開始,才會有高效的閱讀體驗。

    第一,選對書

    古人說“開卷有益”,但我不是特別贊同。的確,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閱讀就會有收穫。但是現在時間難麼寶貴,花出去了,就要花得最有價值。

    所以根據閱讀目標“選對書”是關鍵。判斷這本書對不對,關鍵在於它是不是能夠滿足你的閱讀目的。

    比如這個階段我在設計表達課程,所以演講、表達相關書籍就符合我的現階段目的。休假的時候我需要愉悅輕鬆一點的書,優質的小說可能符合我閱讀目的。

    在同樣的目的下,選擇高質量的書籍也很重要。一般情況下,選擇書籍我會看幾個方面:

    第一,看作者,如果是我熟悉的,認可的,一般寫出來的書也會比較符合我的預期;

    第二,看出版社,出版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書的質量,內容的質量和印刷排版的質量。別小看印刷排版,很影響閱讀心情的。

    第三,參考推薦者,推薦者如果都是你知道的大咖,相對來說品質可能比較好。

    第四,看書評,豆瓣上會有很多書評,簡單瀏覽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否符合你的閱讀期望。

    第五,首選再版書。能再版說明評價還是比較好的。

    最後,同等情況下,我一般首選外國作者的書,能被翻譯到中國來,證明還是有國際影響力的。再者中國有些作者出書是為了科研成果,兌水的很多。

    第二,選對時間、心情和場所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件需要認真去做的事。當你心煩意亂的時候,想要閱讀艱澀的書籍,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的做法是,給每種書籍選擇不同的閱讀時間。

    比如相對通俗的書,在地鐵上,或者等車、等人的時候,利用碎片時間閱讀;需要認真閱讀並做筆記的,找大段的時間,靜下心來逐字閱讀;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讀治癒系的,能讓人開心平靜的文字……

    場所也是一樣的,想要在菜市場鍛鍊自己的閱讀專注力,得看是什麼題材的書,懸疑小說也許有可能,讀經濟學理論就難很多。

    找一個適合閱讀的場所,不但可以讓閱讀效率變高,而且會使閱讀變成一件美好的事。以前我最喜歡在安靜的午後,窩在書房裡讀書。溫暖的Sunny從窗外照射進來,屋外安靜得只剩下鳥叫和蟬鳴,這個畫面一直在我的記憶裡。所以閱讀也一直會是很美的。

    如果在家閱讀沒有安靜的環境,不妨每週找個咖啡廳或書店,擁有一段和書籍獨處的時光。

    第三,選對閱讀方式

    不是所有的書都要從頭到尾逐字逐句閱讀。根據自己的目標,有選擇地閱讀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很多人和我以前一樣,覺得跳著讀,生怕漏掉了什麼重要資訊。其實你大可放心,跟你的目標無關的,漏掉了也無所謂。

    人這輩子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知識是無限的。既然你永遠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學完所有的知識,就在有限的時間裡,閱讀吸收對“你”來說,最有用的!

    這點很重要。

    另外,好的閱讀方式還包括思考的習慣。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還是沒有長進,書歸書,人歸人,就是因為,只看書,不思考。即便學得再多,也沒有轉化,最多隻能引經據典、紙上談兵罷了。

    好的閱讀方式應該是邊閱讀、邊思考。每次獲取一個新知識、新觀念,想想作者說得對不對,這些內容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發生什麼改變。想想除了書上的領域之外,這些新資訊還能在其他的什麼領域起作用~~~多反思、多總結,才是閱讀的關鍵。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基本上就能保證閱讀的時間不會白花。最後給大家推薦兩本關於閱讀的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韓] 二志成、鄭會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四歲離異的女人面對二十八歲未婚男友,是否該一味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