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持續成長論
-
2 # 哈米琴行
由於閱讀所指的範圍較大,我現在只針對其中非虛構類圖書的閱讀來做回答。因為虛構類書籍特別是詩歌、散文等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我們從中體會的是一種感覺;而非虛構類圖書在閱讀時主要是為了獲得新的資訊或者指導實踐,通常是帶著目的性的閱讀。
在讀書時,一味的求快是不科學的,閱讀的最佳境界是根據不同的圖書來選擇不同的閱讀速度。
本答案中部分觀點總結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1.學會檢視閱讀。許多書其實在寫作過程中注水了大量事例和沒有必要的講解,在讀書時如果你已經領會到作者的觀點,那麼展開說明的部分大可略過不看。
2.將章節進行分類。在檢視瀏覽了書籍的大體結構後,自己會對其中的各個部分有個初步的把握,將各章節進行分類,那些泛讀,哪些精讀,哪些還需要查閱其他書籍並且做好筆記。
3.改掉默讀的習慣。在心裡默默將眼睛看到的內容讀出來是一個非常影響閱讀速度的習慣,針對這一點需要練習改變視覺的寬度,每次眼睛注視的範圍越大,閱讀速度也就越快。
4.大量的練習。閱讀就如同孩童學習走路,從起初的蹣跚到順暢走路再到奔跑跳躍,這從慢到快的過程中,經過的是不斷重複的練習。
最後提供一個小技巧,偶爾嘗試一下站著讀書,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
3 # 閱芯悅翼1
想要做到快速閱讀,其實是有技巧的,這種技能呢,每個人都能夠透過學習掌握。最近一直在研究閱讀方法,對高效閱讀也有一定的瞭解:
1.做好閱讀前的"儀式感",進入集中學習模式
做任何事情,如果全身心的投入往往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也是如此哦。透過"橘子集中法"的方式,僅用30秒即可進入狀態。
首先你可以簡單翻閱一下這本書,瞭解一下其中的內容。然後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想象一下閱讀這一本書有什麼樣目的? 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後腦勺斜上方,想象那裡有一個橘子。這樣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固定的位置,我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2.快速瀏覽全書,帶有目的的閱讀
閱讀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閱讀的目的,因為漫無目的的閱讀往往會令讀者失去興趣。如果閱讀之前知道想了解什麼,那麼就可以快速閱讀。
法國當代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宛如一本小說》裡提到的讀者十條權利非常贊同。
其中,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隨意選讀的權利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提前弄明白自己想在這本書裡瞭解什麼,再根據自己的需要閱讀才是最有效率的。
3.整體閱讀,改善視角寬度,避免逐字逐句
首先必須要打破對讀書原有的認識,不應該逐字逐字的閱讀。而應該是段落整體的閱讀才行。
有人覺得這樣讀書不習慣,不過人們對資訊的理解其實還是接收整體來得更有效果,口說無憑,直接上圖:
實踐了以後發現,閱讀真的好像騎腳踏車,使勁地慢速蹬果然比憑藉慣性快速騎行要吃力得多。
4.多讀幾遍,比慢讀一遍更有效率
在好多書上都看到了這一點,說最初閱讀的時候不要劃線。
以前一直喜歡邊看書邊劃重點,實在想象不出如果不馬上畫線,會如何記住重點。
知道後來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看到了這個"篩選程式",在不情願地嘗試之後發現真的很有效果。
嘗試了以後果然閱讀速度快了很多。其實我這個人是非常反感在書上摺頁的,可是經過不情願地嘗試,效果真的非常好。而且第二遍閱讀的時候,認為重要的地方果然比第一遍少多了。重點也是這樣篩選出來的。
-
4 # 子灰魚
馬未都曾介紹過一種速讀方法,控制自己每段文字只讀第一句,一本書看下來也就幾十分鐘,還能完整的知道整本書的內容。
-
5 # 玖朵兒
今天,把我請教的一些收穫寫出來,分享給大家,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先說說我的窘況。
新年伊始,各個平臺都有達人曬出牛逼的讀書計劃,每年要讀300本、500本、1000本……看著這些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數字,內心惶恐又焦慮—我就這樣被時代的車輪摔出去了?
2018年元旦這天,我一口氣從王府井書店抱回來10本書,發誓開始讀書。上班工作,下班家務,好不容易有了空,坐在書桌前,讀不上2頁犯困了,然後就安慰自己洗洗睡吧,早睡身體好。
結果呢?兩個月過去了,我一本書還沒讀完,讀過的內容也已了無痕跡。
眼看這樣下去不行,那就利用上班路上、銀行排隊、就餐等位等碎片時間來讀書吧。特地把包收拾了一番,鄭重放上一本書。但每每有了碎片時間,就控制不住地掏出手機點點微信、看看新聞……書都揉搓爛了,也沒看完第一章(啪啪打臉)。什麼時候都能讀變成了什麼時候都不讀。
你是否也有和我一樣的情景?
恭喜你,不用發愁了。因為我尋到了藥方。
首先,讀書不必揹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可以像聽音樂一樣,讓書籍內容緩緩流入心底;更重要的是輕鬆愉快讀過以後,還能留下深刻記憶;讓人心動的是,快速閱讀習慣是可以培養的,你我都有潛力(是不是迫不及待了?)。
一、 快速閱讀--“流水式閱讀”的4個秘訣
我們閱讀速度緩慢的“罪魁禍首”是執著於字斟句酌,恨不得一字不拉地“複製100%”,總覺得只有這樣才叫讀書。其實一本書對你有用的也只有一小部分,也就是“邂逅1%”。流水式閱讀,顛覆了傳統的儲存式閱讀理念,倡導將書籍內容像聽音樂一樣從心流過,“不會遺忘的閱讀”秘訣是不求全部記憶地閱讀。
流水式快速閱讀的4個秘訣:
1、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序言是一本書的匯入部分,一般會寫明書的撰寫目的、概要,可以瞭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目錄就好比一本書的結構圖,透過目錄,可以把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和論述的推進過程,瞭解作者和編者精心構想的最佳序次。從而選取自己想讀的章節,決定哪些細讀哪些跳讀。
比如《快速閱讀術》這本書透過目錄,我選擇了細讀第1-4章,因為我想了解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及解決辦法;而跳讀了第5-6章(作者知道跳讀後會不會感到失落呢?),因為我還沒有書多到需要花心思去管理的困擾。
2: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因為人類的大腦擁有不可思議的推斷能力,如讀到A-C這樣的序列時,大腦會自動判斷中間是B;或將全書內容比喻為長頸鹿(下圖)。 一般文章開頭提出論點,中間用事例論證,最後再次確認主題,所以透過開頭和結尾的5行,整段內容基本心知肚明,而沒必要一字不漏地依序閱讀了,從而節省了大量時間,也沒有漏讀有用的部分。
3:明確閱讀目的,使流水式閱讀得心應手
像聽音樂一樣流水式閱讀,也並不是毫無目的隨意瀏覽,特別是對於商務類書箱,因缺少趣味性,如果沒有明確目的,註定是讀不下去的。
可根據閱讀目的,用搜索關鍵詞的辦法提高閱讀速度。比如讀《快速閱讀術》,我只想了解如何提高閱讀速度並能深刻記憶,我就邊讀邊搜尋書裡面“快速”、“慢”、“記憶”、“遺忘”等關鍵詞,與關鍵詞有關的部分仔細品讀,沒關的跳讀。
這樣1個小時讀完這本書,感覺很舒暢,因為我收穫了我想要的,省出1個小時我可以到小區花園轉轉,想想都美好不是嗎?你也可以做到,試試吧。
4、使用多種閱讀節奏
一成不變的閱讀節奏,容易使人厭倦,並讓人產生讀得慢的錯覺。好比開車,在一個平坦大道上,不換檔不換姿勢,開著開著就犯困;而在上坡下坡陡峭險峻的路段上,你不停地換檔,是不是很刺激?一本書也需要選擇多種讀書節奏,隨時換擋,緩急有度,避免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狀態。可參考如下節奏。
(1)仔細閱讀時的基本節奏
(2)1.5倍的中速閱讀節奏
(3)2倍的高速閱讀節奏
(4)5倍的流水式閱讀節奏
二、加深記憶--“呼吸式閱讀”3個步驟
試想一個人只是吸氣而不呼氣,很快就會憋死。讀書和呼吸如出一轍,如果只是一味地輸入(讀、聽),沒有輸出(寫、講),讀過的內容很快就會遺忘。
那怎麼輸出呢?如果你不能和作家一樣有輸入能輸出,也不能和演講家一樣能說會道,那你可以做摘錄。
呼吸式閱讀摘錄的3個步驟
1、 “幾行採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斷
讀書時準備好紙筆,讀到心動處,隨時記錄,開頭標明頁碼,隨後是內容,摘錄時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整段,而是要短小精悍,控制在幾行之內,邊讀邊寫,讓內容在記錄中流入心裡。
2、“一行精華”,採擷最精彩的一句
透過“幾行採集”,已經把書中動人的內容都摘錄下來了,掩卷之後,再次瀏覽,從中挑選出最精彩的一句,閱讀一本書,常常是為了“邂逅”這一句經典。
比如我讀完《快速閱讀術》,“像聽音樂一樣流水式讀書”這句話,顛覆了長期駐紮我心--一本正經的沉重的讀書理念。
如《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巖俊之就是受一本書中“成功人士都是愛讀書的人”這句話影響,開始一年讀300本書行動的。可見,讀書之魂,凝於一句。
三、培養快速閱讀習慣的3個秘籍
提起讀書就覺得沉重,不像聽音樂、玩遊戲那樣輕鬆愉快,根本原因就是還沒有養成讀書習慣。
快速閱讀習慣是可以培養的,讓你徹底走出閱讀速度慢的窘境。
1、選擇“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籍
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快速閱讀,比如故事情節強的小說、經典名著、漫畫、繪本等,但這類書比例不高。在培養讀書習慣時,建議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創造一個連續閱讀各類書籍的氛圍,讓自己徜徉在酣暢讀書的愉悅中,有利於閱讀習慣的快速養成。
2、在“每天同一時間”讀書
你可以每天擠地鐵的時間讀書,也可以下班後一本正經坐在書桌前讀書,或是利用午休、睡覺前的閒適時間,總之要將你的讀書時間固化下來,形成條件反射,到點不讀書就像沒吃飯一樣飢渴,但最好的讀書時間是早上醒來時,此時效果最好。大概是因為大腦對前一天雜亂無章的資訊進行了歸納整理修復,節約出更多的記憶體以接受新資訊。
3、一天讀完一本書
一本書拖拖拉拉讀10天,不如全神貫注讀60分鐘收穫大,就好比聽音樂,如果以超慢的速度播放一首曲子,我們就無法聽出曲調,也就不能享受音樂的韻律和節拍了。
原因就是如果很慢的速度閱讀,不容易把握書的全貌,得到的是支離破碎的資訊,無法真正領會作者的核心思想。
書並非非讀不可,因此閱讀生活應該是輕鬆愉悅的。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後,聰明的你,能掌握流水式閱讀的4個技巧,呼吸式閱讀的3個步驟,遵循3個秘籍,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
-
6 # 語墨未央
一、空白卡片法
用一張名片大小的空白卡片覆蓋住已經閱讀的內容,留出將要閱讀的內容,一邊閱讀一邊根據自己的速度向下移動卡片。習慣這種方法後,你的閱讀速度會越來越快。
二、左手或右手制動
左(右)手的食指指著每行的左(右)邊,當你往下讀一行的時候,手指同時向下移動,越習慣移動的會越快。
三、雙手制動
使用左手食指對準一行文字的開頭,右手食指對準同一行的末尾,使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正在讀的一行上,再用閱讀關鍵字及關鍵意群來輔助閱讀,慢慢的不停移動兩端手指,閱讀速度會越來越快。
四、“地圖"閱讀法
所謂地圖閱讀法就像你去一個陌生地方旅遊一樣,要首先獲得一張當地地圖才能迅速瞭解整體概況,而在閱讀過程中採用先預覽全書的方法,知道該書的寫作框架及主要內容,才能讓你有的放矢,篩選出你值得讀的書及樹立更加具體的閱讀目的和任務感,獲取到有價值的背景知識,使我們更高效的閱讀。
五、批評式閱讀
帶著批判性思維對作者、全書內容和作者自身情況進行提問,可以使我們在閱讀時候更主動更專注。在書中艾比·馬克斯·比爾列覺了一些問題範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購買此書瞭解。而最簡單的提問可以用“3W2H”來進行。
六、張開手移動手指
開啟左手或右手,手指向外伸展,掌心朝向書頁。把手放在書本上,把中指放在每一列的中間部分,手以S形慢慢地一次跨越幾行地向下移動,移動時手只要輕觸書頁,眼鏡從左向右移動,使用關鍵字、意群或關鍵意群來幫助自己讀得更快。同樣越習慣就會越快。
七、“不讀”技巧
利用略讀、掃讀和跳讀,根據閱讀內容的目的和任務不同自由換擋,在學會這個“不讀”技巧時需要你明確自己的閱讀目的,先預覽所讀的內容判斷是否值得花時間來讀,最後就是要克服對內容遺漏的恐懼。讀書不在讀的多更在於讀的有價值。
八、大拇指法
把書放平,大拇指朝下,放在你所要讀的欄中間,眼睛在每一行只停頓兩到三次,一次儘可能看得更多,用關鍵詞及意群短語來幫助你讀的更快。另外還有一種大拇指使用法類似空白卡片法,把你的左手或者右手握成拳,再把拇指伸出來,橫著放在你要開始閱讀的那一行。手腕與大拇指尖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把已讀過的話蓋住,留出要讀的。同樣越習慣就越快。
九、兩手指擺動法
這是本書中最先進的提速法。方法是用左手或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並在一起,其他三根手指彎曲在手掌裡。然後把兩手指放在段落的第一行下面並且手指隨著眼鏡的移動經過這一行。當讀到這行的結尾處時,兩手指向下面幾行文字移動並開始讀手指所在之處,隨著眼睛移動你的手指經過那一行並再把手指朝下面幾行移動,閱讀時,手是以“之”字形移動或擺動的。避免讓手指進過每一行,可用這種方法速讀或者預覽。
透過以上快速閱讀方法的訓練,挑選適合自己的,相信我們都能掌握好基本的快速閱讀法,透過不斷練習並養成速讀習慣,我們的閱讀速度就會越來越快也更有效率。而只有學會快速閱讀,你才有機會遇見更多的知識靈感,也才有機會抓住那不期而遇的機會在這個時代中崛起。
-
7 # 鶴壁大魚
不請自來。
快速閱讀其實就是兩部分:閱讀速度和理解力。兩者達到平衡——閱讀速度加快的同時,兼顧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這裡,我推薦一本東尼·博讚的《快速閱讀》。
書,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卻能給你更好的視角。踏入社會後,嚴厲的“社會”總是沒有人情味兒,東扯你一下,西拽你一下。工作、生活、孩子,讓你完全沒有自由,更是沒有整塊的時間閱讀書籍。
為此,我就開始做減法,為自己尋找閱讀的時間,不必要的應酬、電視劇、刷屏,通通砍掉。進而學習時間,相比較之前多了一些。
但是,又碰到了新的難題:閱讀效率低——5天看不完一本書,曾經信誓旦旦的閱讀計劃還沒正式開始,就被擱淺了。
朋友聽說後,就送我一本東尼·博讚的《快速閱讀》,還說這個可以幫助我提高閱讀速度。
我對快速閱讀的瞭解,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它的皮毛——別人讀書可能花三個小時,而“快速閱讀”只一小時就夠了。而且,我對東尼·博讚的瞭解,也僅僅侷限於思維導圖,只知道思維導圖是他發明的。
可是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首先映入眼簾的除了東尼博讚的老先生的頭像外,還有那麼多且含金量高的頭銜:
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他擁有多個學位,還是大腦和學習方面的世界超級作家,全球受眾達3億多人的公眾媒體人物,且還是世界記憶錦標賽和世界腦力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同時他還是,眾多世界知名大學的客座教授。翻到最後,還發現《快速閱讀》,是東尼·博贊發明的思維導圖系列叢書中的一本。那麼,我想思維導圖受眾那麼多,用途那麼廣泛,《快速閱讀》肯定也不會錯。
我就重新開始翻這本書,看了兩遍之後。發現這本書講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方法都很受用,但我卻又困惑起來——知識點、方法論那麼多,怎麼可能一下又用得了。於是,就想辦法把它簡化一下——把《快速閱讀》分為兩部分:閱讀速度和理解力。
一、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開啟一扇門後的世界,充滿真實的金色海洋。
1、詞彙分組閱讀
《快速閱讀》說到,讀的越快,理解就越好。而這個方法是否正確,首先我們試著讀這兩句話。
第一句:現已——發現,——當所——閱讀——的——資訊——按——詞意——適當——分組後,在——眼睛的——幫助下,人的——大腦——更——容易——接受——資訊。第二句:現已發現,/當所閱讀的資訊/按詞意/適當分組後,/在眼睛的幫助下,/人的大腦/更容易接受資訊。讀完後,會感覺到第一句,就像剛認字的小學生在讀,一個詞一個詞的往外蹦。而對於成年人來說,在短時間內吸收更多的知識,就要運用第二句的方法——詞彙分組。
(來自《快速閱讀》)
2、加一規則
按照普通人的閱讀速度,平均200字/min,但若想加快速度,每分鐘閱讀字數就要有所增加。
在刻意練習的意識下,可每分鐘可以多讀一個字、十個字,甚至一百個字,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閱讀速度。
3、減少閱讀凝視的時間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眼睛都是這樣凝視的。
(來自《快速閱讀》)
每到一個凝視點,我們必然會暫停——識別字符、理解字意,然後再繼續讀下去。而普通人的暫停可能會延長一些,在0.25秒到1.5秒之間,所以,減少凝視點的停頓時間,可提高閱讀速度。
4、引導物
閱讀困難的人總是無法專注,注意力不集中。看幾行字,思緒就飄走了。猶如,小時候剛認字,我們就會用手指點著故事書中的字,一個字一個字的念。
而作為成年人,我們肯定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閱讀書籍了。因為成年人的手指和手掌的物理厚度寬度,已經嚴重阻礙了閱讀的視線。
那麼,這時我們就要選擇一個引導物——細而長的物體,不阻擋閱讀的視線,提高專注度,讓思維和眼睛隨著引導物移動,這樣,在理解句子的同時,就可以加快速度。
5、拓展視覺能力
(來自《快速閱讀》)
(a)當我們剛開始讀書時,凝視點就會在某個字上。(b)到了小學後,有了一定的知識量,我們的凝視點可能會放在一個詞上。(c)經歷過初中學習,隨著詞彙量的增多,我們凝視點可能會放在片語上?(d)到了高中、大學之後,由於知識量的增加,會迫使自己加快閱讀速度,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凝視點放在片語群上。
通常,為了快速到達某一個城市,有車一族就會優先選擇高速公路行駛,但要問他路上有什麼值得回味的風景,那麼,他肯定是答不上來的。所以,我們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也要提升理解力。
二、理解力
能理解就意味著能夠轉變思維,從而使自己更清楚瞭解。
1、引導物
在上文中提到,閱讀的時候可以藉助細而長的物體——保持專注。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眼睛工作量最小化,更易集中注意力,提高理解力水平,加快閱讀速度,
2、跳讀和略讀
跳讀是尋找特定資訊的過程,略讀是尋找大意的過程。閱讀的時候,將兩個方法運用到一起,那麼不管閱讀什麼書都能輕易掌握該書的大意。
這兩個方法的本質是一樣的,對書籍進行跳讀和略讀,有助於瞭解書籍結構、大意、該書的關鍵詞,然後可以透過目錄,尋找帶有關鍵詞的題目進行粗讀。這時候,對一本書就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
3、段落結構
對於一般的報紙和雜誌文章而言,它就有一定的構建文章的結構。開頭和結尾一般是重點,中間部分是細節或論據,這樣的話,就可以先讀開頭和結尾,略讀中間部分。短時間內,可瞭解文章大意。
4、預讀
《快速閱讀》中強調,實現預讀,就有可能會加快你的整體的閱讀速度,改善理解能力。
透過三個方法:利用現有的知識、與書積極互動、像偵探般閱讀,可在文中找到關鍵詞,將它們試圖拼湊起來,形成一整幅畫。5、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自己的理解力有多深,都關乎於你自己的詞彙是否豐富。
眾所周知,每篇文章都是由字、片語成的。閱讀熟悉的書籍還可以,但遇到專業性強的書籍時,讀起來就可能比較費力了。
這時候,我們就要增加自己的詞彙。因為你懂的詞越多,你的理解速度也就越快。同時,也會發現,有的文章描述的很細膩,感知的層次也很多,還原度也比較高。比如說“紅”,可以理解一般的“紅”,也可能是玫紅、橙紅、陶紅、土紅、杜鵑紅等。
當然,透過閱讀《快速閱讀》,你也會很快發現,自己越來越困惑——一小時看完250頁的書籍,怎麼還要花3個小時?
但這個是可以透過堅持克服的。因為成功是可以複製的,而且你也不用去創新。
羅振宇的《終身學習》一書中曾經講到一個小故事:
新中國成立後,沒幾年就生產出了自己的核武器。1945年,日本的廣島長崎已經嘗過了核武器的威力。這件事對於中國來說,建造核武器基本上就不用去創新了,因為它是一個可以完成的事件。只要把核武器的製造,當作一個工程學問題來對待就可以了。一小時看完250頁的書籍,可以當做你一項流水線的工作,按部就班,照著書籍去做就可以了。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那麼,我們認識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方法、每一個知識,也都要算數。
時間會證明,一切都值得。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明白,大多數人採用快速閱讀的方式,多適用於兩種情況
1.帶有目的或者問題性的尋找答案的閱讀
2.是閱讀不用理解其深意的文章,小說或者雜誌等
如果是以上兩種情況,快速閱讀,才有意義。快速閱讀,也就是所謂的做到一目十行
A.看書,不能用手指,也不能用筆跟著讀。小時候家長教小孩子看書,要用手或者筆跟著,防止漏看。長大了,這個習慣必須戒掉,它會嚴重影響你的看書速度
B.跳讀。很多時候,文章中的一些文字,是冗餘的。如果你讀完文章中這一段甚至於這一章的時候,你都已經知道它要說什麼了,就沒有必要繼續讀了,選擇性跳過。
C.看的過程中,忽略細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或者說文章大意。讀懂了文章大意,這頁就算翻過了,心裡不能再糾結有哪些細節我沒看到的問題
D.看完一個章節,總結該章節的大意,利於生成思維導圖。可以更快的理解整篇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結構
E.訓練。訓練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型別且通俗易懂的書,並給自己指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這樣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F.堅持,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