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張文信

    穿山甲又名鯪鯉,隸屬鱗甲目,鱗鯉科,是危害林木和堤壩的白蟻的主要天敵。

    穿山甲身圓腹大,身長一般為40~50釐米,尾扁而粗,長為27~35釐米,體重3~6公斤。全身除臉和腹部以外,從頭至尾披著17行約600多塊猶如盔甲的角質鱗甲。四肢短粗,爪強健而銳利,用以打洞搔地尋覓蟻類。它們嘴尖,頭小,與南美洲森林裡產的食蟻獸、樹獺、猶狳等貧齒目動物,以及非洲產的管齒目的豚鼠等,都有以蟻類為食的習性,並與此習性相適應,共同具有無齒或少齒、舌很細長的特點,故又把這三個目合稱為貧齒類動物,但它們之間並沒有親緣關係,只是生態上的一種趨同現象。

    穿山甲棲息於亞熱帶、熱帶丘陵山地有森林、灌叢、草莽等的各種生境,往往選擇30~50度的山坡築造其棲身的洞穴,很少在平地上發現,在陡峭的石山禿嶺上更為罕見。穿山甲隨季節和食物而變化遷居。冬春季節,多住在山坡下草叢中,夏秋兩季,天氣熱,它多住在山坡上較為涼爽而不易為流水沖刷的地段。每年4~9月,天氣炎熱多雨,穿山甲不住深洞,棲息於距洞不遠的淺窩。冬季則睡在洞的深處,留洞時間較長。氣溫在23℃~24℃以下時,營巢內總是墊草或屑枝葉,甚為怕冷。

    穿山甲打洞時前爪挖泥,後爪往外攤泥,速度很快。白天多捲縮在洞內酣睡,入夜外出覓食活動,一夜能行走翻越數個山體,行程達5公里左右。冷天活動較少,多居住在洞內。穿山甲能泅渡大河,速度比蛇遊得還快,據觀察,一條20米寬的河流只需8分鐘游到對岸。

    穿山甲在白天幾乎都在睡覺,睡覺的時候將頭部和四肢縮到胸腹前,尾巴緊緊的裹在外面,這種球狀的睡姿可以保護其沒有鱗甲的胸腹,以防敵人偷襲。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穿山甲也是這樣縮成一團,使野獸無法下口,因為它的鱗甲非常硬,加上身體呈球形,想咬也無法用力。它的長而扁的尾巴兩側長滿了鋒利的鱗片,像一把兩面開刃的利劍,成為它們自衛或進攻的武器。若同性的穿山甲相遇,常常會發生領域的爭鬥。在毆鬥時,把尾巴插入對方肋部的鱗片內以刺傷對方的面板或使其鱗甲脫落,嚴重者使面板潰爛乃至死亡。

    穿山甲的聽覺和視覺差,但是嗅覺靈敏。平時走路十分緩慢,頭部經常左右晃動,嗅聞空氣中蟻穴的氣味。蟻巢一般在1~2米深的地下,從主巢到副巢有四通八達的通道,穿山甲憑藉著敏銳的嗅覺可以判斷出蟻穴的出口和入口所在。它一般先找到出口,挖開洞口,用吻鼻堵住,然後憋足了氣,向洞內噴壓氣體。有人認為它們口內有感受氣體壓力的敏感的神經細胞組織,也有人認為其鼻黏膜能夠嗅出白蟻溢位的蟻酸的濃度,總之,它們幾秒鐘以後就可以判斷洞道的長短,若洞道長於4米以上的時候,就會放棄,若探明洞道比較短的時候,就沿蟻道挖掘,時速可達2~3米,用前爪抓碎白蟻的菌圃,然後用那富有黏液的40多釐米長的長舌快速伸縮,將白蟻吞食。白蟻是世界性的害蟲,穿山甲是白蟻的天敵。據科學家觀測,250餘畝森林中,只要有一隻成體的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穿山甲還有爬樹的本領,爬樹時用四肢鉤住樹幹,再用尾巴抵住或捲住樹於去尋找樹上的螞蟻,一隻成年穿山甲一次能食螞蟻500克。

    夏季炎熱,螞蟻都爬到洞穴的外面活動,不容易集中捕食,這時,它們就將身上的鱗片張開,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引誘螞蟻鑽人鱗甲間。等螞蟻進入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再將鱗甲關閉。然後,穿山甲走到水中將鱗張開,釋放出的白蟻全部浮在水面,它便伸出舌頭掃食。穿山甲的口腔中雖然沒有牙齒,但唾液腺十分發達,從口腔的頰部可以一直延伸到肩部的皮下,唾液腺大量分泌液體,將白蟻送人特殊的胃裡。胃分兩室,前胃壁薄,胃容物可達4/5,主要是貯存作用。後胃有在進食的時候吃進的小沙石等粗糙的顆粒物,胃壁褶皺而厚,有角質膜,收縮時研磨食物,代替了牙齒的作用。

    穿山甲發情交配一般夏季為主,此期間,雄獸翻山越嶺四處尋找配偶,常在穿越山脊處拉屎撒尿,並用趾爪抓地面。常循直徑追尋雌獸。每年冬季繁殖一次,每胎只產一仔,成活率低。仔的體重約100克,閉眼,無鱗,色淺白。半月後體重250克左右,這時已睜眼睛。一月後鱗甲再次角質化,並變為黑褐色,體重增到500克。兩月後,仔獸扒在母獸的背頸上隨母外出覓食。半年後體重1500~2000克重,這時仔獸離開母體營巢獨立生活。穿山甲母性強,有幼仔時外出不遠離,外出後每天仍回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鎖陽、管花肉蓯蓉、西洋參、淫羊藿黃精和枸杞能一起泡水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