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喔愛小咪
-
2 # 假政經
文學的表現方式沒有高階低階之分吧!文學的表現,重在提筆人的境界,不管是詩也好,文也好,詞也好……能傳遞高能量、正能量就是最棒的。
-
3 # 中外聽聞
文學表現形式沒有什麼高階與低階之分,歸根到底,表現形式只是一種載體,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傳遞思想,表達情感。只要能夠達到目的,就不需過多在乎表現形式。
就如同學習,自己看書還是聽老師講課,只要最終能學會,就無所謂選擇的是哪一種方式。
過多注重與表現的形式,最終會限制我們的創作靈感,可謂是捨本逐末。
-
4 # 不差紅
應該說是古詩詞。古詩詞的表現形式不為言透,多為意透,不直白,讓人盡各自的見解去參悟其中的涵義,而且言語優美,結構精緻,言簡意賅,所以說最高階。
-
5 # 西流月雜談
世界上的萬物肯定存在高階和低階,就像生物界從蕨類植物到參天大樹;從微生物到哺乳動物,都體現了自低階到高階的排列,這是一個進化過程。在文學的表現形式中也不例外,自然也有低階高階之分。從詩歌到散文雜文,從短篇小說到長篇鉅著,就是一個發展進化過程,最高階的當然以長篇小說莫屬了。舉個例子,《三國演義》中的開篇詞寫的無論多經典多深刻,也無法代替下邊展開的故事描述。同樣,李杜蘇陸的詩詞再好,也抵不了一部《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詩歌小說擁有的讀者數量,也不在一個量級。一個小學文化水平的人,讀武俠小說可以津津有味,但你肯定不會看到他在讀一本朦朧詩集,當然不是絕對。另外,文學領域最高獎一一諾貝爾文學獎,其獲得者絕大部分是小說體裁,對文學當中的表現形式,對這個世界最高文學獎的分析後,誰高誰低已見分曉。
-
6 # 混遛烏拉拉
從文學體裁來說,每一個時代都有一種最適合的表現形式,都有一種最被讀者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也就是最高階的。從漢賦到如今的現代白話文小說,這中間還經歷瞭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近代小說。從這個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文學的容量在不斷增加。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人類思想交流更加廣泛,短短的幾句詩詞根本無法表迖,大容量的小說自然就擔負起這個使命。所以今天能稱為最高表現形式的是小說,實際上它在明清時代就開始了。
唐詩宋詩等古代文學體裁雖然好,但這種體裁特別適合古代那個社會,因此成為他們那個時代文學的最高階形式。但不適合表迖現代人類,日益豐富的精神生活。
古代文學形式雖然不適合現代,但它是現代文學的基礎,我們不能把地基挖掉,把房子建在空氣裡。
-
7 # 陌柳
應當說各種文學形式,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側重,比如說詩歌,詩言志,一般來說,詩歌的難度更大,更精煉。但仍不能說哪種東西更重要,應該說都重要!
-
8 # 永遠的求索者
在幾種形式中都湧現了許多偉大的文學家,創造了許多千古名作。而要運用哪種方式表達,完全取決於作者所要表述的內容而定。
小說以故事情節見長,人物刻畫細緻到位,或述歷史,或純幻想。詩歌以舒情見長,讀來韻味十足。散文短小精緻,或舒情、或表事,讀來另有趣味。論文的專長是表達作者的看法和態度,如文學中的利劍,言辭決無囉嗦。
至於讀者,百人百性恪,所好各不同,在不同的文學形式中,肯定會找到自己喜歡和適合的,所以,只能說各有千秋。
-
9 # 抖府
我認為是戲劇。
文學是生活的藝術,是世俗的高雅,
需要穿越時空的場景,
只有戲劇可以最完整的體現,
當然也是最難,是最高階的。
-
10 # 使用者1218622234854
這個不好說,文學的表現形式基本上有三種:小說,詩詞和散文。
這三種表現形式,有著各自極為突出的特點。既然,三種表現形式的特點各自不同,那麼,怎樣去評判哪一種表現形式最高階呢
評判"最高階"的標準是什麼呢?是思想內涵?是情節曲折?是文辭華麗?或是別的?
回覆列表
吸收文化精華@♥♥♥愛的力量
文學的表現形式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故事這幾種。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小說主要有《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流傳下來的戲劇主要有《杜娥冤》、《桃花扇》、《西廂記》等劇目。而中國從先秦時代開始直到現在,流傳下來的詩歌可以說是不計其數。所以,我認為詩歌是一種最高階的文學表現形式。為什麼這樣說呢?且聽我慢慢分析——
一、詩歌寫作的內容豐富多彩從古至今,我看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入詩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風花雪月、季節氣候、陰晴圓缺都可以入詩;社會中的愛恨情仇、風土人情、官場沉浮、歷史政治、行軍打仗也都可以入詩。可以說,詩歌中有美景、有真情、有歷史,也有政治、科學、哲理等一切你想知道的內容。所有的詩歌合起來簡直就是一部簡潔的百科全書啊!
比如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兩句句詩,就描述了自然與社會中陰陽盛衰的變化規律,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念。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詩,就記錄了三國時期的大將周瑜攻打曹操“借東風火燒曹營”的歷史。
二、詩歌寫作的內涵言簡意賅詩歌最大的魅力就是語言簡潔,涵義豐富。往往是短短几句話表達的內容可以寫成現代的一片散文。所以詩歌含蓄蘊藉,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比如南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這幾句詩,就像現在的一部微電影,在我們眼前展現出草原是那麼蒼茫遼闊,藍天是那麼空曠高遠,綠草是那麼的美麗溫柔,羊群是那麼的潔白溫順。而牧羊人又是多麼的自由愜意呀!多麼的幸福快樂呀!你看,短短的13個字就給我們勾勒了一幅美麗寬廣的畫面,誰看到這句詩,不會對草原產生無限的嚮往呢?
三、詩歌寫作的語言抑揚頓挫詩歌的吸引人的地方不僅有內容和意境,還有抑揚頓挫的音樂美。特別是唐詩宋詞,十分注重詩詞的韻律和節奏。唐朝的格律詩對詩詞的音調變化有嚴格的格式規定。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一類的規定。而宋詞的內容本就是按照樂曲的音樂來填的詞,沒有音調的升降起伏是行不通的。比如李白寫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兩句,遵循了“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樣的平仄格式。
就算是唐代以前的古體詩,對平仄沒有嚴格的規定,那也是注重押韻、對仗、字數、句數、迴環、往復的。比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再水一方。”這幾句,每句都是四字,而且末尾的字大多是押韻的,有一種音樂的韻律美。
四、詩歌寫作的意境曼妙空靈詩歌打動人的地方不僅在於音樂美,而且在於意境美。何謂意境呢?就是指一首詩往往像一幅優美的畫面在人面前徐徐展開,啟發人展開無窮的想象,激發人進行深刻的思考,或者激發人產生強烈的情感。比如宋朝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