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由的因子
-
2 # 嚴師說字
目前很多人寫錯字的根本原因是不瞭解漢字的本義。知道了漢字的本義就不容易用錯或讀錯。
破解漢字不僅從字形上去研究,還要明確讀音的來歷。沒有讀音的破解就是一知半解。
在(栽zài)橫和撇“ ”為手,如左和右中橫撇表示手,一豎“丨 ”為棍子的棍,也可理解向下用力之意,“ ”為手拿木棍之形,用木棍向土中插窩或理解手向下用力之意;“ ”加土,表示手拿木棍向土中插秧苗之形或理解用手向下用力插秧,如現在栽蔥苗還是藉助木棍將蔥苗插入土中。借栽聲表示在有秧苗載種之意。栽苗要選位置佔位置,有存在之意,如書在桌子上、人在陣地在等,指示存在於某地點。還演義活著如人生在世。在的本義為栽種秧苗看到其所處位置。
冉冄(繞圓rǎn)的古文字看像是編制竹籠的圖案。隸變楷化後,冄是由“冂”和“二”會意而成的字。“冂”表示竹籠的圓形的外框形狀;“二”表示相互交叉圍繞在縱立的竹條上的橫向竹條。讀音是繞(rào)和圓(yuán)的切音(rào+yuán),表示用柔軟的竹條圍成的圓形竹籠。後加一豎“丨”繁華為“冉”,表示編制竹籠由下向上逐漸升高。冉作偏旁組成的字有再、爯、蚺、冓、媾等。冉的本義為編制竹籠的過程。引申1.逐漸,漸進。常作“冉冉”,如:冉冉悠悠(行動飄忽貌);冉冉纏纏(慢慢騰騰);冉內趨(指仕宦為政);2.龜殼的邊緣;2.姓,如:冉魏(國名(350—352)東晉冉閔篡後趙自立,國號魏,史稱冉魏,後為前燕所滅);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魯人,都為孔子弟子)。
再(載 zài )是由冉和一會意而成的字。“冉”為編制的竹籠,“一”表示在編制的竹籠上又加了一個,或者又編制了一個,增加竹籠的高度,用於多盛放物品。借“載”聲表示加了一個多承載物品,或理解下面的竹籠承載上面的竹籠。再的本義為多加一個或多編制一個竹籠即第二次,如再錄一堂(複審一次)、再速(再請)、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蠶第二次蛻皮時的不食不動狀態)。
引申1.兩次;2.事情或行為重複,繼續,如再試一次、拿來再商量、再議、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闡(再度顯揚);3.重,重新,如再計(重新謀劃)、再審(重新審查);4.更,更加(表示程度),如再高點兒、再多點兒;5.另,另外,如再吃一點菜、再創新紀錄、再行(另外進行某項活動);6.與否定詞配合使用,強調情況的普遍性,如進了門,找周嫂子,再找不著。—《紅樓夢》;7.用於讓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麼”、“不管怎樣”的意思,如:水再深腳也能過,山再高手也能攀。—《趕車傳》;8.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也”,如: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紅樓夢》;9.表示兩種行為或情狀並舉、並存、相當於“且…且”、“又…又”,如:其詞旨乃典乃文,再懇再切,實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紀事》
-
3 # 萬股榮
打字忙了,一忽疏就會這樣。不過一般不影響讀閱。
你看上面我打的有些亂,可你還是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
回覆列表
漢字中同音字很多,一旦運用不當便大相徑庭,鬧出笑話也是常事。
再和在,同音不同義。
再,表示又一次,重複以前的行為狀態,比如再見,再說一次等等;在,表示存在的一種狀態,如現在、在什麼地方等等。
網路上經常有人把“再”寫成“在”,很可能是沒弄懂“再”和“在”的區別,不懂得這兩個字在何種語境下使用。
筆誤的情況也是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