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8798723958

    離開家鄉轉眼好快又一年了,從家鄉人發來的圖片看,家鄉沒有多大的變化,星星還是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爸爸,媽媽老了很多,小時候和我在一起玩的要好朋友離去了二個,唉!人生苦短,珍惜眼前的人吧。

  • 2 # 傻乎乎樂呵呵的小地主

    我的家鄉在湘鄂贛邊陲的一個叫通城的小縣城,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通城,第一次離開通城縣看到外面的世界就是讀大學前夕去了一趟廣東玩了一圈,才第一次真正觸控到外面廣闊的世界。大學四年是在武漢度過的,武漢離老家接近200公里,但是大學四年回家的頻率還是很多,那個時候每次回到老家睡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就感覺回家真好。也許這就是每個人心中溫暖的港灣吧。

    大學畢業之後本來想去江浙或者廣東去闖闖,沒有想到機緣巧合就留在武漢了,這一呆就是八年,加上大學四年,在武漢呆了十二年。其實相對許多同學朋友來說我離家鄉算是比較近的。2010年爸爸的過世以及媽媽和我在一起生活,回家鄉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即使自己現在有車,開車回家不到三個小時。家鄉的記憶一直停留在讀大學的時候,雖然這幾年常常會因為吃酒辦事回老家,但是對家鄉確越來越不熟悉了。縣城日新月異的變化使我開始發現自己很多地方都不熟悉了。

    雖然現在定居在武漢,但是每年清明和春節都會回家給父親上墳,在武漢待久了心裡有點期待回老家,但是每次回到家鄉發現物是人非,也幾乎沒有太多聯絡的人或者朋友,怕打擾別人也怕見面不知道說什麼,有時感覺客氣的寒暄在空氣中瀰漫著尷尬。雖然叔叔嬸嬸堂弟堂妹堂姐大部分都安家在縣城,可能是因為打交道比較少,所以基本上從來沒有單獨去串過門。每每開車走在家鄉的道路上,都會有一種深深的失望,也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屬於這裡,家鄉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符號和記憶。忘不掉的過去,回不了的家鄉。

    自己有時常常出差或者去外地旅遊,別人問我是哪裡的,我都習慣說自己是武漢的,每次火車或者飛機抵達武漢的時候,總有一種說不出的莫名親近感,雖然可能身邊沒有太多熟悉的人,但是開始熟悉喜歡和親近這種在武漢的日子。兒子出生在武漢,也是武漢戶口,並且家鄉方言也不會說,每每有親戚長輩調侃兒子,問他是哪裡人,他都說是武漢人,老家是通城的。可能到下一代,武漢就變成他的家鄉,通城就變成了老家,只存在腦海裡的老家了。

  • 3 # 快來奮鬥8

    離家一年了,每次回去都感覺城裡變化大,農村沒啥變化,感覺國家對農村的關心,扶持力度還是太少了,應該下大力氣去幫扶

  • 4 # A勿忘心安160503099

    離開家鄉時家裡有個未婚妻,離開家鄉三年回去後未婚妻已經生了一個娃子一歲多了我居然不曉得還每個周都和她通電話還寄錢給她,你們說家裡變化大不大?

  • 5 # 黃雲強5

    當時2006年5月,返回家鄉沒有變化,縣內剛開始開發城東圖一,一直前五年開始縣城和鄉村改變很大如下

    ①富川縣從2006年富川臍橙被國家水果專家評為第一好吃品牌,縣內開始發展種植臍橙5一6年,縣鄉鎮荒油茶地和松樹荒地種滿了臍橙成為中國臍橙之鄉圖二、三,國家財政大力支援富川。

    ②國家溼地公園龜石水庫移民重示,兼用拆舊房,改造新區圖四

    ③富川人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大批勞工到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打工,用十到十五年打拼,富川不富而古青磚房變成瓷片裝洋房而富,古稱廣西有個回頭山,最主要湖南人指廣西富川人,也就是說富川人去到何處經商和打工撈錢,大部分都要回家安家建房如洋房……如明朝南京御史何廷樞(子何復圖和南明王等返富川抗清十餘年英雄人物)故鄉富川縣朝東鎮豪山村很好《瀟賀古道》古老村,現在沒有積極去保護,只保護石龜石碑圖五、六、七、八、九,如政策折舊換新變成……

  • 6 # 小羽情感語錄

    離開太久了,好久都沒有回去過,很想念家鄉的一切,估計變化會很大吧,當年的小夥伴們都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好懷念一起玩耍的日子,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但從踏入社會的那一天,就覺得每天的生活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雖然非常想念家鄉的一切,但人生總是有太多無奈,有空一定回去看看生我養我的地方,希望身在異鄉的小夥伴們,都健康 平安 快樂。

  • 7 # 少陵原遊子

    我的家鄉(二)

    杜曲古鎮西江坡村

    江坡村,建於西晉初期,清初分為東、西兩江坡。今東江坡村與西韋村合併為興教寺村,村史2000餘年,興教寺香火千年,這樣子割裂了歷史的記憶與傳承,讓人無語!

    村北依少陵原,面朝樊川古道;遠眺即是終南山,天氣晴朗的日子,在自家院子,南五臺最高處寺廟的金頂都清晰可見。

    南臨潏河,河水之南、神禾原北麓,村落林立,連片成群。

    村西與桃溪堡緊鄰,“人面桃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建有“桃花園”百畝,綠樹成蔭、桃花燦爛,柴扉土房散落其間,每逢春暖花開,紅男綠女,遊人如織。

    村東半原是唐代著名寺院:興教寺,千年來香火旺盛,高僧大德雲集,信徒弟子遍佈海宇。小時候去遊玩,“我是江坡人”就可免票。

    村中自古有藥王廟供奉藥王孫思邈,規模宏大,每年農曆“二月二”,西安城周邊十里八鄉的百姓敲鑼打鼓、耍著社火來趕廟會,驅病祈福。惜文革間被毀,僅餘大殿,村小學隔了10餘間辦公室,其餘地方擺放有乒乓球檯、會議桌、條椅;又數十年,拆掉大殿,蓋起水泥樓房,千年古廟就此痕跡全無,一聲嘆息!欣慰的是,這所讓我啟蒙的學校,依然教化著周邊村莊學童和本村子弟。

    西江坡,人稱“豆腐村”,多家有豆腐坊,無論冬夏,泡黃豆、磨漿、濾渣、燒鍋、起豆腐皮、滷水或者漿水點豆腐、舀入鋪有棉布的籮框中、包好壓制成一板一板的豆腐或手工製作成火柴盒大小的豆腐乾;次日凌晨兩三點,人拖馬拉,趕往周邊村鎮,進城呢賣的快價也好;中午時分回到村裡,稍事休息又開始磨漿、做豆腐。抗美援朝時期,江坡豆腐乾由於耐儲存、耐餓被當做軍糧也曾走出國門;古鎮名小吃“熱豆腐”也由此而來。隨著社會發展,家庭作坊慢慢被淘汰了,前幾年村口建一家頗具規模的現代化豆腐加工廠,採用傳統工藝,生意紅火,“江坡豆腐”再次實至名歸。

    三四十年以前,村裡水源茂盛,有些人家的井水彎腰可得,涓涓清流隨處可見,大小池塘如明鏡般散落在村裡,村子與潏河中間的溪流、“冒眼”(泉眼)多不勝數;原上與川道的旱田、水田、水澆地、沙田,這些多樣、豐腴的土地啊,數千年滋養著一方父老!

    夏天最是好玩兒,樹林裡粘知了、掏鳥窩;稻田裡掏黃鱔、抓螞蚱、釣青蛙、找野雞蛋;潏河裡“打江水”(游泳)、摸螃蟹、撈小魚兒;日落西山,蛙鳴驟起,藉著月光、抓幾個螢火蟲,盡興而歸。

    夏收後的“忙罷會”,走親訪友,早飯長安臊子面,午飯肉菜面饃、葷素涼熱依次上席,席間推杯換盞、家長裡短、賓主盡歡而散。最喜歡的是去大姑媽家,可以讀《兒童文學》、《故事會》,看小人書。

    秋天,掰苞谷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找甜杆兒、啃嫩玉米、摘螞蚱菜、逗蛐蛐兒,累了就拖幾根甜杆兒回家。

    冬天也不得閒,輪著搪瓷缸做的小火爐,上原尋避風向陽的角落,挖土洞,點火,黑煙四起,未烤熟的土豆玉米瞬間搶食完畢,個個嘴臉烏漆嘛黑,誰也不嫌棄誰;田野裡麥苗青青,放眼望去一覽無餘,野兔跑過,喧鬧著群起追擊,攆入荊棘草叢消失不見。

    好不容易熬到春暖花開,爬牆上樹,捋槐花兒、折榆錢兒,槐花兒的香甜、榆錢兒的嫩滑,至今還在腦海盤旋;糾集小夥伴兒,火攻野蜂窩,逃跑不及,蟄一腦袋包,用生蒜抹了解毒。

    後來初中走讀,高中住校回城裡住,再後來異地求學,歸鄉進城上班。30餘年來,村裡變化巨大,兒時景象全然不見,老房子拆除建成磚頭水泥的樓房;綠樹成蔭難得一見;溪流、冒眼、池塘皆已乾涸;潏河水成涓涓細流;水地全變旱田,稻香蛙鳴更不可聞。偶爾回家,兒時玩伴也難得一見,悵然若失。

    古老的江坡,生養我的家鄉啊,願你依然美麗、富饒、祥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的思想和右的思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