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之秋
-
2 # 金牛撒歡
趙大本想做忠臣,卻被趙二等算計,軍中將領也為了富貴一應兵變。黃袍加身騎虎難下,趙大回師稱帝。世人瞭解的基本劇情如此,設身處地誰能說什麼呢?趙大成了周世宗柴榮未競事業的最好接班人,加速國家統一,讓人民遠離戰爭安居樂業,這些都是符合人民意願的。還有一說趙大是累死的,這在一些民間戲劇裡有反映,這可以看出民間對他的基本態度。
-
3 # 小約翰
其實對一個人的評價,尤其對皇帝的評價,不能僅僅看他的政權是怎麼來的,而是主要看他做了什麼。隋文帝楊堅的皇位是篡奪來的,卻一直被稱為明君,他兒子隋煬帝楊廣的皇位是繼承來的,卻落下了千古罵名。
而趙匡胤之所以作為一個篡權者卻名聲不錯,主要是因為他實在不算一個壞人……(趙匡胤畫像,一個大黑胖子,看起來還萌萌噠)
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在趙匡胤那個時代裡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從唐朝滅亡以後,中國的政權更迭達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頻率。短短五十三年間光中原王朝就換了五個,最長的不過十六年,節度使篡權這種事簡直再普遍不過了。而在趙匡胤兵變時期的周恭帝柴宗訓,當年才七歲,不篡權簡直不好意思。
但趙匡胤開創了一個篡權的新模式。
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權力鬥爭毫無底線可言,滅人滿門株連九族簡直是家常便飯。比如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權力後,幾乎將北周皇族殺的一乾二淨。五代的政權更迭更為殘忍,身死族滅,父子相殺再普通不過。
但趙匡胤在篡權之前,就已經對參與兵變的將士們說過:嚴禁傷害周朝皇室及大臣。所以當兵變士兵佔領都城的過程中,除了與個別忠於周朝的將領發生了小規模衝突以外,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在建國之後,趙匡胤下旨要求子子孫孫優待後周皇室,對待周恭帝,趙匡胤沒有像之前的篡權者一樣將他殺掉或者明著封王背地裡暗殺,而是將他封為鄭王,生活極為優待。周恭帝死後,趙匡胤十分悲痛,輟朝十日,以皇帝禮下葬。
更重要的是,宋朝是極少有的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王朝。
中國的封建王朝建立後,總是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元勳們多加殺戮,如劉邦朱元璋這種大規模殘殺自然聞名史冊,小規模的清洗元老也不足為奇。而宋太祖則開創了新模式——杯酒釋兵權,和平奪權,用優越的生活條件“收購”了手下將領的權力。既奪了兵權,又讓手下的功臣們保住了富貴,相比於歷代的開國元勳,可以說是十分的仁慈了。
對於百姓,趙匡胤也十分關心,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蠲免稅負,勸課農桑,宋朝的百姓在歷代王朝裡生活水平都是最高的,雖然宋朝疆域狹小,武功遠遜與漢唐,但宋朝的百姓生活的要比漢唐幸福的多。
而趙匡胤由於是個武將出身,即使當了皇帝后,依然改不了武將的習氣。他在軍隊中推行的自己的一套鍛鍊身體的武功被稱作“太祖長拳”,成為了當年的馬路武功,人人會打,堪稱宋朝的廣播體操。
宋太祖甚至在科舉考試之後,非要跟狀元賽跑,文人狀元自然跑不過科班出身的趙匡胤(當然也不敢跑過),趙匡胤之後還得意洋洋的炫耀。甚至在工作中,他也武將之風不減,居然動輒親自動手毆打大臣!讓大臣苦不堪言。
但宋太祖也許毆打大臣,卻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為“仁君”,從他開始,宋朝定下了“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的規矩,尊重知識分子,保證當時的言論自由。終宋一代,被殺計程車大夫極為少有,縱使犯了天大的罪(造反除外),也不過是貶謫而已。而且宋朝對於士大夫極為優待,俸祿補貼都非常優厚,之所以宋朝以如此之弱的國勢和狹小的疆域能夠位列中國正統王朝之列,主要原因就是優待知識分子,而歷史由知識分子書寫,那麼作為宋朝開國之君的宋太祖趙匡胤,評價自然不會低到哪裡去啦!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恭帝七歲的柴宗訓的皇位。身為一個篡位者趙匡胤幾乎沒有被後人指責過,我覺得和他後來執行的善待文人的政策很有關係。
中國古代識字率不高、資訊傳播也不流暢,話語權完全掌握在讀書人手中,可以說一個人在民間的形象怎麼樣,全看這些讀書人怎麼說。而趙匡胤開創的宋朝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時代,之後明清等朝的的讀書人無不心嚮往之,趙匡胤的名聲能差了麼?
趙匡胤自己雖然是武將出身,但非常尊重和重用讀書人。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實行“以文抑武”、“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政策,大大提高了宋朝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文官集團迅速崛起壯大甚至於對皇權都形成了極大的制約,到了後期更是有“趙氏皇族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
在宋代皇帝的任何命令都要和文官商量才能執行,每個文官都有上書言事、甚至於當面批評皇帝的權力。比如宋神宗時期大臣富弼當面批評宋神宗說:“你做事不能都由著自己的喜惡來,這是會禍亂國家的”。別人批評自己,宋神宗還要滿面笑容的謝謝富弼,要不然就會遭到更多文官上書批評。
縱觀整個宋朝從來都沒有任何文官因為批評皇帝被殺過,甚至於政治鬥爭失敗也不過是告老還鄉罷了。而這些規矩都是趙匡胤制定下來的,在讀書人的心目中這就是位曠古明君啊!
-
5 # 牧羊人之心
人家篡位篡的有水平。
趙:哎呀,不是我想當皇帝啊,實在是某個部下啊,想搞事情,把黃袍穿在我身上,不得已啊,無奈啊,只能順他們的意思啊,不然我性命堪憂啊。不過你們放心,主謀都被我懲戒了,大家都看到我實力大增之後,第一個教訓他們,杯酒釋兵權,也算報了仇了。可是現在變成皇帝啦,那麼不當了吧,可是不行啊,天下未定,國亂歲凶啊,國不可一日無君啊,只能我先勉強坐在這個位置上,但是和大家說好了,如有賢能者我一定退位讓賢啊。
李:哎呀不是我想當皇帝才造反啊,實在是楊廣那小子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啊,修什麼大運河,你看看多勞民傷財,簡直就是秦二世嘛,我為天下黎民百姓代言,為芸芸眾生代表,推翻這樣暴亂的國度。
李二:不是我想當皇帝啊,實在是,,,是,,,是,你看啊,我老頭子起兵是我攛掇的,打仗也是我帶頭衝鋒,可以說半個天下都是我打下來的,不是我吹,我上馬能帶兵打仗,下馬能安境保民,可是老頭子卻傳位給那個一事無成的李大,目光短淺啊,如我繼位,定能開創太平盛世啊,我不服。最後你們瞅瞅,沒錯吧,天可汗不是吹來的吧。
時光再往前
阿滿:我為大漢代言,劉備小人居然自稱漢室後裔,用心險惡啊。我曾以為除去董卓天下太平,可是後來才明白,天下諸侯都是一個個的董卓啊,我定要匡扶大漢,剿滅諸侯,我乃大漢丞相,天子非常安全,請大家放心。沒錯,我就一丞相,為天子打工的,我沒篡位。
玄德:痛乎哀哉,我大漢淪落至此,天子被囚,社稷崩塌,實在聞者涕泣啊。我定要匡君輔國,解生民於倒懸呀。
項:哇,嬴政好威武呀,我以後一定要比他還威武。當皇帝?對啊,我就是要當皇帝,怎麼著,不服?來打我呀。
劉:咋滴了,起義能幹鄉長?幹了!幹完鄉長幹縣長?幹了!啥,先入關中者王之?必須是我啊。啥,我老爸被項羽擒了,他能咋樣,我老爸就是他老爸。還有誰?咦,我咋成皇帝了,項羽掛了大秦亡了?
嬴:支援我當皇帝不?不?打死你!你,支援不?還不?再打死。你你你,支援不?也說不,還聯合起來搞我?這能忍,大秦鐵騎,都給我踏平了。我就是要當皇帝,誰敢不服,不服打到你服。
-
6 # 關山明月779
關鍵是看趙匡胤是個怎樣的人。歷史上篡權的人多了去了,大多都留下了罵名。如趙匡胤這般多了人家的天下而被稱為明君的實不多見。
趙匡胤宅心仁厚,從後周幼主手中奪得江山後並沒有大開殺戒而是封幼主為鄭王,終此一生都沒有為難人家。更是在太廟立碑,告誡後繼者柴氏子孫不可言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不可殺,謀逆者至於流放。
在一次談話中,丞相趙普說:“臣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趙匡胤說:“須用讀書人”趙匡胤及後繼者很好的執行了這一國策,遇到重大問題皇帝都與大臣商量,有時唾沫星子亂飛也不在乎,甚至君臣共享天下。最起碼人家有這個姿態。知識分子被充分尊重,言論有充分自由,士大夫能不說趙匡胤的好?要知道歷史是文人寫的。
對待武將,自己手下的弟兄,趙匡胤並沒有兔死狗烹,而是以溫和的手段收了他們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後,石守信曹彬等大將得到了富貴,趙得到了兵權,雙方依然是好弟兄,可以共享富貴。
雖然趙匡胤是武將,手中的玉斧時不時就會扔出打掉人家的門牙,但有這絲毫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
7 # 國史記聞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不能因政治家取得權力的方式來評價他的歷史功績,政治鬥爭往往都是黑暗而血腥的。正如古話“其始必醜”,很多被後世認為明君的帝王,也曾經經歷血雨腥風,但是他們給歷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趙匡胤曾經深受周世宗柴榮的器重,是柴榮將他從行伍之中提拔起來,漸漸成為後周的最高軍事將領之一。但是一代雄主柴榮英年早逝,亂世之中的後周大權掌握在了一個七歲的兒童手中。可以說,此時的後周必然面臨權臣篡位,幸好,篡位的是趙匡胤。
五代時期發生了多次篡位,但這些君主都沒有把國家治理地更好。後梁太祖朱溫被次子朱友珪所殺,隨後朱友貞又殺了他二哥,後梁迅速衰落,十年後亡國。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李從厚即位不久便被李嗣源養子李從珂所殺,三年後亡國。而趙匡胤篡位之後,建立了國祚三百多年的宋朝,並且在經濟、文化、科技等多方面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巔峰。
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吃的好,睡的香,又有錢花。不用擔心下一刻被抓壯丁,被填溝壑。有這樣的皇帝,老百姓感激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職責他篡位呢?
-
8 # 有得觀史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五代十國時期,皇帝走馬燈似的換,誰當皇帝都正常,見怪不怪,至於怎麼當上的,沒人太在乎。在乎的只有丟了皇位的人。
周世宗柴榮在收復幽州時突然病倒了,他預感自己時日不多,想到當時流行的一句讖語“點檢做天子”,心中不安,返京後就撤掉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位,發配地方任職。張永德是柴榮的妹夫,戰功卓著,政治根基深厚。接任殿前都點檢職位的是趙匡胤,在當時看來,無根無派,不具備做天子資格。周世宗可是一代英主,選擇了趙匡胤,最後取代了自己的後周政權。不是他沒眼力,實在是大環境如此,避免了張永德篡位,避免不了趙匡胤篡位,避免了趙匡胤篡位,避免不了王匡胤、李匡胤篡位。
趙匡胤陳橋兵變是960年,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961年去世,當時大宋建立不到一年。杜太后臨終留下了兄終弟及的“金匱之盟”,一個不問政治的老太太都覺得皇帝年齡小,江山坐不住,可見當時換皇帝多麼稀鬆平常。既然皇帝小一定會有人篡位,那對篡位者也就沒太多可責怪的了。
當然,趙匡胤不被指責,更重要的還是皇帝做得好。
一個皇帝掌握生殺大權,關乎全民福祉,影響面太大了。而皇位怎麼來的,是繼承來的還是篡奪來的,只關乎一家,就是說趙匡胤篡位隻影響周世宗一家。一家對全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皇帝做得好,全華人都說他好,僅周家說不好,影響極其有限。更何況周家孤兒寡母也是念趙匡胤不殺之恩的。
趙匡胤兵變成功,啟用全部後周舊臣,強調不許搶奪老百姓,立法保護周家後人、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大宋子民都能夠安身立命,穩定而幸福地生活,對這樣的皇帝,感激還來不及呢,還指責什麼?
-
9 # 歷史三日談
在歷史上以臣子身份代主稱帝的不在少數,最著名的當屬王莽篡漢,但是被罵最慘的也是這個王莽,為什麼王莽被罵?
趙匡胤又何以幾乎沒被罵過,透過對比,也許更能見趙匡胤代周稱帝的不被罵的真諦所在。
其實要說王莽篡漢與趙匡胤代周的最大區別,從建國時間上就一目瞭然,王莽篡漢時間在公元8年,覆亡是在公元23年,前後不過短短15年,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有大的作為,簡直就是人間奇蹟。
不過奇蹟並沒有發生,隨著王莽被一個叫杜吳商人殺死,王莽新朝迅速覆亡。
而趙匡胤的宋朝,則從公元969年,一直延續到朱元璋1368年的明朝,399年的歷史,在這將近四百年的歷史上,趙匡胤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漂白,王莽則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沒時間作出任何表態,裝裝逼都不夠。
更別說洗白自己了,這也是兩人最大的區別,一個落得個一地雞毛的下場,另一個則萬古留名,將整個時間的時間拉長,不管是仇是怨、是愛是恨,都能漂的很淡很淡,直至虛無。
王莽的新朝本沒有說的東西,大宋則是永珍更新,雖然外患堪憂,但並不影響大宋四百年的繁榮,經濟的、文化的以及藝術的,不一而足。
這些都是趙匡胤的政績,也是他的歷史功績,因此,他可以很少被人罵。
-
10 # 秦野雁
唐末宋初之間的“五代十國”是個實實在在的亂世,當時的混亂程度絕對讓人窒息,皇權被踐踏,走馬燈似的皇位你方唱罷我登場。基本沒什麼政治可言,經濟,文化都處於停滯狀態。一群群的草莽混戰,個個都殘暴不仁,魚肉百姓,殺戮慎重。但是,有一種做法卻很流行,那就是篡位。篡位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你必須手握重兵。
唐末黃巢起義的部將朱溫,背叛黃巢降了唐軍。公元907年三月,朱溫在屬下的勸進下篡唐,建立了“後梁”。李嗣源被下屬勸進篡位;李從珂在屬下的鼓動下,篡位自立。一直到後來的趙匡胤也是在下屬的逼迫下用陳橋兵變篡位自立,建立了北宋。有意思的是,都是屬下鼓動篡位。
趙匡胤篡位成功後,為了使自己這個皇帝合法化,馬上開始了統一中國的統一戰爭,建功立業去了,最後的結局誰都無話可說,讓你不得不心服口服。從這點可以看出,誰當皇帝都無所謂,只要你手握兵權就可以,即使你自己不想當,下屬們讓你當皇帝的心情比你還急。他們會讓你把篡位做的實在是正常不過了。這或許就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後,沒被後人指責的最大因素吧。
還有就是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軍閥橫行,草莽霸道,沒有英雄,沒有文人志士,沒有什麼名人。一個燕雲十六州就成了那個時代最大的恥辱。宋朝建立後,全國基本回歸一統,人民擺脫了戰亂之苦,開始安居樂業。趙匡胤稱帝后,非但沒有向屬下舉起屠刀,而且還赦免了很多向他舉起屠刀的人。中國歷史上,這樣的皇帝也是為數不多的,他的這些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所以,統一了中國的宋太祖趙匡胤,不但沒有被後人指責,最終還成了那個時代的英雄。
回覆列表
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如陳先生所言,除了軍事稍弱外——但也不是所謂“積貧積弱”——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可以算是中華五千年登峰造極的時代。形成這一盛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太祖三誓”事件。
宋太祖即位不久,就在皇宮內立下一塊石碑,石碑上刻寫了三條鐵律,要求歷代趙宋皇帝遵循:其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其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周恭帝柴宗訓在符太后的陪同下,已經離開皇宮,到寺廟中等待處置。剩下的宦官宮女自然是樹倒猢猻散。宋太祖帶著軍隊擁入皇宮時,宮內紛亂一片。宋太祖眼尖,看到有個妃嬪懷中竟然還抱著一個嬰兒,就攔住喝問。那個妃嬪抖抖索索說,是周世宗的小皇子。當時後周舊相範質和趙匡胤心腹趙普、潘美都在身邊。趙匡胤就詢問三人該怎麼做。趙普回答,斬草要除根!範質則低頭不語,不敢出聲。宋太祖再看飯沒,卻見潘美縮在柱子後面摳柱縫。
宋太祖讓潘美表態,潘美沒有法子,才說:“臣和陛下都曾經北面侍奉世宗皇帝。如今勸陛下殺掉世宗皇子,就是辜負世宗;如果勸陛下不殺,必定會讓陛下疑心。臣左右為難。”宋太祖沉吟許久,說:“朕已取了柴氏江山,再殺掉柴氏的子孫,這種事情朕不忍心去做。”可是怎麼安排這個孩子呢?趙匡胤表示,既然潘美憐惜這個孩子,就把孩子帶回去撫養,改姓為潘。
昔日孟子曾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宋太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不但是對待那些為國進言計程車大夫,宋太祖規定不能殺害。就連後周宗室也世代蒙受趙宋優待。對敵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對待臣屬、百姓了。
也正是因為這類原因,宋太祖趙匡胤雖然發動了陳橋兵變,篡奪了後周政權,但是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對於此事幾乎沒有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