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味道。似乎沒有解,實際上並不是什麼說不清楚的問題。

    文字的開始也有類似的情況。實際上李斯就是整理各地篆書以秦第篆書為主,形成的小篆就是非常有力的證明。也說明古代的書法,特別是秦代以前的書法,未必是那一個人獨立創作出來的,比如說倉頡吧,雖然說是文字之祖,很可能仍然是文字的收集整理者。文字系統的發展與形成,並不是那一個人的獨創,而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在勞動生產過程中逐步創造力,你創作一個符號,我創造一個符號,積累到了一定的量就形成一種相對完整的自成體系的語言文字系統,只不過是有一些對文字方面有特長的人最後歸納整理出來的。有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類似的過程,是通過嘗百草而收集整理出來的。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題主的疑問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是現在人臨摹練習前一代人為主了,當然也不可避免會從同時代的一些優秀的發明創造中吸取一些成分。

    這裡有一個鏈條貫穿其中。也有些像請我們採集果子那樣,從樹上將一個一個採集下來的果子放到籃子中。至於具體來說古代誰取法或者師承誰的書法,以王羲之為一脈相傳的書法體系確實是有記錄可查的。不過李斯以前誰臨摹學習的誰,由於歷史久遠已經無據可查了,但是後人像千人學習以及吸取今人的創造精華這條規律應該不會錯的,自古至今可以說書法的發展演變都有這以這個規律為準來到現在的。這個規律可以說任何的文化領域都是如此 ,在總結前人的基礎,形成現代。

    在南朝宋羊欣錄名,齊王僧虔紀事的《採古來能書人名》中大概就記錄了一部分書法的傳承順序。不過在張彥遠的《法書要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傳授筆法人名》

    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羊欣傳之王僧虔。王僧處傳之蕭子云。蕭子云傳之僧智永。智永傳之虞世南。世南傳之歐陽詢。詢傳之陸柬之。柬之傳之侄彥遠。彥遠傳之張旭。旭傳之李陽冰。陽水傳徐浩、顏真卿、鄔肜、韋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傳終於此矣。

    可以看作較早的傳承有序的師承關係圖。至於硬筆書法的的臨摹取法關係,有一點應該是可以確信無疑的是取法與毛筆書法。當然,字鋼筆傳到中國,硬筆書法的發展也是有一個類似的關係圖的,不過無論如何的關係,硬筆書法是取法毛筆書法,這條脈絡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

  • 2 # 手機使用者6593968637

    至於書法怎樣練好眾說紛芸,各有千秋。總的說來書謂法,無外乎以獨特的風格,凝重,剛勁或瀟灑的用筆,合理乃至匠心的佈局給人以美的享受。多臨帖無非效仿,借鑑古人的東西,站在前人肩膀上前進,這就是常說的某某體。當然這也有可取的地方。可以對初學者少走彎路。這只是練好書法的一個方面。鄙人以為練好書法首先是內心的摯愛。這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好說了,通過看,聽,想,分析,練,無時無刻積累,便無形中瞭解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筆畫特點以及如何用筆的方法。說到底就是用心觀察用心練,持之以恆,慢慢積累便有了自己的心得。請賜教!

  • 3 # 厚朴堂主卜令軍

    問你個問題,踢足球可不可以用手控球(非守門員),答案當然是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這是規矩,當初有人訂了規矩,大家約定俗成遵守。你當然可以不守這規矩,這是你的自由,可足球場真它人不同意,你就得遵守。想不遵守,就去玩籃,橄欖球等,可以手觸球,不過,仍然有一定規矩。書法的道理亦同,自有文字就有規矩,除了書寫正確,書寫美觀也有要求,直到東晉時期,審美達到高峰,而法度完備於唐。前人己經把書法美的規矩訂出來,而且是千錘百煉的規矩,所以後人學書法,臨帖是繞不過去,這就是一個遊戲規則的學習過程。規則熟悉之後,加上自身天賦本性,再創造自己的風格才可以!不懂規則,任意書寫,就是江湖體,醜書,門外漢。

  • 4 # 東方巨集言

    就你的觀點而言,孔子的老師是誰,第一個大學生的老師又是誰。你的意思是說,學習根本不需要老師,完全靠作磨就能學到任何東西,非也,老師的教是走捷徑,現場拿來,不走彎路。無師自通只是個別現象。

  • 5 # 千年蘭亭

    我們學習寫作文,為什麼要先背誦名段佳句?我們學習音樂,為什麼要先學唱經典歌曲?

    站在前人肩膀上學習,是最高效的學習。

    王羲之跟隨衛夫人學書法,現在已無從查詢他學了什麼帖,但從他的《遠涉帖》可以看出,這分明臨寫的是諸葛亮的一封書信。

    現代人是幸福的,任何碑帖都有高清的印刷品,可以隨意學習。

    無數有成就的書法家都認為,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正途。有大道不走,你為何一定要在黑暗中摸索呢?

  • 6 # 手機使用者墨海聽濤

    學書法肯定要臨帖,這是不二法門。古人學書法也要臨帖,既使是大書法家也要終身臨帖。王鐸一日臨帖,一日創作。王羲之長期學習張芝、鍾繇和蔡邕等名家帖,其苦練程度我們難以想象,頹筆成冢,池水盡墨。若非得問究竟誰是中國書法法帖第一人?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得先學習中國書法史了,瞭解書法史和中國漢字的演變。從上古形象文字開始,到石鼓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這中間經歷了數千年。自秦漢後,漢字由小篆演變為隸書和草書,以後在漫長的歲月中又形成了行書和楷書。書法五體篆、隸、草、行、楷,經歷了幾千年,不知有多少代、多少書人和書法藝術家嘔心瀝血、終其一生,才使我們有了"中國書法"這塊瑰寶。所以,你不必問古人臨了誰的帖,而是問自己如何才能臨好帖,如何學好書法?

    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同祖同宗,臨帖無兩樣,只是書寫工具不同罷了。

  • 7 # 竇國書法

    古人當然臨帖,但是之所以和臨過的帖不一樣,是因為中國書法為適應文化和書寫工具快速發展的需要,不得不在繼承前人的前提下對書寫技法加以改變,目的是提高書寫速度。但到了唐代,書法幾乎達到了頂端,漢字似乎再無法突破已有的模式。直至今天,雖然後人也極力的突破唐朝定式,但書法成就卻從來沒有超過唐朝。這便是書法的宿命。不服來試試![大笑]

  • 8 # 馮智學

    如果你的問題是某個古代書法家臨的誰的帖就好回答了,我個人認為如果是那樣.你就不會提這個問題了。

    我也是個書法愛好者,一直在臨帖,不知道你是否臨帖?你和我想問的問題一樣,古人臨的誰的帖?

    下面我附上幾張古人的字,咱倆一起問一下他們臨了誰的帖?

  • 9 # 文化傳習者

    古人當然也臨帖。

    咱們現在相較於古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所有的帖子都能看到,古人當時可不是這樣。另外,我覺得鋼筆不能算是書法。

  • 10 # 楊志勇68

    朋友們好!我是楊志勇。

    學書一定要臨帖,古人也是從臨帖中汲取營養。比如王羲之也是學習前賢,每日琢磨張芝、鍾繇、梁鴻、蔡邕等等作品,在加上家族的薰陶,和自己的勤奮跟悟性,最終成為書聖。

    一種書體的形成,往往是先濫觴於民間,再經過大天才在這個基礎上創造、併發揚光大,最終定格成為圭臬,這就是書法發展史。

    再說硬筆書法,其造形法度也是從毛筆書法而來,是不過工具不一樣,寫出的風格便有了差異。

    總之臨帖是書法的不二法門,因為書法到今天發展了兩千多年,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留下很多精品名作,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藏。

    如果你不向名作學習,非要自行創造,只能是南轅北轍,距書法之路越走越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南人為什麼喜歡在地上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