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刃號
-
2 # 1585755
蘇47金雕所釆用的材枓可靠度低T50雖然說是蘇27的拍低版但總體效能比47可靠在一個成本問題,可以參考F22十年後期啟動需十幾億而蘇47研製時間比F22時間長啟動費用難以估計再加俄羅斯經濟衰落技術工人的流失。另一個空戰問題。不做敘述
-
3 # 南國軍情
蘇47與T50沒有可比性的,根本就不是一類東西。
蘇47只是技術試驗機,根本不打算服役的傢伙,它用於驗證前掠翼技術,僅考慮了氣動設計方面的問題,根本就是先天不足,沒法成為現役戰機。
俄羅斯技術人員從1945年開始研究前掠翼戰鬥機,最終發展出了:蘇47,曾用代號:S32,後為S37。
1997年9月25日,S-37試驗機首飛成功,該機在氣動佈局和結構為串置三翼面佈局,機翼為前掠式,採用了融合體技術,這在許多人看來就是一款怪異的戰機。蘇47的引數相當可觀,機長約22米,翼展約16米,空重僅144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256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4000公斤,可載彈量8400公斤,最大時速為2500公里,航程3300公里至於機動性更只能用“驚人”來形容,具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機動能力和超機動能力。這完全得益於其前掠翼設計,機翼前緣後掠角為-20°,有全展長襟翼,後緣前掠37°,內側為普通襟翼,外側為副翼,翼尖為弧型。全動近距耦合鴨翼,前緣後掠50°,後緣後掠-16°,可同步或差動偏轉。外翼後緣有副翼和襟翼(襟副翼),前緣可下偏。
其實,機身最末端為兩個裝置整流罩,內有後視雷達,從後方偷襲它,基本沒機會。還應用其它新技術,包括新型結構材料、複合材料,其機翼就是90%的複合材料的製造,以及隱身化設計,S形進氣道,內建武器艙,並使用了吸雷達波塗層,以及電傳操縱系統和其他許多技術。
可惜這一技術,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它本身只有技術試驗機,不是按新一代戰機的標準來設計,與T50從一開始就是做為俄系五代戰機來設計,這有完全的不同,從一開始就走上不了同的技術發展之路。
事實上,蘇47僅僅製造了2架可飛行的原型機,試飛工作僅持續到2005年,此後幾乎不再飛機,到了2010年後,因T50戰機的研發,其研發已降級為技術性級別,實際等於中止。不存在重啟它的問題,這已經不是技術或成本的,而是智商問題,什麼用一個不可用的東西?
-
4 # 新風標融媒體
前掠翼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機體強度問題,還有就是戰機速度不能超過1.6馬赫。他的優點是機動好,更敏捷,起降效能好,其實是最適合做艦載機的了。
-
5 # 單敲彈夾
你們都沒說到點子上,關鍵是Su47不隱身且價格昂貴,飛機本身不存任何問題,當時他們的想法是予其把一大堆錢投到它身上還不如花少點的錢用到Su27的改進型號上價效比高,然後直接把錢砸到5代機上去縮少與美國的差距。
-
6 # 星辰中的一縷晨光
最主要的可能是材料不過關,前掠翼對機翼的材料強度要求非常高。如果材料不過關在做大仰角機動的時候容易折斷機翼。而且前掠翼在超音速後沒有後掠翼穩定。再有就是俄羅斯繼承的前蘇聯的軍工。因為九幾年經濟不景氣電子技術還是比較落後的。沒有跟上國際發現的步伐。
-
7 # DS影片
前掠翼佈局戰鬥機可以說是戰鬥機氣動設計上的一個極端,前掠翼設計的確能夠帶了出色的大迎角效能和機動性,這是因為前掠翼表面氣流傾向於向機翼內側流動,而不是像後掠翼那樣朝著翼尖流動,其結果就是翼根失速後翼尖副翼仍能發揮作用,所以大迎角操縱性超好。
為了抗衡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蘇霍伊設計局在上世紀90年代曾試圖另闢蹊徑,研製了蘇-47“金鷹”前掠翼戰鬥機,試圖依靠前掠翼佈局的大迎角優勢實現極端的超機動,以此來戰勝F-22。
但最後證明俄華人顯然走了一段彎路,雖然蘇-47具有出色的機動性,但前掠翼佈局存在兩個無法解決的先天缺陷,根本不適合作為五代機的氣動佈局。
第一個缺陷是前掠翼違背隱身設計原則,蘇-47前掠的機翼前緣存在兩個倒角,會形成強烈的雷達訊號反射,而且無法消除,而且鴨翼又進一步放大了這個缺陷。所以直到現在,沒有人把蘇-47視為是一種隱身戰鬥機。
第二個缺陷是前掠翼的超音速巡航效能差,前掠翼在超音速巡航速度以及極速的追求上先天不如三角翼,但會存在一個臨界超音速速度,低於這個速度則在氣動效率上全面佔優(瞬間轉彎、持續盤旋、加速性),高於這個速度超音速阻力就急劇增加。對於蘇-47來說,這個臨界速度是1.4馬赫。
所以,蘇-47既不隱身也不能飛高速,研製出來怎麼去對抗F-22呢?
-
8 # 共和力量
很簡單,主要是前掠翼最致命的缺點,高機動下機翼和機身強度不夠容易解體。現在的科技下無解。所有的軍事裝備都是建立在可靠性上,這恰恰是金雕所欠缺的。小時候省吃儉用買的航空知識有一期介紹美國的一個型號的驗證機,能在天上飛的那種。機翼居然是左右非對稱的!走在最前沿勢必要走些彎路。蘇47現階段難堪大用。
-
9 # Prussia
蘇德戰爭末期,蘇聯俘獲了德國的前掠翼轟炸機Ju 287和大量資料及有關技術專家,從而對前掠翼技術取得了一定的認識。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減少了彎矩,而且和常規機翼比起來,它延遲了失速時間。然而前掠翼會產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機翼是用常規材料製成,它很可能被撕裂。進入80年代以來,俄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院的一些專家,又採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對前掠翼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研發的複合材料才使前掠翼佈局成為可能,從而為八十年代末著手研製的蘇-47採用前掠翼技術打下了基礎。
2002年5月,蘇霍伊被選中作為俄羅斯第四代戰鬥機的主研製商,蘇霍伊重新設計了它的改進型,並將該型重新命名為Su-47(蘇-47)。儘管蘇-47的高機動性和其它飛行效能都超過了蘇系其它戰鬥機,尤其是有著減少熱紅外散發的功能,以及吸收雷達電磁波的功能,但還是由於蘇-47存在的某些缺憾而不被軍方看好,以至於最終沒有贏得軍方的認可。2010年1月,具有全隱身功能的T-50呼嘯長空(首輪試飛),從此宣告了蘇-47的下馬出局。
-
10 # 華人民很行17471
成熟個鳥毛!前掠翼這種氣動佈局有優點也有很大的缺點!這種佈局其實各航空大國都研究過的,驗證機都做過技術研究!在亞音速下效能比較優秀,但是超音速下缺點太多!而且對機翼的材料,要求比較高,早期材料上也解決不了!還有致命的缺點就是這種機翼隱身效能很糟糕!已經不符合四代機開始隱身效能排在第一的需求了!當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大減,曾經和美國爭霸的航空一吧,技術儲備上還是很厲害的!但是國力衰落的太厲害了!那會老美的F-22已經到處曝光,炫耀了!這有點讓俄羅斯人臉上掛不住!蘇霍伊就公開了S-37金雕,也曝光亮相了一段時間,其實就是在su-27基礎上改了個前掠翼的佈局,還有就是米格的MIG1.44技術驗證機也曝光了!後來麼,沒錢折騰還有就是也都知道已經不符合一代戰鬥機的隱身效能為第一要素的發展技術路線了!自然兩者都下馬了!本來就沒錢,更不可能往這兩個沒前途的驗證機上砸錢了!很多人感興趣的,只是覺得S-37(後來改名叫su-47)很奇怪,不一般,和絕大多數戰鬥機的機翼形狀不一樣!覺得很牛逼!其實只要對航空發展關注過的,都知道,這種機翼不是什麼高科技新鮮玩意!德國、蘇聯/俄羅斯、美國,中國都有相關的研究和驗證機,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都掌握了!F-16就有一個型號驗證用的前掠翼!只不過俄羅斯拿出來亮相炒了下冷飯!
-
11 # 老媽仔的老公
前掠機翼比後掠機翼氣動效能好早有定論,早期飛機不用前掠機翼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材料實施,複合材料出現後給前掠機翼帶來希望,蘇47下馬說明目前的複合材料仍然不足以支撐前掠機翼的實施,不然蘇47即便不能替代五代機,替代其它蘇系列還是不成問題的。
回覆列表
可以肯定的說,蘇-47被放棄是因為前掠翼技術還不夠成熟,繼續研發的風險太高,只有氣動外形中規中矩的“T-50”才最適合俄羅斯的研發資源和技術水平。戰鬥機的研發儘量規避風險穩紮穩打是世界各國的共識,不僅僅是俄羅斯就連財大氣粗的美華人也是如此,在猛禽的研發之路上也出現過一款技術前衛的競爭者,這就是外形怪異的“YF-23”,這種僅存在於博物館裡的戰機採用了太多超前的技術,不僅氣動外形怪到無法形容,其採用的“變迴圈”發動機也是航空史上的革命性技術。也正是因為這些超前的技術風險太高,YF-23最終被YF-22取代。
同理,在蘇-47和蘇-57的競選中,自身太多的超前設計反而是被淘汰的理由。對新技術的應用永遠都建立在技術風險的可接受性上,蘇-47和YF-23自身超前的設計固然會帶來很多效能上的飛躍,但“生產研發成本”、“產品可行性”、“安全性”、“研發週期”等不確定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到,一旦老技術可以達到或僅次於超前技術的效能指標,這種創新就會被放棄。前掠翼的技術優勢都是後掠翼戰機能夠解決的,前掠翼戰機的高升阻比會帶來更大的航程、低波阻機動性更強、飛機的許用迎角大不易失速等優點,都是常規四代機可以彌補的。
蘇-57經過類似F-22的機身最佳化之後,其隱身能力不比前掠翼機身差;蘇-57使用向量推力發動機之後獲得的超機動能力遠在前掠翼+鴨翼佈局之上;現代化空戰中大規模線傳飛控計算機的應用降低了飛行員的勞動強度,各種失速現象幾乎不會再發生了,況且高階制空戰鬥機也不必過分強調低空低速下的抗失速效能。這樣一來蘇-47能拿出來炫耀的就只有大航程這一個優點了。美國在研發前掠翼版本的F-16時增發現,前掠翼可以將航程擴大34%、將起飛著陸距離可縮短35%~50%,這確實是一種很有誘惑力的效能進步,但是在巨大的技術風險面前俄羅斯還是不得不回到傳統佈局這條老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