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沐雲田

    不是改用海麻雀,是用海拉姆和密集陣結合形成末端彈炮防禦系統。海麻雀是兼顧近程和中程防空導彈,但是不能取代密集陣的作用。

  • 2 # 中外艦聞

    為什麼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近防系統要取消密集陣,改用海麻雀?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其它大部分的答案都以為是題主錯把海拉姆說成了海麻雀,實際上他們不知道伯克IIA型驅逐艦確實有一段時間是沒有裝備密集陣近防系統的,近程防禦基本上都是依靠相容在MK-41垂髮中的改進型海麻雀防空導彈(ESSM)來負責。

    (伯克IIA型驅逐艦有一段時期並未安裝密集陣近防系統,圖中的DDG-85就是個例子。)

    至於伯克級驅逐艦為什麼要取消密集陣近防系統,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改進型海麻雀的優異效能以及密集陣近防系統本身不太給力這兩個主要的因素了。

    首先來講,改進型海麻雀的前身正是負責艦隊近程防空的RIM-7海麻雀艦空導彈,相比其前身,改進型海麻雀可謂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射程、射界、對高機動目標的攔截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以外,最重要的是還能以1坑4彈的模式相容到MK-41的垂髮之中,極大的提升了其對空防禦的火力密度與持續性,是一款效能極為優秀的中近程艦空防禦系統。

    (對於伯克級來講,相容在MK-41垂髮中的改進型海麻雀是一款十分可靠的防空系統。)

    而密集陣系統作為一款極為經典的近防系統,雖然其設計對各國海軍的近防系統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然而其在美國海軍內部風評並不算好,除了它使用的20mm彈殺傷力與射程均不太足以外,最致命的是其在多次的實戰中都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需要密集陣的時候,它總不在,由此可見美國海軍對其的態度。

    (密集陣系統雖然經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其在美國海軍內部的風評卻不高。)

    以上兩個原因直接導致了伯克IIA型驅逐艦在一段時間內都未安裝密集陣,而使其近防炮系統暫時處於“裸奔”的狀態。不過之後美國海軍又開始尋味起來,密集陣系統雖然不太靠譜,但是相比ESSM這種艦空導彈,好歹在抗干擾能力上還是有優勢的,而且當下其面對的非傳統性威脅越來越大,所需要執行的反海盜與反小型水面快艇的任務也成了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在伯克級上除了加裝了新的MK-38型大毒蛇遙控武器站外,密集陣系統也在之後得以恢復使用。

    (之前由於種種原因取消,之後又因為種種原因得以重灌密集陣近防系統的DDG-85。)

    不過近年來,在某些熱點海域美國與傳統軍事強國潛在衝突的可能性也有所加劇,加之拉姆近防導彈模式的成熟。因此在某些前言熱點地區部署的伯克級驅逐艦也開始在密集陣近防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其成果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海拉姆”近防導彈系統。

    (密集陣改裝海拉姆後進行試射的伯克級驅逐艦。)

    這個系統最大的特定就是在保留了原先密集陣系統的搜尋、跟蹤雷達與光電跟蹤儀的基礎上,取消了其標誌性的6管20mm近防炮,在原炮位改裝了一部11聯裝的拉姆導彈發射裝置,簡單的來講就是密集陣火控+拉姆導彈的結合,使其近防系統的最大攔截距離從密集陣的2.5KM提升到了海拉姆的17KM以上,這個措施無疑大大強化了伯克級的近程防禦能力,為將來的密集陣系統的升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

    (密集陣與海拉姆系統的對比,繼承了密集陣火控系統的拉姆就是今天的海拉姆。)

    除了海拉姆以外,得益於鐳射技術的進步和實用化,美國海軍也曾經規劃過未來在密集陣近防系統的基礎上相容大功率鐳射反導系統用於執行末端防空反導任務。

  • 3 # 加特林快評

    美軍目前替代密集陣近距離防禦機炮系統的新型武器,包括海拉姆防空導彈和海麻雀ESSM導彈。

    美國海軍海麻雀導彈系列的一個重大發展突破,就是編號RIM-162的海麻雀ESSM發展型(Evolved Sea Sparrow Missle,ESSM),起源於1985年展開的北約90年代護衛艦替代計劃(NATO Frigate Replacement,NFR-90)。

    密集陣但是已經很難對付先進反艦導彈,主要是其探測系統無力捕捉超低空高速飛行的先進導彈,而且機炮連續攔截次數、射速、炮彈貫穿能力不足,容易在攔截中錯失目標。

    ESSM導彈雖然名字與海麻雀相關,但幾乎是完全新設計的導彈,攔截超低空導彈能力很強,因此被用於替代一部分密集陣系統。

    當時這一計劃總共有八個北約國家(美國、 英國、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加拿大、西班牙)加入。

    美國為NFR-90推動一個名為北約防空作戰系統(NATO Air-Wafrare System,NAAWS)的專案, 目標是發展一種具備同時間追蹤、接戰多個目標的防空系統,能應付飽和空中攻擊,號稱迷你版宙斯盾攔截系統。

    它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攔截超低空反艦導彈。

    NAAWS由美國海軍自身的短程防空作戰系統(Short Range Anti Air Warfare System,SRAAWS)演變而來,原本SRAAWS的目標是發展一種比宙斯盾系統相對簡單廉價、又能在較短距離同時攔截許多目標的系統,適合裝備於尺寸相當於派裡級導彈護衛艦的艦艇上。

    NAAWS包括以下幾個具體專案: 負責遠距離對空監視的大量搜尋雷達(Volume Search Radar,VSR)、能同時精確追蹤多個目標並指揮導彈攻擊多個空中目標的多功能雷達(Multi Function Radar,MFR) ,並配合具備點防空自衛以及一定區域防空能力的防空導彈系統。

    這一構想,針對密集陣機炮系統無法有效對付隱身、超低空反艦導彈的問題,透過新型雷達、導彈攔截這類目標。

    1980年代,美國為了搭配宙斯盾系統而發展出的標準SM-2導彈,採用中途指令更新(導彈下傳回報本身位置引數給母艦,母艦計算出修正指令並上傳通道傳輸給導彈)、終端半主動導引模式, 彈道初期先上升到低阻力的高空域巡航,透過資料連結收母艦上傳通道傳輸的修正指令,由自動駕駛儀計算航道,進入彈道終端後才開啟尋標器來接收射控雷達回波。照明雷達引進分時照射方式,一具雷達就能分時導引多枚不同的在空導彈來攻擊多個目標。因此,進一步改良的發展型海麻雀, 也以SM-2的諸多技術特徵作為發展標的。

    美國有四個團隊投標NAAWS提案,分別以通用電機(GE)、西屋(Westhousing)、休斯、雷神為主承包商;此外,西德、荷蘭 也聯手推出NAAWS方案,以HAS開發的主動相控陣雷達(APAR)為核心,搭配SM-2與海麻雀導彈。除了美國主導的NAAWS之外,法國、義大利則推出未來面對空導彈族系(Future Surface to Air Family,FSAF,即Aster防空導彈系統)來角逐NFR-90的防空系統。

    其中,GE主導的系統堪稱宙斯盾系統的縮小版, 其核心是一套由宙斯盾系統SPY-1相控陣雷達縮小衍生而來的護衛艦相控陣雷達(Frigate Phase Array Radar,FPAR),仍採用S波段,能同時滿足VSR與MFR的需求; 此外,搭配的防空武器系統包括MK-41垂直髮射系統以及SM-2、現有RIM-7P垂直髮射海麻雀防空導彈等。

    這一構想具有代表性,證實了各個廠家都希望用成熟技術,打造新型導彈系統,迅速而低成本的解決密集陣無法對付相關目標的問題。

    雷神的方案則以研發中的C-MAR型C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為主(衍生自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MPQ-53相控陣雷達),西屋的方案則以用於B-1B戰略轟炸機的AN/APQ-164電子掃瞄雷達(這是美國空軍第一種實用化的機載相控陣雷達) 為基礎來發展MFR。

    休斯的方案則以現有的MK-23目標追蹤系統(TAS)發展出I-TAS,是各家方案中體積重量與成本最低者,然而效能也相對最低。

    總體而言,GE宣稱他們的縮小版宙斯盾是各方案中效能最好且最為成熟(已有宙斯盾系統的成績證實)者,雷神的C-MAR與西屋的APQ-164衍生型都還沒有實際運作的成品,而休斯的I-TAS顯然效能差一大截。

    最終,ESSM研製成功,交付各國客戶使用,成為替代部分密集陣、部分標準防空導彈的新型中近距離導彈系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家狗狗做過什麼讓你感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