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曉胖的2020
-
2 # 土申五頭
故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位於北京的市中心,又稱紫禁城。它曾有24位皇帝居住過。這是明清時期的宮殿(公元1368年至1911年)。它現在被稱為故宮博物院。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國匠師,徵用二三十萬農工兵工,經過14年的工夫,才建成一組範圍複雜年夜大年夜,氣勢巨集偉的宮殿群。
關於北京故宮,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舊時稱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整的木質房屋結構的宮殿建築群。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計9000餘間。故宮三面環山,一面向陽是天然的自然屏障。外城周圍修建了護城河,故宮儼然成了一座壁壘森嚴的堡壘。
故宮起建於永樂4年,建成於永樂19年,歷時長達14年。其中備料時間就長達10年,選用上等的木材,採用自然風乾的工藝以防止其蟲蛀或者發黴。更是網路彙集了全國的能工巧匠由工部尚書按照明朝朱棣的意志進行分工進行繪圖、備料、選材、施工。在排水和防火設施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古時,故宮怕火而不怕水。
在排水設施上,故宮自建設初期依照地形而建,藉助其北高南低的地勢修建了眾多的暗溝和涵洞,經歷多次暴雨而不積水。在防火設施上,故宮在各個宮殿都放置了大大小小的鐵缸,銅缸以備不時之需,怕冬天水缸的水結冰,還在缸的下邊架上了爐灶。各個宮殿之間為了防火還修築了防火牆,把宮殿隔離起來。為了防止明火,故宮的每個燭火臺都有專門的太監看護。既然做了這麼多的防火設施,為何故宮還頻頻遭遇大火呢?
故宮多次失火,大多因為其自然災害。當時的人民對自然現象不夠了解,故宮本身地勢高,且建築是當時北京城內最為雄偉的,容易遭受雷擊,且北方天乾物燥,在雷擊的情況下全木質結構建造的故宮也容易發生火災。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人們查明瞭起火的根本原因,在故宮房頂安置了避雷針。有效地防止了雷擊的現象。
北京故宮失火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是1923年建福宮失火。為何說這次損失最為嚴重呢?因為建福宮是皇帝儲存文物字畫的地方,中國曆代皇帝收藏的奇珍異寶,名人字畫在這次大火中都付之一炬。關於這次起火的原因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用電不慎引起的,當時故宮剛剛接觸電這個新產物,對之不甚瞭解故而發生了火災。二說是用火不慎引起的。三說是人為縱火,說是清末故宮頻頻發生文物被盜的現象,皇帝下令徹查,為了掩蓋真相人為的放了一把大火。具體原因不得而知,無從考證。但這次大火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傷害是慘痛的、巨大的。
所幸的故宮的屢次大火,並沒有讓這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寶庫消失,反而是完整的儲存了下來,這裡的文化底蘊豐富,讓人流連忘返!今天的故宮,更是所有中國人嚮往的地方,到北京遊玩,故宮也成為了必去的景點。可見故宮在我們每個中中國人心中仍然是神祕令人嚮往的。
-
3 # 靜一號普洱茶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佈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故宮建成後,經歷了明、清兩個王朝,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歷經了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的代名詞。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當時普通人連走近紫禁城牆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於明清宮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備的最高統治中心,不尋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圍繞皇權的傳承與安危展開的。如明代正統皇帝復辟的奪門之變、嘉靖皇帝被宮女謀刺的壬寅宮變、萬曆四十三年梃擊太子宮的“梃擊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紅丸案”、泰昌帝病死後圍繞著新皇帝登極的“移宮”風波。清朝初年諸王大臣為確立皇權的三官廟之爭、清末慈禧太后謀取權力的辛酉政變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於1925年10月10日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佈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闢為“故宮博物院”。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3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巨集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庭院深邃,建築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宮燈聯對,繡榻幾床,都是體現適應豪華生活需要的佈置。內廷之後是宮後苑。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巨集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巨集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簷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是結構奇麗的建築。
故宮的正門叫“午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簷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簷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階的形式。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午門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神武門”,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闢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亙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裡是後三宮。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簷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時改名皇極殿,清順治時始稱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
太和殿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築中最高大的建築,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場所,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和每年的春節、冬至節、皇帝生日以及公佈進士黃榜、派將出徵、宴會等大的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故宮中和殿
中和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歷經三次火災,現存為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每逢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典禮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員的跪拜禮。每年春季祭先農壇,也先在此閱視祭文。祭祀地壇、太廟、社稷壇的祝版,也在此閱視。
故宮保和殿
保和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乾隆時重修。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請少數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後期,這裡便成為舉行科舉殿試的場所。
故宮養心殿
養心殿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重修,作工字形建築,分前後兩殿。自清雍正以後,皇帝寢宮移至後殿,前殿成為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接見臣工的地方。東暖閣是同治、光緒皇帝年幼時,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溥儀在此召開“御前會議”,作出退位決定。西暖閣是清代皇帝批閱奏章,或與親近大臣密商之處。西暖閣西側另一小室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書房之一三希堂。
故宮乾清宮
乾清宮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現存建築為清嘉慶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養心殿後改為接見外國使臣的場所。
故宮交泰殿
交泰殿建於明嘉靖年間,順治、康熙和嘉慶年間重修,原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清代用來存放“清二十五寶”御璽。
故宮坤寧宮
坤寧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屬皇后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寧宮的式樣重修。西端四間闢為薩滿教祭神的場所,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文華殿
文華殿初為皇帝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為明清皇帝經筵之所。
武英殿
武英殿始建於明初,明代於武英殿設待詔,擇能畫者居之。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在四月二十九日於武英殿草草舉行了即位儀式。清兵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以武英殿作為理事之所。康熙皇帝開始將這裡作為刊刻典籍之所。
故宮御花園
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宮後苑,佔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築御景亭,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儲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花園了。
金水橋
內金水橋位於太和門廣場,共5座,單孔拱券式。廣場南部自西向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金水河,這就是所謂的“內金水橋”。這是紫禁城內最大,也是最壯觀,最華美的一組石橋。正中的是御路橋,供皇帝專用。東西兩側為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功能和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相同。
七大景點
午門雁翅樓
整體改造完成後的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首次亮相。《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將全幅展示44米長的《康熙帝萬壽慶典圖》(第二卷),以及清代帝后萬壽盛典期間接受朝賀的禮儀、各地貢品和帝后慶壽的筵宴情況。
武英殿
武英殿《石渠寶笈特展》展出作品大多為宋元時代的一級品文物,規格之高、一級品之多,在故宮博物院乃至博物館界都難得一見。本次展覽將集中展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位皇帝書法、繪畫作品,實屬首次。新京報記者浦峰攝
慈寧花園
慈寧花園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南,為後者的附屬花園,是明清兩朝太后太妃們禮佛和遊憩之處,有後宮“女人的世界”之稱。
花園修繕完成後,以原狀陳列的形式進行開放,主要展示鹹若館佛堂內陳設的千餘件宗教文物,並開放臨溪亭供觀眾登臨、休憩。
壽康宮
壽康宮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由正殿、東西配殿、後殿、圍房等房屋組成,乾隆皇帝曾在此奉養其母崇慶皇太后。故宮博物院成立至今,這裡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使用,從未對外開放。未來,壽康宮一區中軸線與東配殿將闢為原狀式展區,恢復乾隆年間的陳設,展示220餘件(套)精美文物。
延禧宮
延禧宮將展出大明御窯瓷器和故宮院藏汝窯瓷器。汝窯被後人推為“五大名窯”之首,主要因汝窯瓷器的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溫不火。由於燒造時間短且燒成難度大,致使汝窯產品流傳至今的數量不多,從公開發表的情況看,傳世完整器大約70多件。
東華門
東華門修繕後將作為古建築館,總體區域涵蓋自午門至東華門段城牆、東南角樓、東華門和鑾儀衛四個部分。這裡將展出精美的古建築構件、樣式雷燙樣和圖紙等文物,觀眾還能通過棧道直通屋頂,近距離欣賞東華門建築構件和彩畫。
神武門
神武門展廳內將首次舉辦全面展示文物修復成果的展覽。展覽將分為“書畫修復與書畫臨摹”、“木器修復”、“金屬器具修復”、“陶瓷修復”、“鐘錶修復”、“漆器修復”、“織繡文物修復”、“囊匣製作”、“鑲嵌文物修復”、“實驗室”十大部分,精選了文物修復的典型案例。
傢俱館
故宮傢俱館位於南大庫區域,在南城牆下,武英殿前。傢俱館一期、二期所在的南大庫,長達156米,曾是紫禁城最大的庫房,用於存放清宮廢料;距其不遠的南薰殿,未來將是傢俱館三期,古代供奉著帝王賢臣的畫像。
2018年9月19日,故宮傢俱館經3年籌備後正式開放,這是故宮博物院繼陶瓷館、書畫館等專館之後,開設的又一大專題展館。
傢俱館一期、二期所在的南大庫,曾是紫禁城最大的庫房。如今故宮首創“倉儲式”陳列,南大庫既是倉庫也是展廳。
率先開放的南大庫傢俱館一期展出清代傢俱共402件,其中主題精品陳列30餘件,倉儲式陳列300多件。未來二三期陸續開放後,將彙集2000多件明清傢俱長期向公眾展示。[
文物收藏
甲骨文
北京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所藏甲骨總數,20世紀60年代調查粗估有22463片,佔世界現存殷墟甲骨總數的18%,僅次於國家圖書館(34512片)和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25836片)。
2014年2月25日,作為故宮的新型學術平臺,故宮研究院向媒體釋出了11項近幾年將陸續開展的科研與出版項目,其中包括與港臺地區以及在京文博單位的合作專案。記者注意到,11個專案中,有兩項剛剛起步:“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和“故宮藏先秦有銘青銅器研究”。
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介紹,世界現存殷墟甲骨13萬片。屬於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單位。但這些收藏絕大部分沒有整理出版。
本次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研究專案由故宮博物院古文獻研究所牽頭負責、組織協調。此外,按照國際學術發展趨勢,準備搭建開放型高階平臺,請院外甲骨專家參與整理研究工作。故宮研究院希望在六至十年內,不僅完成全部整理研究工作,還能借助該專案,為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培養一批甲骨研究人才。
故宮文物
-
4 # 笑笑遊北京
作為每年去故宮30多次的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命人營建北京的皇宮,用了11年的時間收集木材、石材、磚瓦、打地基,用了3年多的時間建地面上的建築,經過14年的時間終於在1420年建成,今年正好是故宮建成600週年。從朱棣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裡面一共居住過明清24位皇帝。
2.故宮名字的由來
在明清兩代故宮叫“禁中”也成“大內”,老百姓稱其為“紫禁城”。“紫”代表天上紫薇垣的紫微宮,為天帝的居所,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的意志管理人間,所以“紫”代表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力,“禁”表示對普通百姓是禁地。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皇宮,1925年成立了“故宮博物院”。故宮即以前的皇宮之意。
3.故宮有多大
故宮佔地723600多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前任院長單霽翔用腳步丈量故宮,數出故宮有9371間房(四根柱子算一間)。
4.故宮的格局
前朝後寢,左祖右社,中軸對稱。前面是皇帝的辦公區域,後面是帝妃住宿的區域,左邊是供奉祖先的太廟,右邊是社稷壇,所有的建築都是以“龍脈”為中軸線對稱建造的。
5.故宮的文化底蘊
故宮有館藏文物180多萬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探尋明清歷史故事故宮最合適。傢俱、陶瓷、書畫、鐘錶、珍寶等故宮的館藏令人嘆為觀之。到這裡真是忍不住多圖預警:
下面分享幾種珍寶的隨手拍,原諒我忍不住分享的心.
7.故宮的門票
故宮門票淡季40元,旺季60元,提前10天預售.19年是每天限售8萬張,疫情期間目前每天限售8000張。官網提前10天預售。
-
5 # 樂活樂活289
故宮鐘錶館
鐘錶館設於位於北京市中軸線上的紫禁城當中的。清乾隆年間,宮廷中已經大量使用以發條為動力的機械鐘錶。清宮收藏的各式鐘錶,主要是乾隆和嘉慶年間在廣州、蘇州和宮內做鍾處製造,部分是英、法、瑞士等國出產。中國製造的鐘表多以黃金、珠玉、寶石為裝飾,造型模擬樓閣、寶塔、花果、盆景等。英、法等國出產的鐘表則模擬西洋建築、車馬人物等。這些鐘錶報時報刻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自動開門關門,機器人出來敲鐘;有的到時琴鼓齊鳴,奏出優美的曲子;有的花開、蝶舞、水注流動、飛鳥啼鳴,都以鮮豔的色彩、悅耳的音樂和吉祥的寓意取悅帝后。鐘錶館設在景運門外的奉先殿內,共展出十八世紀中外製造的各式鐘錶二百餘件。
目錄 鐘錶製造 鐘錶製造
中國鐘錶,多由當時的清宮“造辦處”和廣州、蘇州等到地製造。外國鐘錶,或是通商進口,或由外國贈送。其中以英國的為多,但亦有法國、德國、瑞士、美國、日本等到的產品。這些鐘錶,雖製造於二百多年以前,但至今機械效能仍然完好。各種機械花、鳥、蟲、蝶和水法等到裝置,仍能作出種種妙趣橫生的表演。 所展鐘錶造型多樣、風格各異、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了讓遊客能更好地欣賞所陳列的部分鐘表是怎樣打點報時的,以及人物、鳥獸、水法和寶塔等等的。
-
6 # 騎行暴走
這個問題比較大,故宮歷經600多年風雨滄桑,是全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宮建築群,厚重的歷史需要用成山的書籍來承載,“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你想從哪兒瞭解起,又想了解什麼內容呢?
明清兩朝1、24帝於此治國理政,從明成祖朱棣到清遜帝溥儀;
2、四重北京城的核心;
3、“推出午門斬首”是戲文;
4、故宮沒有9999間房;
5、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在故宮閱兵示威;
6、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此消亡。
中華民國1、袁世凱於此做民國大總統,做中華帝國皇帝,前三殿匾額上的滿文那時被去除;
2、一座皇宮,兩個朝廷;
3、溥儀復辟失敗,八年後被馮玉祥逐出皇宮;
4、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對普通民眾開放參觀;
5、抗戰爆發前,故宮大批珍寶文物南遷,後部分被蔣介石運往臺灣;
6、易培基是第一任院長,因故宮盜寶案引咎辭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1、新中國對故宮做了最好的修繕和保護;
2、毛主席三登故宮城牆而不入宮內;
3、門票最便宜時一毛錢;
4、唯一一部電影《末代皇帝》在此大規模取景拍攝;
5、外國領導人需步行參觀故宮;
6、現在實行實名制預約參觀,每天限定8000人。
-
7 # 樂與怒5
故宮,舊稱“紫禁城”明、清兩代皇宮,大家聽見皇宮腦海裡肯定浮現出很高階、很奢侈、很大、很氣派。是“世界文化遺產”,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屋9999間半。四個大門,午門正門、東門東華門、西門西華門、北門神武門。欽安殿(明)、武英殿(明早期)、文化殿(明早期)等等100個建築這裡就不一一說出來了,這是簡單的可以瞭解下。下面有張圖可以看下
-
8 # 小君愛生活旅行者
故宮,全名北京故宮博物院,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
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佔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東西寬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長九百六十一米。周圍築有十米多高的城牆,並有一條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了“城中之城”。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
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中國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故宮有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
9 # 現在好0
就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居住地和上朝群臣議事的地方。是世界上古建築儲存最好,修得最豪華的,最大的一個宮殿,進去遊了兩次,真是感概萬千啊。也發幾張圖片。
回覆列表
西六宮是清代後宮妃嬪的住處,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鹹福宮、長春宮和太極殿。慈禧大半生居住在西六宮。那裡曾經發生過多少詭異的故事,有著多少屈死的冤魂,都已無從考證。
大家都知道故宮對外開放的其實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具體原因誰也說不清楚。夜晚的故宮,有人看到過奇怪的小獸,據說是鎮獸,有人看到過宮女太監……反正傳言很多,而且5點,是故宮關門清客的時間。據說,那個鐘點是故宮陰氣最重的時刻。所以到了5點故宮就清場,據說現在清場都用狼狗,近年來很多喜愛探鬼樓的小團體,都沒有成功進入夜晚故宮的。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目前的非開放區將近四十萬平方米。傳聞是:子夜時分冤死宮中的孤魂便出來遊蕩,西六宮的小夾道,有專門掐脖子的女鬼。據說剛解放時,在故宮過夜的人經常會神祕消失。不過,倒是聽說過,有人在夏天下大雨打雷的天氣時,看到牆上有影子,是一個女人彎腰去拿什麼東西。還有,在夜裡兩三點時,會常有人聽到有女人的哭聲。東筒子夾道是故宮各種傳說中最負盛名的陰陽道。有關陰陽道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所謂陰陽道是指明月高掛的夜裡,在長長的夾道地面上呈現一陰一陽兩個介面,傳說鬼雖是在夜裡出來,但會躲著人走。人走陽道鬼就走陰道,人走陰道鬼就走陽道。但是人如果一腳踩陽道一腳踩陰道,或是踩著中線走路,那鬼就沒有地方走啦,一百步就會把人撞個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