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蟲澤
-
2 # 雲de彼duan
如果說到對二者的喜歡,大家喜歡曹操的點也許是在他比劉備更加真實吧。
曹操雖承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罵名,但是梟雄在我看來並不是貶義的,非要比較二人,那我認為曹操是比劉備成功的。
曹操的忍辱負重,愛惜人才,能屈能伸,不擇手段,雄才大略都是集於一身的,而劉備最出名的就是仁德二字,往往優點也是缺點,會因仁德而收服人心,這一點曹操不能及,但也會因仁德而揹負名聲之重錯失良機,比如拒不接受劉表饋送荊州,優柔寡斷而失去軍師龐統……年過半百一無所有的時候還在過分計較那些虛無的宣告,難免不理智吧。
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曹操卻早已看破漢室大廈將傾,也許是出身不同帶來的信仰差異,在這一點上曹操更加理智,不顧及罵名只注重實際得失。
劉備的仁德固然在當時的社會人心中很有分量,但因此吸引來的也都是注重名節道義類的人才,大爭之世卻也需要更多的能屈能伸和不擇手段,眼前的仁德放在大局上也許只能走彎路,眼前的不擇手段在大局下卻也是不拘一格胸懷天下。
劉備的性格特點和長處,更適合做守城之君吧,而大爭之世似乎更合乎曹操的心性,畢竟無論何時,過度的謙卑仁德,總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偽假意,不如敢愛敢恨,聽從心意多做實事,不要太顧及生前身後名,無論怎樣做自有人評說,太過在意反而束手束腳,不利於大業。
-
3 # 一點檔案
為什麼?因為劉備與曹操在如今就象徵著兩種人!
一種是,能力不大,脾氣還大,說三句話,其中兩句就要跟自己貼金,為了維護自己那僅存的一點自尊心而滿口浮言的人。
第二種就是心狠,做事雷厲風行,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低調隱忍,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利益。
曹操曾有言: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說的就是他和劉玄德。他常言道:如果成為君子只是被人欺侮、凌辱,我寧願成為一個能實現自己偉大抱負的奸雄。忠義和姦惡並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也許你們以前看錯了我曹操,現在又看錯了我,而我任然是我,不怕別人看錯。從曹操的話中就可以知道曹操的性格豪邁直爽隨性。
劉備則堅持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堅信古人所云:“厚德載物”。只有擁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承載得起一些重要的事情甚至家國。他認為救國興亡,忠義為先。天下大亂之根源在於人心的喪亂,欲安天下,必先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於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就有了後來的一句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從現代人的視角看他們倆,曹操偏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的那一類人。即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而劉備則是極為在乎原則的那一類,只要觸犯到忠義這一條,他便不接受。為此吃了很多苦頭。
-
4 # 小綿羊6
為什麼都喜歡曹操,看看我的觀點:
在東漢末年的群雄混戰的時代,曹操,絕對是最出彩的一方豪傑。他被人物評鑑家許邵評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求賢若渴,生活樸素,抱負巨集偉,有縱橫天下、襲捲八荒的英雄氣概。其兵法謀略、文章詩詞,均有妙絕千古的極高造詣,實屬蓋世奇才。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是尊劉貶曹的,他將曹操塑造成了一個陰狠狡詐、手段毒辣的漢賊,而將劉備給描繪成一位賢明、仁厚的君主,然而,魯迅先生讀三國一書,曾點評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的確,書裡面的劉備,每每受挫,便哀聲嘆氣,經常啼哭;曹操與劉備品評英雄豪傑,孟德言曰“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假借天上打雷,詐稱自小怕雷電之聲。呂布,曾“轅門射戟”,解決了劉備與袁術的爭端,讓雙方罷兵言和,但在呂布兵敗後,呂布望他在曹操面前求個人情,不料,劉備卻在曹操耳旁說了丁原、董卓被殺原因,使曹操省悟,知養虎為患之理,遂殺了呂布。
在趙雲在長阪坡幾十萬曹軍之中,救出劉阿斗,遞於劉備,但劉備卻假意將阿斗拋擲於地,假惺惺地佯說,為救此子,險些折損一員大將…又有借取東吳荊州一事,一直有借無還…劉備兵敗於夷陵,奔逃於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老淚縱橫,對孔明說,若他兒子劉禪不才,可取而代之…這些足以說明,劉備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我是很討厭劉備的。
再談曹操,他是一個人格魅力非常突出的大人物,他這人,喜好權謀歌舞,善於機變,有韜略,有膽識,有文采,也敬重名士與英雄豪傑。痛哭典韋、郭嘉;惋惜恩人陳宮;賞識陳琳之文采;敬佩關羽之忠義;渴慕徐庶之才名…他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在世期間,實行屯田制,消滅割據軍閥,統一中國北方,為曹魏政權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曹操的詩詞,寫得非常好,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比如《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基本上,多是反映戰亂時百姓的苦難生活、抒發人生巨集偉抱負。我敬佩曹操,也喜愛他的文學作品。
-
5 # 英語煩破頭
時間不停的流逝,人們對於歷史人物的人也是不停變化的,在宋以前的唐,大家還認為曹操是英雄,據某位歷史學家說唐太宗李世民還曾到曹操墓前祭拜過。在明朝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使曹操變成了奸雄。今天我們在次回首歷史,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假的歷史,我們對曹操在那個時代能逆流而上無比欽佩。
-
6 # 風輕手寫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曹操,討厭劉備,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相對於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劉備,奸詐又不失可愛的曹操更容易讓我們喜歡,這符合人性,這點大家都可以理解吧!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羅貫中描繪的太仁義了,所謂多仁近乎詐,就是這個意思。
還有一個原因是歷朝歷代的人都在讚美劉備,譴責曹操,不是說所有人,而是說絕大多數的人是這樣,這種情況到了今天,人們早都聽煩了,所以偶爾來一下反轉也挺好的。
因為網際網路的關係,所以大家會看到喜歡曹操的人變多了,但是之前也有人欣賞曹操,只不過因為宣傳不給力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就很喜歡曹操,這個你們都不知道吧!
-
7 # 小嚴說歷史
寧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
因為現在的主流價值觀就是利益優先,為了個人利益任何事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背叛,曹操就是代表。而且基本沒有經歷過戰爭,沒人知道屠城的恐怖。
-
8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真實的人都有優缺點,只有神仙才完美。曹操有他的缺點,但並非大奸臣。劉備雖被推崇,但也並非完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並不是曹操的罪過。豪傑並起,群雄逐鹿,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曹操雖然挾天子令諸侯,手段略顯卑劣。但劉備借皇室之後,以興復漢室為名發展自己實力也光彩不到哪裡去。都是千年的狐狸,就不必太過於聊齋。亂世出英雄,都是各展手段,各打算盤。曹操的目的明顯,絕不躲躲閃閃。劉備以正統為名,同樣耍著手段。看穿了劉備的虛偽,還不如曹操的真實。我想,也許這就是人們愛憎轉變的原因吧。一個太過完美的好人,他(她)一定不是真實的人。
-
9 # 新二十八畫生
年輕的時候都想做一個Sunny的人,分得清是非黑白,做得到不忘初心。然而社會是最好的照妖鏡,尤其是被毒打幾次,什麼君臣大義,什麼朋友情誼,都沒有活著重要,哪怕腳下是無數無辜百姓的屍骨。我屠城,我辱帝,我殺友,可是我會寫詩,所以我是奸雄。而對面的那位,不管經歷了多少背叛,多少跌倒,身邊總有那麼一群人,無條件的信任,那是我年少時候的夢阿,我羨慕他,但是我必須弄死他,他越成功,我就越可笑。所以必須譴責仁義,才能面對那麼黑暗的自己。
-
10 # 真君歷史
我是真君,我來詳細回答。
在東漢末年的群雄混戰的時代,曹操,絕對是最出彩的一方豪傑。他被人物評鑑家許邵評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求賢若渴,生活樸素,抱負巨集偉,有縱橫天下、襲捲八荒的英雄氣概。其兵法謀略、文章詩詞,均有妙絕千古的極高造詣,實屬蓋世奇才。
在趙雲在長阪坡幾十萬曹軍之中,救出劉阿斗,遞於劉備,但劉備卻假意將阿斗拋擲於地,假惺惺地佯說,為救此子,險些折損一員大將…又有借取東吳荊州一事,一直有借無還…劉備兵敗於夷陵,奔逃於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老淚縱橫,對孔明說,若他兒子劉禪不才,可取而代之…這些足以說明,劉備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我是很討厭劉備的。
回覆列表
因為曹操個個方面都比劉備強。
曹操是軍事家,官渡之戰是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一統北方。
曹操是文學家,建安風骨,便是由曹氏三父子領導的。
曹操還是政治家,挾天子以令諸侯。狠辣、果斷,這些字眼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恐怕不妥,可放在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身上無疑是對他的讚美。
曹操是亂世的梟雄,比起嘴上仁義、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他是無論如何都要比後者真實的。
他就是被宦官收養的孩子的兒子,沒有任何唬人的噱頭。他愛英雄,愛美人,愛良才。他能與郭嘉共車馬,他能壓司馬懿,他也能讓忠義關羽暫投門下。
劉備到死都還要限制諸葛亮,保自己打下來的產業。而曹操哪管他死後洪水滔天,只設七十二疑冢罷了,黃泉自在游去了。
論才智,曹操勝;論膽量,曹操勝;論君臣,曹操也勝。至於仁義,那隻不過是那個時代不如人的人鼓吹出來的最後一塊遮羞布而已。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只不過曹操不是那最後的勝利者,所以他沒有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