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么兒妹妹

    這是季羨林先生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文章意蘊豐富,情趣恬淡蘊藉,意境古樸雅緻。內容上,文章可以分為種荷、盼荷、賞荷三部分,賞荷是重點。種荷(第1~3段) 這一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先用兩個自然段寫種荷的原因,再寫種荷的過程。種荷的根本原因,不是客觀上別人的命令或功利性需要,而是因為冷清的池塘“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念99——中國文人固有的文化情結。這種文化情結可以分兩方面看:一是要讓生活環境有畫意,池塘不能空蕩蕩的;二是池塘裡就應該有荷花。可以說這是中國文人追求生活的文化品位、追求荷花一樣的君子情操的下意識反應。這種意趣再加上對一些古詩詞的自然引用,使文章極顯“學者散文”的風采。盼荷(第4、5段) 這部分從全文看,是“低谷”部分,為後文的舒張做鋪墊。種下古蓮子後,作者“翹盼”它長出新芽,每天“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但一直什麼也沒有盼到,致使“我已經完全灰了心”——這是全文感情的最低點。到了第三年,雖然奇蹟般地長出了幾個“圓圓的綠葉”,但是“經過了漫漫的長夏”,“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個葉片”,因此這仍是作者的一個“令人灰心的一年”。作者就這樣沉穩地敘述著一位老人殷切盼望荷花的故事,慢慢地描畫著一幅畫中色彩較淡的部分。賞荷(第6~13段) 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詳細地抒寫了自己觀賞荷葉、荷花的欣喜之情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作者賞荷時的感情起伏跌宕:當“我”確認生長出的真是自己種下的“洪湖蓮花的子孫”時,“心中狂喜”;當“我”看到滿塘荷花時,感到“大快人意”;當夜來“我”“靜靜地吸吮荷花和荷葉的清香”時,“我”浮想聯翩;當荷花已是“洋洋大觀”時,“我為我的‘季荷’祝福”。在這種情感的變化中,作者想到了許多,最重要的是下面這句話:天地萌生萬物,對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賦予一種極其驚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極其驚人的擴充套件蔓延的力量,這種力量大到無法抗禦。這句話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主旨:讚美生命,謳歌生命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寶寶大拇指總是蜷在食指下面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