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New Year"s Day)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慶祝的主要節日。美華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並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國並不是最熱鬧的節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州的玫瑰花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屆時用鮮花特別是玫瑰花紮成的彩車綿延數英里,車上擺滿鮮花做的各種模型,不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擁街頭,而且還吸引著上百萬電視觀眾。在費城,有舉行化裝遊行的傳統,參加遊行的人們,有的裝扮成小丑,有的裝扮成婦女(按照古老的習俗,這個遊行不允許女人參加),隨著彩車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美華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願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麼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樸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菸”、“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徵。
林肯紀念日(Lincoln"s Birthday)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領導者,為廢除奴隸制立下了不朽功勳。其誕辰日2月12日現為美國除南部外的26個州的法定紀念日。
1809年2月12日,林肯誕生於肯塔基州一農民家庭。1834年,林肯被選入伊利諾斯州議會,1847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他公開抨擊蓄奴制。1860 年,林肯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這時南部7州組成南方邦聯政府,企圖分裂美國。林肯內閣遂決定用武力維護聯邦統一。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1863年1 月,林肯宣佈了《解放宣言》,使美國所有的奴隸從法律上獲得了自由。1865年,歷經4年苦戰的美國內戰終於結束,北方獲得最後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掃清了道路。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時,被一個名叫約翰·布思的南方暴徒連擊數槍,子彈射中頭部,傷及大腦,翌日凌晨與世長辭。
多少年過去了,林肯仍然在美華人民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每逢林肯誕辰日,人們便舉行講演,發表紀念文章,去林肯紀念堂的瞻仰者更是絡繹不絕。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
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聖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籤筒裡,小夥子依次抽籤,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基督教興起,教會對牧神節習俗不以為然。但由於這個節日受到青年人的偏愛,到公元7世紀,教會便把這個節日同基督教聯絡在一起,用基督教殉教者聖瓦倫丁主教的名字為這個節日重新命名,並把日期由原來的2月15日改為2月14日。傳說,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認為已婚男子不願離家當兵,因此釋出了一道禁止結婚的法令。聖瓦倫丁主教因違背皇帝旨意,秘密為青年人舉行婚禮,而遭到監禁,於公元273年2月14日死於獄中。
聖瓦倫丁節曾是英華人喜愛的節日,隨著新大陸的開發,英國移民把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帶到了北美,逐漸在美國生根開花。
情人節
年輕人是聖瓦倫丁節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們要在這一節日裡鄭重其事地為戀人選擇禮物、贈送鮮花,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痴情的姑娘可能會按照古老的傳說,在聖瓦倫丁節前夜把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盼望在夢中同自己的心上人相會。
在美國,聖瓦倫丁節已不僅僅是青年人的節日,親人朋友之間都可以互送小禮品以表達感情增進友誼。不少商店專門出售這類禮品,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繫著緞帶的紅玫瑰和鬱金香花束。至於各式各樣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勳和第一任總統而為美華人民永遠紀念,其誕辰日是2月22日。
美國總統節,官方名稱為華盛頓生日(英文:Washington"s Birthday),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生日(1732年2月22日),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
1732年2月22日,華盛頓誕生於弗吉尼亞州。早年曾在英國殖民軍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戰爭中因作戰有功升為上校。1775~81年獨立戰爭期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率領殖民地人民浴血奮戰,迫使英國於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任期內為新生國家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最高法院、國務院、財政部以及其他重要政府機構都是在華盛頓執政時設立的。1797年,華盛頓功成身退,為美國確立總統內閣制,廢除世襲制起了決定性作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美國總統華盛頓
美國獨立前,人們每年都要為英國國王慶祝誕辰。宣佈獨立後,美華人民轉而慶祝華盛頓將軍的生日。這一習慣始於1778年。當時華盛頓正率軍堅守瓦利要塞,一支炮兵樂隊在他生日之際為他演奏了小夜曲。現在華盛頓誕辰日已成為聯邦各州的法定節日,屆時各州都普遍舉行隆重的公眾儀式、盛大宴會等慶祝活動。美華人在這一天還喜歡吃櫻桃餡餅,玩紙製小斧,這一習俗來源於華盛頓幼小時用斧砍壞櫻桃樹後向其父誠實認錯的故事。
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聖帕特里克節為3月17日,以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
公元432年,聖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他從威克洛上岸後,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但聖帕特里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聖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禮。公元493年3 月17日,聖帕特里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聖帕特里克節。
聖帕特里克節
1737年,一些愛爾蘭紳士和商人們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聚會紀念聖帕特里克,併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後成立了聖帕特里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
美國的聖帕特里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遊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美國的愛爾蘭人喜歡佩帶三葉苜蓿,用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黃兩色裝飾房間,身穿綠色衣服,並向賓客贈送三葉苜蓿飾物等。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即目前的公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從此人們每逢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環境,如把房間佈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捉弄對方,比如,小孩子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
愚人節
復活節(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徵。後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徵,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的。復活節時人們把雞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同時也象徵復活後的快樂。還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雞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遊戲,他們把蛋往前滾,誰的蛋最後破,誰就獲得勝利,蛋全歸他所有。
兔子也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所以人們把它視為新生命的表現者。大人常繪聲繪色地告訴孩子復活節彩蛋是兔子下的,並把彩蛋放在花園裡,讓孩子們玩找蛋遊戲。
現在每逢復活節,美國大小糖果店總要出售用巧克力製成的復活節小兔和彩蛋。這些彩蛋小的和雞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麼大,孩子們自然喜歡,送給親戚朋友,也不失為上佳禮品。
植樹節(Arbor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美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得島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有的臨時決定日期。每當這一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便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節是由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定立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由州長規定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母親節(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母親節始於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親節這一倡議是費城安娜·賈維斯提出的。她曾親自在教堂安排儀式,組織活動,要求前來參加者胸前佩帶白色石竹花。這一活動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興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紛紛組織同樣的活動。人們一致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
1911年,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不僅席捲美國各州,而且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都開始慶祝這個節日。此後幾年中,慶祝母親節的熱潮有增無已。1912年,美國專門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1913年5月,美國眾議院一致透過決議,號召總統及內閣、參眾兩院和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一律在母親節佩帶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母親節。緊接著,威爾遜總統昭告全國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懸掛國旗以表達人們對美國全體母親的熱愛和尊敬。此後美國總統每年都要發表一篇內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帶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初時一律為白色,後來則變成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佩帶白色石竹花,而母親仍然健在的人則佩帶紅色石竹花。這一天,人們總要想方設法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日,感謝她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親贈送母親節卡片或禮物,還有些家庭則由丈夫孩子們把全部家務活包攬下來。
陣亡將士紀念日(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
陣亡將士紀念日
年以後,為保證聯邦僱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都奉獻鮮花,北方人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計程車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中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國旗日(Flag Day)
國旗日是紀念美國大陸會議1777年6月14日通過了美國第一面正式國旗。目前,每逢這日,到處可見美國國旗迎風飄揚,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意。 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旗紀念活動是1876年慶祝建國100週年時進行的。19世紀90年代,不少公立學校倡議每年在6月14日舉行國旗紀念活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響應。1893年費城首先承認6月14日為國旗紀念日,1897年紐約州也承認了這一節日,並要求這一天各大建築物上必須懸掛國旗。進入20世紀後,美國國旗協會再次發起紀念活動,國會為響應他們的倡議,於1949年正式確認6月14日為美國國旗日。
父親節(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人們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父親的功績。1909年就有人建議確定父親節。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
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透過。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帶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帶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在各地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標誌,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標誌。1916年父親節得到了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的首肯,1924年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建議將其定為全國性節日。1934年6月,美國國會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獨立日
獨立日(美國國慶節)
日期為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透過《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寇克簽字生效。《獨立宣言》提出了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歷數了英國對北美13州進行殖民統治的罪行;最後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從此,透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成為美華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
早期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主要是遊行和演講,後來又增加了戶外活動、體育比賽等專案。燃放爆竹、煙花的活動曾一度十分流行,20世紀後為防止發生火災等危險而取消。
今天,獨立日在美國是一個相當熱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鐘聲齊鳴,首先敲響的是費城自由鍾。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遊行,各種彩車、小型樂隊和歡樂的人群排成浩浩蕩蕩的隊伍,景象十分壯觀。
勞動節(Labor Day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是美國全國性節日,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對勞工的尊重。
勞動節
1882年,美國木工兄弟會主席彼得·麥奎爾首先提出設立一個勞動節。同年,美國勞動騎士團也透過同樣的決定,並在紐約舉行了慶祝遊行。1884年,勞動騎士團進一步決定,每年勞動節都要舉行遊行等慶祝活動。
1887年2月,俄勒岡州第一個透過立法確定勞動節為法定節日,緊接著卡羅來納、紐澤西、紐約、馬薩諸塞各州也通過了同樣的立法,均把勞動節的日期定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894年,美國國會正式宣佈勞動節為全國性節日。
聖誕節(Christmas)
12月25日聖誕節是美國最大最熱鬧的節日。可以說從感恩節過後,美華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
聖誕節的許多風俗都來源於《聖經》中的傳說。根據耶穌誕生在夜裡這種說法,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夜間開始,午夜時分達到高潮,這一夜就被稱為聖誕夜。美華人通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或。他們有的聚在酒館、舞廳、俱樂部中盡情歡樂;有的全家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壁爐旁享受天倫之樂;還有那些虔誠的信徒們則在燈火通明的教堂裡,參加紀念耶穌誕生的午夜禮拜。
聖誕節
聖誕夜裡最有趣的活動要數“報佳音”,象徵天使在伯利恆郊外向牧羊人報告基督降生的喜訊。深夜來臨,教堂裡的唱詩班挨家挨戶地來到教徒家門前齊聲唱起聖誕頌歌。於是這家人便走出來加入合唱。唱罷,主人把大家邀入屋中,以茶點招待。說笑一番後,唱詩班再到別人家去唱,主人一家也往往隨同前去,“報佳音”的隊伍愈來愈大,他們一家家地唱,歡樂的氣氛有增無減,常常持續到天明。
聖誕節裡最典型的裝飾是聖誕樹,人們會在小杉樹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和彩燈,樹頂再裝一顆大星。這些裝飾都是有象徵意義的,樹上的彩燈象徵耶穌給世界帶來光明,樹頂的大星則代表耶穌降生後將三位東方賢士引到伯利恆的那顆星。除了聖誕樹,冬青和榭寄生也是聖誕節裡常見的點綴。美華人常常用冬青樹枝編成花環掛在大門上,或是將幾枝冬青擺放在餐桌上作為節日的裝飾。還有一些家庭會在門框或天花板上懸掛一束榭寄生,按照傳統習俗,聖誕節時,凡是女子站在榭寄生下面,任何人都可以去親吻她。頑皮的男孩子常常故意把女孩子引到榭寄生下,理直氣壯地吻她一下。
聖誕節在美國如此受人重視,人們恐怕很難想象,他們的祖先曾經禁止過聖誕節。當年英國清教徒受盡英國國教的迫害,千里迢迢來到新大陸,他們對英國國教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以至發展到凡是國教所實行的,他們都加以反對,對聖誕節的慶祝也因此嚴加禁止。他們規定,凡移民中有人膽敢慶祝聖誕節者,必須罰款。這條禁令一直到19世紀德國及愛爾蘭移民大量移入美國後才逐漸解除。今天聖誕節已成為美華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段往事也成為一件歷史趣聞了。
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
新年(New Year"s Day)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慶祝的主要節日。美華人過新年,最熱鬧的是新年前天晚上。是夜,人們聚集在教堂、街頭或廣場,唱詩、祈禱、祝福、懺悔,並一同迎候那除舊更新的一瞬。午夜12點,全國教堂鐘聲齊鳴,樂隊高奏著名的懷舊歌曲《一路平安》。在音樂聲中,激動的人們擁抱在一起,懷著惜別的感傷和對新生活的嚮往共同迎來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國並不是最熱鬧的節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慶祝活動,加利福尼亞州的玫瑰花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屆時用鮮花特別是玫瑰花紮成的彩車綿延數英里,車上擺滿鮮花做的各種模型,不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擁街頭,而且還吸引著上百萬電視觀眾。在費城,有舉行化裝遊行的傳統,參加遊行的人們,有的裝扮成小丑,有的裝扮成婦女(按照古老的習俗,這個遊行不允許女人參加),隨著彩車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美華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慣,就是在新年許願立志,他們稱之為“新年決心”。這決心通常不是什麼宏圖大志,而是一些樸實而實際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菸”、“我要好好對待鄰居”等等。他們總是坦率地講給大家聽,以期得到監督和鼓勵。
據說美國的印第安人也有獨特的新年習俗。每到除夕之夜,他們就舉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會,一家人圍在篝火旁邊,載歌載舞。待至晨曦微露,他們就把破舊衣物付之一炬,作為除舊迎新的象徵。
林肯紀念日(Lincoln"s Birthday)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南北戰爭的領導者,為廢除奴隸制立下了不朽功勳。其誕辰日2月12日現為美國除南部外的26個州的法定紀念日。
1809年2月12日,林肯誕生於肯塔基州一農民家庭。1834年,林肯被選入伊利諾斯州議會,1847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他公開抨擊蓄奴制。1860 年,林肯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這時南部7州組成南方邦聯政府,企圖分裂美國。林肯內閣遂決定用武力維護聯邦統一。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1863年1 月,林肯宣佈了《解放宣言》,使美國所有的奴隸從法律上獲得了自由。1865年,歷經4年苦戰的美國內戰終於結束,北方獲得最後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徹底掃清了道路。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華盛頓福特劇院看戲時,被一個名叫約翰·布思的南方暴徒連擊數槍,子彈射中頭部,傷及大腦,翌日凌晨與世長辭。
多少年過去了,林肯仍然在美華人民心中佔有崇高的地位。每逢林肯誕辰日,人們便舉行講演,發表紀念文章,去林肯紀念堂的瞻仰者更是絡繹不絕。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
2月14日,是西方傳統的聖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羅馬時代的牧神節,就是一個情侶們的節日。是日男女青年歡聚一堂,姑娘們把表達愛情的祝詞放在籤筒裡,小夥子依次抽籤,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詞,那位姑娘就成為他的戀人。
基督教興起,教會對牧神節習俗不以為然。但由於這個節日受到青年人的偏愛,到公元7世紀,教會便把這個節日同基督教聯絡在一起,用基督教殉教者聖瓦倫丁主教的名字為這個節日重新命名,並把日期由原來的2月15日改為2月14日。傳說,公元3世紀,羅馬皇帝認為已婚男子不願離家當兵,因此釋出了一道禁止結婚的法令。聖瓦倫丁主教因違背皇帝旨意,秘密為青年人舉行婚禮,而遭到監禁,於公元273年2月14日死於獄中。
聖瓦倫丁節曾是英華人喜愛的節日,隨著新大陸的開發,英國移民把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節日帶到了北美,逐漸在美國生根開花。
情人節
年輕人是聖瓦倫丁節當之無愧的主角,他們要在這一節日裡鄭重其事地為戀人選擇禮物、贈送鮮花,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痴情的姑娘可能會按照古老的傳說,在聖瓦倫丁節前夜把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盼望在夢中同自己的心上人相會。
在美國,聖瓦倫丁節已不僅僅是青年人的節日,親人朋友之間都可以互送小禮品以表達感情增進友誼。不少商店專門出售這類禮品,如裝飾成心形的巧克力糖、或者繫著緞帶的紅玫瑰和鬱金香花束。至於各式各樣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喬治·華盛頓作為美國的開國元勳和第一任總統而為美華人民永遠紀念,其誕辰日是2月22日。
美國總統節,官方名稱為華盛頓生日(英文:Washington"s Birthday),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生日(1732年2月22日),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總統節”。
1732年2月22日,華盛頓誕生於弗吉尼亞州。早年曾在英國殖民軍中服役。1756~63年英法七年戰爭中因作戰有功升為上校。1775~81年獨立戰爭期間,當選為大陸軍總司令,率領殖民地人民浴血奮戰,迫使英國於1783年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789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任期內為新生國家的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最高法院、國務院、財政部以及其他重要政府機構都是在華盛頓執政時設立的。1797年,華盛頓功成身退,為美國確立總統內閣制,廢除世襲制起了決定性作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病逝。
美國總統華盛頓
美國獨立前,人們每年都要為英國國王慶祝誕辰。宣佈獨立後,美華人民轉而慶祝華盛頓將軍的生日。這一習慣始於1778年。當時華盛頓正率軍堅守瓦利要塞,一支炮兵樂隊在他生日之際為他演奏了小夜曲。現在華盛頓誕辰日已成為聯邦各州的法定節日,屆時各州都普遍舉行隆重的公眾儀式、盛大宴會等慶祝活動。美華人在這一天還喜歡吃櫻桃餡餅,玩紙製小斧,這一習俗來源於華盛頓幼小時用斧砍壞櫻桃樹後向其父誠實認錯的故事。
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聖帕特里克節為3月17日,以紀念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這一節日5世紀末期起源於愛爾蘭,美國從1737年3月17日開始慶祝。
公元432年,聖帕特里克受教皇派遣前往愛爾蘭勸說愛爾蘭人皈依基督教。他從威克洛上岸後,當地憤怒的異教徒企圖用石頭將他砸死。但聖帕特里克臨危不懼,當即摘下一棵三葉苜蓿,形象地闡明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教義。他雄辯的演說使愛爾蘭人深受感動,接受了聖帕特里克主施的隆重洗禮。公元493年3 月17日,聖帕特里克逝世,愛爾蘭人為了紀念他,將這一天定為聖帕特里克節。
聖帕特里克節
1737年,一些愛爾蘭紳士和商人們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聚會紀念聖帕特里克,併成立了愛爾蘭慈善社團。1780年和1784年,費城和紐約先後成立了聖帕特里克友誼之子等團體,從此美國每年都慶祝這個節日。
美國的聖帕特里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遊行、教堂禮拜和聚餐等活動。美國的愛爾蘭人喜歡佩帶三葉苜蓿,用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黃兩色裝飾房間,身穿綠色衣服,並向賓客贈送三葉苜蓿飾物等。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愚人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即目前的公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從此人們每逢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習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佈置假環境,如把房間佈置得像過新年一樣,等客人到來時則祝他們“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捉弄對方,比如,小孩子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
如今的愚人節在美國已主要是淘氣的男孩子們的節日。
愚人節
復活節(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一個宗教節日。每年,春分過去,第一次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有不少傳統習慣,最典型的要數復活節彩蛋。古人常把蛋視為多子多孫和復活的象徵。後來基督教徒又賦予蛋新的涵義,認為它是耶穌墓的象徵,未來的生命就是從其中掙脫而出世的。復活節時人們把雞蛋染成紅色,代表耶穌受難時流出的鮮血,同時也象徵復活後的快樂。還有一種古老的習俗,是把煮熟的雞蛋送給街頭的孩子們做遊戲,他們把蛋往前滾,誰的蛋最後破,誰就獲得勝利,蛋全歸他所有。
兔子也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兔子繁殖力很強,所以人們把它視為新生命的表現者。大人常繪聲繪色地告訴孩子復活節彩蛋是兔子下的,並把彩蛋放在花園裡,讓孩子們玩找蛋遊戲。
現在每逢復活節,美國大小糖果店總要出售用巧克力製成的復活節小兔和彩蛋。這些彩蛋小的和雞蛋差不多,大的竟有甜瓜那麼大,孩子們自然喜歡,送給親戚朋友,也不失為上佳禮品。
植樹節(Arbor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美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得島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有的臨時決定日期。每當這一天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便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植樹節是由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定立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由州長規定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母親節(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美國的母親節始於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親節這一倡議是費城安娜·賈維斯提出的。她曾親自在教堂安排儀式,組織活動,要求前來參加者胸前佩帶白色石竹花。這一活動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興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紛紛組織同樣的活動。人們一致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
1911年,慶祝母親節的活動已經開展得非常廣泛,不僅席捲美國各州,而且連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國家也都開始慶祝這個節日。此後幾年中,慶祝母親節的熱潮有增無已。1912年,美國專門成立了母親節國際協會。1913年5月,美國眾議院一致透過決議,號召總統及內閣、參眾兩院和聯邦政府的所有官員一律在母親節佩帶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母親節。緊接著,威爾遜總統昭告全國公民在自己的住宅上懸掛國旗以表達人們對美國全體母親的熱愛和尊敬。此後美國總統每年都要發表一篇內容相同的宣言。
在胸前佩帶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初時一律為白色,後來則變成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佩帶白色石竹花,而母親仍然健在的人則佩帶紅色石竹花。這一天,人們總要想方設法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日,感謝她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親贈送母親節卡片或禮物,還有些家庭則由丈夫孩子們把全部家務活包攬下來。
陣亡將士紀念日(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1971
陣亡將士紀念日
年以後,為保證聯邦僱員都能享有這一休息日,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南部許多家庭開始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他們不分南北雙方,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都奉獻鮮花,北方人為此深受感動,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1868年,5月30日這一天被正式批准為向為保衛祖國而英勇犧牲計程車兵們敬獻鮮花的日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開始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又逐漸發展為一般家庭祭奠逝去的親人。今天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祭掃日,同中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
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成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吹響軍中熄燈號讓死難將士安息。
國旗日(Flag Day)
國旗日是紀念美國大陸會議1777年6月14日通過了美國第一面正式國旗。目前,每逢這日,到處可見美國國旗迎風飄揚,全國各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以示對國旗的敬意。 美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旗紀念活動是1876年慶祝建國100週年時進行的。19世紀90年代,不少公立學校倡議每年在6月14日舉行國旗紀念活動,很快得到了廣泛的響應。1893年費城首先承認6月14日為國旗紀念日,1897年紐約州也承認了這一節日,並要求這一天各大建築物上必須懸掛國旗。進入20世紀後,美國國旗協會再次發起紀念活動,國會為響應他們的倡議,於1949年正式確認6月14日為美國國旗日。
父親節(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人們在慶祝母親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父親的功績。1909年就有人建議確定父親節。據說第一個提出這種建議的是華盛頓的約翰·多德夫人。多德夫人的母親早亡,其父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
把他們全部培養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於是給當地一家教士協會寫信,建議把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該協會將建議提交會員討論,獲得了透過。1910年6月,人們便在此慶祝了第一個父親節,當時,凡是父親已故的人都佩帶一朵白玫瑰,父親在世的人則佩帶紅玫瑰。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開始時父親節的日期在各地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為父親節的標誌,有的地方則用襯有一片綠葉的白丁香作為父親節的標誌。1916年父親節得到了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的首肯,1924年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建議將其定為全國性節日。1934年6月,美國國會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
獨立日
獨立日(美國國慶節)
日期為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透過《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寇克簽字生效。《獨立宣言》提出了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歷數了英國對北美13州進行殖民統治的罪行;最後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從此,透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成為美華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
早期獨立日的慶祝活動主要是遊行和演講,後來又增加了戶外活動、體育比賽等專案。燃放爆竹、煙花的活動曾一度十分流行,20世紀後為防止發生火災等危險而取消。
今天,獨立日在美國是一個相當熱鬧的節日,每逢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鐘聲齊鳴,首先敲響的是費城自由鍾。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遊行,各種彩車、小型樂隊和歡樂的人群排成浩浩蕩蕩的隊伍,景象十分壯觀。
勞動節(Labor Day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勞動節是美國全國性節日,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對勞工的尊重。
勞動節
1882年,美國木工兄弟會主席彼得·麥奎爾首先提出設立一個勞動節。同年,美國勞動騎士團也透過同樣的決定,並在紐約舉行了慶祝遊行。1884年,勞動騎士團進一步決定,每年勞動節都要舉行遊行等慶祝活動。
1887年2月,俄勒岡州第一個透過立法確定勞動節為法定節日,緊接著卡羅來納、紐澤西、紐約、馬薩諸塞各州也通過了同樣的立法,均把勞動節的日期定為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1894年,美國國會正式宣佈勞動節為全國性節日。
聖誕節(Christmas)
12月25日聖誕節是美國最大最熱鬧的節日。可以說從感恩節過後,美華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
聖誕節的許多風俗都來源於《聖經》中的傳說。根據耶穌誕生在夜裡這種說法,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從12月24日夜間開始,午夜時分達到高潮,這一夜就被稱為聖誕夜。美華人通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或。他們有的聚在酒館、舞廳、俱樂部中盡情歡樂;有的全家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壁爐旁享受天倫之樂;還有那些虔誠的信徒們則在燈火通明的教堂裡,參加紀念耶穌誕生的午夜禮拜。
聖誕節
聖誕夜裡最有趣的活動要數“報佳音”,象徵天使在伯利恆郊外向牧羊人報告基督降生的喜訊。深夜來臨,教堂裡的唱詩班挨家挨戶地來到教徒家門前齊聲唱起聖誕頌歌。於是這家人便走出來加入合唱。唱罷,主人把大家邀入屋中,以茶點招待。說笑一番後,唱詩班再到別人家去唱,主人一家也往往隨同前去,“報佳音”的隊伍愈來愈大,他們一家家地唱,歡樂的氣氛有增無減,常常持續到天明。
聖誕節裡最典型的裝飾是聖誕樹,人們會在小杉樹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和彩燈,樹頂再裝一顆大星。這些裝飾都是有象徵意義的,樹上的彩燈象徵耶穌給世界帶來光明,樹頂的大星則代表耶穌降生後將三位東方賢士引到伯利恆的那顆星。除了聖誕樹,冬青和榭寄生也是聖誕節裡常見的點綴。美華人常常用冬青樹枝編成花環掛在大門上,或是將幾枝冬青擺放在餐桌上作為節日的裝飾。還有一些家庭會在門框或天花板上懸掛一束榭寄生,按照傳統習俗,聖誕節時,凡是女子站在榭寄生下面,任何人都可以去親吻她。頑皮的男孩子常常故意把女孩子引到榭寄生下,理直氣壯地吻她一下。
聖誕節在美國如此受人重視,人們恐怕很難想象,他們的祖先曾經禁止過聖誕節。當年英國清教徒受盡英國國教的迫害,千里迢迢來到新大陸,他們對英國國教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以至發展到凡是國教所實行的,他們都加以反對,對聖誕節的慶祝也因此嚴加禁止。他們規定,凡移民中有人膽敢慶祝聖誕節者,必須罰款。這條禁令一直到19世紀德國及愛爾蘭移民大量移入美國後才逐漸解除。今天聖誕節已成為美華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段往事也成為一件歷史趣聞了。
美國80%以上是歐洲移民的後裔,華裔約100萬。5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其他人信仰猶太教和東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