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籬笆
-
2 # 才小志大腰粗
有沒有寫入條款,該合同檔案沒有公佈,誰也不知道。即使協議裡有該條款,因為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雙方都不承擔責任。目前這個事情,涉及到中美博弈這個大背景,還有美國兩黨鬥爭,事情就很複雜了。
州政府主動到中國採購防疫物資是民主黨執政的州,和川普是對著幹,雖然彭胖子等美國部分高層人士抹黑,甩鍋中國。企圖轉移民眾視線,中國還是提供防疫物資,相當於給每個美中國人提供了7個口罩,總數超過50億個。
緩過緊急情況,美帝開始作妖了。川普上臺後,不履行承諾,不執行之前自己簽字的協議還少嗎?說的契約精神呢?
總之,後面要貨,全款。當面點清,立櫃不認。
教訓就是合同的條款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大環境下的政治風險,充分估計到最壞的情況,給自己留出全身而退的路徑。國際採購中,價格數量交貨期都好辦,質量、測試、認證、標準等卻是最容易被套住的。這是灰色地段,可深可淺。在交貨期緊急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充足時間推敲這些英文的小字,最好的辦法就是加一條免責的款項保護自己。合同沒簽以前主動權在供貨方。
等火撲滅了後,採購方騰出手了以後,不地道的人就會拿這些可深可淺的條款做文章。中國是人情社會救人高於一切,歐美是契約社會合同條款冰冷無情。他們無法計算出這些抗議物資對生命健康的保護價值幾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