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16381105893

    中國食文化有豐富的底蘊,而這是從"好吃"的市民中積澱出來的。

    食品一旦被作為商品出售,食文化就一日快似一日地增長。

    遠古食物來之不易,無以講"吃"。春秋戰國已有較為講究的菜餚,但僅為少數貴族所

    享用,貴族們"食飠壹而飠曷,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時飪,不食。……割不正

    ,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論語·鄉黨》)。這種飲食講究衛生和禮節的做法對後世影

    響很大。

    漢代,食物在市場上出現逐漸增多,糧食製品尤多。漢代應劭在《風俗通》中記敘了這

    樣一個故事,漢朝汝南有個周霸,為太尉掾,其婦生女,恰巧這時鄰居屠婦生男,周霸之婦

    欲得男,以數萬錢私下與屠婦交換了孩子。後來,周霸依靠主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這時

    ,周霸的女兒已在屠婦家長大,嫁給了一個賣餅子的男人,成了賣餅子婦。可見,餅子至少

    在漢代已成為城市居民的食物之一。

    蒸餅,為蒸制的花樣麵食,古代城鎮居民普遍食之。唐朝時期,河南府尹鄭瀚,一次與

    他的侄甥小輩一起進餐,吃的是蒸餅。孫子們吃蒸餅時把餅子皮都撕掉再吃,鄭瀚見此大怒

    ,質問他們餅皮與裡邊有什麼不一樣,並把孫輩們丟棄的餅皮全都吃了下去(參見《昨非庵

    日篡》)。這個故事是由吃蒸餅引出的。

    宋代,蒸餅被換了個名,叫炊餅。據說宋仁宗名禎,音近蒸,為避諱,人們便稱蒸餅為

    炊餅。《水滸傳》中有這樣的描述:"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松每日自去縣裡畫卯,承

    應差使。"武大郎的名字是與賣炊餅連在一起的。

    實際上,宋代市人們常食的餅子遠遠不止炊餅(蒸餅)一種,而是品種繁多,五花八門。

    諸如燒餅、金銀炙焦牡丹餅、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甘露

    餅、油酥餅、糖蜜酥皮燒餅、春餅、芥餅……應有盡有(參見《夢粱錄》)。

    在宋代東京還有一種餅叫"環餅",曾經有個小販,為了早點賣出環餅,故用奇特的語

    言吸引買者,這奇特的語言便是:吃虧的便是我呀。他不言所賣何物,只是嘆息吃虧,吸引

    了好多買者。偏偏他到瑤華宮前也這樣長嘆,此時正是"昭茲被廢,居瑤華宮",開封府認

    為他故作諷刺,把他拘捕入獄,後經審訊,知是其買賣手段,但仍打了一百棍。這小販以後

    再賣環餅,改口說:"待我放下歇一歇吧"(參見《雞肋編》)。

    還有市人們喜歡的油餅。當時油餅店賣蒸餅、糖餅之類,因胡人常食,故京都人轉音呼

    油餅為"胡餅"。油餅也好,胡餅也好,都有不少品種:賣門油、菊花、寬焦、側厚、油鍋

    、髓餅、新樣、滿麻……

    餅不僅品種多,且越做越精細,武大郎賣的炊餅(蒸餅),後來被人們做成了"玉磚"-

    截彼圓璧,琢成方磚"(《本心齋疏食譜》),一個"玉"字,可見其白,一個"磚"字,可

    見其齊整。明代市民的餐桌上仍常有此餅,《金瓶梅詞話》中寫道:"西門慶又在桌上拿了

    一碟鼓蓬蓬白麵蒸餅,一碗韭菜酸筍蛤蜊湯。"想來,這鼓蓬蓬的白麵蒸餅,該是蒸餅中之

    上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柳永》梁衡讀後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