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諾門坎戰役的最大贏家,即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蘇聯人,而是撤至重慶正在節節抵抗陷入苦戰的國民政府。你注意下時間點,諾門坎戰役的爆發時間是1939年5月11日,而就在兩天前的5月9日,日寇華中第11軍還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起了進攻南昌的戰役,亦稱“南昌會戰”,第九戰區陳誠完敗。本文不再重複介紹日蘇雙方究竟在戰役中損失了多少兵力和兵器,更主要的是從宏觀角度看待戰役的結局和影響。

    (岡村也在關東軍呆過)

    總體而言,諾門坎戰役就是日蘇雙方分別支援了自己的附庸軍(偽滿軍和蒙軍),在哈拉哈河兩岸大打出手,蘇軍也因為大清洗帶來的後遺症,官兵戰鬥素養處於低谷期,傷亡很是不小,更由於納粹德國在西方的巨大威脅,所以並不想擴大戰事。而日本陸軍也在蘇軍的裝甲洪流面前,遭遇前所未有之重創,是一場兩敗俱傷之役。所以要注意,日蘇對諾門坎戰役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蘇聯人打算見好就收,而日本人卻是很不服氣準備繼續死磕的。

    日本人為應對逐漸大打的諾門坎戰役,特別升格組建了隸屬於關東軍司令部的第六軍,軍司令官是誰呢?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時期的華中日軍主力第13師團長,中將荻州立兵。這個第六軍下轄挑起諾門坎戰事的第23師團(師團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和第8“國境守備隊”,隨後增援了第7師團(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熟悉吧?未來的第11軍司令官),以及日本人唯一的寶貝“戰車第1團”和其他雜七雜八的特種兵科部隊。

    (關東軍司令植田)

    他們的頂頭上司則是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原第9師團長)和參謀長磯谷廉介(徐州會戰時的第10師團長),也就是說,戰役的主要指揮官多半是侵略過山海關以南的老鬼子,打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挺順手,一個個狂得沒邊,結果在蘇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但是這幫傢伙並不死心,再抽調第2和第4師團馳援諾門坎戰場,結果主力還沒有到達,東京日本軍部已經決定停戰,並開始下手整肅一直不聽招呼的關東軍。

    在決定停火之前,為防止蘇軍繼續深入東北,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緊急增調在關內戰場的第5師團、第14師團和一批特種兵聯隊開赴東北,比如第5師團就在齊齊哈爾呆了好幾個月,這兩個師團一度被稱為板垣師團和土肥原師團,是日本陸軍四個機械化師團的其中兩個,在關內戰場急缺兵力的1939年8月間,卻被調往了遙遠的東北,這就直接影響了關內抗日戰場的局勢。

    (第六軍司令官荻州立兵)

    其實武漢會戰以後,國軍許多部隊已成驚弓之鳥,尤其是南昌會戰的失利,使國軍上下畏戰情緒非常嚴重,比如在日軍還沒有接近長沙的情況下,長沙守軍自己燒起“文夕大火”致損失慘重,就是這種思潮的具體反映。如果侵佔武漢、岳陽和南昌的日軍於1939年5月間分兩路攻向長沙,幾乎可以肯定,老蔣和陳誠必定棄城,因為部隊迫切需要整補,官兵士氣需要恢復,第九戰區是沒有膽量跟日軍決一死戰的。

    然而諾門坎的嚴重失敗和損失,讓日軍參謀本部必須考慮加強在東北的兵力,不僅抽調了若干老牌師團前往,包括彈藥和補給也得優先考慮輸送關東軍,這樣就使華北和華中的日軍一下子供血不足,攻勢陷於停頓,而重慶政府和軍隊,則獲得了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比如岡村寧次的第11軍攻陷南昌後,在1939年夏獲得的彈藥和補充兵數量極少,只能暫時以確保佔領區為目的,無力向南和向西深入侵略。

    (蒙軍指揮官)

    其實在抗戰初期,確曾有蘇軍出兵參戰的傳聞,有一部劇《連環套》就是根據這個背景編出來的,所以日本對此種可能保持著深深的警惕,“對蘇戒備”成為優先戰略考量。諾門坎的兩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下來,關東軍本來是不服氣的,準備增調部隊和裝備挽回敗局,畢竟“皇軍之花”的面子得要,真正叫停進一步行動的是東京軍部,因為以當時的日本國力和軍力,實在不能支撐兩大戰場的全面戰爭。

    看一看日本陸軍在1939年底的兵力分佈:在當時總共編成的43個師團中,華北有12個師團、華中有10個師團、華南5個師團,半島和本土有5個師團,而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則達到了四個軍11個師團,以及“航空兵團”的兩個飛行集團,尚不計戰車部隊、騎兵旅團和一堆的獨立守備隊和所謂的“國境守備隊”,因此在1939年的幾大戰略區中,東北日軍的兵力和實力其實是最強的。

    (朱可夫在前線)

    日本人把目光重點放在諾門坎的結果,是華中和華北日軍不得不暫時停下侵略的腳步,岡村寧次直到日蘇簽訂停戰協議的9月16日以後,才獲准發動第一次進攻長沙的作戰,日軍主攻部隊第6師團、奈良支隊和上村支隊約5萬人強渡新牆河南犯的時間,已經是9月18日,所以時間點是非常微妙的。然而經過四個月的整補,以及陳誠離開前線由薛嶽代理司令長官,第九戰區的心氣大大提高,加之日軍進攻兵力不足,終有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收官。

    而長沙的堅守成功,極大提振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對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具有重要意義。岡村和後任司令官們總是苦惱第11軍兵力不足,因為要同時面對著中國軍隊四個戰區(第三、第五、第九,後面又加了個第六)的百萬大軍,20餘萬人的兵力屬實捉襟見肘。然而由於諾門坎戰役的影響,滿蒙地區關東軍的增兵還在繼續,到了1941年“關特演”期間,兵力已經猛增到31個師團85萬人,號稱百萬關東軍,基本上就是關內戰場四處缺兵,而東北地區鬼子扎堆(這還不算偽滿軍呢)。

    (蘇軍的重炮炮彈)

    我們知道,東北抗聯在1941年是最艱苦的時期,人數銳減,已經很難對偽滿的統治構成實質性威脅,而日軍留駐大量部隊於東北,更多的是為了“對蘇警備”,諾門坎戰役確實把鬼子打疼了,他們特別擔心蘇軍覬覦東北,東京軍部寧肯拒絕華北和華中日軍的增兵請求,寧肯扶持汪偽政權“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也絲毫不敢放鬆在東北的軍力集結。所以諾門坎戰役,在客觀上確實起到了牽制日軍大量兵力的作用,受益人當然是苦撐待變的重慶政府。

    諾門坎戰役更深邃的影響在於,驕狂的日本陸軍在大草原上栽了跟頭,被海軍馬鹿各種嘲笑,也因此在北上和南進的戰略選擇中,話語權遭到嚴重削弱,儘管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不完全是因為與蘇軍作戰受挫,但是心理畏懼的因素肯定還是存在的。而日本“南進”的後果,是必然跟美英的利益在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迎頭碰撞,也促使之前一直實施綏靖政策的美英,開始全力援助重慶政府。

    1941年12月8日凌晨,當老蔣聽聞珍珠港事件爆發的訊息後,長舒了一口氣,知道日本戰敗已成定局,而這一切都與兩年前的那場諾門坎戰役有著莫大的關係,其間最大的贏家是誰,不是很清楚了麼?

    (日軍俘獲之蒙軍士兵)

  • 2 # 驕然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諾門坎戰役到底是誰贏了?如果讓我來說的話,那就是讓二次大戰當中的同盟國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解釋一下。

    首先說諾門坎戰役是誰打的?很簡單,蘇聯和日本打的,要知道當年日本在諾門坎進攻蘇聯,其本意就是想打敗蘇聯,進而佔領蘇聯,以成就日本稱霸世界的夢想,正因為日本在諾門坎戰役打輸了,所以他們才調整了自己的戰略,由北進轉為南下,進而不再打蘇聯的主意,而是佔領東南亞各國,並且偷襲美國珍珠港,也正因為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才把美國拉進了第2次世界大戰,讓盟軍多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可以說這一切都是諾門坎戰役決定的。

    另外諾門坎戰役也爆發了日本和蘇聯之間的矛盾,也為日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日宣戰埋下伏筆,可以說諾門坎戰役實際上就是日本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掘墓人,不知道今天的日本人回想到諾門坎戰役該做如何想法。

  • 3 # 國平軍史

    諾門坎戰役,也即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哈拉哈河戰役”,日本關東軍與蘇聯遠東軍在偽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因此,史上又稱“諾門罕戰役”。

    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這場日本和蘇聯各自拉上偽滿洲軍隊和蒙古軍隊的戰鬥,成了二戰時期一個神話級的戰役。

    歷來都認為強大的日本關東軍,被名將朱可夫指揮的蘇聯遠東軍按在地下摩擦,全殲了當時日本陸軍國寶級唯一的戰車師團,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名譽掃地,以至於在與日本海軍面前抬不起頭來,喪失了北進的信心,不得不成為配角,協同執行海軍的南下戰略。

    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逐漸解密了當年諾門坎戰役的檔案,才發現原來歷時135天,蘇軍雖然合圍了日軍第23師團,但卻未能將其全殲,日軍大部分兵力最終突圍成功,只是損失了包括火炮在內的重灌備。

    日軍,第23師團只是得到一個安崗戰車支隊、4個步兵大隊、3個工兵中隊、1個高射炮聯隊和部分炮兵,連同第23師團本身部隊合計只有2萬人,就與蘇軍10萬人的包括機械化作戰單位在內的1個集團軍作戰。

    蘇軍,投入了包括第57步兵師、第82步兵師、第152步兵師、摩托化第36師,機械化第5旅、裝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機槍第5旅、炮兵第185團,反坦克炮第37、85營,第63、66、150防空營等其他部隊,另附外蒙騎兵第6師、騎兵第8師等部隊,共計10萬餘人的第1集團軍。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714人。其中,62.7%的損失由蘇軍的炮火和航空轟炸所導致。

    僅從人員損失情況和作戰物資的消耗上,蘇軍都在日軍之上,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1的火炮數量優勢,3:1的兵力優勢,但傷亡仍然要比日軍更大,因此,諾門坎戰役,日軍事實上並未戰敗,可視作日軍在戰術上取得了勝利

    蘇軍,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損失兵力25655人。其中,15251名蘇軍傷兵,由子彈造成佔44.2%,由炮彈、地雷和手榴彈等彈(碎)片造成的約為48.4%,由航空炸彈彈片造成的為6.5%,由刺刀造成0.9%。

    儘管蘇軍的兵力損失在日軍之上,僅發射的炮彈和投擲的航空炸彈就有3.1萬噸,彈藥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作戰的物資消耗也遠在日軍之上,日軍發射的炮彈和投擲的航彈,兩者相加僅消耗了不到2萬發,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都不到,但蘇軍卻達成了阻止日軍北進的計劃,因此諾門坎戰役,蘇軍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

    此役,蘇軍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二戰初期囂張的侵略氣焰,迫使日本軍部南下奪取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並將炸彈扔到了珍珠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頭上,向強大的美國宣戰,最終,導致日本戰敗亞太戰場。

    諾門坎戰役,日軍戰前就勝算不大,蘇軍則是苦心積慮,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僅西伯利亞鐵路與博爾吉亞·桑貝斯鐵路滿負荷運行了2個月來維持這場戰鬥。

    此役,如果日軍第23師團有較為充足的機械化部隊,能夠對抗蘇軍的兩翼合圍戰術,諾門坎戰役的最終勝敗還真不好說。

    蘇軍僅僅是憑藉大量的作戰物資、坦克、大炮和數倍於日軍的步兵,才能反敗為勝,如果不是名將朱可夫的指揮,日軍第23師團肯定是贏定了。

    由於蘇軍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日本關東軍始終不敢主動發起對蘇聯遠東地區的作戰,當然也有日本軍部認為北上西伯利亞是一片荒原,沒什麼好處可撈,不如南下能獲得石油、橡膠等戰爭物資。

    在蘇德戰爭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特別是莫斯科保衛戰非常關鍵的時刻,蘇軍統帥部能從容地從西伯利亞抽調了大量防禦日本關東軍的兵力,投入到了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因此,綜合比對來說,諾門坎戰役,日軍和蘇軍雙方互有勝負,儘管蘇軍人員死亡、作戰物資消耗更多,但卻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在蘇德戰場上,消除了來自遠東地區的後顧之憂,得以將絕大多數的兵力投入蘇德戰場,最終,贏得了對德作戰的勝利。

    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政府希望日本政府出兵攻打蘇聯,德日東西兩面夾擊,取得對蘇聯戰爭的勝利,但日本拒絕了希特勒政府的請求,希特勒設想的德日夾攻蘇聯的計劃落空了。

  • 4 # 三國兩晉南北朝

    諾門坎看起來是蘇聯人取得了勝利,其實不然,蘇聯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絕對優勢兵力並且武器裝備遠遠優於日本的情況下,蘇軍死亡人數竟比日軍多,並且消耗了大量彈藥,而日本方面只陣亡了七千多人,並且還都是三流部隊,消耗了非常少的彈藥量。

    諾門坎戰役後雙方都認識到了自身的實力,可以說蘇聯重新調整了對日戰略政策。而日本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從而對以後戰爭方向做下準備。

    總之沒有贏家。

  • 5 # 全球史觀

    巧施詐術,大敗日軍,不可一世的日軍首次吃了大敗仗,毋庸置疑的是,蘇聯以慘痛的代價獲得勝利,諾門坎戰役規模雖然不大,卻為蘇聯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部分人都只知道當年蘇聯和德國在二戰期間幹了一仗大的,但鮮有人知道蘇聯和日本也曾發生過沖突,而且日本活生生被蘇聯給打怕了,以致後來日本還和蘇聯簽訂了互不干涉條約。

    時間是1939年,地點在蒙古邊境,因為哈勒欣河事件,日本關東軍和蘇蒙聯軍爆發了局部衝突。

    最後,蘇聯當局派來著名將領朱可夫親自指揮這場戰役,蘇蒙聯軍將日本關東軍打的是屁股尿流,朱可夫一戰成名,以致後來德國在攻打蘇聯的時候,日本不敢再趁火打劫。

    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彆著急,我們來還原當時的戰場。

    諾門坎戰役最後爆發的原因關係到日本戰略的抉擇問題。

    日本陸軍堅持北上,提出將蘇聯當做自己的假想敵,攻佔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擴大日本在東北的利益和勢力範圍,而日本海軍的想法和陸軍剛剛相反,他們則主張將美國當做自己的假想敵,堅持南下進攻南沙群島,雙方因此勢力爭執不下。

    1936年,經過日本天皇出面干涉和日本高層軍官的最後決議,日本決定實行南北並進的方略,以中國東北地區為根據地,陸軍北上攻擊蘇聯,取得西伯利亞,而海軍則由山本五十六負責南下攻擊南沙群島並刺激美國。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日本自以為是,十分囂張,由於早先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刺激了他們的侵略野心,似乎需要一場敗仗來挫傷他們的信心,而這場敗戰就是諾門坎戰役。

    諾門坎是個地名,它位於蒙古國和中國交界處,兩國隔哈勒欣河相望,戰略地位對日本來說十分重要,他是日軍進駐蘇聯西伯利亞的大門,日本關東軍一直在尋找藉口想試探蘇聯的真實實力。

    當聽說日本關東軍佔據中國東北後,斯大林曾派軍隊駐紮在蒙古國境內,以防備日本隨時可能發生的軍事行動,此後斯大林一直在觀察戰雲密佈的歐洲,並沒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距克里姆林宮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和東部。

    西伯利亞是蘇聯的後院,按照斯大林原先的預測,自己已經駐軍在中蘇邊境,料想日本也不敢輕舉妄動,誰知不可一世的日軍還真敢北上挑釁蘇聯,在諾門坎這個地方發生衝突。

    這讓斯大林眉頭緊皺,心想日軍來意不善是在故意試探自己的實力,如果不給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那麼蘇聯將會被置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而當時的歐洲在德軍鐵騎的肆虐下已經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斯大林已經預測到蘇德之間必有一戰,西伯利亞地區是蘇聯的後院,管理好自己的後院才是打贏這場戰爭的必要條件,但是自己的後院提前著火讓蘇大林又是緊張又是高興。

    緊張是因為蘇聯對日本一無所知,他也不知道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高興是因為日本沒有和德國合起手來攻打自己而是單獨採取行動,這讓蘇聯有絕對的精力去對付日本。

    蒙古國是1921年獨立的,後來一直有一支蒙古騎兵在中國邊境挑釁犯事,1931年日本關東軍佔領東北全境之後,日偽警察和這支騎兵發生衝突,衝突升級,引起日本關東軍的高度重視,最後日本關東軍出兵進行干涉,引發諾門坎戰爭。

    諾門坎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蘇聯和日本雙方進行試探的階段,只爆發小規模的衝突,第二個階段則是蘇聯重挫日軍的階段,蘇聯也以沉重的代價取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同時也重挫了日軍北上的信心。

    哈勒欣河事件發生之後不久,雙方對哈勒欣河事件各執一詞。

    日本指責外蒙古騎兵屢次觸犯偽滿洲國邊界,關東軍的行為完全合法,而蘇聯則指責日本關東軍經常在邊境挑釁犯事,關東軍駐海拉爾和興安部隊是罪魁禍首,而哈勒欣河事件是關東軍故意製造的。

    雙方吵得不可開交,最後不歡而散,紛紛備戰準備迎擊。

    1939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率領軍隊向駐紮在諾門坎附近的蘇聯第57特種軍隊發起攻擊,促使哈勒欣河事件局勢進一步升級。

    由於日本方面準備充足,而蘇聯駐蒙古的是一支國境警衛隊,起初日軍在兵力和裝備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支警衛隊打退至哈拉欣河西岸。

    諾門坎事件的訊息馬上傳到了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的耳中,當時蘇聯還是沙俄政府的時候一直受到日本的欺負,如今日本又自己找上門來,斯大林心想這是教訓日本最好的時機。

    被日本冒犯的斯大林非常氣憤,馬上召來高階軍官進行議事,商討下一步行動,根據蘇蒙互助協議,最後蘇聯決定派軍援助蒙古,從這個時候開始,諾門坎戰第一階段開始上演。

    諾門坎戰役由區域性變為大規模,雙方開始在諾門坎這個地方排兵佈陣,一場激烈的戰爭馬上就要上演。

    1939年5月21日,受挫的蒙古騎兵再次架起浮橋渡過哈勒欣河,同時,蘇聯也將駐紮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調至哈勒欣河前線,並派來第11坦克旅,同時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至離哈勒欣河120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

    而此時,日本關東軍也有所察覺,對前線也進行了大量的增援,但自以為是的日軍嚴重低估了蘇聯的實力,他們認為蘇聯將戰線拉的過長,不可能有大兵團出現,而日軍在兵力上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可以重挫蘇聯。

    實際上,日軍的想法錯了,與蘇聯對陣日本才發現,蘇聯不僅有大兵團出現,而且還可以利用哈勒欣河此地的特殊地形對日本進行反殲。

    1939年5月27日,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在東八百藏的指揮下開始對外蒙古第六騎兵進行圍殲,日本繞過防線進行偷襲,迅速將蒙古騎兵的指揮所佔領,由於取得初步的勝利,日本全軍陷入病態的亢奮之中。

    但令日本關東軍萬萬沒想到的是,樂極會生悲,蘇聯援軍可謂是神速,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馬上被蘇聯趕來援助的坦克軍團所包圍,兩軍一交手,日本終於嚐到了蘇軍的厲害。

    日本的裝甲部隊非常落後,在蘇聯坦克軍團的炮火攻擊之下,大量的裝甲車瞬間變成零件,而騎兵被打得人仰馬翻。

    日軍損失慘重,再是由於後來蘇聯噴火坦克團投入戰鬥,只有少量的日本騎兵僥倖逃脫得以將戰場的資訊及時反饋給日軍司令部,而其餘計程車兵幾乎全被蘇軍圍殲。

    諾門坎戰役首戰日本吃了大虧,但是日本的高階軍官卻不以為然,他們還自以為是的認為蘇聯的實力不過如此,日軍認為蘇聯經過大清洗運動,國內幾乎已經沒有能夠承擔大任的軍事指揮人才,因此蘇軍不足為懼。

    此前日俄戰爭讓日本在心理上佔據了絕大的優勢,而日俄戰爭卻讓蘇聯想迫切找到機會報復日本,重振雄風,因此雙方在此事上互不退讓且愈演愈烈。

    自負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日軍的自負卻導致日本輸掉了整個諾門坎戰役,以至最後日本徹底放棄北上的戰略而轉為南下攻擊美國,加速自己的滅亡。

    令日本關東軍沒有想到的是,蘇聯軍隊居然偷偷調換主將,朱可夫登場,諾門坎戰役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日軍的步步逼近要遠在克林姆林宮的斯大林感到非常緊張,他想到的是,日軍肯定是想率先佔領蒙古,然後通過蒙古境內輕而易舉抵達蘇聯的西伯利亞,然後趁機切斷蘇聯西伯利亞鐵路,徹底斷絕蘇聯調運軍隊的主動脈。

    斯大林想到這兒更是不寒而慄,馬上召來伏羅希洛夫元帥,讓伏羅希洛夫對諾門坎前線的軍事行為進行調整,必須使出一切手段挫敗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接到命令的伏羅希洛夫馬上找來了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員朱可夫,朱可夫的軍事指揮才能有所體現,弗羅西洛夫信任的將朱可夫調往諾門坎前線,而實際上,朱可夫並沒有辜負伏羅希洛夫元帥的信任。

    1939年6月5日,朱可夫抵達外蒙古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軍第57特別軍司令部,來到這裡之後他迅速發現一個問題,即蘇聯司令部離戰場太遠,相隔120公里,指揮官可能根本就不瞭解戰場的真實情況。

    於是他便叫來軍長費克連科和其他指揮員進行商議,費克連科指出前線基礎設施落後並不適合司令部遷往前處,針對此朱可夫要求費克連科陪同自己一起前往前線進行考察,費克連科怕死拒絕,最後被莫斯科解職,而朱可夫升為57特別軍軍長。

    身為軍長的朱可夫在充分考察諾門坎前線的真實情況之後開始調兵遣將,他認為蘇軍在諾門坎這個地方的戰線過長,如果日軍冒險從多個路口突破進入,那麼蘇軍很難抵擋日本的兵團壓境。

    因此朱可夫便向總參謀部提出請求,要求增設空軍力量,並對地面力量進行及時的補充和增援,總參謀部答應了朱可夫的這一請求。

    正當蘇聯軍隊在不斷補充兵力的時候而遠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也在馬不停蹄的往前線增調援軍。

    1939年6月20,日本中將小松原道太郎命令第23師全師出動,共計2萬餘人,同時日本也將自己的王牌主力軍,也被稱為日本最彪悍的軍隊第7師團調往哈勒欣河準備投入戰鬥。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這場戰爭中還出動了第1坦克師團,要知道這個師團可是日本唯一的一個坦克師團,在此前所有戰爭中都捨不得拿出來用,唯獨在諾門坎戰役拿出來使用,可以看出來日本對這場戰爭是下了血本而且是抱有必勝的信心。

    斯大林認為日本關東軍這是在試探蘇聯的實力,因此要求蘇聯必須取勝,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則認為這場戰爭也必須打贏否則將會徹底影響到日本北上的戰略。

    所以雙方都在馬不停蹄的備戰,諾門坎這個不大的地方卻充斥著濃濃的火藥味,諾門坎戰役第二階段馬上就要爆發。

    直到1939年6月22日,諾門坎戰役的第二階段首先在空中打響。

    在戰役打響的前一天,關東軍航空所有飛機傾巢而出全部調往海拉爾機場準備對蘇軍進行偷襲,而沒想到的是,蘇聯卻率先動手,6月22日蘇聯派出150架飛機對海拉爾機場進行輪番轟炸,而日本也迅速出動120架飛機迎敵。

    可令日本意想不到的是,蘇聯的飛機是越打越多,而且慢慢的還出現了最新型的戰機其作戰能力遠比日本戰機要強,日本空軍力不能敵,再加上支援速度跟不上,所以漸漸失去了制空權。

    蘇日空戰結束之後,蘇聯空軍司令,炮兵司令和坦克司令紛紛趕到諾門坎,這個時候蘇軍空軍力量得到空前加強,而且還在諾門坎前線佈防大量的坦克部隊和炮兵。

    1939年7月4日,蘇聯憑藉自己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對日軍度過哈勒欣河的主力進行瘋狂的反擊,日軍主力不敵,大多都被圍殲,蘇軍趁勝追擊,度過哈勒欣河以壓倒一切的氣勢闖進日軍的裝甲部隊群。

    亞洲史上最大的坦克混戰開始了,上千輛坦克在諾門坎這個小小的地方混戰,相互廝殺,日軍的坦克軍備落後,蘇聯用自己各種新型的坦克和裝甲車對日本的坦克進行碾壓式攻擊,日本敝掃自珍的第1坦克師團瞬間四分五裂。

    日本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強,在面臨如此挫敗的戰局之後不願放棄,同時還想挽回諾門坎戰役的不利局面,於是又向前線調韻自己珍藏版的遠端重炮部隊,日本可謂是將自己所有珍藏的寶貝都拿出來了。

    但是日軍的這隻遠端裝甲部隊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射擊效果極差,而且精確度非常低,這讓戰場上的蘇軍笑掉大牙。

    由於日本的通訊裝置和電話線大部分都被蘇軍炸掉,前線指戰員與關東軍總指揮部的聯絡時斷時續,最終鬧出很多誤傷友軍的笑話。

    按照之前的規定,炮兵將於當日10點停止射擊然後最前線的步兵衝鋒對蘇軍營地進行搶佔。

    計劃安排是這樣的,但之後指戰員已接到炮兵攻擊往後延續1小時的通知,可是後面還有一句話,就是讓所有計程車兵衝鋒也往後推遲1個小時再出動,由於訊號傳輸不到位,許多部隊並沒有收到步兵延遲衝鋒的命令。

    所以接下來諾門坎戰役中最戲謔的場面出現了。

    到了10點整,蹲在諾門坎前線戰壕中的日本軍迅速跳出來進行衝鋒,可等他們跳出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不僅要抵擋來自前方蘇軍的機槍掃射和炮火攻擊,還不時受到後方炮彈飛來的轟擊。

    起初日本往前衝鋒的是1000人,後來被友軍轟炸的只剩不到100人,由此可見日本各部隊之間的協作能力可見一斑,這也已經為日本最後失敗埋下了伏筆。

    經過前幾次的切磋之後,日本發現自己的空軍,裝甲部隊和坦克部隊與蘇聯比起來都甘拜下風,日本司令部只好使用最常規的人肉戰術,也就是指揮所有的日軍往前衝鋒,是想透過人海戰術來戰勝裝備超前的蘇聯軍隊。

    你可以試想一下那個畫面,無數日本關東軍在號角的鼓吹下拼命往前衝鋒,而他們面對的是蘇聯裝甲部隊的瘋狂射擊,他們只有透過前人倒下後人趕緊跟上,直至一步一步逼近蘇軍陣地,透過這種方法與蘇軍取得近身搏鬥的機會,日軍的這種瘋狂行為想想都恐怖。

    但實際上,和蘇軍拼刺刀,日軍也處於極端劣勢,這就涉及到身高體重問題,日軍普遍比蘇軍要矮,而且手臂和腳的長度也並不佔優勢,所以當年日本最擅長的拼刺刀戰術在蘇軍面前也要甘拜下風。

    想想這樣的作戰能力,日本憑什麼來打敗當時的蘇聯呢?

    日本深知力不能敵,心想北上蘇聯那是徹底沒戲了,後來德軍在看到日軍前線的作戰影片之後紛紛嘖舌,認為日軍的作戰水平還停留在一戰之前。

    諾門坎戰役歷經135天,最後以日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但同時蘇聯也付出了極度慘重的代價,雙方投入戰鬥兵力共計20餘萬人,雙方戰鬥犧牲人數基本持平,經過諾門坎戰役,死亡共計6萬餘人。

    直到1939年8月,歐洲戰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蘇聯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而日本已經沒有精力與蘇聯單線作戰。

    雖然蘇聯在東部取得了絕對勝利,但教訓日本的目的已經大致達到,也無意義擴大戰爭,所以蘇日兩國在8月底展開多輪停戰談判。

    日本深知與蘇聯為敵並不利於鞏固自己的利益,最後日本退讓,雙方於9月16日正式結束諾門坎戰役並與次年簽訂了蘇日友好條約。

    所以說,諾門坎戰役實際上就是雙方互探實力的一場鬧劇,但由於日本在這次戰役中遭受到慘痛的失敗,所以起初日本當局並不承認這場戰爭的存在,直到2018年日本才對外公佈這場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吃的諺語、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