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家為伴
-
2 # 司馬砸光
中原中原,翻譯一下就是指中國天下至中的平原地區。雖然古來就有中原即指河南一說,雖然我也是河南人,但我不是太贊同這個把中原概念範圍侷限在河南一省的說法。
個人認為的中原區域,大致是這麼一個範疇:北到黃河、東至京杭大運河、南至淮河、西到伏牛山的廣大平原地區。
按此標準,黃河以南的河南大部,阜陽、宿州、亳州、淮北等安徽西北部地區,濟寧、菏澤等山東西南部地區,徐州等江蘇西北部地區,都屬於中原。
如果不信,想想徐州等在歷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就知道了。
之所以用中原代指河南,大概是因為從商朝一直到北宋,歷代的政治中心都基本在河南境內,存有商丘、鄭州、安陽、洛陽、許昌、開封等古都城市吧。就是秦、西漢、隋、唐等在關中建都的王朝,關東(函谷關)以東特別是洛陽要麼是另一政治中心,要麼是無可替代經濟中心。
-
3 # 黃淮野人
中原作為一個固定的地理名詞,就是從河洛地區開始的!再者古中國長期是河南居中央,且河南平原之肥沃又非其他地方可比,中原之名實至名歸!
-
4 # 風雲起滄瀾
說中原先說中州,禹貢九州把天下分為九州,看看中州是哪裡?至於某些西方省的人最近一直爭搶中州,中原,河洛,河圖洛書,甚至否定貶低夏商非正統,西周才是正統等等言論。靠歪曲歷史斷章取義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等手段是行不通的,歷史不容篡改,從史記資治通鑑等古代文獻到中華字典中華詞典以及歷史教科書上面都清清楚楚的事實。除了某西方省人,全華人民都知道的常識,小學都學過的知識,你們再如何費盡心機也改變不了!
-
5 # 手機使用者3700719938
中原地域早有定義,不是喊聲高糾纏不休就能改變的。百度一下,教科書,歷史上或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區域劃分很能說明問題。
現實是多盡力為本地區增磚添瓦,酬勤罰懶這是規律,活在過去沉沒的將是自己。
-
6 # 味哎兒
以事論事,莫東拉西扯,旁徵博引的論證證明,就十分簡單了。
中原的原字的意思,不是平原草原荒原的原野的原意思,而是“元”的元初的意思,即,元.始.初.起的元處意思,用數字序列表示呈:0.0至1之間數.1.2.3等數列式。其中0就是元,0至1之間就是始,1是初,2是起,3是開始進行。用跑步比賽為例呈:運動進入比賽起點線處,各自自由活動筋骨作準備賽時熱身運動為0前的混頓態,當發令員喊各就位,運動員立於起跑線上準備跑不作其它雜動作時為0,發令員喊預備時運動員俯身作要跑姿式,此為1數,發令槍響,運動員跨步越過起跑線的笫一開步為2,兩腿腳都出起跑線身體加速時為3。因此原即元,中則是數學的數字座標式,即十字座標圖上縱橫數軸上的0位置於正負數羅列。中就是0位置。從而可知:中即原即元即0處。它們都指中間的中點處位置所在。
由是在地圖的各地區地名上就可知中在哪裡了,即,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配上西嶽華山,東嶽泰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中在哪裡定下來了。別再硬證西為中,南為中,北為中,東為中,只中不為中了。
引起爭議除搶旅遊資源外,主要古人作法今人不明白造成誤解使然的。
古人敬天達敬畏的程度,因而嵩山為天地之中,從而僅可設司天臺,人王不得居此。因而對原理下,北為陰南為陽,北不可去,南對稱也不可去,從西順黃河只有東西兩向可去了,而東向已有炎帝居淮陽故處佔,從而僅有西向入陝地,陝為狹處再放闊的地貌詞,陝之西為盆地其名由此確定的。盆地內有平原,而同開封至海岸的中土大平原無法可比的,然以慰撫法將平原負於漢中關中,又移洛水與渭河上支流上命名,以此為移山挪地大法入關中,撐起人王居地中央意。
這就是:關中,嵩山,淮陽。也就是:一1.0.十1,的三點一線數軸式形式。河洛區範圍得以確立確定,當陝西名出現後將關中與嵩山淮陽切割開,因旅遊爭雖歸無知也屬自然。
武則天遷帝都入洛陽後,王居處不論在哪都是“天幕開”處,即帝都就是通天徹地的中央核心點處。民言“天眼開”.“開天眼”是帝都“天幕開”同意同源。自此監天司隨帝都所在處再建,不再僅設嵩山了。
-
7 # 否極泰來4621
濮陽市,河南省地級市,和河北省北部的邯鄲、山東省西部的聊城、荷澤、河南省的安陽、新鄉、開封交界。濮陽市有個央企名叫中原油田,有員工近10萬人,算上家屬近30萬人,看清楚了,是叫中原油田,全稱中原石油堪探局,說明了什麼?陝西省的叫長慶油田,河北省的叫華北石油(在任丘),湖北省的叫江漢油田,再遠的就不用多說了。如果有人在別的省能說出一個叫“中原……”的國家級企業來,中石化會把中原油田改個其他的名字,中原就屬於你們了!
-
8 # 德行天下崔
中原,歷史上指河南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和山東省一部分黃河中下游地區,這是中華文明發源地,是華夏民族搖籃。有學者認為,中原最初指山西南部,史書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都在山西南部,後來逐步擴大,廣義上講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史上中原不同時期有不同看法,但是一般都期中在現在的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區。
-
9 # 鄧海春
“中原”是一箇中國曆史上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舉例來說,光是成語典故,就有問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見於許多的史籍資料、文學作品,如愛國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麼,古代所說的中原地區是指現在的哪裡呢?
首先,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謂“中原”,指的自然就是處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詩經》成書於春秋時期,收錄的則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優秀作品,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它也是“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採之”的詩句。
不過,這時的中原大多代指的還是原野之中的意思,並非是一個廣大的範圍。在先秦典籍《尚書·禹貢》中記載道,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分為了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處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稱作“中州”,後來,豫州有時也被稱作中原。
此後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同時具備三種用法,第一種是採用倒裝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國最早的國別體著作《國語》中,便記載了越王勾踐的一席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同樣是在《國語》中,還有著“恥大國之士於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的句子,這裡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種意思,即除去秦、楚這樣地處偏遠的國家後,位置比較居中的諸侯國們的統稱。第三種含義就是著名典故“問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帶了。
春秋戰國之後,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漸變少,更多的時候,它代表的是後兩種用法,諸葛亮在其名篇《出師表》中就曾經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此處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國佔領的東漢舊都洛陽一帶地區。
後來,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寫下“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的詩句,而唐代學者李善在《文選注》中為詩句裡的“中原”註解道:“中原,謂洛陽也。”此後直至隋唐時期,中原多是用來指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放在今天則大致是河南省的區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積比起漢唐有所削減,而中原的概念則更大了。金國攻滅北宋後,南宋人民所說的“中原”就變成了原本北宋所佔有的黃河流域大片地區,陸游筆下王師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陽、東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出版了《辭海》,其中對中原解釋道:“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由此可見,古代所說的中原大體有廣義和狹義,不過兩種含義都大體指的是河南及其周邊地區。
-
10 # 談史說魯
中原”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說。廣義的“中原”是以河南為中心,輻射河南臨近省份的廣大平原地區。狹義的“中原”指河南省。《辭源》中註釋“中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
古諺雲“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區對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的豫州,有“中州”和中原”之稱。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
-
11 # 以家為伴
很經常看電視劇或者武俠小說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人物自稱來自於中原,中原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和範疇,到底在哪裡呢?下面一一給大家解答!
首先,古代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古代,中原又叫做華夏、中州、中土,是主要指的是天下中心——從洛陽沿著黃河中游到黃河下游的開封、山東等地方,這一片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許多統治者視作統治中心地帶,屬於統治的富裕地帶,所以先後從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等,這裡先後有各大王朝在此建都,成為最高統治中心,所以古代就有人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謂中原地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其次,現代中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
1.廣義上的中原地區:泛指以渭河、洛河地區為起源,途徑黃河中下游和淮河上游北部地區,也就包括了現在的陝西省東部和中部、山西省東部和南部、河南省、河北省的南部地區、山東省的西部地區、安徽省的北部地區和江蘇西北部的部分地區。這些地方總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公里。
2.狹義上的中原地區:狹義上的“中原”就主要指的的河南。河南簡稱豫,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就被視為九州的中心——豫州,而且河南洛陽、開封、許昌、鄭州和安陽均有古都,是名副其實的中原文化的代表地區。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
12 # 司馬砸光
中原中原,翻譯一下就是指中國天下至中的平原地區。雖然古來就有中原即指河南一說,雖然我也是河南人,但我不是太贊同這個把中原概念範圍侷限在河南一省的說法。
個人認為的中原區域,大致是這麼一個範疇:北到黃河、東至京杭大運河、南至淮河、西到伏牛山的廣大平原地區。
按此標準,黃河以南的河南大部,阜陽、宿州、亳州、淮北等安徽西北部地區,濟寧、菏澤等山東西南部地區,徐州等江蘇西北部地區,都屬於中原。
如果不信,想想徐州等在歷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就知道了。
之所以用中原代指河南,大概是因為從商朝一直到北宋,歷代的政治中心都基本在河南境內,存有商丘、鄭州、安陽、洛陽、許昌、開封等古都城市吧。就是秦、西漢、隋、唐等在關中建都的王朝,關東(函谷關)以東特別是洛陽要麼是另一政治中心,要麼是無可替代經濟中心。
-
13 # 黃淮野人
中原作為一個固定的地理名詞,就是從河洛地區開始的!再者古中國長期是河南居中央,且河南平原之肥沃又非其他地方可比,中原之名實至名歸!
-
14 # 風雲起滄瀾
說中原先說中州,禹貢九州把天下分為九州,看看中州是哪裡?至於某些西方省的人最近一直爭搶中州,中原,河洛,河圖洛書,甚至否定貶低夏商非正統,西周才是正統等等言論。靠歪曲歷史斷章取義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等手段是行不通的,歷史不容篡改,從史記資治通鑑等古代文獻到中華字典中華詞典以及歷史教科書上面都清清楚楚的事實。除了某西方省人,全華人民都知道的常識,小學都學過的知識,你們再如何費盡心機也改變不了!
-
15 # 手機使用者3700719938
中原地域早有定義,不是喊聲高糾纏不休就能改變的。百度一下,教科書,歷史上或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區域劃分很能說明問題。
現實是多盡力為本地區增磚添瓦,酬勤罰懶這是規律,活在過去沉沒的將是自己。
-
16 # 味哎兒
以事論事,莫東拉西扯,旁徵博引的論證證明,就十分簡單了。
中原的原字的意思,不是平原草原荒原的原野的原意思,而是“元”的元初的意思,即,元.始.初.起的元處意思,用數字序列表示呈:0.0至1之間數.1.2.3等數列式。其中0就是元,0至1之間就是始,1是初,2是起,3是開始進行。用跑步比賽為例呈:運動進入比賽起點線處,各自自由活動筋骨作準備賽時熱身運動為0前的混頓態,當發令員喊各就位,運動員立於起跑線上準備跑不作其它雜動作時為0,發令員喊預備時運動員俯身作要跑姿式,此為1數,發令槍響,運動員跨步越過起跑線的笫一開步為2,兩腿腳都出起跑線身體加速時為3。因此原即元,中則是數學的數字座標式,即十字座標圖上縱橫數軸上的0位置於正負數羅列。中就是0位置。從而可知:中即原即元即0處。它們都指中間的中點處位置所在。
由是在地圖的各地區地名上就可知中在哪裡了,即,陝西,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配上西嶽華山,東嶽泰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中在哪裡定下來了。別再硬證西為中,南為中,北為中,東為中,只中不為中了。
引起爭議除搶旅遊資源外,主要古人作法今人不明白造成誤解使然的。
古人敬天達敬畏的程度,因而嵩山為天地之中,從而僅可設司天臺,人王不得居此。因而對原理下,北為陰南為陽,北不可去,南對稱也不可去,從西順黃河只有東西兩向可去了,而東向已有炎帝居淮陽故處佔,從而僅有西向入陝地,陝為狹處再放闊的地貌詞,陝之西為盆地其名由此確定的。盆地內有平原,而同開封至海岸的中土大平原無法可比的,然以慰撫法將平原負於漢中關中,又移洛水與渭河上支流上命名,以此為移山挪地大法入關中,撐起人王居地中央意。
這就是:關中,嵩山,淮陽。也就是:一1.0.十1,的三點一線數軸式形式。河洛區範圍得以確立確定,當陝西名出現後將關中與嵩山淮陽切割開,因旅遊爭雖歸無知也屬自然。
武則天遷帝都入洛陽後,王居處不論在哪都是“天幕開”處,即帝都就是通天徹地的中央核心點處。民言“天眼開”.“開天眼”是帝都“天幕開”同意同源。自此監天司隨帝都所在處再建,不再僅設嵩山了。
-
17 # 否極泰來4621
濮陽市,河南省地級市,和河北省北部的邯鄲、山東省西部的聊城、荷澤、河南省的安陽、新鄉、開封交界。濮陽市有個央企名叫中原油田,有員工近10萬人,算上家屬近30萬人,看清楚了,是叫中原油田,全稱中原石油堪探局,說明了什麼?陝西省的叫長慶油田,河北省的叫華北石油(在任丘),湖北省的叫江漢油田,再遠的就不用多說了。如果有人在別的省能說出一個叫“中原……”的國家級企業來,中石化會把中原油田改個其他的名字,中原就屬於你們了!
-
18 # 德行天下崔
中原,歷史上指河南中北部,山西省南部,陝西省和山東省一部分黃河中下游地區,這是中華文明發源地,是華夏民族搖籃。有學者認為,中原最初指山西南部,史書記載堯都平陽(今臨汾),舜都蒲坂(今永濟)禹都安邑(今夏縣),都在山西南部,後來逐步擴大,廣義上講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史上中原不同時期有不同看法,但是一般都期中在現在的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區。
-
19 # 鄧海春
“中原”是一箇中國曆史上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舉例來說,光是成語典故,就有問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見於許多的史籍資料、文學作品,如愛國詩人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麼,古代所說的中原地區是指現在的哪裡呢?
首先,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謂“中原”,指的自然就是處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詩經》成書於春秋時期,收錄的則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優秀作品,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它也是“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採之”的詩句。
不過,這時的中原大多代指的還是原野之中的意思,並非是一個廣大的範圍。在先秦典籍《尚書·禹貢》中記載道,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分為了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處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稱作“中州”,後來,豫州有時也被稱作中原。
此後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同時具備三種用法,第一種是採用倒裝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國最早的國別體著作《國語》中,便記載了越王勾踐的一席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同樣是在《國語》中,還有著“恥大國之士於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的句子,這裡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種意思,即除去秦、楚這樣地處偏遠的國家後,位置比較居中的諸侯國們的統稱。第三種含義就是著名典故“問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帶了。
春秋戰國之後,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漸變少,更多的時候,它代表的是後兩種用法,諸葛亮在其名篇《出師表》中就曾經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此處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國佔領的東漢舊都洛陽一帶地區。
後來,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寫下“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的詩句,而唐代學者李善在《文選注》中為詩句裡的“中原”註解道:“中原,謂洛陽也。”此後直至隋唐時期,中原多是用來指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放在今天則大致是河南省的區域。
到了宋朝,疆域面積比起漢唐有所削減,而中原的概念則更大了。金國攻滅北宋後,南宋人民所說的“中原”就變成了原本北宋所佔有的黃河流域大片地區,陸游筆下王師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陽、東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出版了《辭海》,其中對中原解釋道:“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由此可見,古代所說的中原大體有廣義和狹義,不過兩種含義都大體指的是河南及其周邊地區。
-
20 # 談史說魯
中原”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說。廣義的“中原”是以河南為中心,輻射河南臨近省份的廣大平原地區。狹義的“中原”指河南省。《辭源》中註釋“中原”:“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主要是河南省。”
古諺雲“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區對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4000多年前,河南為中國九州中心的豫州,有“中州”和中原”之稱。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後有商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個朝代在河南定都。
回覆列表
很經常看電視劇或者武俠小說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人物自稱來自於中原,中原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和範疇,到底在哪裡呢?下面一一給大家解答!
首先,古代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古代,中原又叫做華夏、中州、中土,是主要指的是天下中心——從洛陽沿著黃河中游到黃河下游的開封、山東等地方,這一片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許多統治者視作統治中心地帶,屬於統治的富裕地帶,所以先後從夏商周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等,這裡先後有各大王朝在此建都,成為最高統治中心,所以古代就有人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可謂中原地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其次,現代中原主要指的是哪些地方。
1.廣義上的中原地區:泛指以渭河、洛河地區為起源,途徑黃河中下游和淮河上游北部地區,也就包括了現在的陝西省東部和中部、山西省東部和南部、河南省、河北省的南部地區、山東省的西部地區、安徽省的北部地區和江蘇西北部的部分地區。這些地方總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公里。
2.狹義上的中原地區:狹義上的“中原”就主要指的的河南。河南簡稱豫,在兩千多年前這裡就被視為九州的中心——豫州,而且河南洛陽、開封、許昌、鄭州和安陽均有古都,是名副其實的中原文化的代表地區。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