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曾國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謹言慎行、克己復禮的理學完人形象,他所著的《立志》《居敬》《主靜》《謹言》《有恆》“五箴”更是後人譽尊為修身立德的楷模典籍。可是你怎麼也不會想到,曾國藩這樣中規中矩的理學大家,竟然敢於對至高無上的皇權發起了挑戰,不惜冒著丟官殺頭的風險上疏咸豐皇帝,直言不諱地指責咸豐治國理政的得失,而且其中不乏有人身攻擊的嫌疑,措辭是相當的激烈,這和曾國藩謹言慎行的過往操守,可以說是大行徑庭,令人驚詫。其中原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得從頭說起。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在正大光明殿複試一等,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同年5月以同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庶吉士是個什麼身份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中科院的博士生,是高階幹部的後備人才。明清時期就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官場規則,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一般前途不可限量。清朝時漢人大臣中,亦多出於翰林庶吉士,曾國藩的仕途軌跡也印證了這點。他在京城為官十年,由七品小吏一躍成為舉足輕重的從二品大員,仕途真可謂風光得意。
然而這樣順風順水的錦繡前程,隨著道光皇帝的駕崩而變得撲朔迷離,吉凶未卜。公元1850年,年僅20歲的咸豐皇帝繼位,時年39歲的曾國藩官至內閣學士、兵部、禮部右侍郎等職。咸豐皇帝登基後,第一個大動作就是搬倒了權傾朝野的軍機大臣穆彰阿,並且懲處了一批有牽連的大小官員,史稱“穆黨”案。穆彰阿不僅是曾國藩拜納的恩師,而且還給予了他極有力的提攜,十年七遷功莫大焉。慶幸的是,由於曾國藩平時謙恭良儉,頗為注意個人言行,親疏有度,並未受到“穆黨”案的株連,可是穆彰阿這個大靠山倒了,心中也難免唏噓忐忑。年輕氣盛的咸豐皇帝,為顯示自己的英明神武和虛懷納涷的胸懷,打著革除弊政,重振朝綱的旗號,登基不久,即向滿朝文武官員徵求意見和建議。其實這也是給天下人看的表面文章,大小臣工自然心裡明鏡似的,紛紛上疏一些無關痛癢的意見建議。曾國藩呢?內心深處卻是有些糾結。生性耿直的他,以一個“誠”字為緊要,斷不會作敷洐搪塞的應景之舉,何況他還想透過直言上疏,向皇帝表明自己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引起咸豐的關注,也讓周圍的朋友們對自己有一個看法。之前,許多故舊都認為自己是貪圖官位,不敢直言,尤其是好朋友羅澤南更是來信猛烈抨擊。思忖再三,曾國藩下了決心,一封措辭嚴厲的上疏出爐了。
曾國藩的這份上疏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指責咸豐不分輕重緩急,忙於案牘瑣事,疏於要害治理。太平天國起事一年有餘,卻沒有相應對策,以致賊勢呈燎原之勢。二是指責咸豐貪慕虛榮,小小年紀就出版自己的御製詩集。拭問過往先帝有哪個像你這樣的,諷刺皇帝不知深淺。三是指責咸豐表面上虛懷訥諫,其實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盛保和倭仁給你提意見,你當時表示接受,過後不久就找機會降了這二人的官職。最後一條更是生猛,指責咸豐過於自信,太過武斷。天下的是是非非絕不是你皇帝一個人可以決斷的。並且勸告咸豐要做堯舜之帝,不可為商紂之混噩。
曾國藩自己也知道,這篇上疏呈上去,輕則降職丟官,重則性命堪憂,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為此,他也做了一些準備,託人將原稿帶回湖南老家,讓他的那些朋友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老父親看到後,心中驚懼萬分,自知大難臨頭了。曾國藩呢?上疏呈上去後,心態倒放鬆了,就靜靜的等著咸豐皇帝降罪了。讓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等來的不是罷官殺頭的治罪,而是官升一級的嘉獎。原來咸豐看到曾國藩的上疏後,氣得渾身發抖,當時就一把摜到了地下,非要治曾國藩藐視Regal,信口雌黃攻擊皇帝的重罪。幸虧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帝的老師祁寯藻說了“主聖臣直”四個字,才讓曾國藩躲過了一劫。同時,為了做個姿態,還讓他官升一級。
不過,咸豐皇帝心裡不痛快很快就表現出來了,在軍機處擬的作為曾國藩上疏迴應的上諭中,咸豐親筆將原本的“其言可謂直矣”劃掉,直接改為“迂腐欠通”。意思就是你曾國藩上疏中的那些指責,都是無中生有,荒唐可笑!
一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曾國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謹言慎行、克己復禮的理學完人形象,他所著的《立志》《居敬》《主靜》《謹言》《有恆》“五箴”更是後人譽尊為修身立德的楷模典籍。可是你怎麼也不會想到,曾國藩這樣中規中矩的理學大家,竟然敢於對至高無上的皇權發起了挑戰,不惜冒著丟官殺頭的風險上疏咸豐皇帝,直言不諱地指責咸豐治國理政的得失,而且其中不乏有人身攻擊的嫌疑,措辭是相當的激烈,這和曾國藩謹言慎行的過往操守,可以說是大行徑庭,令人驚詫。其中原委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得從頭說起。曾國藩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四月,在正大光明殿複試一等,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同年5月以同進士出身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庶吉士是個什麼身份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中科院的博士生,是高階幹部的後備人才。明清時期就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官場規則,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一般前途不可限量。清朝時漢人大臣中,亦多出於翰林庶吉士,曾國藩的仕途軌跡也印證了這點。他在京城為官十年,由七品小吏一躍成為舉足輕重的從二品大員,仕途真可謂風光得意。
然而這樣順風順水的錦繡前程,隨著道光皇帝的駕崩而變得撲朔迷離,吉凶未卜。公元1850年,年僅20歲的咸豐皇帝繼位,時年39歲的曾國藩官至內閣學士、兵部、禮部右侍郎等職。咸豐皇帝登基後,第一個大動作就是搬倒了權傾朝野的軍機大臣穆彰阿,並且懲處了一批有牽連的大小官員,史稱“穆黨”案。穆彰阿不僅是曾國藩拜納的恩師,而且還給予了他極有力的提攜,十年七遷功莫大焉。慶幸的是,由於曾國藩平時謙恭良儉,頗為注意個人言行,親疏有度,並未受到“穆黨”案的株連,可是穆彰阿這個大靠山倒了,心中也難免唏噓忐忑。年輕氣盛的咸豐皇帝,為顯示自己的英明神武和虛懷納涷的胸懷,打著革除弊政,重振朝綱的旗號,登基不久,即向滿朝文武官員徵求意見和建議。其實這也是給天下人看的表面文章,大小臣工自然心裡明鏡似的,紛紛上疏一些無關痛癢的意見建議。曾國藩呢?內心深處卻是有些糾結。生性耿直的他,以一個“誠”字為緊要,斷不會作敷洐搪塞的應景之舉,何況他還想透過直言上疏,向皇帝表明自己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引起咸豐的關注,也讓周圍的朋友們對自己有一個看法。之前,許多故舊都認為自己是貪圖官位,不敢直言,尤其是好朋友羅澤南更是來信猛烈抨擊。思忖再三,曾國藩下了決心,一封措辭嚴厲的上疏出爐了。
曾國藩的這份上疏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指責咸豐不分輕重緩急,忙於案牘瑣事,疏於要害治理。太平天國起事一年有餘,卻沒有相應對策,以致賊勢呈燎原之勢。二是指責咸豐貪慕虛榮,小小年紀就出版自己的御製詩集。拭問過往先帝有哪個像你這樣的,諷刺皇帝不知深淺。三是指責咸豐表面上虛懷訥諫,其實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盛保和倭仁給你提意見,你當時表示接受,過後不久就找機會降了這二人的官職。最後一條更是生猛,指責咸豐過於自信,太過武斷。天下的是是非非絕不是你皇帝一個人可以決斷的。並且勸告咸豐要做堯舜之帝,不可為商紂之混噩。
曾國藩自己也知道,這篇上疏呈上去,輕則降職丟官,重則性命堪憂,肯定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為此,他也做了一些準備,託人將原稿帶回湖南老家,讓他的那些朋友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老父親看到後,心中驚懼萬分,自知大難臨頭了。曾國藩呢?上疏呈上去後,心態倒放鬆了,就靜靜的等著咸豐皇帝降罪了。讓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等來的不是罷官殺頭的治罪,而是官升一級的嘉獎。原來咸豐看到曾國藩的上疏後,氣得渾身發抖,當時就一把摜到了地下,非要治曾國藩藐視Regal,信口雌黃攻擊皇帝的重罪。幸虧體仁閣大學士、咸豐帝的老師祁寯藻說了“主聖臣直”四個字,才讓曾國藩躲過了一劫。同時,為了做個姿態,還讓他官升一級。
不過,咸豐皇帝心裡不痛快很快就表現出來了,在軍機處擬的作為曾國藩上疏迴應的上諭中,咸豐親筆將原本的“其言可謂直矣”劃掉,直接改為“迂腐欠通”。意思就是你曾國藩上疏中的那些指責,都是無中生有,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