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路的蝸牛
-
2 # 暴躁的貓殿下
茄子發芽取決於溫度:
茄子發芽的溫度區間是20-30度,當溫度30度時,時間5天,種子發芽率60%; 當發芽溫度25度時,時間8天,種子發芽率53%; 當發芽溫度20度時,時間13天,種子發芽率21%。
-
3 # 小馬鴿美味生活
茄子種子發芽適溫25~35℃,最低15℃。溫度低發芽慢而不整齊,溫度過高,發芽雖快但不一致。茄子秧苗的生育溫度為22~30℃,7~8℃易受凍害。土溫要求10℃以上,適宜土溫為白天25℃左右,夜間19~20℃。
茄子的播種期因栽培田塊的環境不同而異。大棚早熟栽培,需要育大苗,有真葉10~13片,帶花蕾。用電熱溫床育苗苗齡需90~100天,冷床育苗苗齡需更長。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冷床育苗可在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播種,電熱溫床育苗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播種。小拱棚栽培,溫床育苗可在11月上旬到12月播種。露地栽培,小拱棚覆蓋育苗可在2月上旬到3月初播種。
茄子種子外皮堅硬,播種前需浸種甚至催芽。茄子種子採用撒種,一般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5~20克,茄子每公頃用種量300~500克。幼苗50%出土時應立即揭去稻草和地膜,撒上一次土或噴溼蓋土,以防種子“戴帽”。幼苗出齊後,控制苗床溫度白天為20~25℃,夜間15℃左右。茄子移苗宜早不宜遲,一般在一葉一心時即可移苗,移苗需一次性進缽。每隻營養缽移植一株秧苗,營養缽的擺放密度為120株/米2。
茄子育苗期間應特別注意的問題:第一,在1~2葉期經常發生猝倒,在出苗後的管理及移苗時應予重視。第二,茄子易產生萎根,應採取措施預防。第三,茄子秧苗生長要求較高的溫度,尤其是土溫,應採取保溫措施。第四,茄子育苗期間還容易發生灰黴病、菌核病、蚜蟲、薊馬等,應及時防治。
-
4 # 家鄉小帥
大家好!我是生活中小帥!給大家講講我的看法:
茄子一般播種後幾天可以發芽,這種情況也要看種子吸收水分情況來定,開始發芽時,首先要胚根伸長,開始從茄子種子的發芽孔長出。後期髮根的快慢程度和胚根的伸長速度有很大的關聯,更與溫度…溼度和氣體…光照條件等有關。正常來說在30℃溫度條件下,一般播種後大約2天胚根開始伸出,3天后胚根可完全長出大約l~2毫米左右,4天后達10~15毫米,5天后達20~22毫米。茄子種子為避光性物種,在Sunny情況下發芽比較慢,在暗下發芽更快些。
-
5 # 黃曉紅果果
茄子喜溫,不耐寒冷它對溫度的要求比番茄作物高,耐熱性較強,但在高溫多雨季節容易發生爛果。
茄子發芽期適溫25~30度,幼苗期要求白天22~25度,夜間15~18度,開花結果期適溫白天25~30度,夜間16~20度,溫度高於35度時果實容易畸形或落果,茄子喜光,對光照強度要求為中等程度,茄子枝葉繁茂,產量高,需水量大,一般苗期要求要求床土溼潤,開花坐果期水分以控為主,不旱不澆水,結果期需水量逐漸增多,水分不足,結果少,果實小,品質差,但土壤過溼,易出現漚根現象,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壤質土壤為佳。喜肥耐肥。
育苗根據地域不同,選擇的時間不同。
露地早春栽培,北方於元月中旬至2月上旬溫室育苗,4月中旬至5月上旬定植,南方於元月上中旬電熱溫床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
苗床培養土用新鮮園土,腐熟的豬糞渣、炭化穀殼各1/3,拌和均勻。種子用55度溫水浸種,不斷攪拌保持水溫15分鐘,然後轉入30度的水中繼續浸泡8~10小時。或在溫水中浸5~6小時,選用1%高錳酸鉀液浸30分鐘,用清水充分漂淨,可以預防褐紋病。催芽可採用變溫處理,每天在25~30度下催芽16小時,再在20度下催芽8小時,4~5天出芽,一般每隔8~12小時翻動一次,清水洗淨,控幹再催,80%左右種子露白就可以播種。
催芽有助於出苗。
播種前苗床必須處理好,隨時觀察溫度,適當通風降溼,控制澆水。
-
6 # 農村王小霞
正常情況下茄子種子播種後2-5天即可發芽
茄子,比較愛受大眾喜愛的菜品之一,其紅燒茄子更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
茄子發芽的條件在種植茄子時,其最初的發芽特別重要。茄子發芽條件主要與溫度、溼度和氣體、光照等條件有關。
在溫度達到30℃的情況下,茄子種子一般播種2天后,它的胚根開始延伸。3天后它的胚根即可長出l~2毫米,4天后即可達10~15毫米。
茄子種子具有嫌光性,越是在暗處它的發芽時間會越快,而越是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發芽會越慢。茄子種子在發芽期要有適宜的溼度以及良好的通氣條件,這樣可以有效的加快種子的發芽時間。茄子生芽方法將茄子種子放到一杯55℃左右的溫水中,用木棍攪拌至水溫降至30℃左右時,然後靜待其在水中浸泡2小時左右。然後取茄子種子稍加風乾,再將泡過的茄子種子放於200毫克/公斤赤黴素溶液中,讓種子浸泡24小時後我們再對它催芽。
我們將播種廂的面做成寬1米左右,播種廂兩邊有略高的沿,然後細碎廂面。在播種茄子種子前一定要澆足底水,待水滲透後我們將已經消毒及浸種後的茄子種子拌沙後撒播於播種廂。然後,我們再覆土1釐米左右。如果茄子出苗前床土比較幹,我們可以適當的澆水,以保持芽床上的土壤溼潤,這樣就可以以促進茄子快速出苗。待茄子出苗後記得及時的間苗,將弱苗或過密的苗去除。待茄苗的兩片真葉期前後我們進行分苗,以茄苗間跑10CM左右為適,然後用營養杯養苗。 -
7 # 江大魚
茄子喜高溫,屬於發芽較慢植物,種子發芽期和幼苗發育溫度20-30℃,夜間15-20℃。發芽溫度30℃時,發芽用時約5天,種子發芽率60%;發芽溫度25℃時,發芽用時約8天,種子發芽率53%;發芽溫度20℃時,發芽用時約13天,種子發芽率21%。
確保茄子播種後發芽還需做好以下幾點:
1.品種選擇: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的品種。
2、床土的準備:選擇透氣性好、肥力適中的土壤、腐熟優質動物糞便或稻糠,混勻後過篩備用。
3.播前處理:用1%高錳酸鉀浸種30分鐘後沖洗乾淨,用55℃水泡15分鐘,然後在常溫的水中浸泡24小時,搓掉中皮上的粘液,陰乾備用。放在25-30℃的環境下催芽,覆蓋溼布保持溼潤。
4.播種:精耕苗床並起壟,將種子用細土拌勻後均勻撒於土面並澆透水,播種量35-40克/平方米為宜,低溫時要覆膜,高溫時要遮陰,保持土壤溼潤直至發芽;苗期保持土壤溼潤即可,5~6片真葉時移栽定植。
-
8 # 僅此而已558
1.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弱光、果型正、抗病、優質、高產、耐貯運、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泰州紫茄、田中福龍等紫茄品種。
2.播前準備
2.1.育苗設施
根據季節不同選用大棚、陽畦、溫床等育苗設施,夏秋季育苗應配有防蟲遮陽設施,創造適合秧苗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
2.2營養土
播種床由於播種密度大,在單位面積內從床土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總量比較大;另外,根系 密集,其呼吸作用對氧的要求比較嚴,所以播種床的營養土必須透氣性好,含有幼苗生長所 需要的各種營養成份。一般取無病蟲源肥沃的田園土5份,腐熟農家肥4份,礱糠灰1份。 另外,每立方米 加入磷酸二銨2公斤,充分混合、碾碎、過篩,即做成床土。
2.3育苗床
每畝大田茄子需播種床面積3平方米。鋪床方法是,先鋪一層粘重土壤,耙平踩實,上面鋪3~5釐米的營養土,然後澆透水,將催過芽的種子均勻撒播在床面上,再覆蓋1釐米厚的營養土。床面支小拱棚,覆蓋地膜,既保持水分又利於提高溫度,促進出苗。
2.4種子處理
2.4.1浸種催芽
茄子種子可採用溫湯浸種,也可用藥劑處理,以達到消毒的目的。其方法是,將種子放入55 ℃水中不斷攪拌,直至降到室溫,或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處理15~20分鐘。茄子浸種時間 為10~12小時,要求不斷搓洗種子,把粘液除掉,以加快吸水和呼吸,促進發芽。浸種完畢 ,從水中撈出種子攤開晾10~20分鐘,使種子表面水分散失後,用潔淨的溼布包好,於27~30℃下催芽。催芽期間,可用30℃左右的溫水淘洗1~2次,稍晾後繼續催芽。若採用16小時30℃和8小時20℃變溫催芽,整齊度明顯提高。
3 播種
3.1 播種期
根據栽培季節、育苗手段和壯苗指標選擇適宜的播種期。早春"三膜"栽培在11月底播種;地膜或露地栽培在1月初播種;秋延後栽培在7月中下旬播種。
3.2 播種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積用種量50克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播種10克。
3.3 播種方法 當催芽種子70%以上破嘴(露白)即可播種,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後種子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溼潤至床土深10釐米。水滲下後用營養土薄撒一層,找平床面,均勻撒播種子。播後覆營養土0.8釐米-1.0釐米。每平方米苗床再用綠亨一號可溼性粉劑2克,拌幹細土均勻薄撒於床面上,防治猝倒病。冬春播種育苗床面覆蓋地膜,夏秋播種育苗床面覆蓋遮陽網或稻草,70%幼苗頂土時撤除床面覆蓋物。夏秋播種出苗後棚頂須覆蓋遮陽網或稻草。
4 苗期管理
4.1 幼苗期管理播種後密閉保溫,儘量提高苗床溫度,促進出苗。待80%出苗後,開啟地膜放風,降低溫度和溼度,防止猝倒病發生。茄子易發生帶帽出土現象,可用噴霧器於傍晚把種殼噴溼,讓籽苗夜間脫帽。也可在種子拱土時,均勻撒一層細土,既防帶帽出土,也能防止出苗拱土而引 起的漏風現象。幼苗期,白天溫度應維持在25~28℃,夜間溫度15~18℃。待長出2片真葉時即可分苗。分苗前一天,將籽苗床澆一次透水。
4.2分苗床的準備及分苗分苗土的製備與播種床的營養土製備方法一樣。分苗床土的厚度為8~10釐米,以保證整個苗期根系對養分和空氣的需要。分苗密度為8~10釐米見方。每畝大田需分苗床面積15~20平方米。近年來,營養缽被廣泛應用到茄果類育苗上,既可有效地保護根系,又便於操作、管理、運輸。茄子育苗用直徑10釐米的營養缽較為合適。把營養土裝入缽中,用手指在中央插個孔,把苗子栽入孔中,然後封孔澆透水。
4.3分苗後的管理將床面支小拱棚以提高溫度,儘快恢復根系生長,促進緩苗。分苗後緩苗期間,午間適當遮蔭;緩苗後,宜使秧苗多見光,即白天揭開棚膜,夜間再蓋上。一般5~7天即可恢復生長。隨後幼苗進入花芽分化階段,要求適當降低溫度,促進花芽分化,白天溫度維持在25 ~27℃,夜間15℃左右。苗床水分管理:以滿足秧苗對水分的需要為原則,既不要澆水過多,也不要過分控制水分。 透過觀察秧苗長勢和表土水分情況酌情處理。當表土已幹,中午秧苗有輕度萎蔫時,應選晴 天上午適當澆水。在秧苗正常生長的情況下以保持畦面見幹見溼為原則。施肥管理:如果床土有機肥充足,秧苗生長正常,一般不需追肥。如發現苗子顏色淡綠,秧 苗細弱,可用溫水將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按1∶1比例溶解後配成0.5%溶液用噴壺噴灑,隨後用 清水再噴灑一遍,以防燒傷葉片。煉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夜間10-5℃。夏秋育苗逐漸撤去遮陽網,適當控制水分。
5 壯苗指標冬春育苗,茄苗7~9片真葉,苗高20釐米左右,平均節間長2釐米左右,莖基粗0.5釐米以上,門茄花現蕾,葉色濃綠,無病蟲害。夏秋育苗,4葉1心,株高15釐米左右,莖粗0.4釐米左右,25天以內育成。
茄子發芽的溫度區間是20-30度,具體參考值為:
發芽溫度30度時,時間5天,種子發芽率60%;
發芽溫度25度時,時間8天,種子發芽率53%;
發芽溫度20度時,時間13天,種子發芽率21%
-
9 # 醉美雪巖
現如今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而人們對於衣食住行方面也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在飲食方面,他們都喜歡追求一些健康的食物,而且茄子的前景就是非常可觀的。
因此許多的人也都愛吃,它成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了,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茄子是怎樣經過出來才可以發芽。
茄子一般在播種後兩天發芽,在種子吸足水分之後就開始發芽,他首先是從茄子種子的發芽孔開始長出來髮根的快慢和胚的生長速度,溫度,光照是有聯絡的,種子在發芽床上必須要有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適宜的溫度條件,否則種子就會延緩發芽或者是抑制發芽。那我們應該如何讓種子快速的發芽呢?一、浸種我們可以把種子泡在涼水裡,然後適當的加一些熱水時,水溫保持在一定溫度左右,在水溫降低的時候一定要加熱水,這樣保持一段時間就可以讓種子在溫暖環境中浸泡,這樣也有利於種子的發芽。
二、種子處理我們可以先把茄子的種子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然後再用30度左右的溫水浸泡半個小時左右,多次將種子搓洗,直到種子表面的格子和過節物脫落之後,再洗淨茄子的種子,之後再進行。
所以說我們在生活中,在種植茄子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在種茄子之前要把種子浸泡或者是。把種子進行處理,這樣它發芽會更高,讓你的茄子苗長的很旺盛。 -
10 # 齊山嶽
發芽的時間大部分朋友可能不它清楚,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茄子播種後幾天一般幾天可以發芽。
一般的話是播種2天后發芽;
1 剛播完種的茄子苗吸收完充足的水分,開始發芽,先是胚根生長,從種子的發芽孔長出來。根的生長快慢還跟溫度溼度光照都有一定的關係。
2 大棚種植的話一般30℃條件下,播種後5天可以達到20多毫米。
3 茄子也屬於寒性作物,在見光的情況下發芽不快,但是在暗處發芽要快的多。
4 種子的發芽在芽床上要具備良好的通氣條件和適宜的溼度,這倆樣做不到的話會影響發芽的時間。
說完了茄子發芽時間和最好的發芽條件我們在來講定植以後的一些管理;
溫度的管理;在發芽的時候可以在暗處但是在定植以後一週內大棚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可以促進苗發生新根。溫度的話白天30度左右,夜晚15度左右,一週以後,茄苗的新葉開始有明顯的生長,降低溫度,防止植株的生長過於旺盛,產生徒長,到結果之前白天的溫度就要降低一下,白天25左右晚上12度左右。當春天溫度回升之後要加強通風,不要讓室內溫度太高。
溫室的通風;不要小瞧這一步如果室內的溼度過高的時候就會出現病害的產生,一定要加強通風的管理。白天在25℃的時候就要通風,陰天的時候和澆完水之後的幾天裡,大棚內的空氣溼度就會容易偏高,這時候就可以比以往要更長時間的通風。早春是大棚茄子病害最容易發生的時期,一定要對通風的管理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一定一定要加強通風的管理,千萬要防治大棚裡的溼度升高以免出現病害。
回覆列表
茄子種皮厚,表皮黏液多,較難出芽,一般方法須6~7天。而採取“超常浸泡、兩天不洗、多次換氣、變溫管理”的新法催芽,4天即可出芽,且整齊一致。
現將具體辦法介紹如下:
先將茄子種子在太陽下曬幾個小時,再放入55℃的熱水中浸種15分鐘,不斷順一個方向攪動,使之均勻受熱。降至常溫再浸泡 20~24小時,然後徹底清洗,消除水膜,撈出晾乾,控水一夜,這時種子不黏不滑,開始催芽。先用溼紗布或溼毛巾包好種子,放入中間有“井”字架的紙箱或瓦盆中,將種子袋攤平在架兩邊,上下有空間透氣,中間吊上15瓦燈泡。紙箱四周和底部用稻草、棉絮等保溫材料鋪墊,用箱蓋的啟閉大小調溫,白天保持30℃16小時,夜間保持20~25℃8小時,使種子接受5~10℃的變溫差,每天取出翻動兩次換氣補氧。第3天種子將要萌動時,徹底清洗1次補溼,出水後仍控水1夜,並繼續如以上方法變溫催芽。每天清洗種子會形成水膜,影響種子呼吸和出芽,經浸泡的種子2天內不會缺水。在4天催芽過程中氧氣、空氣暢通,無水膜和黏液阻礙,4天定出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