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plumer81

    又是一年暑期至,不少家長都在考慮孩子幼小銜接的問題,更有甚者,寶寶還在讀幼兒園,家長就已經開始操心幼小銜接班的問題了。幼小銜接班有必要上嗎?家長回答不一。

    幼小銜接班有必要上嗎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兩個教育階段的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於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幼小銜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意義重大。

      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不當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心理上壓力大,自卑,厭學,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說話,不愛與同學溝通。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所以,做好幼小銜接很重要。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這個重大的轉折過渡期對於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那麼作為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順利渡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為孩子的入學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呢?

      1、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帶著紅領巾揹著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裡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裡的小學生,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激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在小學的校園裡面認字,數數,學很多知識,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聰明一樣棒!”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著,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著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此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罰倒垃圾等等,這對於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裡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上了幼小銜接,就把小學上學期的大部分內容都學了。因為都會了,哪還需要認真聽老師講課?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想學的勁頭,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成什麼事?從長遠來看,太得不償失了。所以,小學一二年級根本看不出來什麼,三年級才是孩子的分水嶺,上了幼小銜接的孩子一二年級還可以,三年級就跟不上了。”

    “你們不知道小學上得有多快,不上幼小銜接,孩子根本就跟不上學習進度。你說別的孩子都會,就你家孩子不會,這多打擊孩子的自尊與信心啊!一個對學習沒信心的孩子必然是差生,差生又常常遭到老師與同學的打擊,孩子本身就氣餒,父母再火急火燎地輔導孩子作業,動不動地吼幾嗓子,孩子能學好才怪?相反,如果孩子上了幼小銜接,孩子學習輕鬆,深得老師與同學喜歡,甚至不用家長輔導作業,自己都能完成,那多輕鬆!可以說,誰都喜歡這樣的孩子。”……

    關於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這件事,網上各種觀點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人眼花繚亂,感到茫然而無所適從。

    小龍今年九月升為小學生,在關於要不要上幼小銜接這件事上,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一種觀點。我認為學習是一生的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那將受用一生。所以,在很多孩子上幼小銜接時,在很多孩子暑假都忙著補課時,小龍整天就只顧著玩了,放學玩,週末玩,放暑假了依然各種玩。

    我在接受宸冰老師的採訪時被問道:“面對孩子幼升小,你是否感到焦慮?”我的回答很坦然:“沒什麼可焦慮的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所以,無論小龍上小學面對怎樣的困難,我想我都做足了心理準備,即使是班上的最後一名,那麼他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就可以上升到倒數第二名,這種越挫越勇的勇氣比學再多的知識更重要。

    然而,真正當小龍升入小學時,老師說:“你家孩子寫的字基本上算是班裡寫得最不規範的”時,我看到其他孩子寫的規範而又漂亮的字時,當孩子說:“老師說我需要重寫,我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時,我那顆原本淡定的心開始風起雲湧,開始反思到底自己是太樂觀了,還是在打一場無準備的仗?

    因為我發現小學課本對6歲多的孩子來說確實挺難,尤其是對那些基本上沒學習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寫字、算數、拼音,基本上每天一個新的知識點,進度快得讓大多數孩子都跟不上。

    然而,現在教育局又主打“幼兒園去小學化”,所以,無數幼兒園即使大班也嚴禁上小學課本內容。

    我曾一度認為教育局總算真正為孩子們著想了,直到上了小學、看到小學課本以後,才猛然發現“幼兒園完全去小學化”完全是一種不落地的決策,這種決策讓孩子處在“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位置,讓家長左右為難,惶恐不安。

    為什麼說“幼兒園完全去小學化”是一種不落地的決策?舉個例子,小學一開學就要寫生字,而沒有認字,沒有學習寫偏旁部首的孩子一寫字就得寫一整個字,他們不認識偏旁部首,不知道寫字的筆畫,甚至不知道怎麼寫田字格?但一上小學,就必須寫出漂亮的生字來。

    換句話說,目前的教學制度其實是把上小學的基礎知識都放在了幼兒園或者說幼小銜接上。但現在幼兒園在教育局的一再要求下不準教知識,幼小銜接在各大專家的倡導下又不上,那麼孩子基本上就跳過了學小學基礎知識的適應階段,直接上升到了提升階段,既難以適應,又跟不上學習進度,無數孩子感受到了挫敗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小龍遇上我這個堪稱育兒專家的媽媽既很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我給了他充足的心理營養,致力於培養他成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並且一直陪他親子閱讀、親子畫畫,為上小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當他遭遇學習困境時,當他一再遭遇打擊時,在我和老師的鼓勵與幫助下,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努力為自己爭口氣,寫不好字沒關係,大不了擦了再重寫,多練幾遍,總能寫好。因為他擁有超強的理解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再加上不服輸的勁頭讓他從班上最後一名一躍進入第十名。

    不幸的是,我由於缺乏經驗,缺乏對幼兒園、小學課本的深入瞭解,走了極端,陪他打了一場無準備的仗,讓他在開學之際既要努力適應新學校環境,又要承受寫不好字的重重打擊。所幸的是,他終算熬了過來。

    小龍成功走過了備受打擊的第一個月,但我知道這是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每一個孩子一開始就能獲得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指導,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全程輔導的媽媽,很多孩子甚至都沒有父母輔導作業,所以,無數孩子在開學的第一個月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天資都差不多,但現如今教育理念參差不齊,有的孩子上幼小銜接,有的孩子又不上,所以沒上幼小銜接的孩子往往就成了班裡墊底的學生,多少孩子因此成了老師與同學眼中的差生,多少孩子又因此喪失了鑽研知識的好奇心。

    所以,在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這件事上,開篇兩種觀點其實都走極端,都沒有深入瞭解孩子上小學的真正困境。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深入瞭解小學第一學期教材與幼兒園大班教材的差異化,這兩本教材有沒有進行很好的過渡。如果沒有過渡的知識,父母就應該為孩子準備一些過渡知識。如果進行了很好地過渡,父母就應該以好心態喜迎孩子幼升小。

    如果父母自己又不具備這方面的過渡知識,那麼父母就應該為孩子選擇教過渡知識的幼小銜接班。劃重點,父母選擇幼小銜接班一定是教過知識的幼小銜接班,而不是完全小學化的幼小銜接班。

    如此一來,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不至於讓孩子備受打擊,讓我們真正地成為孩子求學路上的輔助者。

    參加了本學期最後一次家長會,聽著老師講的內容發現未來好多事情要做。下階段學校要開始教導孩子學習用筷子吃飯,教導他們開始整理書本文具。班級裡的玩耍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內容趨向於幼小銜接。老師也向家長提出要求,希望在家幫忙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如此,家長群裡還分組對幼小銜接的內容進行頭腦風暴討論,所給出的建議是不管心理和生理都要有所改變。為此,關於送不送孩子去接受幼小銜接教育的問題也開始困擾大家。

    幼小銜接教育真的有必要嗎?

    去年7月,教育部出臺新規專項整治幼兒園“小學化”,同時對社會上一些教育培訓機構進行了超嚴治理。本以為社會上一些幼小銜接、學前班結構要徹底涼涼。但昨天從從事教育行業的朋友處得知他們今年的運營狀況,就單幼小銜接家長的諮詢量就比去年翻了兩倍,近兩個月的購買量同比增長4倍,而首輪開課人數達到了3000人之多。

    對於這令人瞠目結舌的資料,朋友也向我做了合理的解釋。

    1,市場的龐大需求

    因為教育部出臺的幼兒園去“小學化”政策,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刻意避免學前教育的嫌疑,而小學又拒絕零過渡。但是幼兒園和小學還是有著很大差異的,單從作息時間來說,幼兒園更隨意,小學則有嚴格的時間表;幼兒園主要以照顧學生為主,小學則主要以學習為主。

    那麼幼升小後孩子將會從能力和知識兩方面發生更改,部分學科知識尚且家長可以幫忙,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呢?對於技能和時間雙缺乏的家庭而言,只有通過世面上的幼小銜接班來幫忙了。這也就他們機構幼小銜接諮詢報班人數不降反增的原因。

    2, 規範的機構更具有可信度

    關於幼小銜接,其實國家基本上每年都會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打壓,而是對整個行業進行規範。從去年7月到今天的各項資料都指出,教育部一直以來治理和“點名”批評的機構,或是不規範“小飯桌式”培訓機構,或是存有“超前教學”嫌疑的教育機構。而大型的正規的各類課外教育機構都是越辦越火熱。

    以“幼小銜接”為關鍵詞的百度搜索,去年三月其搜尋結果為9,550,000個;而今年三月再次搜尋的結果為12,700,000個。對於這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商機,今年針對真正幼小銜接產品開發的機構正不斷增多。湧入的人越多,市場就越混亂,家長在面臨五花八門的各類機構做選擇時,規範的機構便更具可信度。

    什麼樣的幼小銜接班模式才是利民的?

    在群裡大部分家長對幼小銜接班都持支援票,畢竟在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這個關鍵期,能有一個規範合理的銜接班來做中和劑是很有必要的。它除了幫助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生活外,還能使他們從有事找老師找爸媽的心理狀態轉變為個體去求學的狀態。那麼對於家長怎麼來選擇合理的銜接班呢?

    1,專注學習習慣的培養

    好的銜接班需讓孩子切身心地體會到娛樂休閒的上課模式,到學業為主的課程模式的轉變。其次應該教會孩子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提升孩子的記憶力與理解力。透過課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及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等。

    2,注重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

    不少幼小銜接產品注重的都是對一年級課程的預習,而事實上身為家長更在乎對學習方法引導及各大能力的培養。如:

    i. 語言與專注力:透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

    ii. 區分玩具與學習:透過區分遊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係;

    iii. 課堂行為:透過課堂行為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為,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為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

    iv. 時間觀念:透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減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壞毛病。

    v. 業行為與任務意識:透過作業行為的訓練,使孩子瞭解什麼是作業,學會正確的握筆姿勢與寫字姿勢完成作業內容。按照正確的流程進行聽作業、記作業、寫作業、檢查作業的訓練。透過任務意識的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的能力。

    幼升小的教育政策近兩天已陸續釋出,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孩子就要參與登記及片區劃分。相信不少家長和群裡的我們一樣迷茫及焦慮,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們該怎麼去做抉擇。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看完文章希望各位能找到答案。

    孩子上小學前需要如何準備,多長時間?

    小學和幼兒園的主要不同在於以下幾點:

    一是作息時間到不同。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上學的時間較小學有彈性,可以按時去幼兒園吃早餐,或者在家吃完早餐,稍晚於早餐時間再送。

    但小學的作息時間則要相對嚴格一些,一般情況下孩子需要7:50左右到校,而且要在家吃完早飯。

    一般幼兒園會有午休時間,但是小學中午吃完飯沒有午休,為了保證孩子的良好狀態,作息規律小學要比幼兒園要求更高一些。

    二是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求不同。

    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照顧的會相對周到一些,孩子上洗手間、喝水都會提醒,並且還可能會提供適當幫助。

    小學的孩子老師有可能會及時提醒,但是更多的時候需要孩子們自己安排好這些事情的時間。

    小學生要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同時要合理安排喝水、上洗手間的時間,並且個人衛生習慣也要做好。

    三是課業要求不同。

    幼兒園時,孩子沒有什麼硬性作業,學習內容較小學自由。但是孩子升入小學之後,開始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這就需要更專注更集中的練習,相對而言學業和作業就要比幼兒園時多,需要孩子更加耐心和自律,並遵守和維護好課堂秩序。

    上小學之前主要做到什麼?

    從上面的對比來看,孩子上小學之前最好就要從以上各方面進行訓練。

    按照習慣養成的規律,堅持21天,也就是3周左右,這些習慣乃至孩子的生物鐘就足以養成了。

    所以家長完全可以不用焦慮去上幼小銜接,完全可以自己執行。

    一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

    當然,想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一要有耐心,二要切實和孩子一起執行。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長的帶動往往非常有利於孩子的習慣養成,家長和孩子一樣要求自己,孩子往往更願意按照要求來做。

    二是家長學會循序漸進地放手。不要一下子讓孩子全部做到,可以每過幾天增加一個專案,等孩子做到了再繼續增加。比如說飯前飯後洗手、整理自己的衣物等。

    三是多陪孩子看看書。親子閱讀能夠更好地陪伴孩子,讓孩子安靜下來,專注於某件事。同時,親子閱讀為孩子升入小學更好地聽講,理解老師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資深低年級小學老師總結,一個孩子的閱讀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孩子一年級的各科成績,因為孩子入小學的時候,識字量不夠,很多題目要求都是老師讀給孩子聽,所以聽讀能力對於孩子能否較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非常重要。

    家長如果能夠在孩子入學前的暑假做到這三點,就不用擔心孩子進入小學後的適應性了。

    需要注意的幾個坑

    當然,家長在給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這樣做。

    1、家長不要嚇唬孩子說小學如何嚴格。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如果在語言或者態度上總帶著擔心、或者總說孩子“如果你不……你怎麼能跟得上小學……”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對小學產生恐懼,還未上學先開始厭學。

    2、家長陪伴孩子避免簡單粗暴。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孩子6歲左右的年紀正面臨小的叛逆期,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耐心,總是說教打罵,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

    3、不要把幼小銜接的準備盲目拔高。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一上小學就不應該再總是惦記著玩了。其實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把銜接準備變得更有趣,執行起來就會更簡單了。比如可以利用習慣養成自律表,和孩子一起為他的成長鼓勁兒加油。

  • 2 # 家庭教育孫麗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上不上一看家長是什麼風格,二看孩子是什麼特點。

    一、家長和家庭教育風格

    這裡主要考慮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家長有多少時間去跟進和陪伴一年級的孩子。

    二是家長自己抗壓能力如何。換句話說,孩子從幼兒園環境到了小學環境,總會有些變化和是適應過程,你能不能頂得住一年級的壓力?沒上幼小銜接的孩子,學習進度一定是稍微慢一些的,如果因此而感受到來自老師、其他孩子和家長、自己孩子的表現等等各方面的壓力,你有沒有能力把這些都裝進自己的容器,化解掉,然後把鼓勵給到孩子,而不是做一個簡單的傳聲筒,把來自老師的壓力和焦慮,全部一股腦的丟給孩子!如果是這樣的風格的家長,還是趁早去上幼小銜接班吧,目的不是為了提前多學多少東西,但至少可以讓家長的焦慮值適當降低。要知道,家長的焦慮直接影響孩子情緒!

    二、孩子是什麼特點

    注意力品質比較好、情緒積極、敢於接受困難挑戰、適應度比較好、對於新事物接受比較快的孩子通常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表現會好一些。如果您的孩子佔據了這裡面的大部分品質,你可以相信他在幼小過渡階段也會表現得比較順利。

    最後,我要說的是,幼小銜接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我認為幼小銜接不僅僅孩子需要做準備,父母更需要做準備,而且這些準備大部分是心理上的。

    而不僅僅是有些家長以為的幼小銜接,就指具體的文化課程的提前學習。

    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具體知識跟技能永遠不存在“學不會”,真正影響學習效率和吸收的是孩子的情緒。家長的態度及營造的整個家庭親子氛圍共同牽引著孩子的情緒、動力、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學化學物可在鹽酸產生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