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君囈語
-
2 # 梓煦
1.進入公司管理層,至少是中層以上,或者是進入資深技術人員行列,這部分人不是特別多;
2.離職創業,自己當老闆或者做小生意了;
3.進入一些新業態行業,如跑滴滴、送快遞、送外賣、做自媒體拍攝寫作等;
4.返回農村老家從事種植業或養植業,或從事三農領域自媒體等;
5.從事一些消耗體力的工作,如工地、搬運等。
結語:隨著時代的發展,80後已逐漸不是職場中的主流,但80後還處在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養家任務重大,除了極少數人成功當上老闆或高管之外,大部分人仍分佈在各行各業中,為了家庭而努力拼博。以上是個人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3 # 你的求職擺渡人
【獨家觀點,說點兒新鮮的】80後這悲催的一代,出生時趕上計劃生育,讀書時趕上工作不包分配,工作時趕上單位不分房、房價還漲,結婚生子時又趕上二胎政策放開。作為“命運多舛”的特別一代,在社會變遷和代際夾層中,80後展現出日漸多元的態度、行為、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80後這一代人自身所具備的這些新時代特徵,勢必會影響到他們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最近職場中的80後越來越少,他們的“下落”可大致分為三類:
第二類精英行列這一少部分人,事業蒸蒸日上,一路平步青雲,晉升到了高層崗位,多年的苦心經營、執著、忍辱負重還好沒有被辜負。
第三類還有一部分人,眼瞅著職場上70後佔坑不動,90後步步緊逼,創業就成了80後逆襲的另一條出路。
-
4 # 胡小V6
職場中的80後越來越少,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給80後的位置越來越少了。
網際網路大廠最近的裁員潮,首先裁員的就是80後。因為90後00後更能夠加班,且薪水要求更低。
但是80後需要養家餬口,而且工作資歷擺在那裡,工資要求肯定更高,為了提高企業的效益,自然是首先裁剪80後,減少企業的開支。
不少80後去創業了,還有一部分80後在作滴滴司機,外賣員,快遞員等一系列不需要在辦公室坐著的工作。
80後現在已經40歲了,40歲的年紀,要麼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實現財富自由了。要麼已經開始在追求職場以外的工作了。
比如做銷售的,已經有固定的客戶群體了,去開辦自己的公司。
80後,退居職場,但沒有不工作,在職場後方發揮著力量。
雖然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依然需要80後的。
-
5 # 道團建—大兵
80後的職業變動,可能方式大多數是推薦,或者朋友間的介紹,如果公司裡的同事大多數不是80後,那這個公司的圈子就會以現在成員年齡層次為主了,給你的感覺是80後少了,其實,80後一直奮戰在職場。
-
6 # 職場軟實力
大概你公司用的人90後的比較多吧,80後在其他公司呢。80後不再張狂,不再主導網上言論,也沒心思去表現自己了,因為大都有老婆孩子養著,房貸車貸壓著。而90後年齡20-30歲之間,正是在社會學習經驗的時候,逐漸成了社會的中流砥柱。有時候人到了一定年齡是不能再隨便打工混日子了,必須想辦法有點自己的事業。
20-30歲之間的90後現在正是積蓄力量的時候,期待90後比80後思想與時俱進,比80後過得好。
-
7 # 追憶青春逝水年華
80後有能力早就躋身管理層。
混不到的也不好意思總是公司底層呆著,另外尋找職業出路,比如做業務銷售,創業,賣保險。。。
-
8 # 南山小仙
作為一個80後的我,對於這個問題是深有感觸,我是從事銷售工作的,這個行業對年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到這個年齡還達不到高層管理者,那隻能被淘汰了,第一沒有90後的幹勁兒和激情,而這點是作為銷售行業最需要的,第二在身體素質方面也沒有90後的好,做銷售經常需要加班熬夜,80後的身體素質真的不如90後扛造了,打個比方,同樣加班到半夜11-12點,你想的是回家趕緊倒頭睡覺,人家還能參加酒局K歌啥的。
80後的周邊很多朋友,要不就在家帶孩子,或是自己做點代購微商,也有些混的不錯的,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但這種機會,尤其是對於銷售來說真的是少之又少!
-
9 # ToBeLucifer
其他人不知道,就說我身邊的吧!我同學都是80後,現在上班的無論在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院校、電視臺、公務員或國家的駐外機構,基本是中層及以上的管理(其中有在阿里巴巴的),要不就是企業的老總,還有兩個787的機長。
我是混得最不好的,本人大學畢業後只上了六年多的班,實在受不了兩點一線固定無聊的生活,辭職玩兒了一陣。後來偶然機會入了影視行業,幹活的時候是累,但是殺青後的時間自由,不受任何人的約束,收入還成。現在也正做著農資農產品行業,多少掙點零花錢。有幾個房產出租,也能掙點零花錢。
讓我上班,說啥也不去,受不了約束。我這人胸無大志,錢夠花就行,再努力幹個幾年就退休了,周遊列國去
(附圖:我上部戲組裡的四位小員工,著實陪我度過了三四個月的快樂時光,好想它們呀!)
-
10 # 乞丐天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的發達以及歲月的流逝,使我們的容顏不在是稚嫩而是滄桑再者年齡的增加,有些職場會有企業的規定,還有的人在職場上生存但少之勝少,要知道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不可能一輩子都在職場上打拼生活。
有的人積累了人脈 、積累了經驗就會選擇創業或者回歸家庭,要麼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走上了管理層的職位等等,所以萬物都會有自己的規律,何必去在意他們,關心他們的何處和從,因為你沒有他們那樣的資本,只能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時間花在有用的事情之上。
-
11 # 生活向而往之
人在意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事情出奇的多,或者出奇的少。
比如你懷孕了,你會突然發現大街上好多孕婦啊,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去醫院產檢更是人山人海,都是大肚子的孕婦。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是90後吧,因為你身處於90後圈子,所以你覺得身邊人都是90後,80後的人特別少。其實如果你仔細統計幾個公司,80後的人一點也不少啊,只是你沒在意他們,不在他們的圈子裡而已。
不管你在意不在意,80後人就在哪裡,不多不少。
80後曾經是人們眼中新時代的代表,代表著獨生子女,代表著特立獨行,代表著叛逆,但是80後現在已經人到中年了,沒有那麼叛逆,也沒有什麼獨立獨行,還揹負著生二胎的壓力,所以都在默默的努力,努力掙錢,努力養孩子。
80後沒有少,只是比較低調了,上班的時候忙工作,下班的時候顧家裡,業餘時間還要提升自己,80後只是更忙了而已。
80後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在接送孩子的路上,我們永遠在路上,在追求生命更高更好的路上,作為80後一員,我想說我們一直都在,我們也很努力!
-
12 # 蝸牛手記
最近發現職場中80後越來越少,基本都是90後了,80後都去哪了?
首先,我是80後,看到這個問題我是很有感觸的,似乎又回想起了自己上班的那段難忘的歲月。一睜眼一閉眼才發現那麼多年過去了,90後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80後都去哪裡了?猛一看這是個無足輕重的話題,但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社會現象。
其次,關於職場中80後越來越少,90後撐起職場半邊天,我們要辯證的看待這個話題。
職場生態的分佈一直延續著老、中、青三足鼎立的格局,不管是什麼年代,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職場人事結構。
也就是說,在職場中依然有很大比例的80後活躍在各行各業,為建設美好的祖國,實現美好的生活堅持奮鬥著。只是工作崗位可能稍微有一些調整,比如80年出生的人,到今年已經40歲了,從20多歲初入職場,經過了十多年的磨練,已經褪去了當年初入職場的青澀,變得成熟、穩重,更加的有擔當,有魄力,這一部分人可能已經站到了領導的崗位,擔負著更加重要的工作。
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已經遠離職場的江湖,選擇了更加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畢竟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比如我自己,遠離職場已經很多年了,選擇自由職業並不是擔心在日趨年輕化的職場生態中站不住腳,更多的是想選擇一種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
生活本來就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在職場中打拼,還是在職場外奮鬥。
最後我想說的是,並不是只有在企業中上班才叫職場,職場是一個很寬泛得概念,有很多80後曾經在職場中打拼了若干年,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和財富,這個時候可能已經在創業的路上,也或許創業成功了!不管是在企業上班還是創業都是職場。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也在發展,肯定也存在不少的80後,因為年齡的原因,被企業辭退了,或者有一些89厚感覺自己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而主動辭職!這樣才顯得企業裡面90後的員工比80後多。
大家覺得呢?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可以一起交流!
我是蝸牛,關注蝸牛不迷路,蝸牛願意和你成為朋友!
-
13 # 熱搜通
作為一個90後,其實我覺得我還是很有權利回答這個問題的,其實不是80後少了,而是因為身邊90後多了,才會造成80後少的錯覺,其實80後們一直都在。
80後都去哪兒了?我是一個網際網路工作者,我們公司有將近400多人,其中80後和90後所佔的比例是一比一,但就連我自己都覺得我們公司是90後人多,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關係,90後們基本都是普通職工,大家都是坐公共區域,身邊所接觸的也基本都是90後,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覺。
80後們自身經驗充足,基本在公司都是經理領導級別的,他們平常更多的是出差或者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很少和我們接觸。
我們公司一個85年的副總經理,他管理著我們整個專案部門,他日常的工作就是到處飛,帶著團隊去談專案,我們可能一週都很難看到他,更別說和他接觸了。
所以說,不是80後少了,而是我們和80後的接觸少了,整日和同齡的人呆在一起,自然會覺得少了而已。
交際關係也會造成心理錯覺發現80後少了,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交際關係。
在工作中,我們只是把同事當作同事,至於他是8090根本和自己沒有關係,自然也就不會去過多的關心,而且覺得現在基本都是90後,所以就感性的覺得80後少了。
我身邊坐的妹子89年的,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之前我一直以為她是90的,畢竟人看著也不大,平時話也少沒有交流。
我們小組的老大,沒有結婚,我們問他年齡,他就打哈哈說自己是90後,其實人是87的,日常保養都沒停下,人看著也不大。
所以說,職場中不是80後少了,而是因為隱藏著很多80王者,只是我們不清楚罷了。
其實不論是80還是90 ,對我們都沒有什麼關係,對方是80的,你要工作,對方是90的,你也要工作,只要處理好自己的工作,搞好同事關係就行了,至於對方到底多大我覺得沒有必要去深究,不有一句話嘛,永遠18歲,保持好心態就行了。
-
14 # 學習說職場能力提升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基層員工佔到了70%以上,即是89年生人,年齡也已經30歲,到了30歲這個年齡,大多已經步入了中層崗位與相差的管理崗位。大多一線基層崗位都被90後的員工所佔據。所以在企業中,往往一眼望去,會發現90後的員工非常多,而80後的員工卻少之又少。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潮。除了畢業即創業的人之外,大多選擇創業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同時又有一定積蓄的人,同時還有很大的幹勁,這樣的人非80後莫屬。除了那些明星創業者,例如OFO、摩拜這類企業的創始人,還有眾多中小創業公司,這些企業的CEO大多都是80後,這些80後既懂得網際網路,又對新潮事物有較深的理解,當然還有一些人經驗多年工作的經驗積累,有了很強的技術,這才促使在職場中的80後,很多都成為了企業的高管。
很多人都說90後擁有很鮮明的個性,但其實80後也有其鮮明的個性,與70後一代相比,雖然不會像70後那樣在崗位上任勞任怨的工作,但作為在教育經歷中第一批從小接受電腦薰陶的人來說,在新生事物面前,都會有無盡的求知性。這樣的求知性,再加上十多年的職場經驗,80後的人會慢慢成為很多企業的中流抵柱。而且,現在的企業數量也比以前多很多,這就為80後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可能性,那麼再均攤到企業中就會發現,80後的人越來越少了。
現在社會環境對企業的服務越來越健全,例如註冊公司的程式越來越簡便,建立公司官網的成本越來越低,各種宣傳渠道的入門門檻越來越低,使得越來越多的擁有一技之工的人,可以在這個社會舞臺展現自己的技能。更不用說,現在的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短視訊甚至是微電影,在過去看來,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事,現在卻是一部手機一部電腦就全都可以搞定,這對於個人技能而言,變現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雖然大多網紅屬於90年,但也應看到,80後的人無論從內容,還是深度上,都體現出很強的職場功力。這也帶動了很多80後,成立自己的小工作室,來向社會展現自己個性化的技能,也就是說,80後的人,很多都隱藏在社會上各個角落中,讓人感覺不到這些人在偷偷摸摸在幹事業,說不定看到某個無所事事的80後,可能就是這種型別的人。
-
15 # 天道酬勤寶寶
上班10年,小一點的也30了吧,這個年齡都已經成家,家庭事業都已經基本穩定,孩子教育要花錢,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母都已經年齡大了,沒有多少積蓄,還要贍養父母,當然也得花錢。我們本身自己,在當今這個高消費的社會,生活沒有不需要錢的,上班十年,工資穩定,家庭生活一般,如果辭職,一是沒有穩賺不賠的事,天上不會掉餡餅,投資沒有錢,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就猶豫,輕易不辭職。二是,十年上班已經養成了一種生活技能,就是上班掙錢,如果辭職,對於社會強烈上強烈的競爭,沒有技術,沒有特長,該從事什麼,何去何從,一頭懵。所以十年上班後,辭職的人不多。
-
16 # 康愉子
或者,應該換一種說法,是90後在職場中越發地舉足輕重,也就更容易注意到他們。而且,這一代新成長起來的90後,本就有他們自己的張揚,更能吸引眼球。與之相比,80後已經混成了職場的老油條,有成績的已經成功上位,沒成績的註定只能默默無聞,那對比自然就越發明顯了。
到今年,年齡最大的80後已經奔四,年齡最小的80後,也過了而立之年,這個年齡,在職場是比較尷尬的。上面有壓頂的大山,想要在職場再有突破並不容易,下有虎視眈眈的新生一代,巴不得能讓位,說亞歷山大並不為過。
再者,有所成的80後,若是考慮創業,那大概恰恰是最好的光景,積累的資源和人脈差可以作為關鍵仰仗了,積累的財富和能力也足以放手一搏,創業人群、自由職業者中,應該也有很多80後的身影吧。
-
17 # 焚寂134479163
基本上回村組建家庭帶娃去了,職場不好混的,混的好的就例外,剛好都用沒錢剩也是浪費光陰,還是想著把人生大事辦一辦給父母有個交代,老老實實回家過日子
回覆列表
八零後一批大的已經四十不惑,小的也已經三十而立,工作了差不多也有十年了,在職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有些已經自己創業成功,有的和朋友一起開店,還有的走上仕途或者管理層,再有就是做自由職業者過著詩和遠方的日子,現在職場預設不招聘35歲以上的老人,如果企業需要招牌這樣的人就不會去人才市場了,而是直接通過圈層的朋友介紹推薦,即使80後出去找工作市場上既能符合心意又符合價位的工作真的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