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嗨玩英語

    在我們的文化中,成功就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似乎只要成功了,人生的煩惱就都解決了,但是事實告訴我們,不是這樣子的。為什麼呢?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自我驅動心理學》,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在美國作家史蒂文·貝格拉斯的《自我驅動心理學》一書中,有大量的案例表明,成功不一定是幸福的終點,反而有可能是痛苦的開端。

    史蒂文·貝格拉斯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是哈佛醫學院附屬機構的成員。他關注職場人士的心理問題,幫助大量的成功人士戰勝了職業倦怠。《紐約時報》《財富》《時代週刊》《華爾街日報》《人物》等報刊都曾經推薦過過他的著作。

    《自我驅動心理學》全書共九章。作者史蒂文·貝格拉斯在書中結合自己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大量真實案例,分析了職場人士在取得職場成功後出現精疲力竭症的原因及對策,幫助職場人士重燃工作熱情。

    一、精疲力竭症的三種典型表現

    一位剛剛升職的主管,變得不像以前一樣奮力進取,反而處處保守,導致公司業績下滑;一位需要合夥人幫助的公司老闆,頻頻和合夥人出現摩擦,不歡而散,導致公司破產;一位家世學業職業都十分完美的世家公子,被警察追查到家中,涉嫌非法轉世珠寶交易。飽受精疲力竭症折磨的職場人士,往往出現他們自己和他人都無法預料的反常行為。

    01 自我設限

    人們都羨慕那些什麼都不做都獲得成功的人,但史蒂文·貝格拉斯發現,那些沒有透過自己努力而輕易獲得成功的人,心理上會有負擔;缺乏目標和動機獲得的成功,讓成功的人很不自信,總是擔心自己無法始終維持成功的狀態。

    因而,無論是不作為,還是透過其他方式醜化自己,他們想法設法地避免行動,展示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升職後反而不作為的主管,就是擔心自己的作為會讓人看出他的能力不勝任這個職位,從而不作為。

    那些工作不積極、缺乏鬥志的人,可能不是因為他們很懶惰,而是因為他們內心不自信,害怕自己做了事情後暴露自己的真實水平,影響自己的形象,從而乾脆不做。只要不去做,就永遠不會有失敗一說。無論做什麼都會有風險,乾脆不要冒險好了。

    02 情緒失控

    如果一個人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當他的心裡出現不愉快的感覺,他不會反省自己,反而會責怪他人。史蒂文·貝格拉斯稱這種行為為“投射“,即”將他人視作負面情緒的來源“。表面上看,他們會十分傲慢,經常貶低他人,但是在內心,他們卻十分羨慕和嫉妒那些比他們強的人。

    這就是那位需要合夥人幫助卻無法和合夥人搞好關係的老闆的悲劇所在。他拒絕承認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認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並把和合夥人之間的問題都推到合夥人身上,最終導致了公司的破產。

    在職場中,那些很不好相處和合作的人,也許習慣“投射”行為,不願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只要出現負面情緒,就習慣性地責怪他人,最終給自己帶來大麻煩。

    03 自我毀滅

    受精疲力竭症困擾的職場人士,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自我毀滅的行為,故意做出一些行為來破壞自己已經取得的成就。

    例如,很多成功人士都會出現酗酒的問題;一位負有盛名的警察,最後被發現是多起犯罪活動的始作俑者;一位世家公子想透過非法交易這種行為,讓自己的父親和家族蒙羞,實現自己的復仇心理。

    二、出現精疲力竭症的深層原因

    外界驅動而非內心驅動造成的成功,會造成許多心理問題。產生心理問題後,自己不自知,反而長期壓抑自己的憤怒,就會產生精疲力竭感。

    外界的驅動常常包括以下兩類:

    父母的期待

    為了獲得父母的肯定,很多孩子會加倍努力,獲得父母想要的而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生活。一旦他們按照父母的要求,一路升級打怪,實現了父母期待的最終目標,卻發現自己的內心一點也沒有快樂和滿足。

    成功文化的影響

    社會文化鼓吹成功、崇拜成功,描述出了成功人士該有的形象:擁有大量的金錢,獲得物質上的成功,不管用什麼手段。

    只追求物質上的成功,忽略了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關係,會讓人在成功後無所適從。只有物質上的成功並不能保證心理上的滿足感,而心理上的滿足感才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三、擺脫精疲力竭,重燃職場熱情

    弄清產生精疲力竭感的深層原因後,我們需要對症下藥,擺脫精疲力竭的感覺,重燃職場熱情,走向真正的人生巔峰。

    01 直面內心,不要自責

    直面自己的需求、弱點和憤怒。不壓抑自己的需求,正視自己的弱點,在合適的時候釋放自己的憤怒情緒。不因為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期待不符而自責,不因為自己的弱點而自責,不因為自己的憤怒而自責。去滿足自己真正的需求,去和自己的弱點和諧相處,去釋放自己的憤怒。

    02 擁抱挑戰、創新和改變

    弄清楚自己內心的恐懼,想象一下失敗的後果,告訴自己,不如趁早改變。

    要知道,你的一點點改變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試著從微小的改變開始。

    進行心理多元化訓練。讓自己的職業生活經常發生一點改變,開發自己的新技能,嘗試新的崗位。經常重新認知自己,並對自己的特點進行重組,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03 與他人建立聯絡和傳承

    試著去相信他人,與他人產生聯絡。將自己的經驗、知識傳承給別人。對他人進行指導,能讓導師從身體和心理上都獲得益處。

    遇到問題時,不要覺得傾述或要他人陪伴是丟臉的事情。像女性學習,與他人建立聯絡,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和心理上的健康。

    童話中,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後,故事就結束了。我們都想象他們會過上無比幸福的生活,但實際上,他們也有可能被生活的雞毛蒜皮折磨地雞飛狗跳。現實中,我們苦苦追求,加班加點,不斷為自己打氣,期望有一天能過上人生贏家的生活。但是,《自我驅動心理學》告訴我們,只追求物質上的成功,忽略心靈的需要,成功後的歡愉只會曇花一現。如果你還在想象自己成功後的樣子,《自我驅動心理學》可以為你的職業生涯做出指導;如果你依然成功但還是不開心,《自我驅動心理學》可以幫助你看清自己,及時行動。

  • 2 # 海哥哥的快樂生活

    這要看成功的定義了,有錢是成功?還是有權是成功?有漂亮的老婆是成功?

    有錢了不快樂,可能是麻煩事太多,自己脫不開身,不自由了,心累的不快樂。

    有權了不快樂,可能是做事要小心了,不能留下把柄,不能做自己不快樂。

    有漂亮老婆不快樂,可能滿足不了她的慾望,所以不快樂。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都不是聖人,不可能事事順心。成功也有成功的煩惱,不成功也有自己的快樂。往事隨緣,萬事不過心,活出自己,成不成功,你都快樂。

  • 3 # 快樂庭院

    什麼是成功?

    一般人眼中的成功就是:

    體面的工作、優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形象。

    這是很多人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種看似很好的生活狀態,是一種有形的物質的外在的標準。

    快樂是人自己心中的一種情感體驗過程,是內在的精神的無形的一種情感。

    體面的工作會帶來一時滿足的快樂;優厚的收入會帶來滿足的快樂,幸福的家庭也會給人帶來滿足的快樂,但是這些都是從外在的滿足給予個人的一種內心感覺,如果一個人追求的不是體面的工作、優厚的收入、看似幸福的家庭,那麼這些都不能真正地滿足他的心願。

    曾有一次,全家在一個酒店度假,遇到一箇中年男子,聽大堂經理說這個人來過很多次,是一個公司的老闆,每次來都是喝的醉醺醺,似乎是老婆離了婚,孩子出了國,一個人借酒排解鬱悶。這個人原本在外人看來是很成功的,很快樂的,可他體驗到的和外人認為的並不是一致的。

    佛陀曾為王子,可謂是成功人士,可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讓他深深感覺到了人生的痛苦,從而放棄王室的享樂生活開始了苦行僧的生活,他卻感受到了無上的快樂。

    他人眼中的成功很多時候並不等同於自己心中的快樂感受!人要想成功的同時把快樂繼續長久一些,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事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經營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4 # 貓黍說

    我們世俗意義上,說的成功,大抵是,物質上的豐富。物質上的豐富,並不代表,精神上的富足。精神上的富足,只是,物質不是太匱乏,那麼,其實都是比,物質上豐富,精神上特別匱乏要快樂一些了。

    其實,這個快樂,要物質和精神匹配才容易,就是,要讓你的精神,稍微超越你的物質,你才會容易快樂。也就是所謂的德不配位的問題。你的精神,有足夠的容納力,能夠駕馭這些財富,你才能夠真正的享受到這些財富的帶來的價值。

    比如,會賺錢,不會花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錢用來幹什麼,錢是用來給自己帶來自由和幸福,帶來開心和便利的。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生活的經營的井井有條,如何把財富更好的結合精神去享受。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土豪老闆並不會被瞧得起的原因,就算,你有再多錢,但是,你社會地位上不去,你精神境界上不去,你依然不會幸福,不會快樂。

  • 5 # 使用者和言悅色

    那要看快樂是建立在什麼立場?你才能快樂。

    打架爭鬥雖然你會勝利,但你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成功又怎麼樣?你快樂地起來嗎?只要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得來的成功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你心裡不踏實,你欠別人的。

    成功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會快樂。偷來的東西你會快樂嗎?你會心虛。坑人的東西你會快樂嗎?那叫缺德。佔有別人的東西,你會快樂嗎?那叫霸道。凡是良心不安的成功,也不是好快樂。因為你良心上不安寧。

    只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快樂才最長久,最幸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助人為樂心裡永遠幸福,因為那是你積的福報。

    做事永遠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才永遠睡得安穩,住的踏實,活得快活。我要努力修好自己的德行,為人類造福。

  • 6 # 踏雪無痕7654381

    其實快不快樂跟成功並無關聯,也沒有一致的定論。什麼叫“成功”,在很多人的眼裡,馬雲成功了,馬化騰成功了,比爾蓋茨成功了,擁有了一定豐厚的財富,是不是就應該快樂了?答案:非也。相反的,他們其實並不快樂。

    舉個例子,一個人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攀登到了山頂,也看到了很多在山底或半山腰的人所看不到的美麗景色,也享受到了不一樣的快樂,可這種快樂是要付出代價的,接下來他要面臨的是如何安全的下山,不至於摔倒,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就是這個道理。對於很多成功人士來說,守業比創業更艱難,就像下山一樣,既然保持速度,又要注意別摔倒,這對於很多成功人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艱辛的過程,所以對他們來說,談快樂還為時尚早。

    就比如那些沒考上理想大學的學子來說是失意,懊喪的,可正在名牌大學就讀的學生就快樂了嗎?沒錢的發愁,可功成名就的就一定快樂了嗎?就像哲學裡說的一樣,人的慾望就像溝壑,不能滿足就會痛苦,滿足了就會空虛,只能像鐘擺一樣在兩者之間來回擺動。

    有趣的是,有人問起一位事業有成的人士,請他談談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和事業感到快樂嗎?得到的答案是舉步維艱,相反的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女職工,家庭和睦,兒女孝順,反而過的很快樂。

    快樂沒有具體的定義,快樂是由心而發的,普通的人不一定不快樂,成功人士也不一定就很快樂。很多成功人士登上了高峰,卻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亂世出英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