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亦稱氣鬱,是指氣的執行不暢而停滯或鬱結不散的病理狀態。 氣滯的病理表現因其氣滯部位、臟腑的不同而異。氣滯的證候表現甚多,但因其主要病機為氣機鬱滯不通,故多以氣滯部位的悶、滿、脹、痛為主。 氣逆:是指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而導致臟腑之氣向上衝逆的病理狀態。氣逆以肺氣、胃氣、肝氣上逆為多見。 不同臟腑的氣逆,其病理表現雖各不相同,但均呈現氣自下向上衝逆的特點。 氣陷:又稱中氣(脾胃之氣)下陷,是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徵的病理狀態。氣陷的形成,多與脾氣虛衰有關。脾主升清,故氣陷往往是脾氣虛弱、無力升清的進一步發展。 中氣下陷的病理表現多見小腹墜脹,便意頻繁,或見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腎下垂等。由於氣陷多在氣虛基礎上發展而成,故中氣下陷每可兼見神疲乏力,氣短聲怯,面色不華,脈弱無力等氣虛症狀。 氣閉,指氣鬱太過,上壅心胸,閉塞清竅,以致突然昏厥,或濁邪外阻,閉塞氣道,氣之出入為之阻塞,肺氣鬱閉,呼吸困難的病理狀態。 氣脫是由於邪氣太盛,正氣驟傷;或長期損耗,正氣衰竭;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氣隨液脫、氣隨血脫等原因,導致氣不內守而外逸脫失的危重病理變化。表現為生命活動瀕危的見證,如氣息低微,眩暈昏僕,不知人事,面色蒼白,汗出多而膚冷,四肢厥冷,脈微欲絕。
氣滯:亦稱氣鬱,是指氣的執行不暢而停滯或鬱結不散的病理狀態。 氣滯的病理表現因其氣滯部位、臟腑的不同而異。氣滯的證候表現甚多,但因其主要病機為氣機鬱滯不通,故多以氣滯部位的悶、滿、脹、痛為主。 氣逆:是指氣的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而導致臟腑之氣向上衝逆的病理狀態。氣逆以肺氣、胃氣、肝氣上逆為多見。 不同臟腑的氣逆,其病理表現雖各不相同,但均呈現氣自下向上衝逆的特點。 氣陷:又稱中氣(脾胃之氣)下陷,是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徵的病理狀態。氣陷的形成,多與脾氣虛衰有關。脾主升清,故氣陷往往是脾氣虛弱、無力升清的進一步發展。 中氣下陷的病理表現多見小腹墜脹,便意頻繁,或見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腎下垂等。由於氣陷多在氣虛基礎上發展而成,故中氣下陷每可兼見神疲乏力,氣短聲怯,面色不華,脈弱無力等氣虛症狀。 氣閉,指氣鬱太過,上壅心胸,閉塞清竅,以致突然昏厥,或濁邪外阻,閉塞氣道,氣之出入為之阻塞,肺氣鬱閉,呼吸困難的病理狀態。 氣脫是由於邪氣太盛,正氣驟傷;或長期損耗,正氣衰竭;或大汗、大吐、大出血致氣隨液脫、氣隨血脫等原因,導致氣不內守而外逸脫失的危重病理變化。表現為生命活動瀕危的見證,如氣息低微,眩暈昏僕,不知人事,面色蒼白,汗出多而膚冷,四肢厥冷,脈微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