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龍45
-
2 # 勒勒呵呵
從戰略層面看,整個冷戰期,美國及其盟國整體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是大大強於蘇聯的,尤其是海軍方面,蘇聯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發展針對美國薄弱環節的武器來平衡效費比。美國造軍艦一是有錢;二是地理環境美國是獨立在北美洲,與亞洲歐洲隔海相望,軍艦是必須品;三是戰略需要,除了蘇聯這個敵人,還有其他的利益要維護比如中東,南美等;而看蘇聯,陸地大國,沒美國有錢,但又要防止美國的圍堵,所以戰略必須選擇發展導彈,導彈相對於軍艦便宜啊……
-
3 # 聯合防務
蘇聯海軍依賴導彈,認為航母只不過是海上棺材,所以蘇聯一直髮展重型核彈頭反艦導彈,連自己的航母都叫“載機巡洋艦”,不期望艦載機能有啥大作為,在航母起飛甲板上也埋設了10枚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這還算有進步,前一代的載機巡洋艦“基輔”級甲板上塞滿了各種導彈,垂直起降的艦載機差不多就是擺設。
看看“基輔”級,說是巡洋艦吧,又帶有艦載機,說是航母吧,甲板上又堆滿導彈發射裝置,就是個不倫不類的怪物,印度購買了其中之一“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之後,改裝中就把這些導彈裝置都拆了,給米格-29K艦載機騰出了甲板。
而同期的美國海軍,航母造得越來越大,從常規動力發展到核動力,艦載機也發展了很多型號,投射能力越來越強,對敵打擊完全不依賴艦載導彈,航母上根本沒有裝備反艦或對地攻擊導彈,就是靠艦載機的轟炸。
這是著名的“企業”號全核動力航母編隊,美國從二戰中使用航母得到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也早早明確航母的海上霸主地位,艦載機可攻可守,可以打核戰爭,也可以打常規戰爭,可以執行威懾任務,不用動不動就拿核彈玩命來嚇唬對手。
歷史證明,美國航母路線是正確的,蘇聯指望打核戰爭贏得戰爭,這是亡命賭徒心態,核戰爭會有勝利者嗎?
結果就是,蘇聯造了一堆核潛艇,巨型核導彈根本沒機會沒派上用場,浪費的這些錢就拖垮了自己。
搭載這些威力巨大導彈的大型艦艇也早早被廢棄,繼承其海軍的俄羅斯海軍力量遠遠談不上國際先進水準。N
-
4 # 職場有備無患
冷戰時期,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跟靠能源出口的前蘇聯比起來顯得遊刃有餘,時刻掌握著主動權。雖然前蘇聯的軍工技術並不亞於美國,比如在戰略武器方面,蘇聯就佔到了絕對主導優勢地位。但是在常規武器方面,美國領先蘇聯可不是一個等量級了,特別是在水面艦艇方面,美國在噸位和數量上,都佔據了絕對優勢。在這點上讓蘇聯感到壓力山大,蘇聯為了應對美國的海上優勢,不得已採取了非對稱作戰思維,利用中程導彈飽和攻擊模式來抵禦美國的海上力量,和中國如今的戰略思想如出一轍。由於蘇聯有限的海上實力,還不夠美國航母戰鬥群消耗的,自然也沒有發展中程導彈來打蘇聯艦船的必要。儘管如此,由於美國及其盟友對能源價格的壓制,再加上美蘇瘋狂的軍備競賽消耗,還是讓龐大的蘇聯紅色政權轟然倒塌。蘇聯時期曾經強盛一時的中程彈道導彈,一時也無用武之地還要承受高昂的維護費用,也被美國忽悠的選擇了“自廢武功”。不得不說蘇聯的解體,是美國戰略上的一場重大勝利。廣大軍迷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
-
5 # 紅日肖叔
冷戰時期,蘇聯海軍用的導彈,美國海軍為什麼不用?
這是因為美國海軍根本看不起。美華人自二戰勝利後,非常驕傲。自認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裹脅西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一眾小弟稱王稱霸、肆無忌旦。蘇聯是被迫抗爭。所以在軍事、科技、經濟方面欠缺很多。加之(一)蘇聯海軍所用的導彈粗大笨重,在艦艇上所佔面積過大,與美軍艦艇發射裝置不匹配。(二)導彈設計彈道資料、爆炸威力、面積、控制裝置都需要重新研究,分析並找出優劣差距,才能進行使用和仿製。但這需要時間和精力。所以,美國海軍在冷戰時期且劍撥弩張的關健時刻是不會使用蘇聯的導彈!!
-
6 #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問題屬於條件不同情況下,各自有所不同了。
美蘇之間的條件不一樣,造成技術理念不同,那麼自然有不同的需求,自然也有不同的結果了。
從現實狀態來說,二戰之後,美國成了世界第一大海軍,蘇聯的海軍力量相對而言,要非常有限,再加上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蘇聯在海上實際上處於一種劣勢狀態,美軍不必擔心出現雙方艦隊決戰的局面,這在70年代以前,壓根沒有考慮了,僅僅依賴於航母艦載機就可以解決對手的水面艦隊,那麼美國軍艦對於裝備反艦導彈的需求不大,自然也就不重視反艦導彈的技術開發。
相比之下,蘇聯海軍就需要挑戰美國的制海權,在這種背景之下,對反艦作戰的需求就非常大,不可能簡單的利用戰機去攻擊水面目標,對艦艇的反潛作戰能力是非常要求高的,這就造成了必然要重視反艦導彈的開發。
再加上,雙方在技術等方面有差別,條件也不一樣,這樣在導彈技術領域的差距是非常大呀。
-
7 # 軍武資料庫
里根政府以前的時間段上蘇聯的軍工技術要遠遠超過美國。在各個方面都是有領先優勢的,尤其是各種導彈技術領先了美國很大的一段距離。
在1960年裝備的P-15白蟻艦對艦導彈則是蘇聯的第一款實用型艦對艦導彈。也是第一款取得戰績的艦對艦導彈導彈。
而同時期的美國還是靠大炮來轟呢。
再往後,蘇聯就積累了一個龐大而繁雜的艦對艦導彈家族。相反,美國的艦對艦導彈才剛剛開始起步。直至1977年美國才正式服役了魚叉導彈,比蘇聯晚了將近20年時間。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給大家一個印象了——冷戰時期蘇聯用導彈攻擊對方,而美軍只有艦炮和魚雷。
為什麼說里根政府是一個時間節點呢?和星球大戰計劃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在里根政府期間開始著重的要建設千艦艦隊,使美軍的水面作戰艦艇達到1000艘。這是美國在發力的時間點,而對比一下當年蘇聯水面作戰艦艇數量是2700艘。所以反艦導彈在那個時候才成為了美軍重點發展的武器。
那之前的美軍想用什麼打蘇聯軍艦呢?美軍當年的確是計劃利用核武器對蘇聯大型水面艦只進行攻擊。在美軍當年航母上的所有攻擊機其實都具備攜帶核武器進行打擊的能力。這也是美國當年的策略。
所以當年A-2攻擊機雖然小巧,但上也是可以帶著核彈攻擊的。
-
8 # Mr華先生好
大家都有了就沒有神秘感了,冷戰時期,不也沒有打起來嗎?都是你嚇唬我我嚇唬你的。真要動起手來什麼好用就用什麼。想搞垮一個國家其實很簡單,讓它不停的研究新科技武器,我前段時間說過這麼一段話,052D~054A~056A是中國海上的中堅力量,航母是我們用來玩的,055大驅的出現和075兩棲艦的構思是用來拖垮別國經濟的。就像家庭一樣個家有個家的過法。
-
9 # 胡楊與鬥士
首先在於雙方的實力和裝備水平決定的。蘇聯並非沒有研製航母的能力,而是因為被愚蠢的決策者毀了。一會是大力發展航母,一會又是大力發展核潛艇,最終導致蘇聯的航母不是真正意義的航母,而是保護核潛艇用的。美海軍有龐大的航母編隊,主要作戰力量是航空兵,所以美海軍對導彈的射程沒有過多要求,只要求精準,重量輕,方便艦載機攜帶。而蘇聯由於沒有航空兵,而軍艦可攜帶的反艦導彈又少,只能在反艦導彈的射程和威力上下功夫,花崗岩的射程達到了變態的五百公里,需要衛星中繼制導,幾百公斤的戰鬥部,而且還能裝配核彈頭!受限於蘇聯電子裝置的缺陷,使得蘇聯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普遍傻大黑粗,而美國則纖細精巧。不僅體現在導彈,在軍艦,飛機上同樣如此,蘇聯的軍艦飛機與同等級的美軍比哪個不是體型碩大,電子裝備密密麻麻。
-
10 # 東斯坦因
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實力底蘊強過蘇聯海軍。美國海軍坐擁十餘艘航母,而且從二戰中使用航母得到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正面硬碰硬就能解決問題,自然不用像蘇聯海軍那樣劍走偏鋒,出奇制勝。因此美國海軍,不像蘇聯海軍那樣重視反艦導彈。美國第一型反艦導彈AGM-84“魚叉”直到1977年才正式定型,而此時蘇聯海軍早已裝備了多款反艦導彈。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蘇聯與美國在加勒比海爭鋒,結果實力薄弱的蘇聯海軍,無法衝破美國的海軍的封鎖,甚至蘇聯艦船不得不接受美國海軍的檢查,最終不得不把核武器撤回國內,蘇聯際形象和威望受到嚴重影響。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聯知恥而後勇,蘇聯痛定思痛開始大力發展“遠洋進攻型海軍”。到80年,從總噸位看,美國346萬噸,蘇聯330萬噸。蘇聯成為了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海軍強國。
不過十年的陸軍,百年的海軍,雖然蘇聯海軍在大手筆的投入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自1907年大白艦隊環球航行開始就已經名揚世界的美國海軍相比,蘇聯海軍在底蘊上差了很多。特別是在海軍實力象徵的航空母艦方面,蘇聯在技術儲備和製造經驗上月美國海軍相差甚遠。
而且,在冷戰中,雖說蘇聯與美國是戰略對手,但是蘇聯的國力其實和美國並不在一個層次上,蘇聯就是最巔峰時GDP也只有美國的70%,可以說整個冷戰,美國的國力一直都是穩穩的壓制著蘇聯。
囿於國力和基礎,蘇聯無法與美國海軍展開正面的對等競爭與對抗。於是在經過研究後,蘇聯海軍決定劍走偏鋒,提出了--飽和攻擊理論。
“飽和攻擊”是原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在美蘇爭霸時期,提出使用反艦導彈打擊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時制訂的一種戰術。利用水面艦艇、潛艇和作戰飛機等攜載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同時在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面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打擊能力的導彈,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反艦導彈突防機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
於是在飽和攻擊理論的指導下,蘇聯就積累了一個龐大而繁雜的艦對艦導彈家族;在海軍艦艇製造上也是得到了充分體現,“基輔”級甲板上塞滿了各種導彈(雖然已現在的眼光看“基輔”級航母裝反艦導彈不倫不類,但是在蘇聯海軍的作戰體系內,這樣的配置卻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反正空戰也打不過美國航母,不如裝幾枚導彈,也許還能咋呼咋呼),基洛夫級巡洋艦更是蘇聯海軍在飽和攻擊理論指導下的巔峰之作。
武器沒有最完美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美國海軍底蘊深厚,兵力雄厚,經驗豐富,只需用堂堂之陣,正正之旗就能解決問題,自然不會對反艦導彈投入過多的精力。而對於蘇聯海軍處於弱勢地位,想要打敗強於自己的美國海軍,自然需要劍走偏鋒,大力發展反艦導彈。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回覆列表
蘇聯紅海軍一直弱於美國海軍,又想抗衡,自從一九六二年古巴導彈危機中,前蘇聯海軍遭受屈辱後,深感不行後轉入大發展,但是一時又追不上,使用了左道旁門,發明了反艦導彈,冥河導彈打沉以色列驅逐艦轟動世界,從此,蘇聯用小編隊跟著美國航母,一旦開戰,多枚又大又重的巨型反艦導彈對美國艦隊飽和攻擊,蘇聯導彈大得都象小飛機。反觀美國,航母艦隊的優勢天下無雙,空中優勢非常明顯,不發展反艦導彈,只是以色列軍艦被擊沉後,才開始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