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石書藝
-
2 # 文化壹壹
既然是初臨,就肯定有不如意之處。
更有甚處,《九成宮》,如此大手筆,更要有長久的磨練和練習。
第一、手抖,說明是有戒心的,同時也是有初心的。足以說明自身的戒驕戒躁,對《九成宮》的敬畏,也是造成手抖的原因之一。
第二、初次臨摹,無論是什麼,肯定有諸多不順之處,但一定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態。長橫把握不準,就把這個作為第一個突破口,如何破題,成為了這第一步的關鍵。
第三、想要克服,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萬里長征第一步,不是幾分幾秒就能解決的問題。
總之,戒驕戒躁,從容面對,一定能有好的收穫。
-
3 # 止廬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體中結構最嚴謹的楷書,臨學它,很能鍛鍊人。
長橫不是大問題,長竪得認真對待。長筆畫有困難,這和字徑有關係,不知道你的字徑有多大,建議有兩種方法:
一,縮小字徑,初學可適當降低難度。
二,用枕腕法增加運筆高度,擴大行筆的迴旋餘地。
注重筆畫之間的距離至為重要!
祝你如願!
-
4 # 書法顏二
題主的這個問題怎麼跟我經歷一樣呢?我來談談體會吧。
我初學書法那會,臨的是顏真卿的《多寶塔》,剛開始,差不多一個星期左右吧,每次拿筆都感覺很僵硬,寫的時候戰戰兢兢的,寫長的筆畫更是抖的厲害。那時候老師讓懸腕,手腕懸在空中,左右不著邊際,沒有一點實在感。奇怪的是,拿起筆來隨意亂寫手卻不抖。
於是我想應該是太緊張了,太過於在意。就想辦法放鬆心情,放鬆肌肉,慢慢的堅持著,有時候實在是抖,就把手腕放下來寫,當作休息,然後又再懸腕再寫,斷斷續續,堅持一星期左右,漸漸克服。
實際上跟我一起學習的好多個人都有這種現象,後來總結,這是不得法的一種表現,就是你下筆的時候,不知如何是好,不知下一步行筆該如何做,所以無所適從。
正確的方法是筆尖頂紙的時候要做一個入筆動作,調鋒。頂紙——調鋒鋪毫;或者筆在空中做完入筆動作,順勢入紙,調鋒鋪毫。這樣筆就實在了,感覺就實在了,手就不會再抖。
再則多練習,成為習慣,讓拿筆就像拿筷子一樣。
我現在雖然字寫的不咋滴,但是懸腕懸肘都應用自如,方法就是多寫多練。
回覆列表
凡初學書法,手抖是沒有掌握正確的用筆方法,即不通筆法所致。你說初臨《九成宮》,特別是寫長橫時手抖,也是同樣的問題。
現在普遍流行枕腕寫字,這其實是有缺陷的用筆方法。它的優點是利於初學者穩定筆法,但依託支撐點的執筆法終究會影響運筆,尤其寫大一些的字、或者行草書,筆勢的發揮受到限制非常明顯。很難想象,張旭、懷素的大草是以這種執筆姿勢完成的。
筆法不僅是完成點畫形態的規則,也包括點畫起承轉合、提按、調鋒等運筆的手勢和動作,而這些為完成書法形態的基本動作要領,是人的行為範疇,一個人的行動如果侷限於某一特定的區域完成,既不符合生理功能,也不利於書寫的盡情揮灑。
回到你所說的問題,抖筆的出現,主要與枕腕書寫制約有關,當然既是懸腕執筆,也有一個熟練和習慣的過程,畢竟比枕腕執筆難度大。
如掌握了米芾的執筆以“提鋒、豎腕、懸臂”為原則、四面八方、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筆法,讓你抖筆都難。古人有一種說法,提鋒至少要練十年功,而懸腕提鋒之少要練二十年,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