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是家庭生活、人際溝通、職場心理、親子教育、夫妻關係,如果利用好心理學的一些知識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以獲得和諧健康良性的心理狀態,這有待我們不斷地去面對、應對、解決。
現在就由啟涵心理(FDSP)為大家羅列一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供大家在生活應用中參考:
01.酒與汙水定律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啟迪:一個正直能幹的年輕人進去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年輕人要多接觸一些美好的東西,防微杜漸,堅決摒棄醜惡的東西。
02.馬太效應
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啟迪: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再者,當目標領域有強大對手的情況下,就要另闢蹊徑,找準對手的弱項和自己的優勢。
03.糖果效應
心理學家測試一群4歲的孩子能否堅持在20分鐘後吃糖,經過12年追蹤,發現表現不同的孩子長大後個性不同。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
啟迪:要善於抵制誘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別指望自制力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增長,需要有意識地去鍛鍊。
04.聚光燈效應
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後馬上就忘了。
啟迪: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你感覺自己在他們眼中是失敗的、消極的,其實不是的,勇敢拋掉這些不正確的“假設”,因為這些想法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
05.蘑菇定律
指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樣還要被澆上大糞,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啟迪:當幾天蘑菇,能讓我們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
06.飛輪效應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啟迪:人在進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領域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一過程。如果要讓飛輪轉起來不花太大力氣,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堅持,這也意味著得用時間足夠來保證。
07.酸葡萄效應
當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啟迪: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種意義,只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應。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此,事後應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08.凡勃倫效應
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Grand SantaFe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啟迪:人也是一樣的,要想得到“好價錢”,就應該把自己雕琢成器,放在正確的地方待價而沽。
09.南風效應
源於一則法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呼嘯,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寒冷,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溫暖,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啟迪: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於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
10.三明治效應
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
啟迪: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肯定、賞識對方,可以使接受批評者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11.曝光效應
這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我們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啟迪: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會贏得好感。
1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透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資訊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啟迪: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時,要注意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儀表風度,—般情況下人們都願意同衣著乾淨整齊、落落大方的人接觸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談舉止,舉止優雅,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13.木桶效應
由一些木板釘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只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要想使木桶多盛水,就要下功夫彌補最短的那塊木板。
啟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14.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啟迪: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資訊,這種資訊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充套件。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15.登門檻效應
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啟迪:在要求別人做某件較難的事情而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當他們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透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別人容易接受,預期目標也容易實現。
16.鳥籠效應
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
啟迪:鳥籠效應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要絕對化,合理的東西里面會有不合理的因素,貌似不合理的東西其實也會蘊藏著合理的因素。
17.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透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啟迪: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犯毛毛蟲似的錯誤,一是思維存在惰性,二是目光短淺,三是害怕風險,四是缺乏膽識和魄力,五是缺乏創新的思想,六是缺乏可行性目標。
18.Mustang結局
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的現象。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
啟迪:情緒是自身選擇的結果。外在事物並不能傷害我們。倒是我們自己對這些事物的信念與態度讓自己受到了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是家庭生活、人際溝通、職場心理、親子教育、夫妻關係,如果利用好心理學的一些知識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以獲得和諧健康良性的心理狀態,這有待我們不斷地去面對、應對、解決。
現在就由啟涵心理(FDSP)為大家羅列一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供大家在生活應用中參考:
01.酒與汙水定律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啟迪:一個正直能幹的年輕人進去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年輕人要多接觸一些美好的東西,防微杜漸,堅決摒棄醜惡的東西。
02.馬太效應
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啟迪: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再者,當目標領域有強大對手的情況下,就要另闢蹊徑,找準對手的弱項和自己的優勢。
03.糖果效應
心理學家測試一群4歲的孩子能否堅持在20分鐘後吃糖,經過12年追蹤,發現表現不同的孩子長大後個性不同。從小時候的自控、判斷、自信的小實驗中能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就叫糖果效應。
啟迪:要善於抵制誘惑,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別指望自制力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增長,需要有意識地去鍛鍊。
04.聚光燈效應
有時候我們總是不經意的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我們出醜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可是事後馬上就忘了。
啟迪: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你感覺自己在他們眼中是失敗的、消極的,其實不是的,勇敢拋掉這些不正確的“假設”,因為這些想法本來就是不切實際的。
05.蘑菇定律
指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樣還要被澆上大糞,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蘑菇生長必須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啟迪:當幾天蘑菇,能讓我們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
06.飛輪效應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衝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啟迪:人在進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領域的時候,都會經歷這一過程。如果要讓飛輪轉起來不花太大力氣,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堅持,這也意味著得用時間足夠來保證。
07.酸葡萄效應
當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啟迪:任何一種事物都會有正反兩種意義,只要起到暫緩心理壓力作用,使心理得以平衡,就有其實際意義,即"合理化"的酸葡萄效應。當然,我們不能總是停留在此,事後應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
08.凡勃倫效應
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Grand SantaFe高消費者反而越願意購買的消費傾向,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
啟迪:人也是一樣的,要想得到“好價錢”,就應該把自己雕琢成器,放在正確的地方待價而沽。
09.南風效應
源於一則法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呼嘯,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寒冷,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溫暖,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啟迪: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由於方法不一樣,結果大相徑庭。
10.三明治效應
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
啟迪: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肯定、賞識對方,可以使接受批評者積極地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11.曝光效應
這是一種心理現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我們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啟迪: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會贏得好感。
1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透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資訊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啟迪: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時,要注意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儀表風度,—般情況下人們都願意同衣著乾淨整齊、落落大方的人接觸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談舉止,舉止優雅,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13.木桶效應
由一些木板釘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只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要想使木桶多盛水,就要下功夫彌補最短的那塊木板。
啟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14.破窗效應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啟迪: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資訊,這種資訊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充套件。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15.登門檻效應
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這種現象,猶如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啟迪:在要求別人做某件較難的事情而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當他們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透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別人容易接受,預期目標也容易實現。
16.鳥籠效應
假如一個人買了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養而不會把籠子丟掉,也就是這個人反而被籠子給異化掉了,成為籠子的俘虜 。
啟迪:鳥籠效應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要絕對化,合理的東西里面會有不合理的因素,貌似不合理的東西其實也會蘊藏著合理的因素。
17.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透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啟迪: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犯毛毛蟲似的錯誤,一是思維存在惰性,二是目光短淺,三是害怕風險,四是缺乏膽識和魄力,五是缺乏創新的思想,六是缺乏可行性目標。
18.Mustang結局
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的現象。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
啟迪:情緒是自身選擇的結果。外在事物並不能傷害我們。倒是我們自己對這些事物的信念與態度讓自己受到了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