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俠客

    北洋軍閥混戰期間的派系如下:

    皖系:首領為段祺瑞,其勢力主要在陝西、蒙古

    直線:領導人是馮國璋和曹錕,主要力量在直隸,河南,湖南,湖北和長江下游。

    直系:首領為馮國璋和曹琨,其主要勢力在直隸、河南

    奉系:首領為張作霖,其主要勢力在東三省、察哈爾、熱河、直隸

    國民軍(西北軍):國民軍有三個軍事單位:國民軍有馮玉祥、胡景翼、孫嶽三個軍,其勢力在察哈爾、綏遠、河南、陝西

    滇系:領袖是唐繼堯,主要力量在雲南,四川和貴州。

    桂部:領導是盧榮廷,主要力量在廣西和粵北。

    粵系:領導是陳炯明,主要力量在廣東。 1922年,陳炯明發動叛亂,但被擊敗。

    川系:盤踞四川的軍閥有好幾股,主要有熊克武、劉存厚、劉文輝

  • 2 # 疾速衝刺的蝸牛

    這取決於你對北洋軍的定義,如果是清朝的北洋軍的話不到十萬人。如果是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的話,那麼鼎盛時期兵力過百萬。

  • 3 # 跪射俑

    北洋軍兵力最多時有120萬人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練兵,編成“定武軍”。隨後改派袁世凱訓練新軍。袁世凱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和操典條令,對定武軍進行改編,由4000餘人擴編至7300人,定名“新建陸軍”,即北洋新軍。

    北洋新軍的建成,是中國陸軍近代化的開始,也為袁世凱奠定了作為北洋軍閥頭子的基礎。1898年,新建陸軍改編為拱衛京師的“武衛右軍”。1902年擴編為“北洋常備軍”。

    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軍鎮、協、標、營為師、旅、團、營,並大肆擴軍,增編12個師、16個混成旅。1913年袁為鎮壓“二次革命”,派4個師、3個旅及武衛軍(張勳部)對南方革命黨人發動進攻,擊敗討袁軍,將原駐直、魯、皖的北洋軍勢力發展到除滇、黔、桂及邊遠地區以外的長江以南各省(見討袁戰爭)。1912-1914年,北洋軍先後在豫、鄂、皖、陝、甘等省鎮壓了白朗農民起義軍(見白朗起義)。1914年袁任命參謀本部次長陳宦為四川軍務會辦,並令其率北洋軍3個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權力,極力擴大北洋軍。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轄和依附的軍隊共計33個陸軍師、97個混成旅(含部分步、騎兵旅)、33個混成團(含部分獨立步、騎兵團),總兵力達12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為北洋嫡系部隊。隨著北洋軍實力急劇膨脹,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稱帝,激起全中國人民強烈反對。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高階將領在昆明發起護國戰爭。前往滇、川、湘、桂鎮壓護國軍的北洋軍被擊敗,袁被迫取消帝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員工工作能力比領導還強,卻當不上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