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樂堂主
-
2 # 靜觀天象——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淸楚《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論語》這部書,沒有嚴格的纂編,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無緊密聯絡,大致的歸了歸類。全部書共二十篇。
我喜歡《論語》的所有篇章,為什麼這樣回答呢?因為,如果你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自身職業、身份而言,喜歡某幾章或哪一章,也就只能說盡是喜歡而己,並不真正深刻理解某章某句的真正內函和意義。
《論語》這部書是孔子及弟子們的話語集編而成的,看起來不相關聯,實際上都是相輔相成,篇章融為一體。古人說:‘一切從《論語》開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論語》教給人們怎樣為政、做人、為人父、為人子、立志、生活、待人、交友、增智等。可以說《論語》窮天地萬物之理,究政教法度之制,辯治亂興廢之由,析身心修養之本,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略,是通權達變的藝術,是一種積極的用世思想,人生立世的學問。
要想真正深刻理解《論語》中的每一章或句的要義,就要深刻研讀《論語》的宗旨要義,研究悟透孔子思想精髓,通研《論語》的全部篇章,達到融會貫通。真正的把《論語》中的學問運用到個人的生話工作中去,提高個人的人生價值!
所以,我喜歡《論語》這部書的每個篇章。請友品薦!
-
3 # 雪舞風華
我認為所有章都重要。《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全書共20篇492章,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大家也看到了,《論語》講的不是一個方面而是多個方面的事情,它不像咱們現在讀的普遍文章有個明確的中心思想,它是有多個觀點。只是根據受眾人不同,會有不同的則重點,所以我認為《論語》的所有章都重要。
-
4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論語最重要的是多少章?這是什麼問題。論語通篇都是論述人怎樣做才能符合華人的道德標準。或者說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這是論語說要表述的思想。論語是孔子在教授弟子時弟子根據老師在處理問題在遇到問題時老師是如何處理的所做的記錄。書中是根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條件,不同的人所發生的事情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一一進行了解答。無所謂那個事情不重要,那個事情青哪個事例重。都是人生活在現實中應該如何安身立命的表述。讀論語要讀出來裡面深刻的道德觀,讀出裡面深刻的處世標準。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的知識。知識怎分重要與否?凡是對自己有用的,凡是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的,凡是對我們生存在人群中有幫助的都是重要的。技不壓身就是這個道理。論語是中國著名的人文教育家影響世界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學說可以說影響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使華人完成了從愚昧社會到文明社會過渡。他是古代華人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他的論述或說思想影響了世界發展的程序。所以不要將論語拆分來讀,系統的讀懂論語對你今後的工作生活有巨大的幫助。論語是一部以道德標準為準則的人類科學著作。是人類應該遵循的處世原則標準。讀懂這些你就明白論語的科學價值了。所以論語通篇都是知識,而知識是不分重要不重要的。謝謝閱讀
-
5 # 葉好古
《論語》是一個整體,每一章都很重要
《論語》雖然是語錄體,但它是一個整體,每一章節,每一段落都不是分離隔開的,而是相互聯絡,連貫一體的。
如果你去單獨的理解一個章節或者是一個段落就容易陷入到誤區裡面,容易產生偏差。其中有很多的一些語句都需要聯絡起來才能夠理解的了。
但是,這裡既然提問者提了這個問題,那麼我還是就自己的心得給你列一個重點。
《論語》的“里仁”、“堯曰”篇是重點,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是《論語》的重點,而“堯曰”篇中點出來的“天下為公”精神又是自古以來仁人志士們的精神傳承。
“里仁”這一篇裡面點出了儒家的一個核心——“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不管孔子,或者是儒家闡述什麼道理與道義都離不開“忠恕”這個原則,如果離開了這個“原則”就是偏離了儒家正統的宗旨了(忠是客觀公正,是把中放在心上。而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里仁”篇是《論語》的核心,而“堯曰”篇則是《論語》的結尾,作為最後一篇它點出了君王應該“天下為公”的宗旨,點出了為君、為臣、為人的根本。
所以,如果你看《論語》的話,那麼這兩章是重中之重。
回覆列表
首先我要坦率的說,這個問題問得不科學,把問題絕對化了。
就《論語》而言,本身並沒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只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看的角度不同,重要的部分也就不同。
如果要我一定說出哪一章最重要,那我的回答是:學而篇第一最重要。理由如下:
(一)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做人。這是一個人一生的大課題,需要用你的一生來完美的回答。所以,學而篇第一告訴我們: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如果一個人在做人的根本問題上出了問題,那他就不配為人。
(二)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學而篇第一告訴我們的正是:人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怎麼樣才能做這樣的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人生最大的危險是什麼?是經受不住各種慾望的誘惑。學而篇第一告訴我們: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學而篇第一,講的都是做人的最根本的道理和原則。所以,我說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