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默成01
-
2 # 亭林文學
本來看到這題已經有這麼多回答,不準備再答的,結果翻了一遍暫時還沒看到一個說清楚的。
這個問題很明瞭,兩句話就解釋完了:
“你是……”表示這句話是“我”對“你”的判斷,至於你原本是不是,本沒有定論,這句話只表明在“我”眼裡,“你就是什麼什麼。
而“你這”就完全不一樣了。直接把宋玉定義為了小人。不管“我”有沒有說這句話,宋玉就已經是個小人,因此“我”不需要再去用“是”來判斷宋玉是不是小人,直接用小人指代宋玉就是了。
至於什麼強調啊氣勢啊,都是在這個語法基礎之上的。
-
3 # 王榮聯1
郭沫若先生的歷史劇〈屈原〉,當年在山城重慶上演曾轟動一時,郭沫若在戲中對一段話中的一個字的改動,也曾一度在文壇傳為佳話。該戲中有一段嬋娟斤責宋玉的原話:“宋玉,我特別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次在後臺化妝間,一演員建議改為“你是無恥的沒有骨氣的文人”。後來又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一改,郭沫若連聲稱好,他讓演員張瑞芳就這麼說這麼演。果然,臺詞中增加了一個“這”字,判斷堅決,表現特別強而有力,顯然是點晴之筆,語氣效果比之前要好得多。由此可見,一代文豪郭沫若在臺詞中虛心改動一個字的舉動被稱“一字師”,是很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
-
4 # 手機使用者14273772677
能幫我自動化,用不用講符號那個?不能用文字標點符號那些不是小數點嗎?幫我寫文章納悶的省略號省略號不是小數點,文化寫出來,這叫小數點,省略號那個點點,都是學碩家省略了,拿點點的,千萬餘講不了趙本山就是用這個,點兒點兒點兒點兒點兒點兒點兒是一個麼?你們寫作沒點那個小數點兒祖宗叫省略號,省略號,自個兒想認為中午你們學問大能小省委問人,學用這個點點點,孩子們一看小了,趙本山歲數大,用的是省略號,他用的太多了,點兒點兒點兒,千元萬語說不出來,省略號是什就是你想的多想想,老祖宗是這個文化,不信問你的老師講不了,問你的老師老先生,我說這省略號怎麼用?對嗎?我寫作我寫是畫畫字一我都不懂,我會寫了嗎?你學會了問我這個字寫的對嗎?謝謝您們,學老師,幼兒畫說老師說的對了
-
5 # 亦有所思
這是最簡單的煉字之法!
“你這”與“你是”相比,不僅有“語氣”上的差別,也有“態度”上的差別,甚至更有“品德”上的差別。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只是平鋪直敘,只是冷靜理智,無怨無怒,無喜無悲,彷彿事不關已。
“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語氣明顯要重一點,哪怕是輕言輕語,也有明顯的力度加持,所謂語雖不重,但擲地有聲。
同樣,這個態度一定是否定的,否定你的行為,否定你的做派。而前一句這個否定的意味並不明顯,而且那一句沒有任何立場。
而和“骨氣”連在一起,顯然添加了品德或情操的意味,不僅僅是否定,而且是公正無誤的判斷,而且這種道德上的判斷是站得住腳的!
是的,現代白話文也需要煉字
比如:
“他喝醉了,倒在院子裡。”和“他喝醉了,泥在院子裡。”相比,顯然後一句更生動,更形象。
比如:
“你熱烈的目光,讓我倍感壓力”和“你的目光,將我灼傷”相比,顯然那一個“灼”字更能讓人感受同受。
比如:
“秋天到了,麥子都沉沉的”和“秋天到了,麥子也彎了腰。”相比,前者是報告,後者是詩歌。
比如“月亮的邊上是白雲”和“月亮吻了一下白雲”相比,從情感成分來看後句就帶有明顯的愉悅因子。
這都從古詩詞流傳過來的煉字之法。
比如“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的前身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如果和屈原那一句相聯絡的話,有兩個詩詞例子
一是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中的“抵”字,為什麼不用是,值,如,似,若等字?
還有李義山的“此情可待成追億,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已”字,為什麼不用亦,更,是,兩,競,卻等字?
僅杜公和義山這兩處,越想其中妙處越多!
順便說一句題外話,“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一句話是說宋玉呢?還是說郭沫若自己呢?
諷刺,莫過於此!
回覆列表
郭沫若先生最早的臺詞用的“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在臺下聽,總覺得不夠味兒,想改成“你是沒有骨氣的無恥文人”又嫌不足。一個演員提醒後,改成了此句。妙就妙在“你這什麼”句式表示堅決的判斷,且帶有極端憎惡的感情色彩,效果比“你是什麼”更為鮮明強烈,很好的表達了嬋娟對宋玉的痛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