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肉嘟嘟的小嘴巴62
-
2 # 大遊遊啊
我算是比較喜歡聽郭德綱的相聲的。
基本上每晚睡前戴耳機。放一段20多分鐘的相聲。聽著就睡著了。作為一個民間藝人,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屬難能可貴了。
相聲現在的復興。個人認為離不開郭德綱。
據說曾經也是為了討生活。體制內不要他。排擠他。打壓他。這個傳統行業是很注重師從的。最後是侯耀文盯著壓力收了他。才讓他在北京相聲界有了一絲絲的地位。
到今天。捧紅的演員不計其數。岳雲鵬。張鶴倫,曹雲金等等。還有最近風頭真盛的辯哥哥張雲雷。
至於人品。沒接觸過的人是沒有發言權的。
-
3 # 羲皇后人
我很喜歡聽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聽了很多年了,從來沒有好好想想如何評價郭德綱。現在試著說說:相聲是傳統文化曲藝的一種形式。歷來得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猶如嘮家長裡短,說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學的是天地萬物的千姿百態,逗的是苦惱人的笑,唱的是太平歌詞。
郭德綱師從侯耀文,遠承相聲大師侯寶林,具有深厚的童子功,完全繼承了傳統相聲這門藝術的精髓,且有所發揮。雖然得不到體制內的同行認可,但他的才藝只能讓那些人羨慕嫉妒恨。
郭德綱在繼承傳統相聲方面針對所謂的反三俗,主張相聲雅俗共賞,拼文化底蘊。這個理念立論無疑是政治正確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考察他的作品,真的做的雅俗共賞了嗎?其實大多數人都覺得還是俗的東西多於雅的。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了。郭德綱的相聲在說學逗唱、抖包袱的藝術上的駕輕就熟方面,確實是達到了陽春白雪天下獨步的大雅之堂;在所說的相聲內容方面尤其那些倫理哏、大腸刺身、非議同行、風花雪月方面,的的確確俗得令人作嘔。這恐怕也是相聲市場需求品味不高所致。傳統相聲首先得要有生存能力,然後才是提高。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沒有德雲社那種為稻粱謀的生存壓力,當然可以堂而皇之的指手畫腳、好為人師了!我敢說相聲界要說比拼傳統文化底蘊,誰也深不過小黑胖子!
評價郭德綱,就不能不說說郭德綱與他人創辦德雲社。郭德綱按照傳統給德雲社的弟子們排了“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個輩分。德雲社既是一傢俬人社團,也是具有現代公司性質的法人。當家人是郭德綱的賢內助和小舅子。傳統與現代,公與私糾纏不休,內訌不斷,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這不僅是郭德綱的治理思想有先天不足,也是這個行業被體制內的人視為奇葩予以排斥拉攏打壓所致;更有作為現代人的郭德綱的弟子們既受不得德雲社的家長制,也有個人也修養不夠,急功近利追求名聞利養的緣故。這恐怕是郭德綱最令人非議之處吧!
德雲社把德字排第一字,就應該不僅僅只是論資排輩,還應該注重德行的培養。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個道,不僅是相聲藝術,還是演員的修養,就是對道的態度和領悟,端正了態度,領悟了藝術意蘊,就是得道,也是“德”。郭德綱對待相聲界那種傲視群雄捨我其誰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弟子不能一視同仁也是關係德雲社前途命運的所在。
仁者愛人,仁者無敵。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這人慾橫流的時代,還是自守中庸之道,明明德為上。願郭德綱好自為之,祝德雲社青春常駐。
-
4 # 句慧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可以從他的字裡行間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前段時間看過他的書《過得剛好》,評價不敢當,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吧。《過得剛好》是郭德綱把這些年陸陸續續寫的一些文章整理成的一本書,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自傳,你可以看到他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
八歲從藝,闖蕩江湖三十多年,歷經風風雨雨。三次上京發展,窮過,苦過,受過罪,捱過餓,是“傳統文化”四個字支撐他一路走來。有的人拿相聲當手藝,養家餬口,他拿相聲當命,有天賦,有熱情並在這個領域不斷鑽研才有了今日的成績。 文中涉及很多私人恩怨,字裡行間對同行打擊報復的痛斥,語氣刻薄,怨婦氣息極重,孰是孰非,無從評價。
郭德綱對相聲行業作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他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段子精彩絕倫,可見文化底蘊之深,據說私底下不愛社交,就愛獨自在書房待著看書寫字。他對語言文字的把控讓人折服,在相聲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默默堅持到如今的柳暗花明,讓相聲可以走出國門,令人佩服。
很喜歡郭大爺的相聲,期待更好的作品,同時也祝願咱們的傳統文化可以越來越好。還有,我也炒雞喜歡岳雲鵬哈哈哈。
-
5 # 蔡員外1979
看我是什麼人,取決於你是什麼人?
郭德綱從來就不是神,昨天不是,今天也不是。
有人說,有了他,中國相聲才有了今天,是中國相聲的救世主,是相聲界的民族英雄云云。
若干年後還是這些人說,郭德綱膨脹了,你看他從英雄墮落成了狗熊,你看他翻來覆去那幾個段子,你看他一天到晚屎尿屁,你,看看他掉錢眼裡了……
他還是一如既往,淡淡一笑:
看我是什麼人,取決於你是什麼人……
作為一個名人,會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對他進行解讀,批判,褒揚(基本都會摻上但是兩字),乃至於各種歪曲,斷章取義。
05年至今,有關郭德綱的話題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如果說郭德綱拯救了中國相聲,倒不如說拯救了千千萬萬個娛記們的新聞事業,如果說郭德綱養活了德雲社上上下下百餘口人,倒不如說養活了千千萬萬個娛記們的家庭。
我從來就不認為相聲是一種藝術,正如許多藝術形式的初衷一樣,它從一開始,不過是民間藝人用以養家餬口的一種方式,包括刻意拔高的京劇也是如此。
當然,現代社會到處都是藝術和藝術家,什麼人體藝術,行為藝術,盜竊藝術,青樓藝術……等等。
藝術和文化成了失足者的牌樓。
郭德綱顯然很清楚這一點,他從一出道就用一種憤世的低調來評價自己是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他用鮮明的態度給自己對相聲的理解戴上了個人標籤——非主流!那一年,非主流還是好詞。
而主流虛設的相聲形象從此崩塌,
相聲從骯髒的聖殿迴歸到人間煙火,迴歸到小劇場,迴歸到“你買票笑著進場,我讓你笑著回家”。
這是郭德綱的功勞,是郭德綱從自身出發讓相聲迴歸到為現場的觀眾服務,博”衣食父母”一樂,無心栽柳柳成蔭的壯舉。
但是,這遠談不上拯救中國相聲,因為郭德綱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民間藝人,從始至終都沒拿過國家一分錢,也沒有專項資金給他說:德綱,你救救中國相聲吧。
相反,某些組織一直都在對郭德綱的相聲進行圍追堵截,
反三俗,反這個反那個,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下,郭德綱儼然成了相聲的罪人,是他毀了中國相聲……
——看我是什麼人,取決於你是什麼人。誠哉斯言。
一路坎坷走來,勢必疾惡如仇。
他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
也吃五穀雜糧,也有喜怒哀樂。他沒有通天徹地之能,也本非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回到郭德綱常說的一句話:沒有君子不養藝人。
這話顯然有兩個含意:
一種就是說,舊時藝人撂地演出,靠的是觀眾們的自覺和修養,要是都看完就罵街,一走了之,相信舊時的民間藝人早餓死了。
另一個就是藝人對於自身的認識——怎麼讓觀眾自覺的掏出錢來買我的票,看我的相聲。
說白了:就是怎麼做好一個相聲藝人,怎麼讓觀眾喜歡我,喜歡我的相聲!
——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相聲事業。
如果說到今天德雲社依然是中國相聲的一杆大旗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中國相聲依然在原地踏步,中國相聲依然離不開郭德綱。
而事實是,郭德綱隨時隨地都能離開相聲……
離開了相聲,他依然能活得很好,活得很滋潤。
幸好,他對相聲一直有不捨的情結,帶著某種使命感,
也許等到哪天,德雲社不再是郭德綱的德雲社,
離開了郭德綱,德雲社依然能夠扛著大旗,遍佈大江南北,
等到那一天,也許,他才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在小劇場裡,一二百人,說說書,填填坑
……
一屋不掃何須掃天下,
所以,郭德綱依然還是那個郭德綱,
而你,還是你嗎?
——看我是什麼人,取決於你是什麼人。
回覆列表
我知道他是一個藝人,特別小品演員。他本身對相聲,曲藝,戲曲這些傳統藝術是特別好,無論他靠掙了多少錢,他本身的出發點是愛相聲的,愛才能肯鑽研、肯下功夫。有時候網上會流傳一些郭在後臺、私下自己哼唱或者對詞的影片,那種狀態下他都是精神飽滿,非常滿足的感覺,不是僅僅當作一份工作在幹。而且他每當挖掘到那些瀕臨失傳的東西時,是有興奮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