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蜂行業中,中國無論是在養蜂數量上,還是蜂產品的產量上,都一直穩居世界首位,是知名的養蜂大國,同時,中國也一直在大力扶持養蜂業,提倡科學養蜂。因為養蜂業相對來說,是集社會、經濟、生態於一身的行業,既不會衝擊種植業,也不會對傳統養殖業產生影響,更不會汙染環境,是值得被大力扶持的行業,更何況,養蜂業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
其實,養蜂業在中國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中國最早有“蜜”字記載是在殷商甲骨文中,證明了中國在3000年前就已經開始取食蜂蜜。而關於中蜂飼養的記載,最早出現於3世紀的書籍中,至於養蜂的科學記載,在公元3世紀以後就能看見一些記錄了。清代郝懿行的《蜂衙小記》(1819年),關於蜜蜂形態、生活習性、社會組織、飼養技術、分蜂方法、蜂蜜的收取與提煉、蜂巢的清潔衛生以及天敵的驅除等方面都有提到,是早期較為全面地記載養蜂的書籍。到20世紀30年代,意蜂由日本引入中國,活框飼養開始出現。1926年,美國E.F菲利普斯的《養蜂學》和本世紀多位專家執筆的《蜂箱與蜜蜂》的出版,標誌著養蜂學的形成。
一、中國養蜂業的現狀
1、假冒偽劣蜂產品盛行,養蜂行業遭到破壞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假冒偽劣蜂產品,消費者談“蜜”色變,這對中國的養蜂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一方面,超市櫃檯上充斥著黑心商販製造的假冒偽劣蜂產品,消費者難以買到優質蜂產品;另一方面,終年在深山中養殖的蜂農,生產出的優質蜂產品卻賣不出去。可以說,假冒偽劣蜂產品的出現,不僅深深傷害了消費者,更擾亂了正常的蜂蜜市場,影響了蜂農的利益,使養蜂行業遭到破壞。
2、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
中國目前在養蜂數量和蜂產品的產量上都是位居世界首位的!但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中國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養蜂個體較多且處於弱勢狀態,無論在技術層面上,還是產銷結合上,都呈現出滯後之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群體優勢,形成有效產業鏈。此外,各方面職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也是制約養蜂業組織化的一大原因。
3、機械化程度低,推廣難度大
就目前而言,中國養蜂機械化程度雖然有所改進,但基本上還是沿用上世紀的那套,機械化程度較低。近年來,有很多科技人士投入到養蜂行業中來,為養蜂業打造機械化裝置,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卻被卡在推廣上面。儘管蜂農在機械化裝置時,感嘆裝置效率高,但卻很少有人願意使用。
4、蜂蜜質量相對較低,影響出口
成熟蜜和未成熟蜜在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成熟蜜需要的釀製週期更長,但營養價值很高;未成熟蜜需要的釀製週期短,營養價值方面就遠遠不如成熟蜂蜜。有些養蜂人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降低成本,不願再生產成熟蜜,而是傾向於生產未成熟蜜,這就造成本該走向國際市場的“成熟蜜”,因質量無法達到標準,而轉投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供大於求,蜂蜜價格過低,為了利益最大化,蜂農只能透過降低蜂蜜質量來獲取利益,最終形成蜂蜜市場的惡性迴圈。
二、中國養蜂業的前景分析
雖然中國的蜜蜂數量和蜂產品數量位居世界首位,被稱為世界養蜂大國,但卻沒有成為養蜂強國,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和國際相比,我們的養蜂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與國際蜜蜂養殖技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中國養蜂業目前的特點是規模小、分散性高,但也正因為是這樣的特點,中國養蜂業未來在技術和規模上會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優質蜂產品這類健康養生類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養蜂業在未來必定會找準自己的定位,朝著現代化養蜂、科學養蜂的方向發展,用機械化代替手工作業,用科學技術武裝養蜂業,用先進的管理和經營方式管理養蜂業,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目前養蜂技術上存在的缺陷,實現蜂蜜的高產、穩產。
三、中國養蜂的發展方向
1、建立養蜂規模化生產試點基地,適度嘗試規模化生產
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專業養蜂是存在一定差別的。發達國家養蜂的機械化程度高、規模大且較為密集、人均飼養量和產量都居於較高水平,用高程度的機械化水平推動養蜂規模化發展,又用規模化水平帶動機械化發展,兩者相互依託,密不可分,這也成為了現代化養蜂的標準模式。而在中國,大多屬於個體養蜂,相對來說,專業化程度和機械化程度較低,分佈較為分散,飼養的蜜蜂一般有幾十群,少數有上百群以上。這樣的養殖方式,也造成中國養蜂業與世界養蜂業的差距,蜂蜜質量達不到國際標準,只能被迫再次轉向國內市場。因此,接下來中國養蜂業的發展方向可以適度建立規模化養蜂試點基地,適當進行機械化、規模化養蜂,提高蜂蜜競爭力,幫助蜂產業走向國際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國民對養蜂業的認知水平
對大消費者來說,他們認為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效益,以取得蜂蜜、蜂王漿等產品,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實際上,很多人都想錯了,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農作物授粉。至少目前來看,發達國家養蜂是把給農作物授粉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獲取蜂產品,因此可以說養蜂業是農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養蜂業也被冠以“農業之翼”的稱號。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發達國家對於養蜂業的認知遠遠高於我們大多數人,也正是這種認知上的差距,導致了中國養蜂業發展的被動局面。要想變被動為主動,重點是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高人們對養蜂業的認知水平,才能使養蜂業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
3、對於國內潛力蜂產品市場進行開發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蜂產品的消費還是更加傾向於國外,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會受到外國廠商的制約,同樣的,國內蜂產品由於無法走向國際,就會瘋狂“侵蝕”已有市場,蜂蜜市場供大於求,蜂蜜價格和質量就會呈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想讓中國的養蜂業有所突破,就必須擴大消費市場,發掘潛在市場,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蜂蜜知識的宣傳,轉變一些消費者把蜂產品作為藥品或補品的觀念;二是要注重提升蜂蜜的質量,同時做好市場管理,使假蜂蜜無法在市場立足,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建立有序的市場秩序。透過這樣的方法,逐步擴大蜂產品市場,搶佔潛力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蜂產品認識的不斷加深,今後的蜂產品需求量必定會不斷增加。在這種大趨勢下,如果養蜂人不能轉變養殖觀念,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提高蜂蜜的質量,以後將很難在蜂產品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被淘汰是必然!總的來說,蜂產品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如果中國的養蜂業想要走向國際化,就必須尋求突破,提升蜂蜜質量,用質量來作為走向國際化的“敲門磚”。
在養蜂行業中,中國無論是在養蜂數量上,還是蜂產品的產量上,都一直穩居世界首位,是知名的養蜂大國,同時,中國也一直在大力扶持養蜂業,提倡科學養蜂。因為養蜂業相對來說,是集社會、經濟、生態於一身的行業,既不會衝擊種植業,也不會對傳統養殖業產生影響,更不會汙染環境,是值得被大力扶持的行業,更何況,養蜂業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
其實,養蜂業在中國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了。中國最早有“蜜”字記載是在殷商甲骨文中,證明了中國在3000年前就已經開始取食蜂蜜。而關於中蜂飼養的記載,最早出現於3世紀的書籍中,至於養蜂的科學記載,在公元3世紀以後就能看見一些記錄了。清代郝懿行的《蜂衙小記》(1819年),關於蜜蜂形態、生活習性、社會組織、飼養技術、分蜂方法、蜂蜜的收取與提煉、蜂巢的清潔衛生以及天敵的驅除等方面都有提到,是早期較為全面地記載養蜂的書籍。到20世紀30年代,意蜂由日本引入中國,活框飼養開始出現。1926年,美國E.F菲利普斯的《養蜂學》和本世紀多位專家執筆的《蜂箱與蜜蜂》的出版,標誌著養蜂學的形成。
一、中國養蜂業的現狀
1、假冒偽劣蜂產品盛行,養蜂行業遭到破壞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假冒偽劣蜂產品,消費者談“蜜”色變,這對中國的養蜂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一方面,超市櫃檯上充斥著黑心商販製造的假冒偽劣蜂產品,消費者難以買到優質蜂產品;另一方面,終年在深山中養殖的蜂農,生產出的優質蜂產品卻賣不出去。可以說,假冒偽劣蜂產品的出現,不僅深深傷害了消費者,更擾亂了正常的蜂蜜市場,影響了蜂農的利益,使養蜂行業遭到破壞。
2、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
中國目前在養蜂數量和蜂產品的產量上都是位居世界首位的!但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中國養蜂業組織化程度低,養蜂個體較多且處於弱勢狀態,無論在技術層面上,還是產銷結合上,都呈現出滯後之態,沒有發揮出應有的群體優勢,形成有效產業鏈。此外,各方面職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也是制約養蜂業組織化的一大原因。
3、機械化程度低,推廣難度大
就目前而言,中國養蜂機械化程度雖然有所改進,但基本上還是沿用上世紀的那套,機械化程度較低。近年來,有很多科技人士投入到養蜂行業中來,為養蜂業打造機械化裝置,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卻被卡在推廣上面。儘管蜂農在機械化裝置時,感嘆裝置效率高,但卻很少有人願意使用。
4、蜂蜜質量相對較低,影響出口
成熟蜜和未成熟蜜在本質上是有所區別的。成熟蜜需要的釀製週期更長,但營養價值很高;未成熟蜜需要的釀製週期短,營養價值方面就遠遠不如成熟蜂蜜。有些養蜂人為了提高蜂蜜的產量,降低成本,不願再生產成熟蜜,而是傾向於生產未成熟蜜,這就造成本該走向國際市場的“成熟蜜”,因質量無法達到標準,而轉投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供大於求,蜂蜜價格過低,為了利益最大化,蜂農只能透過降低蜂蜜質量來獲取利益,最終形成蜂蜜市場的惡性迴圈。
二、中國養蜂業的前景分析
雖然中國的蜜蜂數量和蜂產品數量位居世界首位,被稱為世界養蜂大國,但卻沒有成為養蜂強國,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和國際相比,我們的養蜂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與國際蜜蜂養殖技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中國養蜂業目前的特點是規模小、分散性高,但也正因為是這樣的特點,中國養蜂業未來在技術和規模上會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優質蜂產品這類健康養生類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養蜂業在未來必定會找準自己的定位,朝著現代化養蜂、科學養蜂的方向發展,用機械化代替手工作業,用科學技術武裝養蜂業,用先進的管理和經營方式管理養蜂業,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目前養蜂技術上存在的缺陷,實現蜂蜜的高產、穩產。
三、中國養蜂的發展方向
1、建立養蜂規模化生產試點基地,適度嘗試規模化生產
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專業養蜂是存在一定差別的。發達國家養蜂的機械化程度高、規模大且較為密集、人均飼養量和產量都居於較高水平,用高程度的機械化水平推動養蜂規模化發展,又用規模化水平帶動機械化發展,兩者相互依託,密不可分,這也成為了現代化養蜂的標準模式。而在中國,大多屬於個體養蜂,相對來說,專業化程度和機械化程度較低,分佈較為分散,飼養的蜜蜂一般有幾十群,少數有上百群以上。這樣的養殖方式,也造成中國養蜂業與世界養蜂業的差距,蜂蜜質量達不到國際標準,只能被迫再次轉向國內市場。因此,接下來中國養蜂業的發展方向可以適度建立規模化養蜂試點基地,適當進行機械化、規模化養蜂,提高蜂蜜競爭力,幫助蜂產業走向國際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2、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國民對養蜂業的認知水平
對大消費者來說,他們認為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效益,以取得蜂蜜、蜂王漿等產品,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實際上,很多人都想錯了,養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農作物授粉。至少目前來看,發達國家養蜂是把給農作物授粉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獲取蜂產品,因此可以說養蜂業是農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養蜂業也被冠以“農業之翼”的稱號。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發達國家對於養蜂業的認知遠遠高於我們大多數人,也正是這種認知上的差距,導致了中國養蜂業發展的被動局面。要想變被動為主動,重點是要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高人們對養蜂業的認知水平,才能使養蜂業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
3、對於國內潛力蜂產品市場進行開發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蜂產品的消費還是更加傾向於國外,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會受到外國廠商的制約,同樣的,國內蜂產品由於無法走向國際,就會瘋狂“侵蝕”已有市場,蜂蜜市場供大於求,蜂蜜價格和質量就會呈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想讓中國的養蜂業有所突破,就必須擴大消費市場,發掘潛在市場,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蜂蜜知識的宣傳,轉變一些消費者把蜂產品作為藥品或補品的觀念;二是要注重提升蜂蜜的質量,同時做好市場管理,使假蜂蜜無法在市場立足,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建立有序的市場秩序。透過這樣的方法,逐步擴大蜂產品市場,搶佔潛力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蜂產品認識的不斷加深,今後的蜂產品需求量必定會不斷增加。在這種大趨勢下,如果養蜂人不能轉變養殖觀念,在保證產量的同時提高蜂蜜的質量,以後將很難在蜂產品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被淘汰是必然!總的來說,蜂產品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如果中國的養蜂業想要走向國際化,就必須尋求突破,提升蜂蜜質量,用質量來作為走向國際化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