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
1、社會混亂
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2、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後安史餘黨在河朔形成藩鎮割據。
3、剝削加重
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
4、邊疆不穩
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
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人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數十年後,約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5、經濟重心南移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自兩晉南北朝是就已經開始,在安史之亂後,北民南遷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
6、西域得失
753年前後,正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但是此後隨著國內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7、佛教復興
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施行道舉,興建皇家道觀樓觀。
背景
唐代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則天的“治宏貞觀,政啟開元”“貞觀遺風”及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後,成為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國家,經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達至鼎盛。
影響1、社會混亂
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
2、藩鎮割據
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後安史餘黨在河朔形成藩鎮割據。
3、剝削加重
由於戰爭,造成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使階級壓迫和統治階級的壓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農民和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最後迫使農民不得不舉兵反叛,形成唐中葉農民叛亂的高潮。
4、邊疆不穩
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
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人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數十年後,約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5、經濟重心南移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自兩晉南北朝是就已經開始,在安史之亂後,北民南遷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
6、西域得失
753年前後,正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但是此後隨著國內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
7、佛教復興
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施行道舉,興建皇家道觀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