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的千古未解之謎!能看懂的人極少!
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數千年來,高僧大德、善男信女、 王者將相,無不對五臺聖地仰慕之至。
今天,五臺山也依然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聖地,然而我們生逢末法,障深慧淺,即便來到五臺山,也難以見到佛菩薩的真面目、難以瞭解佛法的真實義。
今天,我們就一起再讀經典,以期自身得文殊菩薩加持,開啟般若智慧,深悟佛法實義。
五臺山的千古之謎:前三三後三三
金色界裡月,五臺山上雪。
雲端獅子兒,空中霹靂舌。
誰識飲牛翁,原是甘露滅。
宴坐金剛窟,似踞猛虎穴。
玻璃一盞茶,聊清煩惱熱。
借問窟中多少人,前後三三非浪說。
這是明末高僧憨山大師文殊贊其中的一首贊偈,說的是文殊菩薩在金剛窟對唐朝無著禪師顯聖的故事。
唐大中初年,無著文喜禪師,一路雲水,前往五臺山華嚴寺去朝拜文殊菩薩。
剛入五臺,途經金剛窟,他忽然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正觀望間,一位老翁牽牛而來,邀他一同入寺。
走進山門,老翁呼喚侍者均提迎接客人,一位童子應聲出迎。
老翁鬆開韁繩,黃牛乖乖地跟隨童子而去。文喜禪師在老翁的引導下,穿過雄偉的大殿,繞過高大的閣臺,來到了法堂。
老翁端坐在禪床上,指了指面前的蒲團,讓文喜禪師坐下。
老翁先問:“你從何處來?”
文喜禪師說:“南方。”
老翁便問他:“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文喜禪師回答:“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老翁又問:“多少眾?”
“或三百或五百。”
文喜禪師答了之後,接著反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
老翁答:“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文喜禪師再問:“有多少眾?”
老翁道:“前三三後三三。”
文喜禪師不解,剛要開口請教,老翁呼喚童子送茶,並端來一盤他從未見過的酥酪。
文喜禪師品嚐著茶與酥酪,心地豁然開朗。
這時,老翁拈起玻璃茶杯,問道:“南方還有這個嗎?”
那時,玻璃是佛教所說七寶之一,乃珍奇之物。
文喜禪師搖搖頭說:“沒有。”
老翁又問道:“既無,平常用什麼吃茶?”
文喜禪師無言以對。
太陽西沉,日光將盡,文喜禪師站立起來,向老翁合十施禮說:“天色已晚,我可否在此掛單借住一宿?”
老翁說:“你尚有執著心,不能在此留宿。”
文喜禪師趕緊表白,說自己已經破除了執著。老翁問:“你曾受戒否?”
文喜禪師說自己受具足戒已經多時了。然而,老翁卻說:“你若是沒有執著心,又何必受戒呢?”
文喜禪師無話可說,只好告退。童子均提奉老翁之命,送他出門。
文喜禪師問:“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
童子均提突然高喊一聲:“大德!”
文喜禪師答:“是。”
童子均提禪意凜冽地反問:“是多少?”
文喜禪師又一次感受到滾滾機鋒像大海浪潮一樣撲面而來……
文喜禪師隱約感到,這老翁與童子非同尋常,便問童子:“這裡是什麼地方?”
童子均提答:“這裡就是金剛窟般若寺。”
般若,即大智慧,而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
文喜禪師此時恍然大悟,那位老翁,就是文殊菩薩!當面錯過,不可再見。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心裡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
言畢,童子均提向文喜禪師身後的金剛般若寺一指。文喜禪師急忙回頭,那座雄偉壯麗的寺院早已不見了蹤跡。
等他迴轉身,那均提童子也不見了蹤影。
千里為君來,當面不識君。文喜禪師忽然感到頭頂的天空之中,五色祥雲之上,文殊菩薩乘著金毛獅子緩緩而過。然而,等他再次抬起頭來,一片白雲自東方飄飄而來,將一切覆蓋得無影無蹤。從此,“前三三後三三”成了一則著名公案。
如今,您從中領悟到了文殊菩薩的甚深智慧麼?
五臺山的千古未解之謎!能看懂的人極少!
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數千年來,高僧大德、善男信女、 王者將相,無不對五臺聖地仰慕之至。
今天,五臺山也依然是很多人心中嚮往的聖地,然而我們生逢末法,障深慧淺,即便來到五臺山,也難以見到佛菩薩的真面目、難以瞭解佛法的真實義。
今天,我們就一起再讀經典,以期自身得文殊菩薩加持,開啟般若智慧,深悟佛法實義。
五臺山的千古之謎:前三三後三三
金色界裡月,五臺山上雪。
雲端獅子兒,空中霹靂舌。
誰識飲牛翁,原是甘露滅。
宴坐金剛窟,似踞猛虎穴。
玻璃一盞茶,聊清煩惱熱。
借問窟中多少人,前後三三非浪說。
這是明末高僧憨山大師文殊贊其中的一首贊偈,說的是文殊菩薩在金剛窟對唐朝無著禪師顯聖的故事。
唐大中初年,無著文喜禪師,一路雲水,前往五臺山華嚴寺去朝拜文殊菩薩。
剛入五臺,途經金剛窟,他忽然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正觀望間,一位老翁牽牛而來,邀他一同入寺。
走進山門,老翁呼喚侍者均提迎接客人,一位童子應聲出迎。
老翁鬆開韁繩,黃牛乖乖地跟隨童子而去。文喜禪師在老翁的引導下,穿過雄偉的大殿,繞過高大的閣臺,來到了法堂。
老翁端坐在禪床上,指了指面前的蒲團,讓文喜禪師坐下。
老翁先問:“你從何處來?”
文喜禪師說:“南方。”
老翁便問他:“南方佛法如何住持?”
文喜禪師回答:“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老翁又問:“多少眾?”
“或三百或五百。”
文喜禪師答了之後,接著反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
老翁答:“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文喜禪師再問:“有多少眾?”
老翁道:“前三三後三三。”
文喜禪師不解,剛要開口請教,老翁呼喚童子送茶,並端來一盤他從未見過的酥酪。
文喜禪師品嚐著茶與酥酪,心地豁然開朗。
這時,老翁拈起玻璃茶杯,問道:“南方還有這個嗎?”
那時,玻璃是佛教所說七寶之一,乃珍奇之物。
文喜禪師搖搖頭說:“沒有。”
老翁又問道:“既無,平常用什麼吃茶?”
文喜禪師無言以對。
太陽西沉,日光將盡,文喜禪師站立起來,向老翁合十施禮說:“天色已晚,我可否在此掛單借住一宿?”
老翁說:“你尚有執著心,不能在此留宿。”
文喜禪師趕緊表白,說自己已經破除了執著。老翁問:“你曾受戒否?”
文喜禪師說自己受具足戒已經多時了。然而,老翁卻說:“你若是沒有執著心,又何必受戒呢?”
文喜禪師無話可說,只好告退。童子均提奉老翁之命,送他出門。
文喜禪師問:“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
童子均提突然高喊一聲:“大德!”
文喜禪師答:“是。”
童子均提禪意凜冽地反問:“是多少?”
文喜禪師又一次感受到滾滾機鋒像大海浪潮一樣撲面而來……
文喜禪師隱約感到,這老翁與童子非同尋常,便問童子:“這裡是什麼地方?”
童子均提答:“這裡就是金剛窟般若寺。”
般若,即大智慧,而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
文喜禪師此時恍然大悟,那位老翁,就是文殊菩薩!當面錯過,不可再見。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心裡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
言畢,童子均提向文喜禪師身後的金剛般若寺一指。文喜禪師急忙回頭,那座雄偉壯麗的寺院早已不見了蹤跡。
等他迴轉身,那均提童子也不見了蹤影。
千里為君來,當面不識君。文喜禪師忽然感到頭頂的天空之中,五色祥雲之上,文殊菩薩乘著金毛獅子緩緩而過。然而,等他再次抬起頭來,一片白雲自東方飄飄而來,將一切覆蓋得無影無蹤。從此,“前三三後三三”成了一則著名公案。
如今,您從中領悟到了文殊菩薩的甚深智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