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25880180828

    文言文中是用以下這些標誌詞來標記不同的句式的,詳細的判斷方法及判斷的標誌如下:文言文中的句式例解    古代漢語中有哪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幾類.判斷句、被動句要從結構特徵上去掌握,省略句則要聯絡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裝句要掌握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主謂倒置、狀語後置的規律,固定句式要記住它們的習慣用法.    ★ 一般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賤人.    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    (6)無標誌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有標誌    (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鑑》)    (2)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或“見……於……”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4)用“於”或“受……於……”表被動    “不能容於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鑑》)    (5)用“被”表被動.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無標誌    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鑑》)這裡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注意’“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但這裡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後面要舉例詳細講.    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    四、疑問句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這裡不舉例子講解.    ★ 特殊句式    下面針對古漢語中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較特殊的幾種句式,作舉例翻譯與講解.    一、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瞭”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裡呢?”    二、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餘、吾、爾、自、之、是’+動    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譯文:“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②時人莫之許(《隆中對》)譯文:“可當時的人並不讚許他(這麼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譯文:“秦人來不及哀嘆自己”.    ④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    還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譯:“不能因為我,(他)還不如自己”)    成語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譯:“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譯文:“張良問公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麼?‘“    ②問女何所思?(《木蘭辭》)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麼?”    ③王見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馬怎麼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