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幾零年代閒扯淡
-
2 # 原本一回事
清朝皇帝過年非常的繁瑣。
清朝皇帝是出了名的勤勉,全年365天鮮有休息日,但是過年還是要放假的。清宮中的春節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結束,前後有將近一個月時間。清朝皇帝早期是臘月二十六開始“封筆”、“封璽”,正月初一再重新“開筆”、“開璽”,一共有五天假期。但入關以後,清朝皇帝就沒這麼幸福了,“年假”縮減到不滿一天,除夕封筆,初一就得正式上班了。
皇帝怎麼過除夕除夕這天,皇帝凌晨三點就要起床,首先要做的就是到各殿拈香行禮,祭祀神明和祖先,然後與皇后嬪妃們共進家宴,菜品是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豐盛無比。家宴散後,皇帝回宮休息片刻又要參加國宴。所謂國宴,宴請的就是王公大臣、八旗子弟以及蒙古親王。當然,整個春節期間,皇宮內都是鞭炮齊鳴,張燈結綵,歌舞昇平,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
3 # 奚譽賢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清朝時期也不例外。清朝皇帝是怎麼過年的,我們就來一起來看看大清皇帝陛下是如何過年的。
坤寧宮祭祀灶神
臘月廿三是小年,祭灶神的儀式在後三宮之一的坤寧宮舉行。祭灶神的儀式就在殿內西側舉行,要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擺供品。祭灶神時,皇帝先到坤寧宮的佛像前、神龕前、灶神前拈香行禮。等皇帝禮畢回宮後,皇后再行祭禮。
豐盛的年夜飯
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裡是難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過年才特許后妃們陪宴。除夕早上,皇帝與皇后、妃嬪們在重華宮共進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黃米飯)、餑餑、年糕等,但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
除夕團圓年飯要於申正(下午4時)舉行。實際上,在中午12點就開始擺桌布置冷盤、點心了。晚宴擺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龍大宴桌”,桌邊圍上黃金繡的桌圍子。大宴桌與皇帝的“寶座”之間設一長几,菜點都擺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時再由人取到長几上。
筵宴中除皇帝所用“御桌”由內務府準備外,其他宴桌多由大臣們按規定進貢。按規定,親王每人進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進5桌,每桌等級均與親王同,羊、酒數也同親王;貝勒每位進3桌,羊2只,酒2瓶;貝子每人進2桌,羊、酒數同貝勒。
其餘的宴桌由光祿寺(明清兩代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宮中膳羞的機構)補齊,這種捐納酒席的做法大大減輕了國庫的負擔。對於慶典中剩下的食物,皇帝會採取新年祝福的形式賞賜給臣子,很少有被浪費掉的。
皇家的除夕家宴雖是相當的豐盛講究,但有兩點卻是值得我們玩味的:一是皇家過年的團圓飯,后妃們是不能和皇帝在一張桌子上熱熱鬧鬧地用餐的,桌子的擺放是按著身份的尊卑來安排的;二是皇帝家宴是不能出現兒孫歡聚一堂的場面的,只有皇帝這一個男人能與宮中女眷一同餐飲,即使是皇子、皇孫,也是不能參加的。
太和殿筵宴
大年初一,從漢朝開始就稱為元旦。在清朝形成這樣的定製,元旦早晨天亮前,王公大臣們早早就要在午門外集合。大約六七點鐘,在禮部官員引導下,文武百官進入宮門,在太和殿外,按著品級,東西各站18排。皇帝御臨太和殿,舉行朝賀儀式。接下來,還要在太和殿舉行大型宴會,皇帝與王公百官共賀新春佳節,這叫太和殿筵宴。
太和殿筵宴之前,先要在大殿內皇帝的寶座前,擺放皇帝專用的金龍大宴桌。太和殿筵宴的規模有多大呢?在太和殿內和太和殿外的丹陛上,一般是共擺設群臣宴會桌子210張,這一次宴會,光是用羊就要100只,酒100瓶。有資格參加太和殿筵宴的,有內外王公和一品、二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這些人的官職、姓名,要先奏報皇帝閱覽。
太和殿筵宴舉行時,王公大臣均穿正裝,也就是朝服,按官職品級排立。吉時一到,午門上鐘鼓齊鳴,皇家樂隊奏響中和韶樂。皇帝在樂曲聲中就座後,王公大臣進行叩拜。接下來,是十分繁縟的進茶、進酒、進餐儀式。皇帝和群臣們一邊吃喝,一邊欣賞著歌舞音樂。最後,在樂曲聲中,群臣行一跪三叩禮,皇帝起身回宮,王公大臣們再依次退出。
這時,皇帝便將早已備好的裝有“如意”的荷包賜給身邊的八旗子弟、宮女、太監們。而荷包裡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幾種。
清代《國朝宮史續編》記載,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闡福寺祭祀,登上大佛樓進香斂福,然後回到他當皇帝之前住過的重華宮,用刻有“賜福蒼生”、號稱“萬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筆,蘸著硃砂書寫“福”字。他每年書寫的頭一張“福”字都要鄭重封存,永不開啟,以示留住福氣;接下來書寫的“福”字,則賞賜給王公大臣。
乾清宮家宴
初一這天在太和殿與群臣宴會後,皇帝接著還要舉行一次家宴,地點是在乾清宮。像除夕家宴一樣,皇帝自己用金龍大宴桌,后妃們用有帷子的陪宴高桌,按著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這些後宮的等級封號,分左右兩排擺放。
皇后率妃嬪們先就位,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皇帝在宮廷音樂聲中進入乾清宮升座,后妃們行禮。入座後開始演助興的戲曲,叫承應宴戲。皇帝和后妃們邊看戲邊進餐。承應宴戲演完後,后妃們向皇帝跪拜,皇帝先起身回便殿,后妃們再各回自己的宮殿。
大年初一的皇家宴會都吃些什麼?從清宮膳單記載來看,菜餚一般是20道左右。舉個例子,乾隆皇帝89歲那年大年初一的膳單是這樣開列的:燕窩肥雞絲熱鍋1品、燕窩燒鴨子熱鍋1品、肥雞油煽白菜熱鍋1品、羊肚片1品、託湯雞1品、炒雞蛋1品、蒸肥雞鹿尾1品、燒狍子肉1品、象眼小饅頭1品、白糖油糕1品、白麵絲糕糜子米麵糕1品、年糕1品、小菜5品、鹹肉1碟、攢盤肉2品、野雞粥1品、燕窩八鮮熱鍋1品。
乾隆的這頓飯菜,既有燕窩、鹿尾、狍子這些高營養的菜餚,也有煽白菜、炒雞蛋這樣的大路貨,還有年糕、饅頭這樣的主食。乾隆過年用膳,雖然不乏帝王氣派,但也並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全是山珍海味,他的餐飲,葷素搭配,這種膳食結構還是很合理的。而且,乾隆喝酒也很有節制,春節期間喝的主要是屠蘇酒,每頓2兩,從來不過量,至於烈性白酒基本不沾。
-
4 # 宮殿君
清朝皇帝過年的活動是非常多的,有時小君真覺得,皇帝是在過年,還是在“折騰”?!
下面,小君就給大家簡單盤點下他們過年的一些活動。
掛門神,掛春聯首先,宮裡會掛上門神和春聯,如同這樣:
清朝皇帝還挺講究環保,只要這些門神沒有損壞,第二年還可以接著掛。
由於滿族人尚白的習俗,在清前期,宮中的對聯會貼上這樣白底的:
可到了中後期,受漢文化的影響,每次過年前如果要貼春聯的話,內務府都會請旨皇帝是貼紅的還是白的。
立天燈從臘月二十四到來年的二月初三,宮裡乾清宮、皇極殿和建福宮的丹璧之上會樹立起這樣的萬壽燈(如下圖)
臺基之下又會樹立起天燈,並且每天晚上點亮(如下圖)
拿金盃,寫點字在每年元旦的子時,皇帝會來到養心殿東暖閣,點燃玉燭長調臺,端起放在桌案上的金甌永固杯(如下圖)
杯中會注滿屠蘇酒,此時,皇帝拿起萬年青管筆,在灑金紅箋紙當中寫下吉語,這叫“明窗開筆”,隨後要飲下杯中的屠蘇酒,寓示新的一年到來。
吃大餐春節過年少不了吃,皇帝的“吃”那就更講究了,春節這幾天,皇宮裡會舉行好幾場大宴。
比如坤寧宮裡會舉行隆重的祭祀,皇帝官員要吃祭祀煮的白豬肉。
還有如早上七點開始在乾清宮舉行的和后妃們的家宴,這時,皇帝席位居中,皇后在皇帝席東稍後,妃嬪列席在東西,對面而設。
除此之外,還有和宗室王公的宗親宴等。
現在故宮展覽的金龍大宴桌(如下圖)
復原了宗親宴的場景,看看這些精美的餐具你就可以想象當時吃飯是有多奢華。
反正皇宮裡過年就一句話總結——折騰太多,圖一樂呵!
-
5 # 努力的黃小爬
春節自古就是我們中國最傳統,也是最熱鬧的節日!特別在清朝的時候,皇帝更是將春節過的最隆重!一般都是從小年臘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日才結束。
春節前,皇帝皇帝會先舉行一個‘’封寶儀式"由欽天監選擇一個吉日,將玉璽封存起來。接著皇帝就要開始寫"福‘’字,寫出第一個要掛在乾清宮正殿!剩餘的掛在宮殿各處以及送給一些官員作為新年禮物。然後作為皇帝為期五天的假期就開始了,不再辦公處理朝政。
作為春節最重要的除夕那日,就是接神了,在這一天,皇帝在凌晨四點開始,就要到各個宮殿燒香行禮,迎請各路的神仙到宮裡過年。
關於春節的飲食,過年吃餃子的習俗也是清宮中必定奉行的,而且吃的儀式隆重,皇帝御膳中的餃子,最上面的兩個便是金銀錁餑餑,意寓大吉大利!
正月初一是歲之首,這天會以最熱烈大朝會方式進行慶祝和紀念,皇帝會到祭祖所在地行禮。大朝會結束之後,皇帝會回到後宮接受各宮嬪妃以及子孫的行禮。
正月初二皇帝會和朝中各大臣一同吃祭肉,也叫跳神肉!
再接著就是與天同樂,大擺筵席招待群臣以及各國來使!
正月初五之後就會移駕圓明園觀看各種的表演!
其實現在過春節很多習俗都是以前留下來的,只不過很多人都嫌繁瑣都不這麼做了,造成了現在的春節越來越沒有節日的氣氛~
中國老祖宗留下的很多風俗還是要重視的!
-
6 # 不二齋
清朝入關以後,還保留著很多的滿人的習俗,但是隨著漢文化長期的不斷的浸染和影響,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樣,過起了我們的傳統佳節,春節。
既然也是過春節,當然有很多地方我們是一樣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我覺得就是貼春聯、點明燈、吃大餐。
1、貼春聯其實和老百姓都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剛開始貼的春聯並不是紅色的,而是白紙黑字,這個習慣現在南韓人仍然保留著,南韓人現在的春聯就是白底黑字,不過後來由於中國文化的影響,皇宮裡也開始流行起來貼紅色的春聯了,有時候內務府拿不準,還要請示皇帝,到底是貼紅色的還是白色的春聯。
2、點燈也和我們一樣,不同的是皇宮家裡的燈叫萬壽燈,從小年夜就開始點上了,一直點到二月初三,每天晚上都要點亮,以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而我們這裡過年點燈只在除夕的晚上點一個通宵,看來皇宮還是家大業大。
3、吃大餐也和普通人一樣,北方過年比較清閒,地裡的農活已經幹完了,糧食也收了,離下一次農忙還有四五個月,正是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的時候,皇宮裡也不例外。
總之,無論是皇宮還是百姓,過年都是要圖一個吉利,對一年做一個總結,然後再開心的吃上幾頓,以儲備充分的精力去迎接下一年的工作。
回覆列表
據《清代手稿·李志》記載,大清早的第一天,所有的官員都聚集在太和殿廣場向皇帝拜年。
皇帝登上太和殿的寶座,阮儀為官吏搖響安靜的鞭子,禮讚官吏喊“軍銜”,百官行三跪九叩響大禮炮。儀式結束後,皇帝獻上茶,所有的官員都向他磕頭致謝。喝茶後,安靜的鞭子又響了,樂隊又演奏了起來,皇帝下了殿,所有的官員都撤退了,儀式結束了。這時,皇帝已經準備好了一個“如意”錢包,放在孩子們的八旗旁,太監的宮中。而口袋裡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銀如意、玉如意和銀錢。為王子和領主祝福。清代“歷史王朝宮殿”記錄,乾隆皇帝每年的第一個早晨的第一個月北海chaofu寺廟,爬上佛像塔香收集,然後回到皇帝之前,他住在沉重的中國宮,與雕刻“保佑活著的人”,被稱為“常綠管”黑漆刷,蘸銀硃沙寫的“福”這個詞。每年他寫的祝福的第一句話應該被莊嚴地封住,永遠不要開啟,要保留祝福。接下來的字,“福”,給了王子和大臣。
除夕是人們最講究的一餐,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家人平時很少在一起吃飯,只有在春節的時候,他們才允許皇帝的妃子們參加宴會。除夕團圓飯是在深圳舉行(下午4點)。事實上,桌子是在中午12點整擺好的。正餐是放在保和殿或乾清宮,皇帝自己擺一張桌子,在大宴會桌和皇帝的寶座之間擺一長几張,菜都擺在大宴會桌上,皇帝再吃由人拿去的一長几張。當一切準備就緒時,皇帝和他的妃子們在鼓聲中就座。太監先到皇帝進宮湯餐,湯餐用匣子裝,“上匣子”即兩匣子合為一,取一對吉祥寓意。太監就把湯奉給妃子喝,是按著貴賤的次序。湯用完後,音樂停止,盛宴開始。所謂轉場宴會,就是宴席上的各種食品、陳設、從皇帝餐桌開始,轉場陪桌,意思是全家人共同享用。轉酒席後,擺酒席。喝完果茶後,皇后站了起來,皇帝從宴席上起身,音樂響起,宴席開始結束。
宴會後觀看《青龍舞》。年夜飯結束時,皇帝下令把他吃過的菜,包括盤子、碗、盤子、勺子和筷子,都送給大臣、王子和縣裡的國王。我們大家都看《青龍舞》,《青龍舞》作為滿族最具特色的舞蹈,已被列入年夜飯訂餐節目。雖然皇家禮儀的數量是招搖的,但目的也和普通人一樣,人物是喜慶吉祥的。皇帝直到元旦凌晨3點才吃餃子,除夕後宮皇帝妃子團聚的日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使皇帝家裡的威嚴也流露出一種難得一見的溫馨。人們在除夕夜的午夜吃餃子,但是皇帝必須向他的祖先和佛陀表示敬意,所以天子要到凌晨3點才能吃餃子。民間新年貼門神、貼春聯,清代宮廷也不例外。不同的是,皇家門神,春聯是掛而不是貼的。春聯不是寫在紅紙上,而是寫在白紙或絲綢上。書法最初是用滿族文字書寫的,但在清代中期後改為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