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鮮果君

    中國果品產業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低,產品成本高,利潤低,嚴重製約果品產業發展,提檔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未來果樹誰來栽、如何管,成為人們關注且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煙臺蘋果主產區棲霞市,這個問題同樣縈繞在廣大果農、管理技術人員和決策者心頭。

      棲霞市已有120多年的蘋果種植歷史,果園面積超過100萬畝,果品年產量22億公斤,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蘋果產業年總收入120億元,蘋果產業增加值約佔全市GDP的35%,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來自果業。

      找到癥結,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棲霞市果業發展局副局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李寶忠看來,在棲霞,制約果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大量果樹超過20年更替週期後,仍在超齡“服役”,部分果樹品質減弱,單產下滑;二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蘋果園,果農年齡大,多數在50歲到65歲,管理模式落後,技術投入不足,影響產量;三是機械化程度不高,耗費大量的勞動力。目前,棲霞蘋果的栽培面積達100多萬畝,其中盛果期果園70多萬畝,而老劣果園一度達到近40萬畝。

      針對這些問題,棲霞市決策者想方設法尋求解決之道和突破之路。

      機遇來了。2017年9月,棲霞市獲財政部、農業部批准,建立以蘋果產業為重點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個專案被列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建設內容。

      該市抓住機遇,以此為契機,推動果業提檔升級。他們規劃用4年時間投資18億多元,按照“兩片四園”的空間佈局以及“兩基地兩區”的功能定位,建設7大類25個重點專案。這個專案總共改造建設18.6萬畝寬行密植、起壟栽培、支架綁縛、紡錘整形的現代矮砧集約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園。

      棲霞市確立了“一年有起色、兩年見成效、四年成體系”的目標。自2017年至今,該市圍繞這個目標,從6個蘋果主產鎮街的39個行政村流轉果農土地1.13萬畝,栽植美國G系列抗重茬脫毒蘋果苗木、M9T337矮化自根砧蘋果苗木及荷蘭阿森泰克、富布瑞斯等新品種116萬株。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最佳化當地的蘋果品種結構,極大提高了棲霞蘋果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

      該市目前擁有年出圃500萬株的全國最大的工廠化組培脫毒苗木生產基地1處,大型苗木繁育基地4處,年可出圃優質苗木2000多萬株,新優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這些大型脫毒苗木生產基地和繁育基地的建設,使得棲霞蘋果育苗實現了工廠化。

      據瞭解,與傳統單戶生產的栽培、管理模式不同,新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採用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的雙重推進機制,由棲霞市政府牽頭成立山東果都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下設多個專案公司具體實施產業園建設。

      為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該市首批納入產業園的39個村級黨組織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監事長負責合作社土地流轉及日常管理工作。今年3月,棲霞還面向全國招聘了39名年輕專案經理分配到各個村。他們透過無人機、割草機、水肥一體化設施的操作及大資料的應用,從事果園的管理工作,並在產業園管委和村民之間發揮協調作用。

      松山街道漢橋村是位於產業園中的一個村莊,全村584戶、1638人,擁有耕地1158畝,其中果園面積742畝,以蘋果種植為主。10月15日,農村大眾報記者登上漢橋村的一個山頭,四處望去,只見層層疊疊的梯田上,已經栽植了一片片的果樹苗;上山、下山的道路正在重新拓寬、修建。

      說起漢橋村一年來的變化,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守欣興奮不已。他說,產業園專案啟動之後,村黨支部抓住機遇,領辦、註冊了蘇農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有330戶,一次性流轉土地800畝。現在村裡正在與投資公司合作,建設高標準的蘋果示範園。在管理上,採用“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投資企業得益、集體(合作社)增收、農戶致富,多方共贏的目的。

      “我們想透過這樣的運營模式,使分散經營的果農抱團發展,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經營。在未來的棲霞蘋果園裡,機械種植、自動灌溉、飛機把脈、電腦坐診將成為日常管理方式!”棲霞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伴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立過程,棲霞將逐步形成產業優勢突出、科學技術領先、產業鏈完整、價值鏈提升的現代蘋果產業體系和現代化蘋果種植管理技術、新品種研發推廣的蘋果生產先行區和示範區。此舉能夠更好地帶動全市果業生產提檔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民

  • 2 # 科普說電影

    謝邀。一般打造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不外乎這麼幾種建設內容:1. 現代農業展示區(包括但不限:智慧溫室大棚一萬平米以及新優特產品展示區等);2. 冷鏈物流加工區(包括但不限:冷庫,葡萄酒釀造坊,有機芽苗菜工廠,淨菜加工廠等);3. 現代農業生產區:(包括但不限:設施大棚生產區,半設施農業生產區,稻魚共生生產區,露地種植區等);4. 農旅互動區:(包括但不限:親子互動區,中華藥材園,四季花卉園,四季果樹園,四季採擇園等);5. 教育培訓區:(包括但不限:農村科技帶頭人培訓基地,中小學生教育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科研研發選種育種基地等);6. 生活服務區:(包括但不限:生態餐廳,臨建農居木屋,生態停車場,農莊自選商場等)。如果現代農業產業園要實現盈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 園區季度生產銷售;2. 參觀旅遊和農居以及生態餐廳;3. 觀光采摘等日常活動;4. 深加工產品的銷售;5. 新品推廣等。

  • 3 # 茶農老周

    就我個人說,我想的現代農業是可以集採摘,體驗,收穫一體的生態農場,比如在武夷山,有自己的生態茶園,可以套種水果,茶園裡養雞,那樣的生態產業鏈,雞可以吃蟲,不用打農藥,茶葉採摘的時候,可以讓客人體驗採摘,參與制作過程,可以購買回家,自己親手製作的茶葉,果樹可以遮陰成熟的時候可以採摘,那樣各方面都有收入,茶園也可以生態管理,客人可以親自參與制作,買的放心,生態農場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4 # 小孫173662140

    這標題也是我的夢,可夢終歸還是夢,夢裡的事說啦也是夢,不說夢啦!都是午夜時分了,還是去夢裡雲遊一翻吧,網安,晚安!

  • 5 # 21世紀的農二代

    謝邀。一般打造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不外乎這麼幾種建設內容:1. 現代農業展示區(包括但不限:智慧溫室大棚一萬平米以及新優特產品展示區等);2. 冷鏈物流加工區(包括但不限:冷庫,葡萄酒釀造坊,有機芽苗菜工廠,淨菜加工廠等);3. 現代農業生產區:(包括但不限:設施大棚生產區,半設施農業生產區,稻魚共生生產區,露地種植區等);4. 農旅互動區:(包括但不限:親子互動區,中華藥材園,四季花卉園,四季果樹園,四季採擇園等);5. 教育培訓區:(包括但不限:農村科技帶頭人培訓基地,中小學生教育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科研研發選種育種基地等);6. 生活服務區:(包括但不限:生態餐廳,臨建農居木屋,生態停車場,農莊自選商場等)。如果現代農業產業園要實現盈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 園區季度生產銷售;2. 參觀旅遊和農居以及生態餐廳;3. 觀光采摘等日常活動;4. 深加工產品的銷售;5. 新品推廣等

  • 6 # 三晉農人小琪

    本人正在參與建設果樹產業園——有機櫻桃種植。

    天時地利人和 缺一不可。

    一:種植農產品得選擇優質適栽區,同樣投入和管理 出來的產品質量高於別處。

    二:選對合適的品種 栽植方向 密度。

    三:有經驗豐富的人實地管理。

    四:足夠的資金,支撐到有收益的那天。

  • 7 # 嚴江山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前期準備:

    1、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要符合當地政府的相關規劃,不能盲目,無規劃投料;

    2、產業園的投建要有資金的支援;

    3、產業園的規劃設計,找有資質的規劃設計部門設計規劃;

    4、準備建設產業園要在相關部門備案,農牧局、農村辦、工信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

    現代產業園建設期要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同時為減輕資金等方面的壓力,招商引資。

  • 8 # 南山匠農

    1、需要思考盈利點,針對盈利點去做整體規劃,目前主要方向有這幾個:a、植物工廠,高精尖技術,工廠化生產植物,快速繁殖,一般以名貴藥材,快速繁殖無公害蔬菜等為主,需求技術高,投資大。b、共享產業園:產業園作為開放式的園區,做到體驗技術,線上線下流暢對接,城市農村統一共享,做到根據使用者定製生產,使用者產品體驗線下旅遊同步共享。c、做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體系,大規模集約化生產,廠供銷一條龍搞定,對接大客戶,直接供應。

    ---一個返鄉創業熱衷農業的大學生。

  • 9 # 鄉之光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責任主體應該是政府,政府應該對產業園區的經營主體進行賦能。

    1.完善園區建設頂層設計,突出農業產業園區的準確定位,不是搞成大賣場,種類繁多沒有特色。要突出特色,突出產業鏈條的系統化設計。

    2.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園區建設需要的機耕路、休閒旅行線路、農田水利設施、物流倉儲等配套設施進行獎補。

    3.完善園區社會化服務體系。農產品溯源系統、農產品安全監管,搭建服務平臺。

    4.建立新型經營主體與普通農戶的聯結機制。透過對小農戶購買社會化服務、土地流轉等進行獎補,鼓勵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發展。

    5.共建大資料平臺。透過大資料分析對經營主體提供精準化的服務,推動經營主體轉型升級。

    剔除幾個弊端

    1.進行直接補貼。這樣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極低,甚至出現騙補、挪作他用的現象。

    2.只投資看得見的專案建設,忽視服務和制度建設。

    3.大而全的規劃,實際無法落地生根。

    4.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滯後,滿足不了經營主體需求。

  • 10 # 愷易物聯網

    日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20個產業園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涉及16個省份,多個產業。這些產業園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示範帶動有力,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和鄉村產業興旺的領頭羊。

    選準優勢特色產業

    成為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樣板區

    一年多來,各產業園做大做強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引領鄉村產業興旺。建立過程中,各產業園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產業特點,科學選擇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種養規模化、加工叢集化、科技整合化、營銷品牌化,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其中,首批認定的20個產業園主導產業覆蓋率和適度規模經營率均達到60 %以上,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

    01福建省安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撬動安溪縣茶產業的關鍵一役

    安溪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建立中進行了深度規劃,致力於打造鐵觀音產業大格局,花大力氣促進茶產業向茶機械、茶包裝、茶配套、茶創意、茶食品及精深加工等領域延伸,2018年涉茶總產值達106億元,比2017年增長9.1%。

    02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圍繞泡菜建設多樣基地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建設泡菜原料新品種繁育試種基地、泡菜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泡菜農耕文化體驗基地。2018年,園內蔬菜種植面積達16萬畝,新增7家省級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集中度達78%,年加工泡菜原料170萬噸,佔全國泡菜市場份額的1/3。

    03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花生加工體系

    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17萬畝耕地上種植優質花生16.6萬畝,帶動全縣種植花生 170多萬畝,輻射周邊市縣種植花生近1000 萬畝。產業園相繼引進“君樂寶”“魯花”兩個龍頭企業,以及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糧油、維維糧油等以花生油、休閒食品、花生飲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為主的深加工企業,形成了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加工體系。園內花生加工企業達到30家,花生機械生產企業 38 家,君樂寶乳業延伸產業鏈,建成了4000多畝的樂源觀光牧場。

    04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依託優勢特色水稻產業,全產業鏈開發

    黑龍江省五常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依託優勢特色水稻產業,透過多種稻米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目前,園內水稻種植面積達30萬畝以上,全部實現自動化、精準化、標準化、生態化,“稻米觀光 稻米體驗 稻米加工 稻米品鑑 稻米營銷”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已經成型。

    05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建成標準化蝦稻基地70多萬畝

    湖北省潛江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好水好蝦好稻”理念,透過政府引導、園區建立、市場主導、農民參與,建成標準化蝦稻基地 70 多萬畝。13個萬畝連片基地和65個千畝以上基地,“蝦稻共作”模式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小糧倉、小銀行、小水庫和小肥廠”的“四小”典範,種稻養蝦相得益彰。

    06湖南省靖州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依託楊梅、茯苓兩大主導產業,發展產業融合

    湖南省靖州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依託楊梅、茯苓兩大主導產業,採用大基地、大加工、大營銷和大融合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先後建設了楊梅生態博物館、後山溪楊梅觀光園、飛山文化旅遊區、木洞響水楊梅生態園等休閒旅遊點以及大批農家樂、農家民宿等,形成“接二連三”“跨二進三”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07山東省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透過品牌優勢,聚集全國70%的大蒜交易量

    在山東省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智慧大蒜精量播種機每天可播種大蒜50多畝。據介紹,一臺機器相當於200名勞動力的工作量,徹底改變了傳統大蒜播種勞動強度大、種植效率低的局面。大蒜覆膜、收穫機械、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等先進裝備已在園內大面積推廣應用。此外,產業園透過品牌優勢,聚集了全國70%的大蒜交易量。

    08吉林省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與科研院所共建國家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

    吉林省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龍頭企業為主體,與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國家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2018年,產業園內企業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技專案9項,投入研發資金7713萬元,比上年增長429%。

    09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

    江蘇省泗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在園內推進桃果全程機械化生產,購買各類桃果農機具400臺(套),為桃農提供打藥、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務,節約了 60% 的生產成本。目前,桃樹移栽、施肥除草、病蟲防治、套袋摘果、整枝修剪、碎枝還田等環節均實現了機械化作業。

    10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投入50多億,搭建三大科創平臺

    浙江省慈溪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2.1億元搭建杭州灣現代農業研究院、滄海慈湖農創客基地、國際食品研發中心三大科創平臺。其中,國際食品研發中心可入駐國際化高層次研發人才300名以上,引進浙江大學等12家科研單位,組建16個專家團隊,確保每家企業都有一家科研單位對接,每個重大專案都有專家團隊服務。截至目前,產業園已累計投入50多億元,形成了優質糧食和精品果蔬兩大主導產業。

    11山東省棲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開發系列蘋果深加工產品

    山東省棲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實施“智慧農業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蘋果園病蟲害預測預報與精準防控”“果園花果精準調控與品質管理”等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專案9個。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農業農村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廖小軍等高層次人才17人,開發出蘋果脆片、蘋果酵素、蘋果氣泡酒、白蘭地等系列蘋果深加工產品。

    12陝西省洛川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進果業綠色迴圈發展

    陝西省洛川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家庭農場種養迴圈、大型養殖與散戶對接迴圈、果園廢棄物迴圈利用等模式,推進果業綠色迴圈發展。在該縣的果園中,樹上掛殺蟲燈、粘蟲板、誘蟲帶,樹下均勻設定水肥灌溉裝置的綠色生產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產業園支援園內企業實施“果、草、畜、沼、水”五配套生態迴圈模式,建成有機肥加工廠6家,年生產有機肥15萬噸,化肥和農藥施用量均降低5%以上。同時引進枝條生物質發電和反光膜鋁塑分離廠,年回收枝條30萬噸、廢舊反光膜5000噸,果園農業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治理。

    13黑龍江省寧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對俄、朝、韓三國重要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之一

    在黑龍江省寧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標準化、規模化瓜菜生產園區達到21個,渠路全面配套,噴灌、滴灌實現全覆蓋,水肥一體化面積達5萬畝,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比例達100%,成為中國對俄、朝、韓三國重要的出口蔬菜生產基地之一。

    14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行稻田養鴨有機農業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現代農業產業園堅持讓“綠色”坐正席、唱主角,大力推行稻田養鴨有機農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給稻田除蟲、除草,鴨子的糞便也可作為有機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隨著“鴨稻共作”的廣泛推行,稻田養鴨、養蟹、養魚、養小龍蝦等“一稻兩吃”種植模式在產業園遍地開花。

    15黑龍江省慶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稻米全產業發展,聚焦綠色有機

    在黑龍江省慶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定位稻米全產業發展,聚焦綠色有機精準發力,秸稈造紙、生物質發電、酵素葉面肥生產、秸稈收儲運、土壤修復碳基肥等多種形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面開展。目前稻殼汽化發電專案正在推進,已完成秸稈堆漚肥2.5萬噸。

    16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臍橙標準化、優質化、集約化和綠色高產高效

    江西省信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把臍橙產業作為富民產業,透過推廣“無毒化栽培、綠肥套種、水肥一體化、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治理”等15大標準化生產技術,使臍橙生產朝標準化、優質化、集約化和綠色高產高效方向發展。果園水肥一體化率達65%以上,生態標準化率達80%,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達60%,測土配方施肥覆蓋面達到了90%。

    17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把國有公司、村集體、企業、農民連成共同體

    貴州省水城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深化“三變”改革,把國有公司、村集體、企業、農民連成一個共同體,形成村企聯合、產業連片、基地連戶、股份連心、責任連體的“五連模式”,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示範樣板。園內共有3.32萬戶農戶(其中貧困戶0.56萬戶)以土地流轉入股獼猴桃產業,實現保底分紅12068萬元;農戶在基地務工實現收入15230萬元,其中貧困戶收入4472萬元。2018 年產業園帶動脫貧16763人,佔全縣脫貧人數的26.17%。

    18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推行一系列聯農帶農模式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濰縣蘿蔔”和“寒亭西瓜”兩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為依託,大力推行“合作社 農戶”“企業 基地 農戶”“協議收購保民收益”等聯農帶農模式。目前已有60%的農戶加入合作社,2018年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萬元。

    19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

    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

    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以發展有機茶為突破口,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支援龍頭企業積極推行“公司 村委會 合作社 農戶”“農民入股 保底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產業園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18年實現65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50元,超過當地平均水平30%以上。

    20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

    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蔗糖為主導產業,堅持帶農、惠農、富農、興農導向,探索出了“公司 合作社 農戶 保底價 市場二次連動價”的“二次分紅”模式,“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土地流轉優先返聘”模式,“公司 合作社(家庭農場) 農戶 金融”的“保底收購”模式等多種利益聯結模式,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提供六大現代農業解決方案:智慧大棚種植系統、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農業ERP管理系統、智慧農旅綜合管理系統、農業小程式、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 11 # 邦士富科技有限公司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申報材料建立方案包括九個內容:發展現狀、功能定位、思路目標、建立內容、帶動農民、支援政策、執行管理機制、報賬措施、相關證明材料。要求產業園要有基礎,建立要有新思路。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求發展功能定位準確,規劃佈局科學合理,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政策支援措施有力,組織管理健全完善。申報程式:產業園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向地級以上市農業局、財政局提出申請;地級以上市農業局會同級財政局篩選稽核後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申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競爭性評審,擇優報省政府同意後,推薦報農業部、財政部。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組織材料審查、實地核查和現場答辯三級審查,最後公示建立。先創後認,邊創邊認,不創不認,批准建立以後擇優認定,認定不合格繼續建立,如果合格,兩年建立期,第二年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綠維文旅是全國知名的文旅城鄉綜合規劃設計院,擁有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資質,聚焦旅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以開發運營策劃為前提,以規劃設計為核心,整合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業務板塊,打造“泛旅遊開發運營服務平臺”和“泛旅遊開發運營生態圈”,為文化、旅遊、大健康、體育、農業、教育、房地產等區域綜合開發運營及專案落地建設,提供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全鏈全程服務。綠維文旅成立十餘年來,不斷突破,創新引領,打造泛旅遊綜合開發運營智庫,總結形成了數十個規劃設計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出版了十本行業專著,參與編制了四大行業標準,創新旅遊十八大要素,研發與投資孵化創新IP,整合高階研修與資源對接,舉辦旅遊創新活動與行業高峰論壇,擁有數百個資深專家團隊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累積完成各類規劃設計專案3000餘個,300餘個專案已建造完成並落地運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與肯定,獲得數十項國家級獎勵,成為業界典範!

  • 12 # 使用者9593709723635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申報材料建立方案包括九個內容:發展現狀、功能定位、思路目標、建立內容、帶動農民、支援政策、執行管理機制、報賬措施、相關證明材料。要求產業園要有基礎,建立要有新思路。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求發展功能定位準確,規劃佈局科學合理,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綠色發展成效突出,帶動農民作用顯著,政策支援措施有力,組織管理健全完善。

    申報程式:產業園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向地級以上市農業局、財政局提出申請;地級以上市農業局會同級財政局篩選稽核後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申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組織競爭性評審,擇優報省政府同意後,推薦報農業部、財政部。農業部、財政部聯合組織材料審查、實地核查和現場答辯三級審查,最後公示建立。先創後認,邊創邊認,不創不認,批准建立以後擇優認定,認定不合格繼續建立,如果合格,兩年建立期,第二年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稱號。

    綠維文旅是全國知名的文旅城鄉綜合規劃設計院,擁有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資質,聚焦旅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以開發運營策劃為前提,以規劃設計為核心,整合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業務板塊,打造“泛旅遊開發運營服務平臺”和“泛旅遊開發運營生態圈”,為文化、旅遊、大健康、體育、農業、教育、房地產等區域綜合開發運營及專案落地建設,提供頂層設計、投融資、開發、建造、運營、培訓等全鏈全程服務。

    綠維文旅成立十餘年來,不斷突破,創新引領,打造泛旅遊綜合開發運營智庫,總結形成了數十個規劃設計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出版了十本行業專著,參與編制了四大行業標準,創新旅遊十八大要素,研發與投資孵化創新IP,整合高階研修與資源對接,舉辦旅遊創新活動與行業高峰論壇,擁有數百個資深專家團隊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累積完成各類規劃設計專案3000餘個,300餘個專案已建造完成並落地運營,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與肯定,獲得數十項國家級獎勵,成為業界典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理人員需要具備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