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回覆列表
  • 1 # 悠悠芳草心

    一個是意氣風發,一個是窮途末路,兩首詩由於作者心境不同,產生了強烈對比的效果。

    先看劉邦的詩: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地方!

    只有三句,卻顯現出沖天的豪氣。為何?因為劉邦剛剛凱旋迴到故鄉――沛縣。

    雖然僅僅只有三句,可寫的情緒是兩個。前兩句意氣風發,看到風雲變幻 ,聯想到政治風雲被自己掌控,豪情滿懷。後一句卻急轉直下,情緒一變,反而憂慮:什麼人能幫我守衛國家呢?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劉邦此時此刻的心境,一個好皇帝的形象躍然紙上。

    分析完劉邦的詩,咱們再看項羽的詩: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詩大意是:我力量可以拔山,氣概可以蓋世,可時運不濟,使得寶馬不能在馳騁沙場,寶馬啊寶馬,不能再賓士,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又怎麼來安排你呢?

    這首詩,直抒胸臆,表現出項羽充滿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寫於垓下之戰。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他懷疑他的部隊都歸降了,心中憤怨:我這樣一位力能拔山,氣可蓋世的英雄就這樣失敗了,上天真是不公平!我的時運不濟,連累了寶馬和虞姬,這可如何是好?他深深地憐惜寶馬和虞姬。

    虞姬聽完他誦讀的詩以後,為了不拖累他拔劍自刎。

    項羽突圍成功,卻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也拔劍自刎了。

    劉邦項羽這兩首詩感染力極強,都是發自肺腑,表達了自己濃烈的感情。

    都是成功之作。

    從藝術上說,項羽的詩直抒胸臆,用了兩次連韻;劉邦的詩相比項羽的詩有意境,他借天上的風雲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另外他的詩朗朗上口,讀之音韻很美。

    所以,我認為劉邦的詩強於項羽。回答完畢。

  • 2 # 蔚州先正

    首先,這兩首詩究竟是誰所作,已經無法考證。一個雖是貴族,但一匹夫爾,另外一個更是個無賴,兩人會不會作詩,我個人表示懷疑。

    至於流傳度相比,個人感覺不分伯仲吧。知道大風歌的,鮮有不知垓下歌的,反之亦然。

    至於詩的優劣則是見仁見智,一個末路哀歌,一個衣錦還鄉得意之作,無法比較

  • 3 # 文發揚

    秦末楚漢相爭,劉邦勝出,為勝利的英雄。回家省親,唱《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四海兮歸故鄉。

    安得勇士兮守邊彊。

    他的三行詩雄視天下,有帝王氣概,廣為流傳,是天下豪邁詩詞之笫一首。也是三行詩笫一首。

    項羽失敗。悲劇英雄。他和虞姬,可演天鵝楚河。今有《京劇·霸王別姬》,中國版之《天鵝湖》。

    其歌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若奈何?

    壯馬,美姬,勇士,

    霸王豪情誰能止?

    江東悲歌永不逝。

    項羽與劉邦,楚河漢界,帥對老將。棋迻對手,多思者比武力更強?為何不言和,一個為帝王,一個擔綱國防部長。

  • 4 # 大鬍子林肯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兩個粗莽之人,真會寫詩?不過是司馬遷的春秋筆法,粉飾雕琢。要論水平,作者是同一個人,當然是一樣一樣滴。只是為了烘托兩個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環境下的心境罷了。

    其實司馬遷心中更重的是西楚霸王項羽,把項羽列入帝王行列《項羽本紀》。不管是武力值,還是個人魅力,都是高大上的形象。即使是到了英雄末路,司馬遷還不吝給他再添一道千古柔情,萬般情義。是不是要反襯劉邦的小人嘴臉和無情無義,司馬遷沒說,也不敢說,也許我們臆測一下,或許真是曲筆也不是不可能吧。

  • 5 # 什飛19

    劉邦與項羽,秦國末年著名的人物,兩人各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由於楚漢之爭,最終項羽兵敗烏江自刎。文中所說的兩首詩,都各自體現了劉邦治理國家的遠大抱負和項羽的人生豪氣與俠骨柔情。我們說詩不能說誰寫的更好,只能說寫詩的作者都寫出了當時自己最好的心境,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若以對後世的影響,項羽更被人以歌頌,連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也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也可能是由於文化的需要,中國曆來的文人墨客都會選擇一位英雄來影響自己,影響後人。

  • 6 # 志當存高遠8875

    劉邦詩歌大風歌,豪邁有力,抒發了功成名就的國家情懷,立意高超,激勵人心,後世流傳更加廣泛,項羽垓下歌則是悲嘆女人以及自己時運不利的英雄末路,悲憤蒼涼,格局不如大風歌。

  • 7 # 霧都溼氣

    史記: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劉邦大風歌傷懷。殺韓信、誅彭越、平黥布,落得晚年落寞,故有“安得猛士”之嘆喟!

    項羽垓下悲歌傷心。宋儒朱熹語羽詩: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餘憤。

  • 8 # 月下韋陀

    因為年代久遠,劉邦和項羽的詩作流傳下來的很少,比較著名的有《大風歌》和《垓下歌》。他們兩人的詩各有千秋,不能簡單地說誰的更好。至於誰的詩流傳最廣,歷史告訴我們,在詩詞世界裡,兩者都是一樣的千古留芳。

    一、出身不同,詩的藝術特色不同。項羽出身高貴,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家族開始敗落,項羽跟隨叔父項梁去吳中闖蕩。項羽正兒八經有名字,叫項籍,也叫項羽,字子羽。劉邦是個貧民,也是個鬧市混混。他被叫做劉季,是個排行名字,也就是“劉小”。兩人的詩,風格因此不同。劉邦的《大風歌》用詞不算雅,三句式,而且句式粗糙。但是,起句氣勢磅礴,末句立意深遠。相比而言,項羽的《垓下歌》詩就充滿文藝範兒了,悲壯中帶有柔情,有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起句表達英雄末路感,末句是對美人的憐惜。

  • 9 # 學打拍子

    項羽的《硋下歌》是在關心馬匹和女人,和自已的未來。而劉邦的《鴻皓歌》《大風歌》,表現的是憂國憂民,唯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兩者劉邦的詩更勝一籌吧。

  • 10 # 陽力好三維

    唐人章碣詩云:

    玉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煙未盡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以章碣看來,劉邦項羽並不是讀書之人。項羽雖出身貴族,因爺爺項燕是楚國大將,項羽自小受其祖父影響,尚武輕文。成年後,項羽孔武任俠,力能扛鼎。項羽歷來是中國武人的標配。劉邦布衣出身,本是一市井無賴,腹中草莽。雖做過泗水亭長,也無公文處理,焉能做詩?《史記》中的《大風歌》和《垓下歌》並非劉邦項羽所作,實乃太史公之謬託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不能罵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