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春秋網
-
2 # 張明揚不說話
基本可以說,不會有太多變化吧。
劉據的施政風格和父親漢武帝的確是兩個路數,漢武帝說還好聽點是“開拓型”和 “大有為型”的,說不好聽點就是窮兵黷武和極其愛折騰,不把國家搞到財政破產就不罷休那種;而太子劉據呢,從小就受到身邊的儒臣影響,是“守文型”的,信奉對外不生事對內少折騰的正統儒家王道價值觀,如果他上臺,肯定會是對外休戰,對內與民休息。
但是,既然兩人施政風格如此迥異,那為什麼說,劉據如果不自殺當上皇帝,漢朝不會有什麼變化呢?
有兩點原因吧。
第一,劉據是在徵和二年(前91年)兵敗自殺的,兩年後,即徵和四年,漢武帝看到“海內虛耗”,漢帝國有瀕臨崩潰的跡象,就有點幡然悔悟的樣子,釋出了著名的罪己詔——《輪臺詔》,事實上已經全面停止了對外征伐。可以說,漢武帝此時的政策轉向和兒子劉據的政治主張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了,都是對外休戰,對內與民休息,
第二,漢武帝去世後,漢帝國迎來了一次“昭宣中興”。昭宣中興的前提就是拋棄漢武帝之前窮折騰的政治思路,積攢元氣,如果是劉據當皇帝,他的執政思路也就在這一框架之類吧,也就是把“昭宣中興”換個年號而已吧。更有趣的是,漢宣帝劉詢就是劉據的孫子,無論劉據當沒當皇帝,不僅施政方針不會有大的改變,漢帝國的血統繼承其實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這樣的性格,如果他繼位當皇帝,應該是一位仁厚之君;
漢武帝外出遊幸時,劉據處理朝中政務,處理得很好。漢武帝在位時,劉據每每以仁治國,為一些處罰過重的人平反,深得人心。所以說劉據是有一定的治國能力的,如果他當了皇帝,應當會以寬治國。
劉據在遭遇誣陷之時,並沒有象秦始皇的兒子扶蘇一樣坐以待斃,而是奮起反抗,雖然反抗失敗而自殺,但這顯出了劉據性格剛強的一面。
所以,如果劉據順利當了皇帝,漢朝應該一改漢武帝時的治國情況,重現文景之治時的風光。相信劉據治國,會讓漢朝有一個大治的局面。當然,漢武帝之後,漢昭帝和漢宣帝相繼繼位,很長一段時間霍光輔政實際上相當於執政,這段時間出現了昭宣之治的大好局面。假如劉據繼位當了皇帝,就不再是霍光執政了,劉據重不重用霍光是個問題。如果劉據與霍光共同執政,應當效果會更好些。君明臣賢,是最好的結果。總之我認為,劉據當了皇帝,又是一位成年皇帝,只會比漢昭帝執政時更好,而不會比漢昭帝差。漢武帝打下的江山,劉據當個守成之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這些只是猜想。劉據是一位比較倒黴的太子,他得罪了執法嚴酷的權力集團,被人屢屢構陷而不能伸冤,最後竟然含冤自盡,成為歷史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