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趴趴吧

    是很重要,小孩子從小會培養自尊心,如果父母的事情影響到了孩子,會對孩子心身不利,甚至造成人格扭曲。重組家庭需要時間去磨合孩子的脾氣,孩子會從小就很孤獨,感覺不受重視。而原生態家庭的孩子都會很開朗,起碼外部因素影響少。

  • 2 # 白鐵板小蘑菇

    親戚家有個女孩,因為家裡是菜市場擺攤賣東西的,又是小縣城,賣東西時候說話比較衝,有時候會拌點口角,帶點髒話。過年時候孩子好像三四歲的樣子,見著人就問候母親(帶媽字的那種口頭禪),飯桌吃飯,菜沒上齊,長輩還沒坐下就開始掰雞腿挑菜吃,家長象徵性說幾句,頂嘴頂的大人都接不上。

    另一個親戚家也是一個女孩,媽媽是老師喜歡讀書,也喜歡給孩子讀書,會教孩子懂禮貌和女孩子的保護自己事情(也教了其他,我沒有看到不做評論)。我們兩個家庭一起吃飯,女孩稍微大點會照顧我家孩子,飯桌上不大聲說話,不影響長輩聊天等等,我家男孩因為喜歡姐姐想抱抱,女孩徵求媽媽意見“可以抱抱嗎,我也喜歡弟弟”。

    所以你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與經常接觸的人關係最大,他會模仿。還有如果孩子錯了,錯了就要改,不要隨便說兩句無關痛癢的話就翻篇了。你如果想教育出品行端正的孩子,首先你要做到,以及原則性錯誤不要放任。熊孩子都不是天生的。

  • 3 # 雨後山林靜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孩子從小在家庭中長大,父母的性格,教養方式,環境都無時無刻在影響著孩子。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的性格好強,要面子。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給他們爭一口氣,這樣臉上就有光。於是,對孩子採取控制型教育方式。當孩子沒有好好學習,或者是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他們為了能讓孩子吸取教訓,於是對孩子打罵、懲罰、侮辱,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了你好!

    在《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的母親也對孩子說,我拼命的賺錢,都是為了你好。連罵孩子,也是為孩子好。可馬皓文說:“再也沒有比我是為你好更恐怖的藉口了。”

    有多少父母是打著愛的幌子,去控制孩子呢?或者是給他們一道愛的枷鎖,讓他們永遠喘不過氣來。

    父母認為孩子只是父母的私有物品,因為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因此,任何事都必須聽父母的,否則就是不孝順。

    父母的控制慾會導致孩子產生強烈的憤怒感。這種憤怒感可能會透過其他的方式發洩出來。並一直影響到成年以後。

    比如父母總是用命令時的語言對孩子說話時,對孩子大發脾氣。孩子迫於威嚴,不得不聽。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強烈的憤怒,而當這種憤怒的情緒沒有辦法去宣洩的時候,就會一直經壓在內心。或轉嫁去傷害身邊其他的人或動物。比如一些小動物,同學等等。當他們有了孩子的時候,會在潛意識當中把這種教育方法帶給孩子。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有一位成功的外科醫生在妻子離開他後去找作者。他不明白,妻子為什麼要離開他。雖然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脾氣爆燥,還有點嘮叨,但是他對妻子的離開,還是感到很驚訝!作者在問起他和他父親的情況時,他很尷尬的笑了笑,最後說出來,其實父親也經常對她大吼大叫,偶爾也會捱揍。這個捱揍是指每週被父親用皮帶抽打三次,用不著犯什麼大錯,便能招來一頓暴打,考試沒考好,或者是忘了做家務,都是不可饒恕的罪。在他的記憶裡,他的全身上下都被父親打過。而他卻認為,做父母不就應該這樣嗎?當作者著問起他:“你希望你的孩子也這樣,怕你嗎?”他沒有說話,最後非常痛苦。他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壞脾氣的根源在哪裡?那就是童年時,他對父親的憤怒。當他的壓力過大時,他就會很肆意的向身邊的人,通常是他的妻子爆發出來。

    很多人認為我們以前不都被父母打過嗎?我們還不是這樣長大的嗎?也沒有什麼心理問題啊?有一些人,他們懂得自己去療愈童年時期的傷痛。而有一些人,他們可能需要一輩子去療傷。其實,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也說過:如果那些孩子沒有遭受過懲罰,他們會更幸福。

    在《原生家庭》中,說到:像這樣的父母,他們都是有毒的父母。他們隨意傷害孩子的情感。侵入孩子的領域。而且,即使在孩子成年後,他們還是照樣控制著孩子。 比如,有的兒子在找了媳婦後,母親不希望兒子總和媳婦在一起。他們認為是媳婦奪走了自己的兒子,視媳婦為天敵。甚至非常關心夫妻倆人的隱私,造成夫妻離婚。因為很多母親不知道如何收回控制權。

    還有的人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在教育下一代時,也會用同樣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並體罰他們。他們認為,我們的父母以前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的。你是我兒子,我為什麼不能打?原生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就這樣延續下去。

    如果你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在不斷的傷害著你的話,那麼,沒有必要去原諒父母。只有當父母努力去求得我們的原諒時,這種原諒才有意義。人們可以原諒傷害過自己的父母,但是不要強迫自己去原諒。而且在原諒之前應該釐清自己的情緒。如果有人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傷害,請不要對他們說:”你連父母都不原諒?你還是人嗎?“不要對他們做出二次傷害。

  • 4 # 豔子家的小小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都是知道的。你說的每一句話,您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溫暖和諧的家。他才能健康成長。

    和諧家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也是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的。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長大以後。一定能成為有用之人。

    1.父母不要爭吵

    父母千萬不要爭吵,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們不希望埋下一顆仇視對方的種子,不想埋下一棵家裡滿是烏煙瘴氣的種子。父母每天都在謾罵,那麼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長大以後怎麼會幸福呢?

    一個整日在爭吵環境中度過的人,他的做事方法將來會跟父母如出一轍,將來會待人和善嗎?答案是否定的,她當然不會。很多人長大以後就驚奇地發現自己做事情說話有自己父母子,確實是這樣。、根深蒂固的原生家庭帶給你的一切沒那麼簡單就可以擺脫,即便後天你意識到也毫無意義,你後天努力改變的是你的成就是你經過自己努力取得的一系列傲人的成績,但是父母以前給你的那些回憶,教給你的那些說話做事的方式,是不是永遠跟隨你的是無法消除的。

    2.就是父母應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父母應該多鼓勵他,應該多支援他,不管他實際上做得怎麼樣,只要他努力了就給予他一定的肯定,你會看到她開心的笑容。即便有時候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不應當訓斥,他們更不應該打罵。他們孩子是非常有靈性的,如果你能夠恰當的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給予他們支援,那麼我相信他們會是一個心懷感恩的人,他們也會是一個自信的人。一個不自信的人,他將來在社會上如果想要闖出一番成就的話,那是有多麼困難呢。因為在別人否定自己之前他自己就現在心裡否定了自己。

    3.父母應該關愛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父母應該時刻注意她在學校今天怎麼樣,有沒有被同學欺負,和同學相處的怎麼樣,有沒有早戀,這些都是父母應該注意的。孩子現在處於青春期或者更小一些,一個人的友情,愛情,親情是最重要的三種感情。父母應該嚴格關注孩子,去把她的身心可以健康的發展,這樣的話他長大就會讓你懂的原來心理健康竟是如此重要呢。偉人之所以能夠被人們崇拜敬仰,他們的心裡一定是健康的,只要身心健康就可以了。很多人總是望得太遠卻忘了注意腳下。尤其是父母,好多人只關心自己孩子成績有沒有優於其他同學,是不是做的比上一次更加棒了。卻忽略了對於自己孩子的陪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一個人,心裡有童年陰影怎麼開心,這一切都跟父母有著莫大的關聯,人應該是積極向上的,一個人如果內心有陰影,那麼無論將來怎麼樣,那些陰影會是他一直永遠的傷痛,童年的傷害太難治癒了。

  • 5 # 山水有道

    一部電視劇可以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怎樣的?那就是《都挺好》。三個孩子,父母對其不同的教育和不同的對待方式,造就了三個不同方向的孩子,追完《都挺好》,大家普遍的認識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決定性的。

    如何修正原生家庭的影響?要記住兩點原則。一是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不要試圖改變別人。二是必須有改變現狀的積極性和動力。我們應該問問自己,你真的想要改變嗎?如果遇到困難,你能想辦法克服嗎?

  • 6 # 赤壁自媒體王佬肥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底色,帶來的影響要用很大勁才能改變。

    父母的教育引導,家庭的氛圍很重要。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一個女孩家裡是官員,情商真的很高。有一次院裡老師參加得聚餐中,給老師敬酒倒酒,以及酒桌上怎麼說話,讓我佩服的不行不行。我是全程跟著她才走下來的

  • 7 # 楊桃媽

    如果父母展現給孩子的,是溫柔的世界,美麗的星空,善良的人群,那等他長大的時候,就有足夠的胸懷忍受各種無趣的生活。

    如果父母展現給孩子的,是世俗的生活,灰暗的黑夜,殘忍的同伴,那等他長大的時候,就會選擇性忽視掉世界的美與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總是潛移默化的,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那些影響早已經深入骨髓。影響有利有弊,我們儘量揚長避短,不斷成長,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 8 # 陶雅心事

    原生家庭的愛與傷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

    第一,   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父母如果是那種唯利是圖,斤斤計較的人,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帶著這樣的市儈習氣。他會認為所有的人都對他不懷好意,所有跟金錢有關的事情都值得質疑。他會把這種不滿情緒始終掛在嘴上,用消極的態度進行抵抗。結果就是帶著一身的小家子氣活著,很難有太大的長進。反之,父母如果和氣待人,慷慨樂觀,那麼他的孩子就會用開放友好的懷抱去對待周圍,也很容易成為受歡迎的“焦點”。

    第二,   影響孩子的愛情觀。因為職業的緣故,我經常接觸一些離異家庭的孩子。我發現在他們更情緒化,要麼對一切都帶有很深敵意,非常叛逆,要麼對愛有極度的渴求,特別容易陷入早戀當中。當然有一些名存實亡的婚姻,對孩子也是一種警醒。或許孩子不能從中學到如何去愛,但一定可以明白怎樣才是不愛。以我為例,我的原生家庭存在著家庭暴力的問題。從小我就生活在痛苦之中,父親的怒火,母親的叫罵讓我對婚姻心生畏懼。但是當我受到一定的教育之後,我就能更加理性地認識這種痛苦的根源。我認識到,母親的尖刻是矛盾的導火索,父親的粗暴讓矛盾升級。不幸的婚姻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所以當我面對婚姻的時候,我努力保持寬和的態度,同時對丈夫也亮出我的底線,那就是我可以接受一切,哪怕有一天不愛了,也請坦誠相待,但絕對不能動手碰我一根手指頭。因為有父母婚姻的前車之鑑,我的婚姻一直保持著平穩。但是我想大多數人都未必能從父母婚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可能重蹈覆轍的人更多吧!失去信心的人再重建信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賣的手錶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