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
2 # 秋空彩練
這把壺的落款,保留下來制壺的很多資訊,從這裡入手,進行客觀仔細分析,能得到一些“弦外之音”。下面就來談談個人看法,提供參考。
印章內容為篆文“周寅初制”,從篆刻藝術角度講,這方印並不高明,四個字佔的空間位置不均勻,並且太“逼邊”,線條刻制也不渾厚,整體效果不夠厚重。
在字法上,“初”字篆法錯誤,初字左上角寫法不對,杜撰。“制”字下半部“衣”字最後兩筆,安排位置不妥,使字形不穩定,感覺“制”字會往一邊傾倒。
綜合分析,這方印作者,不是篆刻高手所作,是初學者所為。
再看印章“列印”在壺底的效果。一把好的壺,印章的大小要和壺的大小相適應,也就是說,印章風格與形式,與壺要“相得益彰”,才能彰顯壺的把玩藝術性,耐人尋味。
這方印感覺到很“突兀”,不協調。高明的紫砂壺作者,印章大大小小一大堆,篆刻都很精緻。一個紫砂壺大家用印章,往往都是很講究的,不說用名家刻制,也很難用水平一般的印。用了這個印,就可以從其他角度考慮問題了。
人們喜歡紫砂壺,一是沖泡滋味更醇,二是上手把玩,增加文玩趣味,使人增加雅興,心曠神怡。
看壺一般都是要看“氣象”,一把壺在手,要看整體效果,體現的是什麼韻味,區域性是看不清,也無法分辨出來的。
還要仔細分辨做工細膩之處,處理的細節效果,這往往是很考驗制壺水平的地方,觀察細節,能看出制壺作者水平高低。
任何能“把玩”的物品,辨別優劣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上手”,僅看圖片,就只能看個大概。更多的資訊,壺主可以自行揣摩。
根據題目要求,作個簡單說明,表達個人淺見,內容見上,不是很高明,僅供參考,只是個人看法,不作為判別真偽依據。如果不對,也請批評。
將題中所附照片區域性放大仔細觀察,壺底印章從右到左、從上到下依次為“周寅初製(制)”四個字。這把壺的落款是“周寅初”。
周寅初為江蘇宜興陶藝大師,但此壺是否出自其人之手憑照片不能辨識。
為將印文辨識準確,再查閱金石類大字典進行對比核實:
1、周字(會稽刻石)
2、寅字(楊沂孫)
3、初字(趙之謙)
4、製(制)
落款為“周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