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居士說

    中元節,在我們家鄉又叫做鬼節,這一天我們會敬神靈,燒香打鞭炮,殺雞殺鴨,會去祠堂裡給祖先燒紙錢。中午團聚一起,吃一頓好飯。夜晚的時候會早一點關門,叫小孩子早點睡覺。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一天再次寄託對祖先的哀思吧。

  • 2 # 四海飄零827

    在我們黔東南,中元節給先祖或逝去的親人燒包是不可缺少的一道流程。但過節卻不統一,有的姓氏以十二為節,有的以十三、十四為節,因為是遵循先輩流傳的傳統,後輩不輕易更改。我族以十四日為節,這兩天正在給先祖們裝包呢!

  • 3 # 品評一二

    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中元比較特殊,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這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漢字文化圈尤其受重視,古人比今人要講究得多。這個節日據說從北魏開始正式設立,到兩宋最盛,和佛教、道教節日併合後,影響更大。相傳中元前後三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路口、河邊一般都會燒化一些祭品,佈施、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祈求鬼魂保佑家宅平安,也增益自己的陰德。中元節作為僧、道、俗合流、人鬼共過的節日,構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景觀。

    我們今天過中元節的目的是培養修德感恩的心理習慣,祭奠先人是最自然的,燒紙放燈都可以的,當然也可以加入新的娛樂形式,也可以像西方的萬聖節那樣過,但一定不要抵消傳統節日的敬畏感和莊嚴感,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的特質最好。

  • 4 # 蒹葭jianjia

    中元節又稱鬼節 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 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全家都會一起去祖墳祭奠 主要是打掃和敬獻鮮花。祖墳是我們家族的根基 是我我們情感寄託的地方,那裡長眠著我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 ,他們曾給力我們生命,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傾盡了他們的汗水,他們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存在了我們的生命裡,它已經不是一堆簡單的黃土 而是愛的載體 情的歸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許多人為了錢,丟了自己的信仰和敬畏之心,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拋向了九霄雲外。今天國家"正在倡導傳統文化和優秀家風,那就從信仰和敬畏你的祖先開始吧,不要忘記了你是從哪裡來的 又應該向哪裡去,永遠牢記訓,把家族發揚光大,把家族的美德一代代傳承下去,每個家族強大了 安定了 才有過的富強和安寧。

  • 5 # 翻牙高

    中元節,也叫鬼節,民間傳說農曆七月十一陰間會將小鬼放出,到七月十五將小鬼收回,因此,人們會在這段時間緬懷逝去的親人。

    在我的家鄉江西某個縣,習俗是親人去世的第一年的農曆七月十一,家人一定會為死者燒去紙錢,而後的年份,除了每年的除夕和清明節要前往親人墳前表達哀思外,中元節時,如果在外不能趕回親人墳前,會找一處十字路口,為親人燒去紙錢。

    由於近年來政府對環保的重視,土葬不再被允許,隨地燒紙錢也被禁止,因此燒紙錢的現象也越來越少。俗話說,墳前淚灑萬堆紙,不如生前一碗粥。我們與其花費時間和金錢,去燒那些無謂的紙錢,還不如對在世的老人多多孝順。

  • 6 # 彩霞紅暉

    後天就是中元節(即月半節)。隨著各地習俗不同,有十四日午後到傍晚送老客老客菩薩的,有十五日午後到傍晚送老客菩薩的。我的老家就是十五日傍晚送老客菩薩。

    祭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像我老家從農曆7月初10起到15日,天天都祭祖,一個宗族的的人分戶輪流祭。酌備一些菜素,如魚,豬肉,雞肉或鴨肉,(故稱魚肉三生)蛋,豆腐,蔬菜等等。備五到七個菜,多少不一,只能成單,不能成雙。一日三攴,攴攴都敬。

    到了十五日傍晚在堂屋裡擺上兩倆張桌子,備上的那些菜擺設在桌子上,一般每桌七個菜九個萊,另備五到七個碗飯,五到七雙筷子,五到七個酒杯,備齊之後,點亮蠟燭,點然香就開始祭祖。燒紙錢,放鞭炮。

    大約祭時I0一15分鐘,把桌子上擺設的全收起。等到人們吃了飯之後,再擺設一些點心,也是五到七盤,茶五到七杯,點亮蠟燭,香,燒紙錢。準備送老客菩薩走。大約5分鐘過後把桌上的擺設收好。然後,各家各戶陸陸續續把事先準備的紙錢,香包,等其他祭祀品要燒給先祖的拿去路旁或河道邊,點亮蠟燭和香,就開始祭燒。放鞭炮。有的即放鞭炮又放煙花。火光輝煌,還相當熱鬧。其他地方在中元節祭祖方式我不太瞭解,中元節祭祖各地可能都不同。

    不忘先祖恩德是每個做後人的孝道。感恩先祖是人們共認的美德。以孝為先,以義為人,以和為貴。以勤至富是人生的價值觀。我們必須把祖先的優秀文化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不要去做一個可職的人。讓人唾罵。

  • 7 # 歐埋雷

    “中元節”也稱之為是鬼節,具體時間是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而部分在七月十四日。中元節傳統節日的習俗有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由於地域省份的不同,也形成了各地也有的節日風俗。

    河北省: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河南省: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省:臨潼縣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唸經。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省: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廣東省: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民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澄海縣中元節祭祖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有錢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不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為鬼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有的地方從七月七開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飯”(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別祖先,晚飯前祭祀後到晚上十點左右進行送祖先儀式,同時將寫有祖先名諱(關於寫多少代祖先各個家庭不一)的“錢包”及 擔夫、引路大王的“錢包”紙錢等物於路口燒去灑米水飯等儀式送別祖先;其過程繁雜嚴肅是當地儀式最為複雜的節日,是當地人相當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當地觀念中元宵節也屬於春節,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在廣西省,中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透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後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放在扁平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

      雲南省: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邵陽人於農歷七月十二前後“接老客”,於農歷七月十五晚焚化紙包、燒香拜祖,曰“送老客”。紙包內包有寸厚紙錢,紙包正面書祖上名諱,包好後須在背面書‘封’字。十五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湖北省:麻城人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前後,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團聚過節,焚燒紙錢祭拜逝去先人。祭祀當天,先獻上葷食與白酒,並“饅頭”飯,竹筷平攤於飯菜之間,燈火齊明,還要訴接祭之言。各家男丁親自在紙錢上打印製作紙錢,燒紙畢,跪拜先人。之後閤家聚筵。節日可以選擇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間的任一天進行。

  • 8 # 長安說書

    其實,祭奠方式什麼的都無所謂了。

    藉著八月回家,去了墳上。為父親燒了紙錢,沒有什麼特別的,很普通。

    父親離開已經快8年了。

    那年我高三,他病重。

    高三第二學期,他離開我們。

    生老病死,這些事情我都看得開。

    可是,畢竟那年她還不到50歲,人生過了不到三分之二。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種事情太過悲慘。奶奶年邁,身體多病。要知道,作為一個母親,眼看著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長大,成家,育兒…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是要看著自己撫育長大的人先於自己離開這個世界,這又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情。

    現實就是現實,它不是小說或影視橋段。死去的人長眠於地下,不知人間疾苦,不知道活著的人的痛苦。所以說,死亡是一件和死者沒有多大關係的事情。

    人的心事和空洞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放大,進而產生一種錯覺——時間凝滯。

    當我站在今天回望8年前的時候,依舊熟稔。而那些記憶裡的畫面絲毫不會模糊,變色。彷彿它是一個老朋友,又像一個隨手丟棄的一件物品一樣長存於腦海。只要你伸過手,就能看見那一望無垠的斑斕色彩,它在你的記憶深處迸發著五光十色的光芒。

    我之於我,父親之於我,就是這樣的存在。

    八年的時間,足以讓墳塋之上雜草叢生。但今年略有不同。墳塋的側面長出了一株綠油油的桑樹,它靜靜地在微風中搖擺著腦袋。以前常聽父母長輩講風水,說一些很有講究的民間說法。告訴母親和奶奶之後,他們說這是好兆頭。桑樹意味著家族興旺,人氣好。這一塊地生命力很強,是福澤,在庇佑你們,而且這也預示著家裡會出一個大富大貴之人。當下,我就笑了。倒不是因為覺得說法太過迷信,而是它無形中放大了我心中那一絲微不足道的驕傲。

    我要做自己。

  • 9 # 這個剪輯不太壞

    中元節在中國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這是中國民間傳統最大的一個祭祀節日,在綜藝按揭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祭品祭拜先祖。

    裝備的東西:

    1、火紙:中元節祭祀的必備物品之一就是紙錢,一般是黃色的火紙,古人云,火紙黃色,代表對古人的尊敬,而且還有在火紙上印上錢印,代表錢的真實;先人拿了錢後採用得掉,才最有用,而且在燒火紙時還必須把紙一張張的撕開,讓火紙能儘可能多的化為灰燼,先人也才能拿到更多的錢。

    2、香燭:香蠟火燭,是祭祀先人時要用的物品,點燃擺在祭祀點周圍,用老人的話說,這是給先人們照明指路,以防他們回來拿錢享用貢品時看不到路。

    3、貢品:貢品也是中元節祭祀的必備物品,一般是豬頭肉、水果、糕點、糖果、精肉等,一般在祭祀燒紙時擺在旁邊,等祭祀完成後再拿回家裡放在祖先的牌位前。

    4、美酒:中元節祭祀時,還有一必備品,那就是醇香的白酒,倒上一碗,先倒在燒完的紙錢上,讓祖先盡情享用。

    祭祖要注意的:

    1、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2、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3、中元節祭祖時,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4、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

    5、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6、最後在送回時,需要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

    中元節的祭祖祀先活動,一般在當天中午進行,家家備辦豐盛的菜餚酒飯,在各自的廳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擺滿24味全席,擺上七雙筷子、一壺酒七個爵杯,正中又擺上果盒饌盤,果盒一般為六稜柱型堅木雕刻花飾,饌盤也用堅木雕成長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黃花菜、幹筍絲和紅棗等六味素菜,俗稱“六味齋”。

    筵席擺好,主人點了三條炷香,點了大紅雙燭、拈香跪拜如儀,請祖宗來享祭宴,並希保庇兒孫一家康健平安、家景發達等等,稍停方卜杯討得允准,才焚燒金銀冥幣,待金紙焚燒殆盡才可以撤筵。

    同日,人們對供奉在廳堂的神佛,則敬獻三牲,所謂三牲即一項主牲配兩種邊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帶蹄大豬腳,邊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魚、魷魚、目魚和雞,如廳中奉有觀音佛祖,因觀音佛祖不茹葷,經常用新鮮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級別高,所以只能供獻“金紙”,銀服之類較不值錢,不能體現善男信女的誠心,所以不在奉獻之列。

    而在祭祖敬神佛之外,中元節這天各家一般還順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馬廄、羊圈和豬欄諸神祗,此類祭拜一般以五味筵碗及銀服奉敬即可。

  • 10 # 觀乎心齋

    每年的中元節!

    默默的紀念!

    淡淡的思念!

    濃濃的情誼!

    遠遠的牽掛!

    人生不悔的選擇,永遠沒有回頭的路!

    無力的奮鬥,掙扎的過程!

    每一個負重前行的腳步!

    拼搏在每時每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誅仙各個門派都有哪些法寶,分別是多少級可以用的,註明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