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酸菜豆米折耳根
-
2 # 使用者9585845713333
官方的說法一定是這倆:
1.【竹蓀】,20多種氨基酸,清香型的紅頭竹蓀,外交大餐,請美國基辛格和尼克松國宴吃過;
2.【水八碗】,以八仙過海以及織金八景—西山早雪命名,分別是:曹國舅烹蹄筋;張果老八寶飯;藍采和黑峰圓;漢鍾離燉老鵝;呂洞賓薏仁米;何仙姑釀雞茸;韓湘子牽腸掛肚;鐵柺李飛鵝蛋。
我個人覺得很神奇的是本地的【冷水湯圓】,
湯圓哪裡都有,但這裡的湯圓是砂鍋煮的,而且不是常見的圓球型,長得像瓜子,付油餡的有點兒膩,但因為個頭小,一碗下去也還能接受,另一種口味就是常見的糖餡,就當甜品吃還是不錯的。
哦哦還有滾米團,甜口鹹口都有,長得也很可愛。
織金縣是貴州省畢節市下轄縣,這裡生活著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回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因此這裡的飲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織金縣的美食也就成為了貴州美食的一道縮影。
幾乎時時刻刻你到這個小巷子,馬記發粑的門口永遠擠滿了人,一次一鍋只有30斤,有些一人一買就3-5斤,所以一鍋出來根本不會有多餘的攤出來等著人買,都是門口的人等著出鍋就全部買光,本想給家人帶些,但是我們一行6人只買到2斤,排我們後面的人是一臉懵逼!~
發粑是用當地獨特工藝加上粘米加工而成,這家店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味道香、軟、韌,人口很糥而粘,特別是剛出鍋熱氣騰騰飄著濃濃的米香味,再撒上芝麻,搖搖晃晃的發粑特別誘人。
地址:織金縣九對頭靠近財神廟
順著發粑的小巷子往上走右轉幾百米就是織金第二站,在財神廟旁邊的“馬辣雞”!來了一碗辣雞面、辣雞粉和燃面、雞血湯。辣雞面的麵條口感很好,油是雞油和豬板油。
我向來不太愛吃腸旺面辣雞面這種很油的粉面,所以雖然覺得味道比以前吃到的好,但是也沒有很誇張的覺得好吃,只是愛上了雞血湯,吃這家時,點一碗辣雞面,加一碗雞血湯是標配,雞血超嫩!但是上面這些,強哥都一碗碗的吃光了,不知道他有沒有聽說過一句:飯漲哈農包️
地址:織金縣財神廟旁(新華北路32號)
菜場是比較能尋找到當地一些特有食材和調味品的地方,將軍街菜市口這家臭豆腐是很多朋友推薦的,除了能買臭豆腐還在他家買了很多辣椒麵和黴豆腐帶走。
不同於我平常看到的臭豆腐是放在一起黴化,這裡的臭豆腐是切成方塊,放在糯稻杆上鋪滿一層,相互疊加進行自然黴化,在黴菌的作用下進行自然發酵,豆腐上會生長出雪白的絨毛。
地址:織金縣將軍街菜市口
麻辣洋芋片不管在貴州任何地方都巨受歡迎,在菜市場這家雷老四麻辣洋芋片先嚐了幾片。這裡的關鍵是,洋芋要採用本地的,菜油選用是本地的,辣椒用本地的皺椒,炸得酥黃再撒上自制的辣椒麵,洋芋片很薄很脆,吃了簡直是鬼扯手,好吃停不下來,我們總共就帶了8包走。
地址:織金縣將軍街菜市
滾米團故名思意即餡料外層裹一層糯米,面放水裡,再在侵泡了幾小時的糯米上來回滾動,沾滿糯米後再蒸,晶瑩透亮像珍珠,蒸出來的口感最好。聽老闆說還可以烤著吃。
蒸的滾米團有鹹口(肉沫豆腐)和甜口(酥麻引子),最出名的就是鹹口,不過一地一味,從小吃慣了引子所以我更偏愛甜口的,感覺糯米配甜的口感更好~
地址:織金縣將軍街菜市
唐記酸湯粉在織金縣城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據老闆介紹,當初的酸湯粉是用西紅柿熬湯汁做成的,但是由於很多小孩吃不了辣,慢慢就變成了現在的酸爽味不變但不辣的湯汁了。去的時候後院正撐起大鍋製作脆哨,真材實料就在眼前。
一碗酸湯粉裡有老闆親自做的酸菜、折耳根,脆哨,花生,豆米,肉末,小豆等七八種食材,一開始我以為會是常見的紅酸湯,沒想到是類似酸菜豆米的湯,所以超級驚喜,配上豬油和各種佐料特別好吃,有吃媽媽給做的燙飯感覺。
地址:織金縣雨灑金橋旁
劉記土烙鍋在織金和平路九對頭這個巷子裡,老闆很好玩,讓我們一整天都被她的織金口音洗腦:“窩嘴巴叼得很(hin)!”.
她家臭豆腐就是用八步的,屬於臭味剛剛好,關鍵這裡是用本地的砂鍋、菜油和辣椒,吃起來才是更香,烙老的臭豆腐就外脆裡嫩,吃嫩的就有種乳酪的口感,如果要吃臭就要吃嫩的才有感覺。
除了她家豆腐是當天吃下來幾頓豆腐裡最好吃的原因外,我推薦這裡的原因是請一定要試試她家老太太包的冷水湯圓,嚴老太太坐在門口自己不緊不慢的包著,有付油湯圓和引子湯圓兩種。
付油湯圓最為特色,是老太太自己調的,用豬油、芝麻、核桃仁等製成,用同行的老臘肉的話來說:“簡直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最好的是你可以買上一點老太太的餡帶走~
地址:織金縣和平路九對頭
上次短暫路過織金的時候我就被蕎涼粉給驚豔到了,奈何之前吃火鍋太飽沒能過癮,所以這次我強烈要求再去吃爽它,大老遠就看到謝家的店裡依然坐得滿滿得,這次加了爆漿的皮蛋,讓蕎涼粉本就特色的黴豆腐蘸水更加驚豔,那種“臭得汪心”的感覺實在太滿足,如果和我一樣重口味必須前去一吃,我相信你一定會喜歡!
地址:織金縣大府頭回龍橋
要吃到好吃的臭豆腐還必須用特色的砂鍋,在縣城的東門,有一條古老的工業街,街中的很多老建築都建造於民國時期,砂鍋都產自於這裡,這條街被當地人俗稱為“砂鍋街”。
馬路邊的每一家都是一個小型的“工廠”。《織金縣誌》上記載,清康熙年間就有了“平遠鍋”,到了清朝初年的時候,這裡的砂鍋製造已經非常盛行,最繁榮的時候是在上世紀70年代,整條街的1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都在製作砂鍋.
手藝人高老爺子,今年70多歲,10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製作砂鍋,已有60多年了。他從小就右手殘疾,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學習並堅持下來這門手藝的,很多動作都是要靠左手來完成,制胚的時候他則換左手轉動胚盤,半截手臂緊靠在砂胚上。
沾滿砂泥的獨臂製出來的砂鍋,由衷的敬佩老人的高超技藝,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他殘疾的右手都有用武之地,讓人感覺他殘疾的手與製作的砂鍋已經融為一體。
高老爺子告訴我們做一個砂鍋有70多道手腳,除了要吃八步的豆腐,做砂鍋的泥也是八步拉過來的白澆泥。砂鍋所盛食物不易變質變壞;保溫、保鮮效能好,無害。所以臨走安哥和幾個老臘肉都帶回了幾口砂鍋
地址:織金縣砂鍋街
在織金縣城吃完臭豆腐尋完砂鍋我們立刻前往八步鎮,近一小時的顛簸後到達時已經是下午5點,本打算探訪兩家呼聲最高的臭豆腐店:王牛兒和艾家,卻因太晚去到王牛兒家的時候豆腐已經全部賣完。
不算大的一個門面擠滿了人,破舊的房屋和嘈雜的環境讓我彷彿穿越回了八九十年代,穿過人群到了後屋,裡面正在熱火朝天的從稻草中分揀豆腐,老舊古樸的小作坊不僅讓我十分期待傳說中正宗的八步臭豆腐。
沒想到正是生意如此火爆,所以店家已經拿不出“臥好”的臭豆腐,我們吃到的就是普通的豆腐味,沒有一點臭味,好在這裡的菜油真的很香,烙洋芋特別好吃,連吃兩份算是彌補一點心中的失望.
用著織金的砂鍋吃著織金的臭豆腐,從此想吃正宗織金臭豆腐再也不用驅車前往了,在貴陽就可以吃到,除了標配的辣椒麵還可以嘗試沾安哥家自制的蘸水,又是一種新口味~
除臭豆腐外,安哥的店裡還專門擺放了一個“展覽館”,裡面是他這十多年到處尋味而來的美食,雲南的茶花雞、山野間的野生菌、陳年老滷味。如果不會點菜,到這裡看上什麼拿什麼就是最簡單的方式。
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在織金街頭看到隨處都在賣一種麥醬,織金人用它來調味就像我們用鹽一樣,什麼炒菜都可以放,沒想到拿回來燒烤有種獨特的風味,尤其是烤洋芋片,讓麥醬在洋芋上烤乾,完全就是鬼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