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遠893

    月球其實是更高等文明,給地球放的一個專用衛星。用來穩定地軸,與地球保持同步轉動。只有一面正對著地球。而且是中空的。

  • 2 # 魯陽揮弋

    今之星球佈局徵狀,均為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引發星體不規則紛亂執行,趨穩後自然形成,沒啥為什麼。

    正是大爆炸,讓能孕育生命的物資來到地球。

    地球跟太陽的距離恰到好處,火紅的太Sunny芒調和了地球氣溫,於是地球成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地球自轉跟太陽執行軌跡又那麼理想地嚴絲扣縫,使Sunny可分時分段地普照整個地球。

    孤傲的月亮閃著寒光,不辭辛勞忠誠地護衛著地球。太陽帶著光芒到地球那半去子,緊隨著月亮就趕到太陽剛離去的地球這半,幫著地球拂去太陽不小心多灑下的熱光……

    經太陽、月亮對地球億萬年呵護,地球生命終生成。並促進地球生命不斷演澤,興旺發展,茁壯成長!

  • 3 # 面觀鏡湖

    已知太陽系除地球衛星月亮為母星的23%其餘的衛星沒有大過母星的5%也只有月亮是圓形軌道。也只有地球有生命,諸多巧合之下還是巧合嘛自己分析吧

  • 4 # 科技和生活

    必須說,這真的是個好問題,有科學含量。

    太陽系中的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中的冰巨星,體積和質量都比地球大得多,天王星的體積是地球的65倍,質量是地球的14.5倍,海王星的體積是地球的58倍,質量是地球的17倍。

    而且它們的衛星數量也比地球多得多,地球只有月球一顆衛星,然而天王星有30多個衛星,海王星有十多顆衛星。但是如果比較這些衛星的體積的話,那麼會讓人很詫異,因為這三顆行星中的衛星以地球的衛星月球為最大。

    在太陽系所有的衛星中,月球的質量可以排到第五,比它大的衛星只有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和木衛一,這四顆衛星都是木星和土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的衛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中質量最大的是海衛一,但是它在太陽系衛星中只能排名第七,體積比月球小了1/3,然而質量卻還不到月球的1/3,要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比地球大得多,所以不得不說,地球和月球是一對神奇的存在,那為什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反倒不如地球的衛星更大呢?

    如果你瞭解衛星的形成原因,那麼這個問題也就好解答一些了,行星衛星的形成主要有三種途徑,一種就是將路過的天體捕獲,一種是和行星一起形成,還有一種就是自身分裂出去形成的。

    科學家認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大部分都是捕獲路過的天體,另有一部分是自身的星環形成的衛星,這樣的衛星相對於行星的質量通常都比較小,這兩大行星的所有衛星中,以海衛一比較特殊,它的質量遠超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其它衛星,在這兩大行星的衛星中排第二位的天衛五還不到海衛一的1/200,那麼海衛一一是怎麼來的呢?科學家們大都認為它是海王星捕獲的柯伊伯帶天體,雖然海衛一質量比較大,但是它的質量也只有海王星的1/4500,相對來說海王星的引力場還是比較容易捕獲它的。

    但是月球就不一樣了,月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質量是地球的1/81,這樣的比例在整個太陽系中都獨一無二,因為八大行星中除了月球和地球之外,衛星與行星比例最大的就是海衛一和海王星了,然而它們的比例還不到1/4500,月球和地球的質量比卻達到了1/81,所以天文學家們認為月球存在於地球的附近十分不可理解。

    其實月球的形成至今還是個沒有完全破解的謎,不過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月球是地球在經歷了一次大碰撞之後形成的,這個說法被稱為月球的撞擊形成說,該說法認為,在地球剛形成不久時,有一個像火星那麼大的星球撞擊了地球,由於撞擊的角度比較傾斜,所以這次撞擊不僅改變了地球的自轉狀態,還將地球的地殼撞出去了一部分,當然,前來撞擊的餘星球也被撞掉了一大部分,這些被撞擊出去的物質大部分都沒有跑遠,它們在地球的引力之下形成了圍繞地球執行的行星環,然而由於物質的分佈並不均勻,其中最大的一團就形成了原始的月球,它不斷地吸收其他的星核物質,自身的質量也越來越大,讓他把地球外圍的行星環全部吞噬殆盡後,它也就成了地球的唯一衛星了。不過這種說法雖然很合理但還是一種假說,月亮的成因還是待解之謎。

    這樣的方式形成的衛星,通常質量可以比較大,另一種衛星比較大的情況就是行星和衛星一起形成,不過這種情況十分少見,而且兩個天體的距離特別遠才行,因為兩個天體距離比較近的話,在一起執行的過程中常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影響而最終撞到一起,那麼衛星也就很難存在了,因此科學家們大多認為月球很可能是地球遭到其他星體的撞擊形成的,所以它與地球的比例才能遠超其他衛星與行星的比例。

  • 5 # 鍾銘聊科學

    如果你仔細分析過太陽系內各行星的衛星大小,你會很明顯提出一個疑惑:“為什麼體積質量比地球大的行星,其衛星還不如地球的大呢?”

    比如木星,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然而木星的衛星和月球比起來,相差不了多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他諸如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相對於主星來說,也是小的可憐。

    而地球就不一樣了, 地球的衛星也就是月球,體積為2.199×1010立方千米 ,相當於地球的1/4。

    為什麼地球的衛星如此特殊呢?

    其實這牽涉一個天文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行星形成機制。

    衛星有三種形成方式:

    從繞行星的星盤(只在大型氣體行星的情況下)同時生成從撞擊的殘骸形成捕獲經過的天體。

    透過繞行星的星盤形成的衛星,一般都較小,比如木星的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土衛六,因為木星是氣態行星,不可能透過撞擊形成,而且,這些衛星的尺寸和他們相對於行星的位置不符合俘獲方式特徵。

    透過俘獲來的衛星有一個特點,就是衛星偏小且有任意傾角的角度。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它被認為是俘獲來的柯伊伯帶天體。

    而透過撞擊形成的衛星,一般體積都較大,甚至有科學家把這種稱為“雙星系統”。太陽系內有兩顆星球的衛星是透過撞擊而來的,那就是冥王星的衛星卡戎以及地球的衛星月球。

    下圖中,左側就是地球和月球,右側就是冥王星和卡戎。

    月球的形成

    月球的形成機制現在主流說法是大碰撞說,該假說認為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軌道附近有一顆和火星大小差不多的天體名叫Theia(忒亞),這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月神母親的名字。

    在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和忒亞發生了撞擊。碰撞之後形成的碎片在宇宙中飄蕩。後來,又在引力的作用下,部分碎片重新落到地球上,又有部分碎片像土星環一樣漂浮在地球的周圍,之所以沒有跑太遠,是因為地球對這些碎片仍有引力。

    後來,逐漸在引力的作用下,重新形成了一個天體,也就是月球。

    這個假說並非人們的異想天開,而是有相應的證據:

    1,地球的自轉和月球公轉方向相同。俘獲來的衛星自轉方向和主星的公轉方向就不相同,比如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

    2,月球和地球岩石擁有的穩定同位素比率是相同的,這意味著有相同的起源。而俘獲型的衛星則沒有。

    3,月球曾有熔融態的表面。

    4,月球擁有較小的鐵核且其密度比地球低。

    5,由其他行星系統發生類似碰撞所得到的證據。

    6,符合太陽系形成理論。

    但,即使如此,大碰撞說也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如果解決了之後,大碰撞說就不再是假說,而是事實了。

    月球的形成對地球產生了什麼影響

    事實上,如果沒有月球,地球可能不會有生命存在。

    首先,大海的潮汐效應,雖然太陽也會影響地球海洋的潮汐,但太陽比起月球提供的引力實在是太小了,因此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由月亮控制。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潮汐將會變得很小很小,大海將會湧到其他地方,造成海水氾濫,甚至是大海嘯。

    其次,月球給地球提供剎車效應

    地球形成初期,自轉的速度非常快,達到每天只有幾個小時,恐龍時代每天也只有22小時(也有說20小時)。

    而月球提供的引力讓地球的海水相互摩擦以消耗地球的動能,效果就是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了。更有利於生物生存了。

    因此,月球對於地球的生命起源而言,至關重要。

    總結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

    行星的形成方式一共有三種,既俘獲性、撞擊型、從繞行星的星盤同時生成。

    其中俘獲性與同時生成的衛星相對於主星而言較小,透過撞擊型得到的衛星較大。而月球就是由忒亞與遠古地球撞擊而形成,因此月球的體積相對於地球而言較大。

    而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是俘獲而來,因此衛星體積相對較小。(天王星衛星太多,有27個,大部分是與自身一起形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優質麵粉如何挑選,是不是越白的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