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作坊
-
2 # 老媽仔的老公
過去,出嫁的女兒是外人,媳婦是家裡的財產,即不是外人也不是家人,只有兒孫是家人。現在,出嫁的女兒有的是家人,有的是外人。媳婦有的是外人,有的是陌生人。
-
3 # 葛海燕
嫁出去的女兒是外人,這個我身有體會,以前沒嫁出去覺得啥都是我的,自從我嫁出去,我弟弟娶了媳婦,我回孃家感覺自己就是個外人,我弟媳對我越好我越得自己是外人,因為在這個家她是主人,我只是個客人,她為這個家生兒育女,而我每次都是來吃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也沒留下點什麼。說到這份上了!你是這樣的嗎?
-
4 # 語文老師錦繡
出嫁的女兒是外人還是媳婦兒是外人,這個關係其實說的女人出嫁之後在孃家與婆家的關係上角色的轉換。
第一,不管外人還是“一家人”,都是一個個體的人,都是自己的人哦!
第二,生活環境變了,身份角色變了,你身上的權利個義務也相應有所改變。
出嫁前,女兒是父母的心頭肉,一家人都寵著。出嫁後,你離開了父母的家,你有了自己的家,你與你丈夫的家。不同的是,這個家裡你還要面對的人有你的公公婆婆,甚至大姑小叔的。這樣,你的身份與人際關係無形中又多加了好幾條線呢!
他們這些人會影響到你今後的生活,沒住在一起,距離遠還好,要是同在一個屋簷下,那就夠你適應去了。畢竟我們曾經都是“公主”啊!
如果雙方關係處理的好,一家人就其樂融融。公公婆婆也會力挺你這位兒媳婦兒的!公婆撐著,其他的大姑小叔基本上都沒事了,這個家就是你的家啦!反之,你在他們面前還是個外人。
第三,出嫁後在孃家的關係也變了。尤其是自家有哥哥或弟弟的,等他們一結婚你會更有距離感的。父母對你的關係也有了微妙的變化。當然不是說他們就不愛你了。
以前你在孃家可以暢所欲言,現在家裡多了嫂子或弟媳婦你說話做事是不是又多了個人看著聽著,你自己是不是也不一樣了?這些都很明顯的變化與轉換。慢慢的你就只會對父母談心了,慢慢的你回覺得你與你老公的那個家才是你真正的家。
第四,出嫁的女孩面對的是三個家,公婆的大家,孃家的大家,還有就是自己的小家——你與你的愛人,還有你們的孩子!
綜上所述,出嫁後的女兒在婆家孃家的大家庭裡都是“外人”,只有在自己的小家庭才是真正的主人,真正的自家人。你覺得呢?
關注【靚麗女先生話語堂】享受免費點評作文,學好語文不是事!
-
5 # 小江生活館666
是不是外人從很大程度上看是不是延續的自己的血脈,其實從血脈延續、基因的角度來講女兒和媳婦對家族後代的血脈貢獻率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人類成長分為先天——遺傳基因,後天——環境塑造,但是一般來說孩子肯定是和男方生活在一起,所以在先天基因遺傳相等的情況下再加上後天因素,對下一代血脈貢獻率來說孫子要比外甥佔比更高,所以聯帶著有出嫁的女兒是外人的感覺,我們看倒插門女婿不就是就反過來了麼,一樣的道理;
先天——基因遺傳其實不管是生男還是生女所攜帶父母的基因都是一樣的,所以不考慮下一代延續的話媳婦和女兒肯定就完全沒有可比性,因為女兒攜帶了父母100%的基因,而媳婦沒有攜帶公婆任何基因;但是我們再看下一代,外甥和孫子都佔了祖父母的50%基因所以在這裡還是一樣的,而且再往下延續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佔基因比重是一樣的;
兒媳婦感覺是外人也一般在剛嫁過來的時候有這個感覺,如果兒媳婦已經做到祖母了,那肯定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因為在這個家族裡面已經有她的一半血脈了;
從不肖子孫說起一般父母都會喜歡和自己像的子女後代,因為起碼從生物學上來說越像越說明是自己的孩子;就像明太祖朱元璋,傳說是朱母有一天累了在一座寺廟門口的大石頭上休息,睡著瞭然後夢見有龍向她撲來然後就懷孕生了朱元璋,因為是有龍入體懷孕所以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長得都不一樣,所以他老爹就很不喜歡他,雖然從小就表現的比其他幾個兄弟姐妹聰明,所以喜不喜歡和子女本身是否優秀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父母或者長輩都喜歡和自己像的子女,但是人和動物不同,動物都是依靠本能生活的,所以很大程度上都是遺傳基因來決定的,但是人類除了遺傳之外,性格呀、習慣等等都和後天的氛圍有關,又因為一般孫子都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居多,而外甥則不然,所以孫子一般上是要比外甥在行為習慣方面和自己祖父母更像一些,所以對比來說女兒生的外甥就和自己差距比較大了,潛意識的認為兒子才是自己血脈的延續,而女兒則不然,那麼慢慢也就是外人了;
其實這都是傳統社會中的習俗,現在如果一家一個孩子的話,孩子肯定和雙方父母接觸都差不多所以也就沒有外人那麼一說了,這也符合和誰在一起就根誰親的說法;
動物的本能就是生存與延續,其實人類的一些傳統和觀念很大程度上都受這些影響的,推薦《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從基因的角度講述動物的生存與發展;
-
6 # 火華葉子2018
我是女兒,在我家,我深深的體會到,啥叫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了,在婆婆一樣還是外人,也許這就是命,想想心寒!
-
7 # 辰俊凱雨
我個人認為出嫁女是外人舉例我老家如果女兒出嫁了她親孃親爹把姓都給改了如我婆婆姓張我公公姓陸婆婆娘家人叫她老陸……正反聽都不順耳你說女兒是不是外人兒媳外面嫁過來有房有車有鈔票女皇待遇……話到此結束別看了
-
8 # 惜有朝歌葉弦之樓殤
後來買房才覺得那才是自己的家,慢慢的時間長了,覺得婆婆家也是自己的家了,特別遇到難事之後覺得還是自己的老公是家人,婆婆也替你擔心以及幫忙,這時真的覺得這才是自己的家,至於孃家人真的比婆婆老公家心遠了些,不過還是擔心自己的父母,至於別的就是親戚吧,以前認為很親的親人,真的沒有自己想的那麼親了,也可能經歷了太多事,繁華落幕,一生悔悟。
說出嫁的女兒是外人這是傳統思想在做怪:兒媳婦們都感覺自己是外人是個人的血統意識在做怪;其實大家都不是外人,是一家人,需要相互呵護、相互關照。現在不一樣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婦進了們感覺陌生,慢慢你就發現都是你的親人。是親人還是外人,似乎取結於各人家庭成員的態度。不錯,在老話中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之說,但如果孃家中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時,女兒女婿還是要鼎力相助的,何來外人之實呢?
即使出嫁的女兒仍然是媽媽的心頭肉!除了血緣關係是永恆的,其他都是浮雲!基本上所有的婆婆都不能把兒媳當女兒,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很多時候把兒媳當作搶走兒子的情敵,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從有了兒媳,兒子不再聽自己的了,有時還跟自己唱反調,畢竟夫妻年齡相當,生活有更多的共同點,相信沒幾個男人喜歡跟老媽膩一塊吧!
應該說女兒是自已生的,媳婦是娶回來的。都是自已的親人,不分什麼外人,現在孩子又少,多隻有一個,頂多兩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咬一下都疼,都希望和晆相處,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真心待他們,他們也會死心塌地和你們溝通,相互幫助和關心,這不就是美滿和諧之家了嗎!
-
9 # 淺談社會百態
首先你有這樣的想法,再親密的關係都處不好。
都說婆媳關係最難處。也許你在骨子裡對媳婦或多或少的帶有這樣的偏見,好一個“外人”,把家裡的事和人脈把她往外推。
女兒是自己的親骨肉,因為社會現實就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她嫁出去了,沒能在家盡孝。但她是你十月懷胎,身上掉下來的肉。怎麼會因為社會關係的改變而把他們當外人呢。
媳婦是你兒子娶回家相伴一生的人。她也是別人十月懷胎,身上掉下來的肉,怎一個外人了得。
懂得處理人際關係的人,身邊的人都說是自己人,何況是自己的兒媳和女兒呢。善待身邊人,他/她也會善待自己。人生短暫,活的友善精彩一些。
-
10 # 環視信陽
這句話對於女人來說,大多數都比較“心酸”!出嫁的女兒對於孃家人來說成了一個“外來客”(尤其是家有兄弟的家庭),婆家自己又是與他們沒有任何血親的一個外人……
女兒未出嫁時,孃家就是自己的家,更或許是爸媽的掌上寶心頭肉,可一出嫁了,身份就變了!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女兒或者都是女兒的話,女人或許覺得家還是自己的家,變化不大。什麼時候回家都很正常,因為那裡有爸媽!
但對於家裡有兄弟的女人來說就不一樣了,女人出嫁了,兄弟們也都結婚了。再聚在一起就好比是兩家人了,女人就不能大事小事的就回孃家了,即使爸媽兄弟不說,嫂子也會說……此時的女兒也就成了孃家人眼中的“客人”!
對於女人在婆家人眼中,那永遠只是一個外人!因為其中確實沒有血源關係。你和丈夫的關係好,是之間有感情存在,但是對於大多數婆家人就是“愛屋及烏”的感覺……
所以說:不論是出嫁的女兒還是媳婦,大多數都在扮演著“外人”的角色!
回覆列表
人是獨立的個體,將人進行內外之分,是傳統觀念在做怪。
可以從法律、道德、情理和現實幾個方面,將出嫁的女性的人際關係理清楚。
從法律上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法律地位、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更有獨立的人格精神。人,不存在依附性。因此,不能將人歸屬於某個家庭。已婚女性與丈夫、公婆和孃家只存在一些特定的關係。
一、已婚女性與父母的關係基於血緣,是不可解除的。已婚女性有繼承父母遺產的權利,同時也有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
已婚女性與公婆的關係不是基於法律的,也就是說,兒媳與公婆之間的關係是不受法律規範的,兒媳沒有贍養公婆的直接義務,對公婆的財產也沒有繼承權。
二、從道德角度講,已婚女性贍養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父母給予你生命,並養育你長大。
但同時,作為兒媳,也應該協助丈夫對公婆盡贍養義務。當然這裡講的是協助。
出於道德覺悟和維護婚姻的穩定,妻子當然應該積極主動地孝敬公婆。
三、從情理上講,已婚女性面對的是三個家庭:孃家、公婆家和自己家,需要將這三個家庭的關係理清楚。
自己的小家庭是基於婚姻而建立的,如果一定要說女人屬於哪個家庭,那當然屬於這個小家庭。
男娶女嫁的傳統觀念中,將女人看做婆家人,這是完全錯誤的。公婆的大家庭與子女的小家庭是彼此獨立的,公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隔著一層東西,兒媳與公婆之間的關係,是基於兒子的婚姻才產生的,是一種鬆散的關係。
四、從現實講,有些父母認為女兒出嫁是別人家的人,有些公婆認為兒媳婦是自己家的人,這顯然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傳統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不是短時間能夠根除的,因此,我們在明白道理的同時,還需要面對現實。
有些女性出嫁後與公婆住在一起,這樣就與公婆形成了一種生活共同體。但這種關係只是一種經濟關係和生活關係,不是人身依附關係。不能因為共同生活而將兒媳在人格上看成自己人,她仍然是獨立的個體。只是作為兒媳自己,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應該熱愛這個家,為這個大家庭做出貢獻,尤其要搞好與公婆的關係。
總的說來:已婚女性自己不能將自己當做誰家的外人或者自己人看待,要有獨立的人格精神。在處理與孃家和婆家的關係上,既要依據法律,又要符合道德和情理,同時要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並爭取和維護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