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大大人111

    原文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gǔ)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liè)餘行,左驂殪(yì)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fú)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yě)。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翻譯:

    操吳戈兮被犀甲,(吳戈,吳國製造的戈,當時吳國屬楚,吳戈因鋒利而聞名。犀甲,犀牛皮製作的鎧甲。操吳戈披犀牛皮鎧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錯,交錯。轂(gǔ),輪軸。錯:交錯。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短兵接,即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戰車相撞短兵相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旌(jīnɡ),旌旗。敵若雲,敵兵眾多如雲。旌旗蔽日敵軍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矢,飛箭。交墜,交相墜落。擊落箭矢戰士衝鋒在前)

    凌餘陣兮躐餘行,(凌,侵犯。餘,我。躐(liè),踐踏。行,行列。進犯我陣地,衝散我的軍隊)

    左驂殪兮右刃傷。(驂(cān),古時用四匹馬駕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旁的兩匹叫驂。殪(yì),本義:死。刺死左驂砍傷右驂 )

    霾兩輪兮縶四馬,( 霾,通“埋”。 縶(zhí),絆住。索性埋掉車輪,絆住馬腳,自斷退路)

    援玉枹兮擊鳴鼓。(援,拿。枹(fú),鼓槌。引玉槌擊鼓迎敵)

    天時懟兮威靈怒,(天時,天象,上天。懟(duì),本義: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戰爭,天怨神怒)

    嚴殺盡兮棄原壄。(嚴殺,嚴酷的廝殺。壄(yě),古“野”字。死傷無數,橫屍遍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通“返”。 有去無回,死在他鄉)

    平原忽兮路超遠。 (忽,不分明。超遠,遙遠無盡頭。茫茫原野,歸途遙遠無盡頭)

    帶長劍兮挾秦弓,(秦弓,秦國製造的弓,泛指良弓。帶長劍,挾秦弓)

    首雖離兮心不懲。(首身離,身首異處。懲,恐懼。心不懲,心不恐懼,不怕死。不懼身首異處往前衝)

    誠既勇兮又以武,(誠,實在是。勇,勇氣。武,武藝。個個都是武藝高強的勇士)

    終剛強兮不可凌。(終,到頭,到底。不可凌,戰士寧死不屈,志不可奪。寧死不屈)

    身既死兮神以靈,(神,戰士的精神。神以靈,精神不死,神魂顯靈。身雖死,精神常在)

    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魂,人陽神也;魄,人陰神也”(《淮南子》)。鬼雄,鬼中的英雄。生為人傑,死為鬼雄)

    拓展資料:

    《國殤》是追悼為國陣亡將士的輓詩。殤,“無主之鬼謂之殤。” (《小爾雅》) 國殤,“謂死於國事者。”(王逸:《楚辭章句》)也即是,與《九歌》的其他祭神仙的詩不同,《國殤》是悼念亡人的詩。

    第一節,描寫戰爭場面,據說這是楚軍抗擊強秦入侵的戰爭。戰場十分慘烈,由“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廝殺。敵人來勢洶洶,衝亂楚軍的戰陣,指揮戰車的馬死的死,傷的傷,眼看敵人就要長驅直入,楚軍採用“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戰術,與敵人決一死戰。戰爭打到天怨神怒的地步,雙方死傷無數,橫屍遍野。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就是後世稱為“方馬埋輪”的戰術,即把車輪埋進土中,把馬絆住不讓走,斷絕退路,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戰術。

    第二節,對死去將士的讚歌。這可能是漢語裡對戰死沙場的將士的最恰當的贊禮了。然而,反覆讀此詩,也讓人感覺有一絲絲悲涼。“帶長劍兮挾秦弓”,這裝備不可謂不精良,但結果卻是“出不入兮往不反”、“首雖離兮心不懲”,這分明是對戰爭的不解。誰之過?唯有楚懷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電腦連線手機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