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62934265521

    他姓王,人稱豆腐王。做了一輩子豆腐,豆腐王人硬貨也硬,每天絕不多做,只做兩盤,每盤二十塊。天一亮,拉上一盤,高分貝喇叭一放,繞城郊一圈兒。保準半塊兒不剩。起晚了你就甭想吃上熱乎的。但豆腐王從不忘給劉大爺捎上那麼兩塊——劉大爺牙不好,就愛這一口兒。這自然也成了他的習慣。

    豆腐王賣豆腐從不吆喝,弄一電喇叭,也不錄音,只放音樂。三九嚴冬,也不含糊,狗皮帽一戴,嘴裡噴著熱氣兒,任鬍子眉毛全掛著白霜。有買的,他接過小盆,操起鏟子,切下兩塊,送到盆沿兒,鏟子一抽,冒著熱汽的豆腐就在小盆裡了。鄉里鄉親的,豆也換,錢也賣,帳也賒,多一點兒,少一點兒,他從不計較。趕上劉大爺出來了,爺倆常嘮上幾句,寒天冷地的,熱氣兒直噴。

    在那疙瘩。說是誰家死了人。就是白事,得吃豆腐。不管哪家他都給整。可偏不給二流子。二流子游手好閒。在城裡鬼混。叫人家一頓狠揍,回家不久就斷了氣兒。豆腐王“呸”地吐了口吐沫,破口大罵:“敗類玩意兒,死有餘辜。”說什麼就是沒給他整。害得人家跑了大老遠到別處去買。

    可劉大爺死的時候,豆腐王一身大孝,親自做了一桌豆腐席。他記得劉大爺臨終前,顫顫巍巍地握著自己的手,斷斷續續囑託了一大堆的話,之後淚流滿面,痛不欲生。他自己也一臉的陰沉,可最後還是點了點頭。豆腐王把劉大爺留下的錢,全捐給了小學。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一場大雨把學校沖垮了,孩子還在草棚裡坐著小木凳讀書呢。豆腐王尋思著,怎麼也不能耽誤了孩子。捐了錢,也算幫劉大爺做了件好事,雖然那錢還有那麼點兒“說法”。

    豆腐王兩口子沒有孩子。劉大爺死的那年,豆腐王收養了一個孤兒,做了自己的乾兒子。二十年後。這小子心靈手巧,豆腐做得花樣繁多,更勝豆腐王當年,人稱小豆腐王。豆腐王常對兒子說,這做人呢,就要像做豆腐一樣。乾淨清白,摻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黑白不分,不然就會被世人恥笑,唾棄一生。小豆腐王頻頻點頭。

    在豆腐王悉心教導之下,天資聰穎的小豆腐王很快承其衣缽,高度發揚“豆腐傳統”。於是他的豆腐就如同他的人品,遠近聞名,家喻戶曉。好人品自然不愁好媳婦兒,豆腐王左挑右選,百裡挑一,娶了一個兒子願意、老人喜歡的俏媳婦兒,不久又生了個大胖孫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豆腐王這才緩緩舒了口氣兒一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因為在他的心裡始終裝著劉大爺的臨終囑託,生怕有一點閃失。劉大爺說:二流子是我的兒子,他的孩子就全靠你了……

    豆腐王壽終七十八歲。走時無疾無苦,神態安祥,了無牽掛。對著不是生父卻勝似生父的父親,小豆腐王哭得稀里嘩啦,悲痛欲絕。他含淚揮舞工具,連夜做豆腐整整八盤,圍其左右。凡是來弔喪者,皆以兩塊相送,以報平安。於是,那矇矓縹緲的白霧就在豆腐王的身體上裊裊上升,宛若潔白無瑕的靈魂,離開軀體,向天堂緩緩而去。

    從此,人們就稱小豆腐王為豆腐王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9年第8期)

    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概括豆腐王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說為什麼要以“豆腐王”為題?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試回答,文中哪些內容之間形成了對比?試簡要舉出兩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小說故事生動,情節曲折,催人淚下。請就故事情節寫一段賞析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末畫線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風後能活多久?